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帝國覆滅記——日軍近衛師突破防線,澳軍擔心被團滅且戰且退

2020-12-24 排頭先鋒

英國想拼命保住他們的"東方直布羅陀"——新加坡,於是又加派了兩個師以增強新加坡守軍的力量,但這支部隊直到1942年1月3日才到達。在此之前,由於英軍在馬來亞接連敗退,已使駐守新加坡的英軍面臨的形勢越來越危險。斯林河大敗和繼續面臨日軍登陸的危險迫使英軍撤至柔佛中部的陣地。

現在不堪一擊的新加坡防線緊臨北面的馬來省。日軍在斯林河大捷後乘勝追擊。1月14日,日軍已進入柔佛,他們往前直逼駐防在金馬士的澳大利亞第8師的堅固工事。日軍料想不會碰到勁敵,結果卻使他們大吃一驚。

受過充分訓練並一心想打仗的澳大利亞人這次進行了頑強的抵抗,並大敗日軍第5步兵師團。該支日軍自從在馬來亞登陸以來,接連勝利,還未遇到過勁敵。假如全部盟軍部隊都有如此頑強抵抗的素質,那麼新加坡保衛戰的情況就會大不一樣。澳軍第8師雖然在金馬士進行了頑強的抵抗,但他們很快就發現自己側翼受到日軍猛攻。

一支日軍整編大隊在澳軍背後的海灘登陸後,日軍近衛師團突破了英軍西部防線。這時,日軍機動先頭部隊又一次轉敗為勝,而盟軍部隊則發現自己有覆沒的危險,只好且戰且退。澳軍第8師在皮拉多科附近負責殿後,他們進行了英勇的抵抗,甚至進行了殘酷的肉搏戰。第8師竭力突圍,並向南面撤退。

1月15日以前,日軍以令人稱奇的速度,就像德國在歐洲的閃擊戰一樣,向南急行軍達643千米。日軍第25軍團加速行軍,此時距新加坡只剩下160千米。經過10天的激戰,日軍逼迫盟軍向南敗退。日軍在盟軍兩側急行軍並在盟軍背後開始登陸。全部英、印、澳部隊被迫在1月31日前撤離馬來亞,躲進新加坡城。

馬來英軍最後一支殿後部隊用風笛吹奏著《第二個安吉爾》和《高原之子》的曲子通過了馬來亞和新加坡之間的石堤退到新加坡境內。"東方直布羅陀"的命運只好聽由上天來安排了。正當英軍撤向新加坡的時候,有兩大災難降臨到他們遠東帝國的頭上。一支英國正規部隊和加拿大國民自衛隊在頑強的抵抗後最終失敗,香港於聖誕節這天陷入日本人之手。

英國的第二大災難就是日軍進攻英屬婆羅洲(今加裡曼丹島)。對日本來說,這個小島可以給他們提供急需的石油。在三支日軍登陸部隊包圍了駐守該島的一小支英軍部隊後,1月21日一支日軍部隊又在峇里巴板灣成功登陸,佔領了巴板城內未遭破壞的煉油廠。

盟軍僅存的最後一支海軍只剩下4艘驅逐艦,該部在美國人格拉斯福特少將的指揮下駐守在該島附近的帝汶島。格拉斯福特將軍企圖避開日軍的鋒芒,於是率領這支力量弱小的軍隊襲擊了峇里巴板灣外容易攻打的日軍運輸船。

1月24日夜,這些美軍艦隻進行了美國海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第一場戰役。美軍驅逐艦在未被發覺的情況下,悄悄駛進日軍運輸船隊中間,用魚雷和船上127毫米口徑的大炮擊沉了4艘日軍運輸船後,未傷一兵一卒撤出戰鬥。在盟軍一連串的慘敗中這只是一次小勝,盟軍在婆羅洲的所有抵抗艱難支撐到1月底就結束了。

本文節選自《落日:日本帝國的覆滅》,作者:安德魯·威斯特,格裡高裡·莫特遜

相關焦點

  • 日本帝國覆滅記——日軍以一敵四,使用穿甲彈重創英國巡洋艦
    美英荷澳聯軍在這兩個島上摻雜著一些美、澳軍隊,他們進行了頑強的抵抗,特別是澳軍認識到日軍的下一個目標就是最終佔領他們的國土,因此作戰十分頑強。澳大利亞人擔心自己的國土遭到日軍攻佔完全是有道理的,因為日本人十分清楚澳大利亞最北端的達爾文港既是美英荷澳聯軍的重要供給基地,同時也是盟軍的一個海軍基地。於是日本海軍部下令南雲的航母編隊掃除這一威脅。
  • 日本帝國覆滅記——日軍數百架戰機發起自殺攻擊,被美軍團滅
    另有兩個師團把守那霸北面的防線;第3師團和第44獨立混成旅團守衛島上南部的陣地。不過把守北部的只有兩個營的兵力。果然不出所料,美軍在殘波架岬以南的海灘開始登陸。"冰山戰役"由美軍第10集團軍司令官的兒子小西蒙·巴克納將軍指揮,他的進攻部隊由3個軍和3個海軍陸戰師組成。
  • 日本帝國覆滅記——美軍佔領硫磺島,日軍損失慘重,死了近2萬人
    施密特率領後備的第3師順利登陸,並向慄林的其餘防線發起三段式攻擊。美軍的作戰安排是,第3、第4和第5師分別從中間和左右兩側攻佔2號機場。在戰鬥的頭兩天,日軍頂住了美軍的進攻,直到第3師第21團的兩個營趕到後才突破敵人的防線,佔領了該機場。
  • 日本帝國覆滅記——通信被切斷,日軍頑強抵抗的第18師團被殲滅
    5月25日,當武田中將指揮的日軍第53師團從被他們重新佔領的因多開過來攻擊位於布萊克浦的第111旅的時候,英印軍隊原來的擔心變成了現實。自布萊克浦失利之後,史迪威開始擔心前來保護布萊克浦除機場以外其他地方的日本援軍會陸續抵達。於是,他趕在日軍增援部隊到來之前,從中國調來3萬士兵完全佔領了密支那。
  • 日本帝國覆滅記——日軍已無勝利希望,決定拼死消耗美軍實力
    儘管第77師遇到了精心防禦的2000名日軍守軍的抵抗,但到4月24日,在經過了一周的血腥戰鬥後,他們最終還是佔領了這座島嶼。與此同時,巴克納已經悄悄地深入日軍的首裡防線。他命令第24軍團的第27師趕到如浦豆山這樣的要塞地區,從敵人的薄弱環節突破敵軍防線。4月19日,美軍部隊在日軍的大炮和迫擊炮的襲擊下傷亡720人,這次進攻和第二天的進攻都失敗了。
  • 日本帝國覆滅記——印軍奮力拼殺,衝出日軍包圍圈後看到絕望一幕
    英國的殖民地緬甸地處日本前鋒部隊和英國最重要的殖民地印度之間,因而在東南亞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位置。緬甸還是中國蔣介石部隊的主要運輸補給線。這條補給線南起緬甸首府和重要港口仰光,北至臘戍,中間有長約965千米的鐵路貫穿。
  • 日本帝國覆滅記——日軍進入平原,成英軍打擊目標,付出高昂代價
    留守部隊由第58和第124團組成。4月1日,佐藤指揮的中間縱隊佔領了科希馬以東的傑薩米。與此同時,佐藤的右路縱隊——第138團正在沿著大曼迪到科希馬的鐵路前進。幾天之後,第31師團抵達科希馬外圍,並作好了進攻的準備。
  • 日本帝國覆滅記——麥克阿瑟犯大錯落入絕境,羅斯福不願冒險施救
    到日軍進攻那天,麥克阿瑟犯了一個明顯的錯誤。未經充分訓練、裝備很差、戰線又過長的兩個菲律賓師在林加延灣的海灘上同本間指揮的兩個能徵善戰的師團遭遇了。在雙方第一天的激戰中,菲軍遭到日軍陸、海、空部隊的聯合進攻。在日軍的猛烈攻擊下,菲軍開始潰敗。
  • 日本帝國覆滅記——2741名日軍負隅頑抗,戰鬥結束後只剩64人活著
    戰役開始之前,日軍的反抗已被平息。 於是,米徹爾將第58特遣艦隊的9艘航空母艦、6艘戰艦、10艘巡洋艦和28艘驅逐艦派往位於馬紹爾群島以西1240千米的加羅林群島的特魯克,那裡是日本軍隊的一個大型空軍和海軍基地。
  • 日本帝國覆滅記——美日航母爆發海戰,美軍先聲奪人率先擊沉一艘
    8月18日,這支日軍乘坐幾艘驅逐艦在瓜島登陸後,開始穿過茂密的叢林摸向"亨德森"機場。8月20日午夜剛過,日本陸軍部隊向伊魯河畔的美國海軍陸戰隊陣地發起了猛攻,但美國海軍陸戰隊早就做好了迎敵的充分準備。他們以猛烈的炮火還以日軍顏色,殲滅了一木的一小股部隊。
  • 日本帝國覆滅記——日軍向珍珠港發起襲擊,美國太平洋艦隊遭重創
    1941年12月7日8時30分,第一波日軍攻擊戰機燃油不足,必須返回航母,戰鬥隨之暫停了一段時間。在這次偷襲中,淵田飛行中隊只遭受了很小的損失:共損失魚雷轟炸機5架、俯衝轟炸機1架、殲擊機3架。珍珠港內遭受襲的美軍防衛部隊開始重新集結,並準備迎擊日軍新一輪的攻擊。
  • 日本帝國覆滅記——日海軍損失慘重,東條英機感嘆美潛艇確實厲害
    不過由於現在盟軍已經控制了從婆羅洲到九州的水路,因而也就不必再擔心日軍從汶萊向東運送石油或其他原材料了。在婆羅洲北面數百千米處,哈爾西海軍上將和他的第3艦隊也加強了對日本的封鎖。在哈爾西用艦載飛機攻擊港口和飛機跑道時,美軍潛艇部隊則潛行追蹤東海和日本海上的軍艦。同時,B-29"超級空中堡壘"轟炸機在內海投放魚雷則造成數以百噸的日軍運輸貨物的損失。
  • 南京大屠殺元兇全軍覆滅,一仗被斃7000人,一桶汽油下去日軍慘叫
    南京大屠殺的元兇師團——日軍第6師團就是如此。在南京大屠殺當中,第6師團可謂是無惡不作,殺害中國平民和被俘軍人達6多萬人。師團長谷壽夫還親自上街姦淫婦女!也就是這支被中國人稱為「惡魔」的第6師團,卻在太平洋戰爭後期全軍覆滅,師團長谷壽夫也被中國政府逮捕,於1947年被槍決。真可謂是多行不義必自斃。
  • 日本帝國覆滅記——日本制定三線作戰計劃,兵鋒直指英軍第4軍團
    他料想佔領英帕爾和科希馬後日軍便可逼近英軍,這樣第15軍團就可以迫使英軍放棄對緬甸北部發動第二次攻勢。 1944年2月,在若開山區,日軍第55師團在"烏號攻勢"中與英軍第15軍發生了激戰。當英軍向若開山區派出超過6個師的兵力來對抗日軍第55師團的時候,牟田口卻對"烏號攻勢"的勝利充滿了信心。
  • 日本帝國覆滅記——美投下上千噸炸藥,日軍包括司令死了8000多人
    同時,第58特遣艦隊攻擊諾魯群島和馬紹爾德米利環礁的日軍空軍基地,切斷了日本對吉爾伯特群島的增援路線。在西南,從"薩拉託加"號和"普林斯頓"號航空母艦上起飛的戰機炸毀了日軍停靠在拉包爾的7艘巡洋艦和2艘驅逐艦,而第5美國陸軍航空兵部隊的戰機將日本的飛機趕出了新不列顛和布幹維爾島地區。
  • 日本帝國覆滅記——日本贏得令人稱奇的勝利,美海軍遭受窩囊失敗
    儘管盟軍奪取了機場,但海軍陸戰隊清楚他們所處的位置非常不安全,於是在機場上的日軍施工人員完全逃走之後,他們馬上修建工事,準備在機場周圍地區組織防守。山本聞訊後惱羞成怒,儘管他還不明白盟軍海軍陸戰隊進行這次作戰行動的意義,但他還是下令這一地區的日軍立刻組織反攻。
  • 日本帝國覆滅記——日本接連攻陷緬甸菲律賓後,欲徹底摧毀美艦隊
    日本在襲擊珍珠港和攻陷緬甸和菲律賓的戰役中,取得了一連串的勝利,幾乎毫無阻礙。日本至此已經建立了一個幅員遼闊的帝國,並幾乎實現了所有自然資源的自給。此外,圍繞日本本土周圍形成的防衛圈也似乎到了堅不可摧的程度。
  • 日本帝國覆滅記——日軍艦被美擊沉,艦長拒絕撤離,一同沉入海底
    1944年10月21日,正當慄田艦隊全速通過婆羅洲的時候,接到日軍聯合艦隊的命令,要求他的艦隊進入雷伊泰灣並摧毀美軍的兩棲船隻。他的上司建議從兩頭攻入這一地區,第1攻擊部隊的主力沿著巴拉望島的北岸前進,通過呂宋和薩馬之間的聖貝納迪諾海峽,從北面逼近雷伊泰灣。
  • 日本帝國覆滅記——隨著菲律賓的陷落,日本在南線戰役取得了勝利
    勝利後的日軍現在又驅趕著他們新抓來的俘虜上路了。他們既沒有料到會帶著如此眾多的俘虜,更沒料到他們的境況會如此惡劣。日軍原計劃分階段行軍,並希望能隨隊帶4萬名俘虜的給養,但他們根本無法做到這些。"巴丹死亡行軍"從一開始就沒有車輛,沒有補給,特別是弄不到藥品。
  • 日本帝國覆滅記——日海軍進攻中途島,不知不覺地駛入了美國圈套
    1942年6月1日,整個日軍進攻部隊在海上完成了集結行動,並不知不覺地駛入了美國人所設的圈套。山本大將對即將來臨的巨大危險仍全然沒有察覺。日本人原計劃對珍珠港實施空中偵察,並在弗倫奇弗裡蓋特沙洲為遠程海上飛機進行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