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諸子之中為何老十的爵位比老八和老九以及老十四都高?

2020-12-15 騰訊網

老十胤 的爵位不止比老九胤禟高,他比老八胤禩和老十四胤禵的爵位也都要高。康熙的八子胤禩、九子胤禟和十子胤 以及十四子胤禵在康熙晚年爭奪皇位中是屬於一黨的人,也就是八爺黨。在這四位皇子之中以胤禩為首,但是真正論起爵位來說四人之中卻是以老十胤 的爵位最高。

在終康熙一朝,這四人封爵分別是胤禩為多羅貝勒、胤禟為固山貝子、胤 為多羅敦郡王、胤禵為固山貝子。

而清代的皇室爵位以親王爵位最高,親王爵位之下是郡王,而郡王之下則是貝勒,在貝勒之下則是貝子,這四級爵位是清朝最高的四級爵位了,大多是授予皇帝直系親屬,貝子之下就是國公和將軍這類相當於外姓大臣公侯這一級別爵位了,國公和將軍這些爵位大都是賜封給皇室宗親的爵位,而貝子則是皇子之中最末一等的爵位了。

所以說單從爵位高低來看八爺黨中爵位最高的其實是老十胤 ,但八爺黨都是以胤禩為馬首是瞻。下面就來說一說為什麼老十胤 的爵位要比八爺黨中其他人都高呢。

子憑母貴,胤 母系家族政治勢力十分強大

康熙是一個既看重能力同時也很看重家族出身的皇帝,他在朝廷上用人如此,比如索額圖和明珠等既有能力又有家族勢力的人都得到重用,而像李光地、陳廷敬這樣的漢臣則完全是憑藉自身能力獲得康熙青睞得到重用。

康熙在政壇上如此用人準則,在自己的兒子中也是這樣,康熙的諸子之中有的是母憑子貴,就像老八胤禩。

因為胤禩生母良妃衛氏出身極其低微,但胤禩自幼卻十分聰慧,長大之後為人溫文儒雅,謙恭有禮,且還能力不凡,在康熙面前的人從康熙的哥哥福全到康熙的重臣如李光地、阿靈阿等人無不對其交口稱讚,所以康熙在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第一次冊封諸子時就冊封了年僅17歲的胤禩為多羅貝勒,這一年老四雍正、老五胤祺、老七胤祐這些已成年比胤禩年長的哥哥也不過和他一同被冊封為貝勒,胤禩是康熙冊封的諸子中年紀最小且是唯一沒有年滿18歲才封爵的皇子。

要知道康熙曾經定過規矩,皇子必須年滿18歲才能冊封爵位,康熙是因為胤禩的才能卓越,品行端正對其喜愛非常,自己食言在胤禩未滿18歲就冊封了他爵位。而胤禩的生母衛氏也在胤禩被冊封為貝勒之後不久從沒有名號的庶妃被康熙冊封為良妃,要知道衛氏當時已經年老色衰,康熙已經很長時間沒有與她同寢了,所以衛氏之所以能晉封為有名號的妃子就是因為她的兒子胤禩極其優秀卓越,因此胤禩母子是典型的母以子貴。

而胤 則與胤禩完全不同,胤 是典型的子以母貴,因為胤 的生母是康熙頗為寵愛的溫僖貴妃鈕鈷祿氏。

胤 的生母鈕鈷祿氏是出自清朝政治豪門家族遏必隆家族,遏必隆是清朝開國功臣額亦都的兒子,他也是順治臨終留給康熙的四大輔政大臣之一,其家族在清朝政壇影響力非常大。

遏必隆的兩個女兒都先後嫁給康熙,大女兒是康熙的第二任皇后孝昭仁皇后,小女兒就是胤 的生母溫僖貴妃鈕鈷祿氏,也就是說胤 是遏必隆的外孫子。

胤 的生母溫僖貴妃還是十分受即是姐夫又是丈夫的康熙寵愛,在康熙第三任皇后孝懿仁皇后佟佳氏去世後,溫僖貴妃成為康熙後宮中地位最高的妃嬪,以貴妃之名號統攝康熙後宮直到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去世,而且溫僖貴妃也是清代歷史上唯一一位死後得到諡號的貴妃。

所以在康熙諸子之中胤 的母系家族出身是僅次於太子胤礽母系家族康熙原配皇后孝誠仁皇后赫舍裡氏家族的皇子,如果不是胤 過於粗莽且不得人心,康熙在兩廢太子之後都可能會考慮冊立胤 為太子。

因此說康熙看似比較重視個人能力,他還是更加重視這個人的家族出身以及背後的政治勢力,所以胤禩即便再優秀也是貝勒起步,而歷史上的胤 為人粗莽且性格直爽,在朝廷上下並不得人心,且胤 沒有太大功績情況下還能在冊封時直接從郡王起步。

胤 雖然母系家族出身十分高貴,但他卻十分欽佩和敬重胤禟

胤 生母溫僖貴妃在他11歲時就去世了,康熙可憐胤 生母去世太早,因此將他交給了當時康熙最為寵愛的妃子宜妃郭絡羅氏撫養。而宜妃郭絡羅氏正是皇五子胤祺和皇九子胤禟的生母,所以因為這層關係胤 自幼就與胤禟關係比較親密。

胤禟的生母宜妃郭絡羅氏雖然很受康熙寵愛,但是郭絡羅氏家族出身並不高,家族是世代包衣佐領,所以在生母的家族地位上胤 比胤禟不知道高貴多少。

但即便胤 母系家族出身比胤禟母系家族高貴得多,這並不影響胤 十分欽佩和敬重胤禟這個人。

歷史上的老九胤禟為人聰明豪爽,幼年患重病曾為歐洲傳教士所救,因此長大之後胤禟對歐洲傳教士十分禮敬,對歐洲文化十分崇慕,胤禟也是康熙諸子中唯一通曉俄語和英語的皇子。

胤禟為人重情重義,待人十分大方豪爽,而且他頭腦聰明善於經商,所以出手結交朋友也十分闊綽,最關鍵的是他結交朋友不分高低貴賤都能傾心結交,胤禟是康熙諸子中最為富庶的皇子,因此他經常利用錢財接濟窮苦百姓,所以胤禟在當時康熙諸子中口碑非常好,且還能得民心,也因此康熙比較寵信的歐洲傳教士穆景遠曾經建議康熙立胤禟為太子。

不過胤禟本人政治野心並不大,他更加敬重老八胤禩,所以他是傾盡全力想幫助老八胤禩繼承大統。

胤 正是因為欽佩和敬重胤禟的為人性格,所以甘願被其驅使,而胤禟又十分敬重和佩服胤禩,因此胤 也跟著胤禟與胤禩交好,對胤禩馬首是瞻,敬重和欽佩胤禩。

再說回爵位的問題,胤禟生母郭絡羅氏出身並不高貴,而且胤禟上面還有一個同母哥哥皇五子胤祺。

上面說過胤祺在康熙三十七年就已經和胤禩一同被冊封為貝勒了,到了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也就是一廢太子之後康熙第二次冊封諸子時,在一廢太子時胤禩已經失寵於康熙,且被降為閒散宗室圈禁了一段時間,這時之前被冊封為貝勒的皇子老四雍正和老老五胤祺被提兩級冊封為親王爵位,胤祐也提了一級為郡王爵位,胤禩則被恢復了貝勒爵位,等於沒有晉封,而康熙冊封兒子一般都是從貝勒起步,胤 卻上來直接被封為敦郡王,可見康熙對他另眼相待,究其原因也是因其母系家族。

胤禟則因為同母哥哥胤祺已經被冊封為恆親王爵位了,所以康熙得雨露均沾啊,不能顯得太偏心,因此胤禟只被冊封為了貝子爵位,同樣道理在胤禵身上也是如此,胤禵的同母哥哥雍正此時已經被封為雍親王,所以胤禵也只和胤禟一樣被封為了貝子。

而且胤禟和胤禵被冊封為貝子與他們倆直言為胤禩求情也有很大關係。在一廢太子時胤禩成為太子人選呼聲最高的人,先是大阿哥胤禔在明知失去皇位繼承權之後,力保自幼被其生母惠妃撫養長大的胤禩為太子,並向康熙進言說:胤礽所行卑劣,失人心。術士張明德嘗相於胤禩必大貴。如誅胤礽,不必父皇出手。

胤禔的意思就是說看相的人都說胤禩有皇帝之相,胤礽失去了人心,請康熙殺了胤礽,如果康熙不忍心,他願意代勞。

胤禔這一番話直接觸怒了康熙,後來又查出胤禔勾結蒙古喇嘛鎮魘胤礽還企圖收買張明德刺殺胤礽,因此胤禔是把胤禩給坑了,康熙認為胤禩與胤禔勾結並有圖謀太子之位的野心,將胤禔褫奪爵位終身圈禁,也把胤禩的爵位削除降為閒散宗室並圈禁起來。

也就是這時胤禟與胤禵認為胤禩是冤枉的,他沒有想過收買刺客行刺胤礽,於是胤禟與胤禵帶毒藥勸諫康熙釋放胤禩,康熙當時大發雷霆,當場扇了胤禟兩個耳光,抽刀甚至要砍了胤禵,幸虧被五阿哥胤祺及時攔下才作罷。

後來康熙才查明只有胤禔想刺殺胤礽,與胤禩無關,才將胤禩放了出來。也因此之後康熙認為胤禟和胤禵為人能重視兄弟情義十分難得,所以才在第二年冊封皇子時將他倆同時封為貝子,否則他們倆很可能終康熙一朝無封。

在康熙朝很多已經成年皇子都沒有得到封爵,尤其是那些生母家族出身低微的皇子幾乎無封,比如老十二胤裪、老十三胤祥以及老十七胤禮等皇子都沒有獲封,他們的封爵都是雍正繼位之後才晉封的爵位。

所以說胤 是因為生母家族出身極其高貴才子憑母貴獲封了郡王爵位,而胤禟和胤禵則是靠著對胤禩的兄弟義氣獲得了康熙認可和青睞晉封為貝子爵位。但即便胤 爵位比胤禟要高,胤 也一直是胤禟的小跟班,他十分崇敬這位豪爽仗義且重情重義的哥哥,因此才心甘情願供其驅使。

因為高貴的出身,所以胤 最後的結局也比胤禩和胤禟都好得多

胤 因為高貴的出身連最後結局都要比一起胤禩和胤禟好得多。在雍正繼位之後,雍正表面上將胤禩晉封為廉親王,實際是將胤禩架空起來,就為了開始針對胤禩一党進行政治清算。

雍正對胤禩一黨的政治清算第一個開刀對象就是胤 ,在雍正二年(1724年)胤 就遭到了雍正的政治清算,被褫奪爵位圈禁起來。

不過胤 雖然是第一個被雍正政治清算的八爺黨對象,但胤 的結局處境卻非常不錯,這主要是因為胤 母系家族政治勢力強大,除了這個之外,胤 的妻族政治勢力也很強盛。

胤 的嫡福晉博爾濟吉特氏是蒙古烏爾錦噶喇普郡王之女,博爾濟吉特氏也是努爾哈赤大妃、多爾袞生母阿巴亥家族的後代,家族政治勢力對清朝影響也是非常大,而博爾濟吉特氏去世之後,胤 的繼室嫡福晉赫舍裡氏那出身更加顯赫,是康熙初期首輔大臣索尼的曾孫女,是康熙原配皇后孝誠仁皇后赫舍裡氏的親侄女,也就是說胤 到最後已經集齊了索尼家族和遏必隆家族以及蒙古郡王三大政治勢力護體。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雍正對胤 也不敢輕舉妄動,外加胤 為人粗莽,在朝廷之中並不得人心,在政治上對雍正的威脅遠不如胤禩和胤禟那麼大,因此雍正並沒有過分的處置胤 。

雍正在最後對八爺党進行政治清算時,給胤禩是定了40條大罪,並且是褫奪爵位,削除宗籍,改惡名為「阿其那」;給胤禟是定了28條大罪,也是褫奪爵位,削除宗籍,改惡名為「塞思黑」;連自己的同母弟弟胤禵都被雍正定了14條大罪,只不過雍正念在胤禵是自己同母弟弟的份上沒有將他削除宗籍,只是褫奪了爵位圈禁起來而已。而在胤 這雍正只給他定了一個不疼不癢的大不敬和違抗聖旨的罪名,借這個罪名才將他褫奪爵位圈禁起來,可以說這主要是胤 背後三大政治勢力護體的結果。

而且相比於圈禁的環境,胤 都要比胤禩和胤禟好得多,胤禩是被雍正圈禁在特意為其修築的高牆大院之內,雍正只許供給胤禩冷飯剩菜,生病也沒有人照顧,胤禩最終在這種惡劣環境下被折磨致死。

胤禟是從西北前線被雍正派欽差押解回來,押解到保定交由直隸總督李紱看管,雍正明令李紱對待胤禟是:除下賤飲食之外,一切筆、墨、床、帳、書、字、便冰一塊,湯一盞都不能給予。當時正值酷暑,牆高房小,胤禟手腳都被戴上鐐銬,在拘禁之所經常中暑昏迷,李紱只是派人用冷水將他澆醒。就這麼折磨了胤禟一個暑期就咽氣了。

胤 的圈禁環境待遇則要比胤禩和胤禟好得多,一面圈禁,一面還有人照顧,一日三餐供應的也都非常好,可以說胤 除了沒自由沒政治權利之外日子過的要比普通人好幾百倍。

再加上胤 的粗莽性格,沒心沒肺的良好心態順利的讓他把過度操勞的雍正給熬死了,他站到了最後,於是大侄子乾隆繼位之後就把這位已健在年齡最大的叔叔放了出來。

胤 在乾隆六年(1741年)就因病去世了,享年59歲,乾隆最後以貝子之禮將他厚葬,他也算是壽終正寢安然去世

所以胤 也成為參與爭奪皇位中下場結局比較好的皇子之一,另外一個參與爭奪皇位下場結局還比較好的就是胤禵。

胤禵的好結局在於他是雍正的同母弟弟,念在親兄弟的面上雍正也會放他一馬,而胤 能有一個好結局則主要是在於他出身高貴,有三大極強的政治勢力護體,所以即便雍正對八爺党進行了極為殘酷的政治清算,也沒拿他如何。

寫在最後

這麼看來在古代還是比較講究出身高低的,連同父的兄弟都會因為母系家族的出身高低不同而受到不同的待遇,更何況一個好的出身還能讓那些恨你的人拿你無可奈何。

小島知風拙見

歡迎四海八方的朋友關注和點評!

相關焦點

  • 雍正繼位後,老十四能躲過一劫重見天日,而老八下場卻如此慘?
    而只要有能力和軍權在握的人,雍正都是很忌憚的,所以十四胤禵一回京就被拿掉軍權,然後被雍正削爵,之後便被派到遵化守皇陵。而老八胤禩是雍正兄弟當中最為優秀,最為才能的人。但是皇太子胤礽被廢後,八爺上竄下跳,使康熙極度反感,失去康熙「聖心」。
  • 雍正登基後,為何對廢太子以禮相待,卻對老八老九毫不留情?
    康熙晚年的九子奪嫡可謂是兇險至極,參與皇位爭奪的有大阿哥、二阿哥、三阿哥、四阿哥、八阿哥、九阿哥、十阿哥、十三阿哥、十四阿哥。這裡的每個人都不是簡單的角色,有的具有天然的地位優勢,有的則是計謀超群,總之在這場權力爭奪戰中,每個人都是手段盡出,妄圖將對手打擊下去。
  • 為何康熙沒把帝位傳給老十四,他洩私憤的方式令老八都寒心!
    那為何康熙沒把皇位傳給老十四呢?康熙在臨終前是這樣評價老十四的:十四阿哥這些年整兵經武很見成效,可是他膽子太大而胸襟狹小,用於治兵尚需謹慎得當,用於治國則必然壞事。康熙對十四阿哥的評價非常到位,其實老十四確實不太適合當皇帝。第一、老十四置私利於國家之上。
  • 老十四出任大將軍王前後,為何對老八態度不一,原因有二
    康熙五十七年,朝廷派往西北作戰的幾萬大軍全軍覆沒。西北一戰迫在眉睫,康熙看到了戰事的重要性,便下旨要從眾皇子之中選擇一位出任大將軍王。毋庸置疑,這大將軍王正是要有卓越的軍事才能和優秀的作戰能力,而老大和老十三都被圈禁在宗人府之內。剩下的人選最合適的就只有老十四了。
  • 九王奪嫡中為何老八自尋死路,送給康熙兩隻死鷹?胤禩:欲加之罪
    故康熙見狀自然是龍顏震怒,認為胤禩這是在「以斃鷹相喻」,有意詛咒自己。於是康熙一改從前在諸皇子面前慈愛的面孔,厲聲說道:「藐視朕躬。朕因憤怒。心悸幾危。允禩系辛者庫賤婦所生。自幼心高陰險」、「允禩則屢結人心。此人之險、實百倍於二阿哥也」。
  • 九子奪嫡中被收拾的七位阿哥,都活到乾隆年間誰最不可能被釋放?
    而是在於參與奪嫡的九位阿哥,除卻勝利者雍正帝胤禛,還有雍正帝派系的老十三胤祥,其他七位阿哥的下場都很是悽涼,或是圈禁或是拘禁或是幽禁。 大阿哥和二阿哥(廢太子胤礽)在康熙年間,因為奪嫡,前者是被削爵囚禁至死,後者被兩廢太子以後,被幽禁於紫禁城鹹安宮至死。
  • 康熙那些被圈禁起來的兒子們圈禁的環境和待遇是怎樣的呢?
    在康熙朝晚年發生的「九子奪嫡」的皇位激烈競爭中獲勝者就是後來的繼位新君雍正也就是老四胤禛,以及與雍正站在同一戰線上的老十三胤祥,而其餘的七位皇子也就是大阿哥胤禔、廢太子胤礽、老三胤祉、老八胤禩、老九胤禟、老十胤以及雍正的同母弟老十四胤禵都遭到了圈禁。
  • 《雍正王朝》中:老十四身為大將軍王,為何長期和雍正皇帝死磕?
    但是畢竟老十四遠在千裡,所以康熙駕崩當夜四哥和八哥等刀光劍影的決鬥不知道。所以當圖裡琛帶著四哥雍正皇帝的聖旨到來,讓他交出兵權並且回京後一下子就懵圈了。他實在想不明白,為什麼四哥就成了皇上了?皇阿瑪不是有意讓我當太子嗎?京城中的八哥他們都幹什麼呢?不但如此,老十四這個大將軍王回京除了圖裡琛的幾十個大內侍衛押送外,年羹堯也派了三千綠營兵在後尾隨。
  • 在眾兄弟當中為何這麼豪橫?他到底什麼背景?
    這個老十可是非常的豪橫,吵架的時候就數他嗓門最大!做事非常的囂張與跋扈,但是奇怪的是,康熙皇帝卻沒有對這麼一個不懂事的兒子進行處罰,反而是給他加官進爵,在八爺黨中,這個無腦的老十,竟然是爵位最高的人,一本一碗驚不驚奇?難道是康熙皇帝最喜歡這個頭腦簡單的兒子?
  • 張五哥為何寧願選擇給十三爺守墓,卻不願做侍衛?
    鄔思道和十三爺胤祥道別時候,對胤祥說過這樣一番話「自古和君主共患難容易、共享福難,皇上在即位那天,一定會加封你為鐵帽子王,無論如何,你都想要想盡一切辦法謝絕掉,方可保你一生平安」。作為為雍正謀劃十五載的謀士鄔思道,在為雍正獲取大位當晚就拜別雍正帝,黯然隱退,但又始終在雍正監控之內,張五哥作為康熙和雍正貼身侍衛,親眼目睹康熙晚年「九子奪嫡」殘酷性和雍正即位後對政敵和功臣清算,自然深知「伴君如伴虎」,只有遠離朝堂,方可安享太平。
  • 雍正皇帝上臺後,囚禁了好幾個兄弟,為何只放過了老十?
    千古一帝的康熙經歷了殺鰲拜、平三藩、復臺灣等一系列豐功偉業的建立,卻在選立繼承人的事情上含糊了,在他駕崩前都沒有立下遺囑規定誰繼承皇位,導致了後來的「九子奪嫡」。經歷了帝王家族的明爭暗鬥後,終是大統被繼予雍正帝。 奪嫡之爭中與雍正敵對的皇子不在少數,帝王將相寧有種乎,自古成王敗賊,所以對付政敵須殺伐決斷。
  • 雍正上臺以後,為何嚴厲打壓一幫親兄弟,只有老十三得以善終?
    雍正繼位之後,開始對當年和他競爭皇儲位的兄弟們展開清算,有仇的報仇,有冤的報冤,當然有恩的也要報恩。當年參與「九子奪嫡」事件的兄弟中,除去老大、老二已經被康熙親自處置,剩下的老三、老八、老九、老十、老十四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打擊,只有老十三受到了雍正的青睞,被委以重任,最後得以善終。
  • 康熙和乾隆都在位60餘年且兒子都不少,為何乾隆朝沒有皇子爭位?
    乾隆與康熙雖然都在位長達60多年,但是乾隆朝卻沒有像康熙晚年那樣出現諸子為了爭奪皇位展開激烈爭鬥,這又是為何呢?下面就來說一說這個問題。老八胤禩是雍正的政敵,在康熙晚年九子奪嫡中人望最高,而且才能也很卓越,雍正繼位後都曾經多次說過老八才能不在自己之下,「胤禩較諸弟頗有辦事之材,朕甚愛惜之」;「論其才具操守,諸大臣無出其右者」。老九胤禟聰明過人,精通多種語言,而且老九與歐洲傳教士關係極好,對於西方歐洲的文化和科技十分熱愛。
  • 康熙長子胤禔為什麼被痛斥為「亂臣賊子」?結局也不是太好?
    其實胤禔不知道他越是這樣處心積慮圖謀太子之位約會引起康熙的反感,而且胤禔為人處世和情商都不高,所以他在愛新覺羅家族內部皇親中非常不受待見,很多皇室成員都很反感胤禔,他在康熙諸子之中也就是眾兄弟中威望也不高,很多弟弟都根本不服他。
  • 康熙最長壽的兒子,佛系性格讓他在皇位之爭中獨善其身,得享天年
    康熙最長壽的兒子,佛系人生的皇子胤祹和其生母定嬪萬琉哈氏是康熙妃嬪和子女中壽命最長的母子,胤祹是康熙的第十二子,他的生母定嬪雖然出身是正黃旗,不過家族身份地位並不高,因此定嬪在康熙的後宮之中地位並不高,而胤祹生性又低調內斂,所以胤祹母子並不是很受康熙重視。
  • 其實都是康熙一手造成
    其實都是康熙一手造成康熙是一位非常有作為的皇帝,他一生留下了許多的事跡,而他的存在也讓中國的名聲再次響徹世界,當時很多的西方國王都把康熙視為偶像。和康熙有關的事件有很多,而到了康熙晚年,最為人熟知的自然就是九子奪嫡了。康熙的皇子們爭奪皇位事件一直被世人津津樂道,由此更是衍生了無數的故事緋聞。
  • 雍親王、雍正、雍和宮都有個「雍」字,這難道是歷史的巧合嗎?
    老爺子是在康熙四十八年給老四封的王,這個時候老爺子已經被兒子們的家務事弄得焦頭爛額,老大、老二、老三、老八等等,一群兒子們各自培植勢力,朝堂和地方上誰也不能動誰的奶酪,頭一年把老二的太子之位給廢了,本想可以消停會兒,沒想到兒子們反而鬥爭的更加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