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王奪嫡中為何老八自尋死路,送給康熙兩隻死鷹?胤禩:欲加之罪

2020-12-15 曉史才能明事

康熙五十三年(即公曆1714年)十一月二十六日,康熙循行塞外,老八胤禩因為恰逢其母良妃的二周年忌日未能前往。於是派人前去跟康熙解釋,表示自己即將在湯泉附近迎候皇駕趕赴京城,耐人尋味的是太監還一併帶來了兩隻奄奄一息的海東青送給康熙作為禮物。

「九王奪嫡」斃鷹事件

此前這對天家父子就因為太子廢立,儲位不定之事關係鬧得很僵,康熙不但廢黜過他貝勒的爵位,甚至還曾經舉刀相向(不過幸得老五胤祺捨命相護,這才沒有釀成悲劇)。故康熙見狀自然是龍顏震怒,認為胤禩這是在「以斃鷹相喻」,有意詛咒自己。於是康熙一改從前在諸皇子面前慈愛的面孔,厲聲說道:「藐視朕躬。朕因憤怒。心悸幾危。允禩系辛者庫賤婦所生。自幼心高陰險」、「允禩則屢結人心。此人之險、實百倍於二阿哥也」。

康熙帝劇照

此外大怒之下的康熙甚至公開宣布「自此朕與允禩、父子之恩絕矣」,正式和老八脫離了父子關係。

可以說正是「斃鷹事件」葬送了胤禩奪嫡的最後一點希望,讓其籌謀多年的努力一朝付諸東流。那麼,向來工於心計的胤禩為何要自毀長城,令親痛仇快呢?

筆者認為此事絕不可能是胤禩所為,原因有以下三點。

一、這與胤禩平日素來的行事風格不符

胤禩因為母親是辛者庫包衣奴才出身,在「子以母貴」的宮廷生活裡自小便低人一等,不料這反而激起了他的鬥志,誓要超過這些出身華貴的兄弟們。

胤禩出身低微的生母衛氏

於是這個老八從小就養成了一副察言觀色的好本領,見機行事,拉攏人心便為其最長。

這也就是他在奪嫡中黨羽如此眾多的一個重要原因(不僅皇子中擁戴者甚多,有老九胤禟、老十胤、老十四胤禵;鄂倫岱、阿靈阿等朝野重臣對這位「八賢王」也是言聽計從,無有不為;康熙之兄福全、其心腹李廣地也是胤禩的人,兩人也曾經多次向康熙諫言,稱讚老八為「有才有德」,在諸位阿哥中最為賢能)。

所以筆者認為此處胤禩居然會一反常態,敢於冒著天下之大不韙行此大逆不道之事,實在不是他一貫德做事風格,令人難以置信。

二、胤禩沒有必要行此大逆之舉

此先,雖然康熙胤禩父子的關係確實一度降到了冰點,康熙也確實對這個「陰謀奪嫡」的阿哥想要下過死手,但是畢竟受到了其餘兄弟的攔阻,沒有最終「得逞」。而且「斃鷹事件」之後,老八與康熙的關係也出現了明顯回暖的跡象(康熙後來就恢復了此前停掉的胤禩及屬官俸銀俸米等其他待遇),胤禩實在沒有必要在這麼一個關鍵的當口出此昏招,獻上斃鷹來詛咒康熙。

康熙畫像

此種做法除了激怒康熙,讓他處境更加艱難之外,筆者實在想不出有其他任何的作用。

三、老四集團嫌疑最大

在康熙五十三年這個時候,老大胤禔已經給革去爵位,幽禁於府邸之內,難有作為;老二胤礽也經歷了「兩立兩廢」,基本上斷絕了儲君的希望,難興大浪;老八及其黨羽經過如上分析也基本上排除了這種自害的可能;剩下的也就只有四爺黨的幾位成員有幹這事的動機和能力了。

雍正帝畫像

而且以老四胤禛綿裡藏針、韜光養晦的個性來看,這種偷偷摸摸「暗地害人」的勾當倒是很符合他的為人處事作風,所以說他自然嫌疑最大,洗脫不清。

其實說到底,分析「斃鷹事件」是否真正為胤禩所謀劃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康熙覺不覺得是他幹的,只要康熙對這個兒子信任愛護,再怎麼樣胤禩也能安然無恙。而一旦康熙對胤禩起了忌憚,胤禩就算沒有參與這件事,他也是百口莫辯,畢竟禮物是他派人送過來的。

胤禩劇照

影視劇《步步驚心》就此情節也作出過分析,筆者認為恰當中肯,最為貼近事實:

若曦:難道你也相信是八爺做的嗎?十四阿哥:當然不是,送鷹的太監和侍衛都已經自盡,以皇阿瑪的睿智,難道就真的看不出此事可疑嗎?八哥一直是皇阿瑪最為忌憚的人,這麼多年來,皇阿瑪多番試圖削弱八哥在朝中的影響,可八哥他的勢力依舊不容小覷,直接間接地影響著皇阿瑪的皇權,這一次的斃鷹事件可以說它是打擊八哥的最好機會。若曦:百善孝為先,八爺若連人性之本的善都未做到,它八賢王的讚譽也就毀於一旦了。十四阿哥:百官怎麼可能再去保舉一個詛咒自己阿瑪的人。若曦:天家無情,難怪八爺未做任何辯駁,只是悄無聲息地病倒了,因為他知道是不是他做的在皇上眼裡都不重要,皇上認為是他做的,那就是他做的。皇上居然如此對自己的兒子,千載而下,八爺罵名已成,一生辛苦盡付流水了。

結語:

胤禩劇照

經過以上分析,筆者認為「斃鷹事件「最有可能是老四胤禛策劃,然後由負責裝傻充愣的康熙負責大做文章,藉此機會嚴厲打擊老八胤禩及其手下黨羽,可憐的老八就這樣一招不慎成為了父子之間政治鬥爭的犧牲品。

最是無情帝王家,此話果然不虛。

參考資料:《清史稿·聖祖本紀》、《清史稿·諸王列傳》、《清聖祖實錄》、《雍正王朝》、《雍正十三年》

相關焦點

  • 雍正王朝:死鷹事件,為何沒讓胤禵和胤禩鬧掰?被自己親哥忽悠了
    隨著西北兵權的賦予,胤禵一躍成為繼位呼聲最高的皇子,更是成為了「八爺黨」首腦——皇八子胤禩實力最為強勁的奪嫡對手。為了壓制奪嫡勢頭越來越盛的皇十四子胤禵,皇八子胤禩非但於胤禵身邊安插眼線,監視胤禵的一舉一動;還屢次去信勸諫胤禵暫緩出兵;在所有舉動宣告無效,胤禵在西北前線一戰成名後,皇八子胤禩利用康熙皇帝大壽慶典的機會,對胤禵釜底抽薪,製造了死鷹事件,徹底斬斷了胤禵的繼位可能。
  • 康熙朝「九王奪嫡」中最陰險的人是胤禵嗎,為什麼?
    在胤禩集團裡,胤禟是無可辯駁的「二號」兼金主!胤?雖然能力平平,可人家背後有姥爺遏必隆、舅舅阿靈阿,胤禩也不得不巴結!雖然阿靈阿也是允禵和雍正帝的親姨夫,可姨父能和舅舅比嗎?一個是姻親、一個是血親,差太遠了……所以,直到康熙五十七年出任大將軍王之前,允禵一直都只是胤禩集團的邊緣人物,既得不到胤禩的信任、又沒有機會發展自己的勢力,只能依附於胤禩。如果一直這樣發展下去,允禵是沒有任何「奪嫡」機會的!
  • 雍正繼位後,老十四能躲過一劫重見天日,而老八下場卻如此慘?
    像他這樣的性情中人,寵你寵到天,恨你就恨入骨。當年奪嫡有多激烈,日後的報復就有多慘烈。雍正登基後,做得第一件事就是穩定大局。老十四胤禵雖是雍正的一母同胞,但黨同八爺胤禩,又聽傳聞說康熙臨終前傳位給他,是雍正篡改遺詔,老十四胤禵遠在八爺黨的忽悠下,認為皇位是傳給他的,所以二人成了不共戴天的冤家兄弟。
  • 雍正王朝:老八實力為何如此強大,讓雍正到生命最後一年才擺平?
    四爺胤禛初露鋒芒,則沒什麼實力,一直到後來一路開掛,像橫空出世一般,成為九五之尊,讓所謂一手遮天的「八爺黨」措手不及,一對相愛相殺的一生之敵,當胤禩最終的挫敗而離開人世時,雍正的生命也就此走到了盡頭。《雍正王朝》中,自從下江南賑災,胤禛和胤禩就開始明裡暗裡互相攻擊了。
  • 為什麼有人說,九子奪嫡過程中,胤禩才是最陰險的?
    ,在康熙皇帝在塞外舉辦宴席的時候,八阿哥胤禩因為祭拜母親,便沒有隨行塞外,但是八阿哥胤禩命屬下帶話給康熙皇帝,會在湯泉處與他們會合,同時還讓屬下帶上了他所送的兩隻海東青。 不過在八阿哥胤禩的屬下將海東青送到康熙皇帝面前的時候,這兩隻海東青已經奄奄一息,引得康熙皇帝大怒,康熙皇帝下令與八阿哥胤禩斷絕父子關係,同時削去八阿哥胤禩的爵位,將八阿哥胤禩幽禁於府中
  • 為何康熙沒把帝位傳給老十四,他洩私憤的方式令老八都寒心!
    八阿哥胤禩曾說過,哪位皇子出任西北大將軍王,就可能是未來的皇帝。那為何康熙沒把皇位傳給老十四呢?康熙在臨終前是這樣評價老十四的:十四阿哥這些年整兵經武很見成效,可是他膽子太大而胸襟狹小,用於治兵尚需謹慎得當,用於治國則必然壞事。康熙對十四阿哥的評價非常到位,其實老十四確實不太適合當皇帝。
  • 康熙諸子之中為何老十的爵位比老八和老九以及老十四都高?
    康熙的八子胤禩、九子胤禟和十子胤 以及十四子胤禵在康熙晚年爭奪皇位中是屬於一黨的人,也就是八爺黨。在這四位皇子之中以胤禩為首,但是真正論起爵位來說四人之中卻是以老十胤 的爵位最高。 在終康熙一朝,這四人封爵分別是胤禩為多羅貝勒、胤禟為固山貝子、胤 為多羅敦郡王、胤禵為固山貝子。
  • 雍正王朝:八阿哥胤禩,為何沒能奪嫡成功?有胤禵在,想成功太難
    可屢敗屢戰的皇八子胤禩,卻一直處在屢戰屢敗的尷尬境地,直到皇四子胤禛接過康熙皇權,皇八子「敗者為寇」。黨羽勢力最為強大,不缺錢、不缺人、不缺智慧的皇八子胤禩,為何會在奪嫡過程中屢屢戰敗乃至徹底失去聖心,並最終奪嫡失敗呢?
  • 康熙69歲病逝?是正常死亡還是另有隱情?已經是皇帝中的高壽
    在野史中,康熙之死是個陰謀,是四皇子胤禛和隆科多合謀毒死的,但是這和胤禛是被呂四娘殺死一樣,都是毫無參考意義的。雖然也有一些清史專家認為康熙的死因確實存疑,但是主流觀點基本都認同康熙是病死的。康熙出生於公元1654年5月4日,病逝於公元1722年12月20日,死的時候年69歲。不少人以康熙一向身體健康為由,認為他69歲就去世過於突然,其實這是站在現代醫學的角度來推演皇帝的壽命。
  • 雍正皇帝上臺後,囚禁了好幾個兄弟,為何只放過了老十?
    大皇子胤褆和廢太子胤礽在雍正上位前就被禁足在深宮,雍正坐得帝位後,便將皇兄弟們中老三,老八,老九都圈禁起來!即位後的雍正首當是拿的十皇子開刀,取得開門紅,卻在最後沒「封殺」這個老八敵對集團的主要骨幹胤,反而放了他一馬,是雍正真的宅心仁厚還是另有謀慮?
  • 得罪了康熙和雍正兩代帝王,八阿哥胤禩福晉下場如何?
    而康熙皇帝曾對皇八子胤禩寄予厚望,更何況,沒有一個公公會希望自己的兒子被自己的兒媳婦壓著。出於一個父親對兒子的私心,康熙皇帝自然對郭絡羅氏心生不滿。不守婦道,參與政治鬥爭夫婦本為一體,郭絡羅氏自嫁給八阿哥胤禩起,自然一心為他打算。利用自己的母家的地位,為八阿哥胤禩在奪位中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所謂後宮不得幹政,更何況康熙皇帝對於太子之位自有打算,自然不能忍。
  • 康熙長子胤禔為什麼被痛斥為「亂臣賊子」?結局也不是太好?
    乾隆即位後為諸多在「九子奪嫡」中被雍正迫害的叔伯平反,唯獨沒有胤禔,也算是對他不聞不問吧,而且弘昉還在乾隆年間因故連鎮國公的爵位都被乾隆削除了。這麼一看胤禔真的是生前身後家族結局都不太好,但是在這隻想說這都是他自己找的,下面就說一說為什麼這都是胤禔自找的結果。
  • 成語故事: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yù jiā zhī zuì,hé huàn wú cí )。 欲:要;患:憂愁,擔心;辭:言辭,指藉口。要想加罪於人,何愁找不到藉口。指以種種藉口誣陷人。《左傳·僖公十年》:「不有廢也,君何以興?欲加之罪,其無辭乎?」
  • 身為受寵皇子,八阿哥胤禩為何會怕老婆?3大原因,胤禩樂得其中
    如此「賢王」,自然會得康熙皇帝的特殊寵愛。康熙三十七年,八阿哥胤禩被晉封為「貝勒」,乃係康熙皇帝諸皇子中受封爵位最年輕的皇子。其生母衛氏,也因「子以母貴」,被康熙皇帝冊封為良妃,成為當時5位「妃」位妃嬪中,最年輕、生育皇子最晚的特例。
  • 雍正王朝:十三爺為何能避免鳥盡弓藏的悲劇?因為老八「神助攻」
    「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這是古往今來的文化屬性,劉邦、朱元璋就是這方面的代表。為人臣者,只有具備大智慧才能避免被帝王卸磨殺驢的悲劇,《雍正王朝》中的鄔思道,就深諳此道。雍正繼位當晚,回到潛邸準備「清理門戶」,鄔思道以「半隱」暫時脫離龍潭虎穴。
  • 既非胤禩一黨又不威脅統治,雍正為何對誠親王胤祉相煎太急?
    《雍正王朝》中,皇三子胤祉在雍正即位後,仍然以誠親王之尊參與政務,且頗得雍正帝的信任。其實歷史上,雍正與誠親王胤祉的關係十分複雜,他雖然沒有像胤禩、胤禟那樣被改名逐出宗室,但其結局無疑也是悲劇的。說起這對君臣兄弟的恩怨情仇,就要回到康熙那個時代。
  • 妃子都想母憑子貴,為何康熙這位妃子,卻請求處死親生子
    然而,為何康熙這位妃子,卻請求處死親生子呢?要說康熙這位妃子,位分也不低,位列四妃之首,她就是惠妃葉赫那拉氏。惠妃首先出身就很不錯,父親索爾和是正五品郎中,而康熙重臣納蘭明珠,就是索爾和的堂兄弟。所以說,惠妃還是納蘭明珠的堂侄女。除了出身高貴之外,惠妃自身也端莊秀美,所以深受康熙寵愛。
  • 北方人能理解雍正給胤禩胤禟賜名的含義:阿其那是魚,塞思黑是筐
    胤禛能夠在九子奪嫡中勝出,說明他心機勝過其他兄弟,而且雍正給八弟九弟賜名阿其那塞思黑,也不是在朝堂上激烈爭吵後怒火攻心口不擇言,按照正史記載,雍正收拾老八老九可謂波瀾不驚手到擒來:王公大臣都站在雍正一邊,胤禩胤禟根本就沒有還手之力,也從未想過要在朝堂上撕破臉皮。
  • 「九子奪嫡」中最陰險的人是胤禵嗎?
    有人說,在康熙朝,「九王奪嫡」中最陰險的是胤禵,或者說是胤禩。其實這些說法都不對。為什麼說不對呢? 根據這些條件,我們來衡量一下康熙的兒子們,有幾個人是比較符合這些特點的呢?一是大阿哥胤禔,二是四阿哥胤禛,三是八阿哥胤禩,四是九阿哥胤禟,當然也有十四阿哥胤禵。 大阿哥胤禔的特點,就是打擊別人,損人利己。他打擊的人就是二阿哥,同時也是太子的胤禩。由於胤禔一直覺得自己是老大,同時又文武雙全,而且還獲得了康熙的青睞。
  • 康熙那些被圈禁起來的兒子們圈禁的環境和待遇是怎樣的呢?
    因此當一廢太子之後,康熙為了絕了胤禔覬覦皇儲之位的野心,康熙對群臣宣布:「朕前命直郡王胤禔善護朕躬,並無欲立胤禔為皇太子之意。胤禔秉性躁急、愚頑,豈可立為皇太子?」康熙四十七年,胤礽第一次被廢除太子之位,隨後胤礽被廢之後朝廷中的政治局勢開始逐漸失控,先是老大胤禔上躥下跳,緊接著又出現了胤禩深得人心,一眾朝臣都保舉胤禩為太子,這讓康熙大為反感。而且康熙內心中始終最牽掛的兒子就是胤礽,於是康熙出于于心不忍,也出於為了安穩其他企圖爭奪皇位的兒子們,康熙宣布再度復立胤礽為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