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中的三毛風情萬種,他口中的三毛「老母豬賽貂蟬假惺惺」?

2021-01-19 騰訊網

文/淳于朵

引言:生活中有一類人,根本見不得別人好,在這種心態下,萬惡都可以催生。

從上世紀的70到90年代,心懷浪漫的三毛,揚起撒哈拉的漫漫黃沙,為我們繪出了一幅絕美的沙畫,使人人都心嚮往之,神思久矣。

在文壇閃耀了將近20年的三毛,卻於1991年的1月4日永遠的隕落了。

隨著她的離世,引發了國內外一浪又一浪的追思狂潮,在這樣的氛圍中,有一個人暗戳戳地行動了。

5年之後,一部由這人署名的書問世了,書名叫作《三毛真相》。

隨著這本書的問世,三毛在世人心目中的所有美好,隨之全部坍塌。

也正是因為這本書,很多人開始質疑、謾罵、甚至推翻三毛,他們更關心三毛是不是欺騙了荷西的感情,她是不是偽善的,她腦子是不是有問題,而不再耐心傾聽三毛的內心世界。

霎時之間,三毛就成了眾矢之的。然而已永久長眠的她,再也無法回應由此而來的所有質疑了。

那麼,三毛真的如該書的作者所言,如此的不堪嗎?

究竟是三毛偽善、神經質、欺騙了世人的感情,還是該書的作者卑鄙、陰暗、見不得別人好呢?

所謂的「三毛真相」,及其背後的始作俑者

提起這段往事之前,咱先嘮嘮《三毛真相》背後的那個人。

他叫馬中欣,出生於1942年,生在蘭州,長在臺灣,後又移民美國。

在40歲以前,馬中欣曾做過老師,做過工程師,一直延續著循規蹈矩的人生,但因為沒找到真正的人生目標,所以他在美國過的並不開心。

後來,一個偶然出現在他生活裡的旅行者,激起了馬中欣探索無邊世界的興趣及渴望。

於是,決心去環遊世界的他,開了一家專門接待旅行者的旅館,一邊經營著,一邊籌備關於旅行的一切事務。

馬中欣是個目的性很強的人,一旦認定的事情,就會傾盡全力去做,這是他的優點,卻也強化了他的偏執。

1981年,自覺已準備妥當的馬中欣,帶著自己的兩個兒子,開啟了第一次的環球之旅,之後逐漸成為了一名職業旅行者。

成為一名職業旅行家之後,在馬中欣的職業道路上,有著一道明顯的分水嶺,即調查三毛之前,和抨擊三毛之後。

在質疑三毛之前,馬中欣只是個籍籍無名的旅行家,在出書批判三毛之後,他卻迅疾地站上了職業生涯的巔峰。

憑著對三毛的質疑和攻擊,馬中欣名利雙收,不僅出了書,還開啟了多個國家的巡迴演講,從此聲名大噪。

《三毛真相》據說是馬中欣花了5年的時間,沿著三毛在撒哈拉沙漠裡的生活軌跡,去一一調查查訪,基本訪遍了三毛與荷西的所有親友之後,得出的結論。

這結論便是,三毛「又老又醜」、「欺騙荷西感情」、「冷血自私」、「母豬賽貂蟬」等等,一代文藝女神,就這樣被塑造成了一個醜陋的女人。

所謂的「三毛真相」,是真相還是歪曲

但《三毛真相》中對三毛的這種塑造,著實傷害了大批三毛粉絲的感情,畢竟大家在閱讀三毛的作品時,都深深地體會到了三毛想要抒發和表達的種種感情。

對我們來說,三毛是少年時的憧憬,長大後的嚮往,更是記憶裡永不磨滅的星。

馬中欣卻借《三毛真相》推翻了這一切。

據他考證,當年是三毛主動追求的荷西,荷西涉世未深,被三毛欺騙了而已,三毛的行為,基本算得上誘騙清純少年了。

在文中,馬中欣甚至用了「大八歲的寡婦」這個字眼,來形容三毛。

但眾所周知的是,三毛當年的德國男友,因心臟病猝死的時候,兩個人並沒有舉行結婚儀式,根本不算是真正的夫妻關係。

深愛的男友去世,三毛已經夠悲痛欲絕了,可是逝者已矣,活著的人,還是應該堅強的活下去的。所以在療愈了心傷之後,三毛繼續去尋找自己的幸福,並無可厚非。

而馬中欣未曾看到三毛的痛苦,只一心去揭她的傷疤,這樣的行徑,真算得上厚道嗎?

其實,從三毛與荷西的相識,到相戀成家,她自己都曾細細的描繪過,從她與荷西的日常相處中不難看出,倆人稱得上是一對恩愛夫妻,並不存在三毛欺騙荷西感情一說。

而在馬中欣斷章取義的解讀下,就成了「大八歲的寡婦」誘騙「涉世未深的青年」。

此外還有諸如:荷西只是個底層潛水工人,根本不是啥潛水工程師;三毛情緒化嚴重,經常欺負荷西,以至荷西無奈出軌;三毛步步緊逼,荷西才破罐破摔,不帶氧氣筒就下海,於是溺水而亡!

在《三毛真相》中,馬中欣口氣之陰損,用詞之刻薄,通篇滿布著冷嘲熱諷式的貶損,洋腔怪調式的嘲弄,簡直難以教人相信,他竟是個「職業旅行家」。

這種對三毛的歪曲解讀,不僅毫無客觀性可言,反而將個人的感情色彩當做主要基調,甚至一直在將讀者向「反三毛」的角度去引導,不得不說,頗有幾分譁眾取寵的嫌疑。

所謂的「三毛真相」,隱著人性的醜陋

在這部所謂的「三毛真相」裡,馬中欣說他的初衷僅僅是為了讓世人看清三毛的真面目。

當被記者問到其動機時,他這樣回答:實在看不慣人們被假象蒙蔽。

就因為他看不慣,看不慣三毛的文字,看不慣三毛的美好,更看不慣三毛的世界。

所以《三毛真相》中的一字一句,像戳人的劍戟一般,字字誅心。

於是在書中,三毛描寫的傳奇性的浪漫愛情,就成了胡編亂造的謊言;她在撒哈拉的生活,就成了被美化後的「悲慘世界」,她也就成了一個癲狂又偽善的「怪異女人」。

從馬中欣的話語中,我們真的不難感受到,他並不是本著求真求實的客觀心態,去追尋有關三毛的真相的,而是以一種先入為主的,偏狹尖酸的個人偏見為出發點。

試問,一個連出發點都立不住腳的人,他所道出的真相,又有幾分可信呢?

而這對喜愛三毛的粉絲們來說,是一種莫大的傷害和考驗。也因此,在這種極端的抨擊之下,鄙棄三毛的愈加鄙棄,愛重三毛的愈加愛重。

如果我們試著分析馬中欣對三毛各種詆毀背後的真正動機,就能看出一種見不得別人好的心態在作祟。

當他看著三毛頭頂上的光環,千古之後依舊在煜煜生輝,便叢生出嫉妒來,於是抹黑三毛,攻擊三毛,以圖將她頭頂的光環徹底敲碎。

一個言辭猥瑣的人,所暴露出的,必定是他的內心。

而在我們身邊,很不乏這樣的人。

人家春風得意,他滿心嫉恨,人家遭逢不幸,他落井下石,他永遠都在盼著別人倒黴,甚至親自下場促成,給別人添堵,恰是他的目的。

從馬中欣和他的《三毛真相》中,我們便能看到人性的複雜與醜陋。

正因人性複雜,我們才渴望簡單,而三毛帶給我們的,正是一種簡單的美好,黃沙漫,大漠煙,落霞孤鶩,下自不言。

作為讀者,我們每個人都有是非心,也都有自己的判斷,相比三毛那從容不迫的舉止,再看馬中欣滿腔嫉恨的言辭,誰更居心叵測,自是不言而喻的事情。

結語:

有人選擇麵包,就有人選擇愛情,每個人的追求不盡相同,但是都該被尊重。

所以我堅信,荷西選擇三毛,是出於愛情,出於對美好的嚮往,而非被蒙蔽,被欺騙。

相關焦點

  • 都說三毛與荷西的愛情故事是假的,那一切都是三毛自己臆想的?
    相信三毛與荷西的愛情故事很多人都聽說過,但也有人得出一個驚人的結論,就是:三毛和荷西的愛情故事都是假的。直到1998年,有人出版了一本書《三毛真相》。這本書將三毛和荷西虛構愛情故事推上了風口浪尖。據說,這位作者去了三毛生前的居住地,採訪了她的好友和鄰居,最後得出這樣一個結論:三毛有嚴重的精神疾病,抑鬱、癲狂,在作品中常常說謊。
  • 三毛和荷西的愛情是假的?從《三毛真相》中發現其中疑點重重
    她曾經在「明星」咖啡廳遇見了鄧國川,三毛非常喜歡他的作品,就因為這個原因,答應了對方的求婚,卻在將要結婚的時候,才發現原來他是有妻子的人,這讓三毛極為受傷。第二次結識了一位德國的教師,這次她不再像之前一樣魯莽,經過一年的時間,確定這位教師是符合她愛情的標準的。可悲的是,未婚夫卻在晚上心臟病突發猝死。
  • 細讀三毛的作品,了解真實的三毛
    三毛的文字從寶島臺灣漂移至阿非利加洲北部的沙漠綠洲,跨域千山萬水、掃過滾滾紅塵,這一段艱辛的文學過程造就了她不平凡的文學品位,也成就了她不平凡的傳世佳作。三毛作品以散文為主,形散而神不散的文體正好符合三毛對於異域風情的認知,流浪生活的描寫是那個時代文學青年記憶裡的瑰夢。
  • 三毛與荷西:在荒瘠的沙漠中開出絢美的愛情之花
    這也許是三毛聽過的,最動人的情話。「在我說要與荷西永別的第六年,命運又將我帶回到了他的身旁。」她如是說。三毛與荷西,將要共同攜手,在壯美的撒哈拉沙漠中,接受漫天黃沙的洗禮,描繪著生命的顏色,度過此生最珍貴的幸福時光。
  • 世間再也無三毛——三毛和她的《撒哈拉的故事》
    哦,才知才知,此「三毛」非彼「三毛」也。《三毛流浪記》中三毛的形象誕生於中國傑出的平民漫畫家張樂平之筆下。、欣賞、認同和了解,甚而理所當然地在生活中繼續實踐我們的真誠。三毛的沙漠故事,三毛的行走故事,三毛的情感故事,似真似假,亦夢亦幻。三毛和荷西的唯美愛情更好似天上人間的牛郎織女,銀河暗渡七夕相會,愛恨編織揪心撕肺。
  • 荷西出軌,對三毛態度惡劣,書中的甜蜜故事只是三毛的虛幻?
    ——三毛 #三毛和荷西#在她的筆下,她與荷西的愛情故事感動了無數人,荷西去世後,她仿佛失去了生活的希望,最終以自殺的方式結束生命。但荷西與三毛的愛情故事真的如書中所描述的那麼美好嗎?
  • 劉曉慶監製&主演的三毛電影被指侵權
    前不久,鳳凰傳奇影業第一時間同三毛家人、三毛作品版權獨家代理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聯合發布聲明,強調鳳凰傳奇影業是全球唯一獲得三毛影視改編權的獨家版權方,任何就三毛生平及三毛著作進行改編的影視作品均是嚴重侵權,侵權項目應立即停止融資、籌備、拍攝等行為。  近日該事件再度升級,鳳凰傳奇影業發布律師函,稱侵權事件已安排律師團介入。
  • 奇女子——三毛
    三毛其實比何塞大8歲,然而在他的作品中,三毛大了4歲,我們只能理解,三毛在面對愛人的時候認為自己還年輕,不過,這是否與女性的真實年齡有關還不得而知。在西班牙學習後,三毛去了德國、美國,並於在撒哈拉結婚。為什麼去撒哈拉?
  • 好久不見:記得劇版《三毛流浪記》的三毛嗎?因這事十年沒拍戲?
    他應該是在座各位的童年裡都出現過的小夥伴吧?髒兮兮的臉,蒜頭鼻,頭頂只有三縷頭髮,得名「三毛」。↓電視劇版的《三毛流浪記》拍攝於1996年,「三毛」的扮演者叫孟智超,1987年出生於上海,拍攝《三毛流浪記》時,他才9歲,
  • 三毛的寶貝,那些已經雲散的快樂與憂傷!
    三毛如獲至寶,清洗乾淨後用幹羊腸線穿起來戴在脖子上,成為三毛婚禮上戴的唯一一件飾品。後來,荷西用腳踏車的零件和沙漠小店配來的兩顆琉璃珠重新進行了裝飾。這件飾品,是三毛的最愛。荷西去世以後,好友胡因夢帶三毛去見一個通靈的異人石教授。去的時候,石教授並未講怪力亂神,而是講「宇宙和磁場」。他看了很多人佩戴的飾品,始終淡淡地根據配飾的磁場告訴佩戴者是不是合適。
  • 「半生流浪,一生情傷」的放逐者——三毛
    20歲時,由於她突出的文學素養,三毛進入了臺灣文化大學學習哲學。在大學裡她遇到了生命中的第一次愛情,這個男子的筆名叫舒凡,是三毛主動追求的他。三毛跟舒凡求婚被拒,她毅然在大三這年便拋下學業遠走西班牙。並在這期間結識了生命中摯愛——荷西,但是由於身份和年齡,讓荷西並未進入三毛的擇偶範圍裡。1970年,27歲的三毛學成歸國擔任文華學院等地教授德語。在這時間裡,她愛上了一位年長於她的德國教師,他博學多才,學者風範,且非常愛她。加上安穩且有愛的生活,一直就是三毛所追求的。然而就在兩人結婚前夕,未婚夫因心臟病猝死在她的懷中。
  • 荷西是三毛的情感寄託,也可能純屬文學創作
    相比現實,書中的世界對她而言是一個安全而輕鬆的地方。初中時候,她為父母拼命補習數學,成績大有進步,卻受到老師的質疑。將她單獨進行難題小測試,被難倒的她被老師畫零蛋花臉,並罰站走廊,受盡屈辱。三毛於是休學在家,由父母輔導。16歲發表《惑》,開始以文學的方式找到自己與世界對話的方式。
  • 三毛的撒哈拉中最動人的故事:真正的愛情,是兩個有趣靈魂的相配
    當然也羨慕她與荷西的愛情,這段她口中「我對這個婚姻永遠不後悔」的感情,就像她傳奇的一生,不落俗套。「從不依靠,從不尋找」,這八個字或許是三毛一生的追求。以至於到最後的生與死面前,她依然選擇了忠於自我意識。
  • 三毛流浪:誰還記得大結局時三毛的眼淚,發洩出一生的滄桑和無奈
    在動漫的大結局中,三毛也是成功尋找到自己的父親,一個十分疼愛三毛的角色。可是三毛的倒黴屬性傳染到自己的父親身上,在短暫的溫暖之後,三毛的父親因為災難去世。相信很多漫迷當年看動漫的時候會把三毛當成災星,自己命硬死不掉,卻給身邊的人帶來無盡的折磨。當然,逍遙君並不是嘲諷三毛,而是動漫確實表達出這樣的情景和劇情。
  • 三毛為什麼那麼讓文藝青年喜歡,她身上這5點,值得女生去學習!
    01三毛,聽名字就沒有瓊瑤那樣充滿夢幻,瓊瑤是不現實的作家,所以她總是把現實中不能實現的在作品中加以實現,無論是還珠格格裡毫無學識卻最終飛上枝頭當鳳凰的小燕子,還是又見一簾幽夢裡的紫菱,他們每個人都有一個完美的結局。
  • 三毛與荷西感情並不好?只是三毛自己的一廂情願?真相已不重要了
    平時數學成績並不好的三毛,通過自己的拼命學習,在三次小考中皆獲得滿分。多疑的數學老師卻懷疑她作弊,拿著蘸滿墨汁的毛筆,在三毛臉上畫了兩個代表零分的圓圈,讓三毛到走廊上罰站。原本就心靈脆弱的三毛,遭受到如此沉重的打擊,不得不在她初二那年休學。抑鬱症從此就跟隨著她,一直如影隨行,她從此一輩子都逃不出屈辱的夢魘。
  • 三毛:為愛而生的女子,冥冥中自有定數
    細細讀來,她一生中的四段感情既令人感動,又令人唏噓。或許,一切冥冥中自有天意吧!01 初戀遇挫,為愛遠走他鄉在文化大學哲學系做選讀生的三毛,因為兩本書,愛上了作者——那個叫舒凡的高自己一屆的戲劇系學生。
  • 你是我不及的夢——三毛
    1981年,三毛決定結束流浪異國14年的生活,在國內定居。同年11月,《聯合報》特別贊助她往中南美洲旅行半年,回來後就寫成《萬水千山走遍》(在一次旅行中,三毛遇見了一個像荷西一樣的大男孩),並作環島演講。之後,三毛任教文化大學文藝組,教小說創作,散文習作兩門課程,深受學生喜愛。
  • 三毛離開快30年了,她到底是什麼樣子?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2月25日電(記者 上官雲)「她永遠是那個拉著我們小孩子去玩去鬧的大孩子,永遠是那個我們不膩煩的大玩伴。」這是陳天慈對她的姑姑、作家三毛的印象。  在新書《我的姑姑三毛》中,她寫下了很多有關姑姑三毛的回憶。有人評價,剝離開以往刻板的印象,這本書讓讀者看到了三毛最真實的一面。
  • 三毛的曠世愛情被疑造假?馬中欣重訪三毛之路,直言:荷西根本不存在
    在遇到荷西之前,三毛的人生太過於悲苦,從小就因為學校的種種,使她患上了抑鬱症,甚至她還割腕自殺,帶她走出心理世界的是顧福生,他是三毛姐姐的油畫老師,顧福生發現三毛在文學領域有天賦,就鼓勵三毛去寫作,並且將她介紹給了《現代文學》的主編白先勇,至此,三毛才開始走上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