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被稱作群經之首,中華文化的文明史,簡單點來說便是一部《易經》發展應用史。
在中國歷史上,曾產生過幾位「多智近妖」的智謀大亨:周公旦、姜子牙、孔子、張良、諸葛亮、劉伯溫、周敦頤等,這些人或為肱股之臣,或為萬世師表,在古代歷史上,留下了不滅的功績。
當代人對《易經》當做天書來對待,那麼,究竟這些先賢大德們從易經裡得到了哪些智慧,讓這些人從億萬萬生靈中脫穎而出,做出不朽的事業,深奧難懂的《易經》究竟在講些什麼呢?
「源易緣」就由《易經》第一卦乾卦卦辭,結合諸葛亮的這一生功績,看來易經給大家的人生指出一條什麼樣的處世之道。
一、初九:潛龍勿用。
易經的所有精髓都在一個「易」字上,「易」即「變」。任何的事物全是伴隨著天時、地利、人和時刻變動的。
說白了潛龍勿用,就是指事物在力量很弱小時,要學會低調、學習,在暗中聚集力量。這時,最好是不能輕易向外部展現自己,不然只會給人誇誇其談的印象。
想當初,諸葛亮在南陽隆中默默耕耘10年。在三國紛爭,諸侯蜂起的年代,諸葛亮和徐庶默默地跟隨隱士司馬微學習整治天下的學問。
便是在隆中時,諸葛亮的天資也是很高的,加上司馬微的指點,及其其嶽父黃老先生的提攜,諸葛亮的本領與日俱增。
除此以外,諸葛亮還悄悄地結識江南有學之士,朋友遍江南,是未出仕前的真實寫照.
但彼時,諸葛亮仍未投靠任何諸侯,即使他的宗族親戚便是劉表,但諸葛亮知他並非明主,因此遷移到南陽鄉野之中,過起耕讀生活。
諸葛亮的隆中10年,便是潛龍勿用的階段。
假如諸葛亮是個平常人,看到自己有點兒才能,就著急投靠諸侯,博取名利,頂多不過是個小謀士。但顯然,諸葛先生顯然志不止此。
二、九二:見龍在田。
見龍在田,後邊一句是:利見大人。
見龍是事物已經成氣候,可以出山見人。
諸葛亮在隆中經營10年,為何挑選劉備落難南陽時出山?是偶然嗎?對於諸葛亮來說,劉備三顧茅廬是他一手策劃的。
首先,劉備投靠劉表時,被劉表妻族蔡瑁猜疑,落難南陽。不經意中聽徐庶等人談論「臥龍、鳳雛,得一可得天下。」
這裡必須注意的是,諸葛亮與劉表有著數不清的聯繫,蔡瑁刺殺劉備,劉備走馬入南陽,諸葛亮廣交朋友,很可能知道劉備的行蹤,徐庶的談話可能是故意洩露給劉備聽的。
接下去,司馬徽、徐庶、崔直等南陽士人競相向劉備透露一個消息,諸葛亮是臥龍先生,獲得他可助他事業更上一層。因此促成了劉備三顧茅廬的美談。
可以說,與其說是三顧茅廬是劉備探尋諸葛亮,倒不如說是諸葛亮在自己大才得成時,積極主動要見劉備這個明主,正所謂利見大人,這時候見劉備正是時機,二者一拍即合,共同造就出三國中關鍵的支柱。
三、九三:惕龍乾乾。
九三爻解辭曰:君子終日乾乾,夕若惕厲,無咎。
譯成白話文的意思是,君子平時勤勉上進,也要隨時提防危險,如此一來就可以沒有災禍。
諸葛亮加盟劉備團隊後,劉備未有一地一城,處於非常危險的境況。
在諸葛亮的統一調配下,蜀軍攻城掠地,外部依據形勢抓緊軍事,上修德政,下收人心,抓緊糧草儲備,蜀國在諸葛亮的運籌帷幄中,一步一步壯大起來。
這時候的諸葛亮及蜀國面對的正是惕龍乾乾的狀態,在四周危機四伏的境地,外樹形象,內修內功,終於轉危為安,壯大了自己。
四、九四:躍龍或淵。
九四爻曰:或躍或淵,無咎。
在事物發展壯大到一定時期時,自己現已有些氣候,必然造成其他人的注意和敵視,這時候儘管自己的力量現已壯大,但危機也更大。
作為應對,這時候應該更加機警,如龍一樣,或一飛沖天,展示自己的力量,或潛入深淵,隱藏自己的實力,這時候,最重要的是機警和避險。
劉備和孫權連橫抵禦曹魏大軍,火燒赤壁。在魏蜀吳三者中,力量最差的便是劉備,這時候,諸葛亮竭力促成劉備和孫權的同盟,這是尤為重要的一步,如若東吳和曹魏同盟,那麼蜀國根本難以建國就會灰飛湮滅。
在東吳同盟的過程中,諸葛亮一方面向東吳展示了劉備集團的實力和作用,一方面又掩藏了自己稱雄一方的用心,正所謂高調低調中間,諸葛亮把握得很到位。
可以說,在赤壁大戰中,劉備方較大的奉獻便是諸葛亮的「多智近妖」的計謀。赤壁一戰時劉備集團站穩腳跟的一次關鍵戰役,諸葛亮功不可沒。
五、九五:飛龍在天。
赤壁大戰後,劉備在諸葛亮的建議下,奪得南荊州,並以蜀地為根據地,基本上和曹魏、東吳形成三分天下的局面。
正所謂飛龍在天即便 這時候劉備集團的狀態。在九五爻中說,飛龍在天,利見大人。這時候自己現已成了氣候,沒人再敢小看和輕視。
這時候可以興雲布雨,利化萬民。但這時候最重要的是要不驕不躁,不可驕傲自大。這也是下一爻亢龍有悔提示人們注
意的事情。
六、上九:亢龍有悔。
第六爻亢龍有悔,是說一個人或事物發展趨勢到最興盛的時候,也代表著危機重重,更要學會收斂和慎重。一招不小心全盤皆輸。
劉備定鼎蜀地後,勢力蒸蒸日上,無論曹軍還是吳國,再也不能小覷這支勢力,再加上地形高險,在天府之國中,劉備便是土皇帝。
但是這時關羽敗走麥城,被呂蒙殺死,劉備急火攻心,帶領舉國之兵進攻吳國。
諸葛亮這時竭力制止劉備,但被惱火衝昏的劉備,義無反顧,勢要與吳國決一死戰,嚇得孫權不斷求饒也於事無補。最後被吳國以弱勝強,基本上將其全軍殲滅,至此之後,蜀國基本上不再具備三國鼎立的資格。即便 有諸葛亮赤膽忠心,也於事無補。
從易經這24個字:潛龍在淵、飛龍在田、惕龍乾乾、躍龍或淵、飛龍在天、亢龍有悔,包含著中國人的大智慧,它從來不會手把手教你做一件事,但卻會將事物的發展趨勢規律告訴你,照著做,你也可以成為一個成功的中國人。
縱觀古今,我們不難發現一個規律:
但凡是能夠在逆境中找到破局之道,並且尋找到正確的方向,作做對人生決策,從此平步青雲的成功人,都是通讀過《易經》的人。
古代 ,像孔子、鬼谷子、諸葛亮、王陽明等人,他們雖然身處不同時代,有過不同的功績,但是卻都在26歲之前,就熟讀了《易經》。
孔子說,讀懂了《易經》,人生就不會犯大錯誤;
曾國藩說,《易經》是安身立命的根本,再看看如今。
李政道、楊振寧等華人諾貝爾獎獲得者都曾經在公開場合承認自己的科學思想受易經的影響很大。
李嘉誠稱易經智慧受用終身,易經中「自強不息,厚德載物」一直是他的座右銘;
馬雲演講時曾說:做生意做到一定程度多看看《易經》,很有幫助。
我經常聽到身邊看易經的朋友抱怨說:古書文言文看不懂,解讀得很無聊看不下去,不知道如何用到實際生活中啊等等問題。
因此,我總是會向他們推薦自己正在學習的《圖解易經》,很多人向我反映都是完全沒了因為文言文導致的閱讀困難的問題,還用以圖解文的方式,全面系統地為我們講授學習《易經》所需要的基礎知識。
它從五行、天幹、地支、太極和八卦的講解,再到《易經》中的象、數、理的介紹,每一個都是能讓你實際運用到職場,生意場和生活中。
在尊重原著內容的基礎上,還原最真實的《易經》,並且通過結合實際的例子來告訴你如何去分析問題,《易經》六十四卦不再是冰冷冷的符號,而是變成讓我們聽得懂、學得會、用得上的大智慧,著實讓我受益無窮。
對於普通人來說,《易經》是涵養福報的古籍!若覺人生迷茫,便來讀一讀它
在民間一直流傳著「手捧易經走遍天下都不怕」!在古人看來,易經之所以博大精深,歸根結底是因為它包羅萬象,《易經》一共64卦,對應64個人生決策心法,道明了婚戀、家庭、教育、職場的基本發展規律。
一本僅需要64,一頓飯錢,便能讓自己受益一生,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