《易經》中最重要的一個字,看懂改變一生

2020-12-24 漫畫人生kol

時也,命也。「時」指的是時機,時勢。

孔子晚年讀《易經》讓他最有感想的就是這四個字:「 時也,命也。」時到了,命該去做什麼就做什麼,最後結果怎樣,由老天決定,這裡的「時」便是孔子提出的。

人做事都要掌握時勢和時機。時機不對就不要出頭。「虎落平陽被犬欺,龍困淺灘被蝦戲。」沒有時機,就不要盲動,盲動只會落得被動。保存實力,待時而動。

人和龍一個道理,人要像龍一樣,把握時機,做到能大能小,能升能隱。大則興雲吐霧,小則隱介藏形;升則飛騰於宇宙之間,隱則潛伏于波濤之內。

《周易》上說「 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意思是君子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能,不到處炫耀。而是在必要的時刻把才能或技藝施展出來。這話也提醒我們在默默無聞的時候要加強自身修養,等到時機來時,就要充分展露自己才華。

懂得「時」,就要做到 守時。時機,時勢是客觀的,不是人為的。我們無法創造時機,我們能做的,就是等待時機,把握時機。這就是守時。一個守時的人,一定會做好充分的準備,不會讓時機白白溜走。

項羽《垓下歌》唱到:「 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錐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姬虞姬奈若何?」即使力可拔山,氣概過世人的項羽也有「時不利兮奈若何」的悲嘆。回想當年,巨鹿之戰,破釜沉舟,四面楚歌,十面埋伏,英雄也只能「時不利兮奈若何」的哀嘆,最終烏江自刎,遺恨千古。

不管「時勢造英雄」還是「英雄造時勢」,其核心還是一個字「時」。 時機未到,則潛伏不動,靜若處子。時機一到,則順勢而發,動如脫兔。

孔子最大的貢獻在「時」

一般人都會認為孔子最偉大的地方是提出一個「仁」字,其實並不是。沒有果仁哪裡來果實,沒有果仁這個果子,怎麼能夠一代一代的傳下去?所以「仁」並非孔子提出來的,它很早就有。

孔子最偉大的貢獻在「時」,時間的時。孔子講過「聖之時者也」。孔子帶那麼多弟子,最起碼有七十二賢,所以孔子是至聖,不是大聖。慢慢的我們會了解到叫大聖,就變齊天大聖了。孔子叫至聖,那麼接下來的孟子,就叫亞聖。

孔子告訴我們,就算你是聖人也沒辦法選擇時間。就算你是聖人,也只能隨著時去做自己的調整,這叫做順時應命。這樣我們就知道為什麼對時非常重視。你無法選擇你降生的年代,你無法選擇時間,你能做到的,就是等待時。時辰一到,你沒有把握住,時辰失掉以後,也只是白白的花費力氣。這樣你才懂得孔子為什麼講「時也,命也。」

依時而動,依時而做出不同的選擇

盡人事,最後還要聽天命。時,是主動的,不是被動的。時配合我們,它主動,它願意配合就配合,他不願意配合就不配合。不如老天說下雨就下雨,說颳風就颳風,我們支配不了。我們能做的只有盡人事,聽天命。

藏道於民是孔子一生最大的貢獻,孔子一輩子在做的就是一個字,叫做「藏」,藏道於民,就是把道從有位置的大人藏到一般的小人。孔子有教無類,他是第一個把教育推到平民。

人們為什麼那麼尊重孔子?其實是因為孔子讓人們變得聰明了,大家應該可以感覺到,有了孔子之後,老百姓變得越來越聰明。由此可見,孔子經常講的「時也,命也」並不消極。更加重要的是,你要依時而動,依時而做出不同的選擇。

我們讀《易經》最重要的,就是讀懂這一個「時」字。此一時,彼一時也。時一變,整個情勢就都變了。一件事情,當時去做非常順利,時間一拖就錯過了,明明是好事也會拖成壞事。同樣的道理,在時機沒有成熟的情況下,硬要去做也不會成功。

所以,我們中國人知道一定要守時待命。即使一切都準備好了,還是不能動,一定要守到那個時。時一到,馬上就出動,自然很快就完成了。時沒有到就動,別人都知道你要幹什麼了,你反而幹不成事,就是這個道理。

老祖宗給我們的告誡,早懂少吃虧,古人的智慧以及忠告指導著我們的生活,能讓我們少走很多彎路。很多人都問我,想要學習很多古人的智慧,卻不知道從哪裡開始學起?其實最好的方法,就是先從書本上獲取!

那麼該看什麼書呢?我給大家的建議是看一看《易經》!

世間都說:閱盡世間萬卷書,不如讀懂一本《易經》,這句話說得一點不為過。何況《易經》在中國,本就是「文化之底,群經之首,大道之源」。因此就有人說,讀懂了《易經》,便是讀懂了中國人的根!

《易經》不僅是一本「奇書」,也是關於人生問題的「答案之書」。以前聽人這麼說《周易》的學問博大精深,我還不太理解,直到後來,我聽到一位老人家這樣說過:

我們從出生、上學、工作、結婚,每當遇到困難的時候,其實都能在《易經》中找到提示;因為《易經》足足64卦,每一卦就是一種人生劇本,而你的每個選擇會產生什麼結果,它早就幫你推演完了;很多事情,看似是運氣,其實根本有跡可尋。

在古人看來,易經之所以博大精深,歸根結底是因為它包羅萬象,《易經》一共64卦,對應64個人生決策心法,道明了婚戀、家庭、教育、職場的基本發展規律。《易經》可以告訴你,根據今時今日的條件,如何選擇才是最正確的。每選對一次,成功機率放大10倍、20倍。所以說世界人類唯一的智慧寶典,首推讀懂中國《易經》!

它可以教會我們,要如何按規律辦事,做出正確選擇,如何把自己的日子過得風生水起,紅紅火火。無論為商,為政,為學,還是為人父母,面對不同的問題和危機,你都能在裡面找到解法。

國學大師南懷瑾曾說:千萬別晚上讀《易經》,不然一下就天亮了,足見其智慧的廣博;

馬雲更多次公開推薦《易經》,並忍不住感嘆「自己得益於比別人讀得早。」

李嘉誠稱易經智慧受用終身,易經中「自強不息,厚德載物」一直是他的座右銘;

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查理·威爾海姆評價中國的《易經》:「知識經濟正在改變我們的時代,但是許多人並不知道:帶給我們巨大衝擊的這次革命,實在受惠於中國古代的偉大經典《易經》。」

不過很多人覺得原始版《易經》上面都是文言文晦澀難懂,不知道從哪裡下手。老哥我讀的是這本原文譯文對照版《易經》,書中把晦澀難懂的古文翻譯成我們通俗易懂的白話文,在書中領悟到了很多古人的智慧。

老哥我看了《易經》之後發現,裡面不僅有深奧的大道理,還有很多貼近生活的人生智慧!從五行、天幹、地支、太極和八卦的講解,再到象、數、理的介紹,每一個都是能讓你實際運用到職場,生意場和生活中的。

讀《易經》真的可以讓我們把握自己的命運!你可以結合生活中的案例,再對照易經裡的64卦,一一對應。老哥我看完之後,對於很多年前在生意場上遇到的困惑也就迎刃而解!

所以,為了人生多點好運,早點讀懂《易經》,才能更好把握未來!這本原文譯文版《易經》才36塊錢,也就是一包煙錢,就可以學習到古人的偉大智慧,讓你受益終生!可以買來自己閱讀或者送禮,都是很不錯的選擇。

可以點擊下面進入購買 ↓

相關焦點

  • 《易經》:人的一生,最重要的三個字!每個字只差一筆
    《易經》:人的一生,最重要的三個字!每個字只差一筆自古以來《易經》被稱為「無字天書」,中華易文化的玄妙之處正在於此,無聲勝有聲,無字勝有字。就是在這本「無字天書」中總結出來了人的一生,最重要的三個字!每字只差一筆。
  • 《易經》最經典6句話,馬雲李嘉誠靠它成就傳奇,看懂了受益一生
    《易經》最經典6句話,馬雲李嘉誠靠它成就傳奇,看懂了受益一生《易經》凝聚了我國中華民族民族思想、智慧的結晶,被譽為「大道之源」。時至今日,《易經》裡的頂級智慧,仍是人生中不可或缺的養分。《易經》,又名《周易》,是中國最早、最重要的典籍之一,在中華文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儒家尊之為「群經之首」。
  • 群經之首《易經》,到底在講什麼?看懂這24個字,絕路逢生
    群經之首《易經》,到底在講什麼?看懂這24個字,絕路逢生《易經》被稱為群經之首,中華文化的文明史,簡而言之就是一部《易經》發展應用史。現代人對《易經》作為天書來對待,那麼,到底這些先賢大德們從易經裡獲得了哪些智慧,讓他們從億萬萬生靈中脫穎而出,做出不朽的事業,晦澀難懂的《易經》到底在講些什麼呢?「源易緣」就由《易經》第一卦乾卦卦辭,結合諸葛亮的一生功績,來看易經給我們的人生指出一條怎樣的處世之道。
  • 《易經》中的一個「變」字,就講了人的一生,讀懂了,終生受益
    易經之中也是有說過,凡事都可變。「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變化見矣」。這也是古人根據世間萬物的轉變,宇宙中的諸多氣象得出結論,歸納出的一些事理。象就是指現像,人世間大家可以見到的任何現像,都能夠稱作象。在地成形的意思便是,大家在地球上可以見到的任何事物都早已成型。而任何事物都是與時間的自然等現像密切相關,實際上在這個轉變的之間,就可以歸納出規律性了。
  • 《易經》的人生經驗:人敗一個逸字,人旺一個勤字,人患一個備字
    著名《易經》的人生經驗告訴我們:人敗一個逸字,人旺一個勤字,人患一個備字。安於現狀是失敗的根源我知道有一個話題:人是怎麼廢掉的?高贊的回答是:安於現狀,不思進取。因為安於現狀的人沒有危機意識,對未來的計劃也懶惰,不喜歡學習。
  • 《易經》:一個完美的人生,其實就是3個字,讀完醍醐灌頂
    《易經》被稱為「大道之源」。它包羅萬象,可用於指導生活的各個方面。但是,《易經》的內容也很簡單,對一個人的啟發,可以用三個字來總結。這三個字符已經反映在易經的第一個卦「乾卦」中。1、第一個字:「上」,人總是要往上走的我們都知道乾卦的卦性時很「剛健」,代表著宇宙中強大的奠基力量和催人前進的力量。因此,乾卦的著名的象詞說:「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乾卦的六爻都用龍象徵。從剛開始的「潛龍勿用」到「在見龍在田」,再到「飛龍在天」,都是一個上升的過程。
  • 《易經》的精髓是什麼?它隱藏在周文王的家訓中,核心是一個字
    《易經》包羅萬象,博大精深,若我們要知道《易經》的精髓是什麼,則要從周文王的家訓中尋找。周文王一生深研《易經》,以他對《易經》的理解與把握,是超乎尋常的。可是,其中有一個字在文中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便是《易經》的精髓和核心,那就是"中"。何為"中"?
  • 易經中隱藏人生真相:身上有3種特徵的,最有福,有一個也恭喜了
    《易經》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隱藏著人生的命運真相,易經64卦對應著64種不同的人生智慧,人的一生,富貴榮華,進退浮沉,成敗得失,喜怒哀樂,其實都逃不過易經64卦,每一卦代表一種情況,每一種情況都有解決之道。易經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就是可以趨吉避害的一本法寶。
  • 失傳3000年的《易經》,現身貴州老人手中,專家卻說一個字不認識
    失傳3000年的《易經》,現身貴州老人手中,專家卻說一個字不認識眾所周知,中華文化具有五千多年的歷史文物,在這漫漫的歷史長河之中,我們的祖先利用自已的智慧創造出了許多的文明和文物。在經歷了數千年的時間之後,這些古老的文明已經消失不見,但是珍貴的文物卻隨著時間的流逝之後來到我們面前。
  • 群經之首《易經》,是什麼意思?看懂這24個字,絕路逢生逆風翻盤
    當代人對《易經》當做天書來對待,那麼,究竟這些先賢大德們從易經裡得到了哪些智慧,讓這些人從億萬萬生靈中脫穎而出,做出不朽的事業,深奧難懂的《易經》究竟在講些什麼呢?「源易緣」就由《易經》第一卦乾卦卦辭,結合諸葛亮的這一生功績,看來易經給大家的人生指出一條什麼樣的處世之道。一、初九:潛龍勿用。易經的所有精髓都在一個「易」字上,「易」即「變」。
  • 《易經》深刻解析為人處世之道,掌握了能受用一生
    生活的本質實際上是時光旅行,有的人在旅行之中看懂了生活,就會進入到新的領域境地,有的人活了一輩子都看不透這其中的真相。自古以來,無數人受到周易的啟發改變命運。結果,人們就犯了一個最常見的問題,即相信外部的神秘力量,卻忽略自身的內部追求。易經的宗旨完全以人為本。易經的第一卦為《乾》,強調的是人的自強不息。與其求神拜佛,不如求自己。比如說,自求口實,自求多福,以及前面說的自強不息等等。"自我",指的是自己,也被稱為小宇宙;"天",指上天,也稱為大宇宙。
  • 《易經》中的一個字是關鍵!懂得人可能福氣自來
    我們熟知的「群經之首」——《易經》,就給了我們很有益的啟示。易之萬變,不離其宗,守其規則,天、地、人三才相感應。一個人的福氣,是可以自己造的,讀懂《易經》中的一個字,福氣自然來。人生是禍是福,很多時候,就看你能否守住這一個「止」字。
  • 《易經》:人生的精髓,全藏在這三個簡單的字裡面,希望你全擁有
    中國歷史上下幾千年,因為《易經》而成就的傑出人物也非常多,比如:周文王、姜太公、孔子、孟子、劉伯溫、諸葛亮等等他們精通《易經》;在現代社會最有代表性的人物是——曾仕強,一個沉迷《易經》,分享《易經》的學者。
  • 易經中最重要的數字關係,邵子神數起數秘訣
    學習《易經》就一直伴隨著數字,數字與易經密不要分。易經中64卦方圓圖與二建制數完美一致,用二建制數構建出的數字世界,讓我們在虛擬的世界裡看到了無窮無盡的變化,看到了豐富多彩的世界。易經與數字老子的《道德經》中描述著宇宙的演化規律: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這是數字最重的理論描述。
  • 《易經》:一眼看懂人生的10句話
    《易經》不僅是一本江湖騙子專用的卜筮書籍。其包羅萬象,廣大精微,是中華文化的源頭。《易經》號稱群經之首,其內容涉及了哲學、政治、生活、文學等等領域,是中華的文化經典,是世界的文化經典。讀懂《易經》,你也就能讀懂人生。這裡分享了10句《易經》名言,可以讓你一眼看懂人生。01,居上位而不驕,在下位而不憂。
  • 易經:潛龍勿用,隱藏一個字,悟透的人,能在逆境中迅速崛起
    潛龍勿用,出自《易經》乾卦。易經中,乾卦的變化規律,用龍的變化狀態來比喻。飛龍在天,是鼎盛狀態;亢龍有悔,是過猶不及;而潛龍勿用,則是萌芽潛伏狀態。潛龍勿用,隱藏一個「時」字,悟透的人,能在逆境中迅速崛起。潛龍勿用,隱藏著時機,不可低頭蠻幹。《易經》的變化,有64種卦象,每一種變化之間,都互相關聯,互相銜接,其變化結點即是時機。
  • 《易經》中的這2個字,讀懂受益終生
    在這個天底下,有些事情看似無釐頭,但都是有規律的,就像道家的「道」字,老子在《道德經》中寫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那麼也就是說,萬物萬物都不是平白無故的出現的,而「道」就是其中的規律所在。
  • 易經:有一條古老的規律,其特徵只有4個字,會用的人受益一生
    《易經》的本質是「易」,即變。一切變化都離不開它的教派,那就是規律。《易經》中有一條古老的規矩,它的特點只有四個字:吉兇悔吝,會用的人受益一生。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包括人類,都遵循著古老的易變規律。這一規律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是誕生、萌芽、積累期;第二階段是生長發育期;第三階段是退卻、繁榮、過渡期;第四階段是消亡、衰落、毀滅期。
  • 真實的唐伯虎命運坎坷,靠吃泔水逃過一劫,卻應了易經中的四個字
    所以唐寅的《桃花庵詩》中所呈現中的那種灑脫,只能當做文學作品看看,唐寅本人是一個不折不扣的世俗派。唐氏一族確實簪纓不絕,但是到了唐伯虎祖父那一輩的時候,家族已經呈現出了衰落的局面,而唐寅的父親最後不得不以經營酒店謀生。在明朝那個時代,商人的地位依舊是相當低微的,而唐寅本人對於自己的這種出身也相當在意。
  • 失傳3000年的《易經》,現身貴州老人手中,專家:這是什麼字?
    我國是一個文物資產十分豐富的國家,在眾多的文物中最難以保存的就是古籍和書畫了,因為就在經過數千年的時間之後它們已經變得十分的脆弱了,稍有不慎就會毀掉它們。《易經》是我國歷史上非常有名的一本古籍,是中國的第一本易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