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10月21日,正當慄田艦隊全速通過婆羅洲的時候,接到日軍聯合艦隊的命令,要求他的艦隊進入雷伊泰灣並摧毀美軍的兩棲船隻。他的上司建議從兩頭攻入這一地區,第1攻擊部隊的主力沿著巴拉望島的北岸前進,通過呂宋和薩馬之間的聖貝納迪諾海峽,從北面逼近雷伊泰灣。
與此同時,另外一路轉到右側,航行通過萊特和棉蘭老島之間的蘇裡高海峽,從南面攻擊敵人的船隻。慄田同意了這一建議,將2艘戰艦和4艘驅逐艦交由西村祥治中將指揮,並將這一特遣艦隊由南路派往萊特。
慄田計劃10月25日這兩支部隊在萊特地區會師。那天上午,慄田接到命令之後,兩支海軍部隊分頭壓向萊特。第二天,在巴拉望島的西海岸有兩艘美軍潛艇偵察到日軍第1攻擊部隊的主力,並以埋伏好的魚雷擊沉了慄田的旗艦愛宕號和另外一艘摩耶號重型巡洋艦。潛艇還嚴重損壞了第3艘巡洋艦"高雄"號,損壞程度之重使它不得不返回婆羅洲修理。
慄田登上新的旗艦"大和"號後,率領他的第1攻擊部隊進入錫布延海,10月24日逼近聖貝納迪諾海峽。但是他並不走運。由於已經被美軍的偵察飛機發現,他擔心自己的艦隊很可能在通過海峽的時候遭到攻擊,因此請求馬尼拉的日軍提供空中支援。
但是此時的任何援助幾乎都是不可能的,因為日本的每一架飛機都正忙於在呂宋島以東地區與米徹爾的"潑婦"戰鬥機進行大規模的激戰。儘管日軍的俯衝式轟炸機擊沉了"普林斯頓"號輕型航空母艦,但在戰鬥中,日軍也損失了數架戰機。
當哈爾西得到慄田艦隊逼近的消息後,便命令從"卡爾博特"號和"無畏"號上起飛的24架戰鬥機、魚雷轟炸機和俯衝式轟炸機前去襲擊慄田的第1攻擊部隊。儘管美軍飛行員英勇奮戰並用炸彈和魚雷攻擊,但"武藏"號這一大型戰艦似乎並沒有受到致命的打擊。當天傍晚,美軍出動第二組戰機,再次用3枚魚雷攻擊"武藏"號,結果仍然是收效甚微。
幾分鐘之後,第三組戰鬥機發起攻擊,給該艦的船體造成實質性的破壞,迫使日本艦隊放慢速度以便它們的旗艦能夠慢慢地趕上來。當天下午有更多的美軍飛機襲擊了"武藏"號。由於沒有日軍飛機的掩護,"武藏"號只好依靠自己船上的口徑為460毫米的火炮抵禦襲擊。
為了壓制艦上的高射炮,美軍飛機向"武藏"號投下了數枚炸彈和魚雷,結果使其左舷嚴重受損,炸死數名軍官和水手。在下午的戰鬥中,該艦開始緩緩下沉。儘管護衛艦救起了半數的船員,但艦長拒絕離開,與"武藏"號一起沉入了錫布延海。美軍飛機還重創了"名戶"號重型巡洋艦,迫使其返回婆羅洲修理。
本文節選自《落日:日本帝國的覆滅》,作者:安德魯·威斯特,格裡高裡·莫特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