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朝「九王奪嫡」中最陰險的人是胤禵嗎,為什麼?

2020-12-10 張三家常事可以這樣

自古成王敗寇,皇家子弟之間的權力鬥爭、儲位和皇位之爭從來就無所謂陰險與否。誰當上了皇帝,誰就「合理合法」。反之,誰要是輸了,那就是萬劫不復!提問者說允禵陰險,難道清世宗雍正帝胤禛就高尚了嗎?恐怕也未見得吧?一個皇位、十幾個已經成年的兄弟,不耍點兒見不得光的手段,誰能爭得來?這個世界上哪有什麼天命所歸、君權神授……

▲恂勤郡王允禵夫妻畫像。

胤禵這個名字根本不存在

提問者在問題中說到了胤禵這個名字,清聖祖康熙帝玄燁的皇十四子——貝子、大將軍王根本不叫胤禵!換言之,胤禵這個名字根本不存在。允禵是雍正帝即位之後給他這位胞弟改的名字,至於允禵原來叫什麼,一直以來都是存在爭議的。最大眾的說法是他叫胤禎,與胞兄雍正帝的名字同音不同字。這也是為什麼雍正帝的一眾兄弟為避帝諱只改了名字中的胤字,而允禵要兩個字都改的原因所在。當然,也有一些比較小眾的說法,這裡就不去鋪開說了。但有一點是明確的,允禵從來也不叫胤禵!因此,提問者問題中的胤禵這個名字是有問題的。

▲清世宗雍正帝潛邸時期畫像。不管允禵原來叫什麼,我們姑且就按照後來為了避帝諱而改的名字允禵來稱呼他吧。允禵這個人陰險嗎?恐怕也談不上。接下來,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允禵是如何走上「奪嫡」之路的。

地位曾經相當尷尬的允禵

允禵,康熙帝的序齒皇十四子,出生於康熙二十七年,與雍正帝一母同胞,都是孝恭仁皇后烏雅氏所生。雖然是雍正帝的胞弟,但因為年齡差距較大,加之生母烏雅氏明顯一碗水不端平、偏心允禵這個兒子,雍正帝與允禵之間的關係一直比較冷淡。但是,說二人從小就有仇,恐怕也談不上。其實就和普通人家年齡相差十歲的兄弟差不多,哥哥結婚時弟弟還只是個半大「小屁孩兒」、根本沒有什麼共同語言,您覺得關係能親密到哪裡去?或許是因為年齡差距相對較小,又或者是因為性格相投,允禵雖然跟胞兄雍正帝關係一般,但卻與同父異母的幾個哥哥胤禩、胤禟、胤?走得很近,這也是一些人把允禵歸入所謂「八爺黨」的原因所在。不過,從後來的事情來看,允禵與胤禩的關係恐怕也就那麼回事,無非相互利用罷了。

因為缺乏胤?那樣的母家背景,又是雍正帝的胞弟,允禵雖然與胤禩關係比較親近,但卻始終得不到胤禩的信任。在胤禩集團裡,胤禟是無可辯駁的「二號」兼金主!胤?雖然能力平平,可人家背後有姥爺遏必隆、舅舅阿靈阿,胤禩也不得不巴結!雖然阿靈阿也是允禵和雍正帝的親姨夫,可姨父能和舅舅比嗎?一個是姻親、一個是血親,差太遠了……所以,直到康熙五十七年出任大將軍王之前,允禵一直都只是胤禩集團的邊緣人物,既得不到胤禩的信任、又沒有機會發展自己的勢力,只能依附於胤禩。如果一直這樣發展下去,允禵是沒有任何「奪嫡」機會的!

▲所謂「八爺黨」的「二號」兼金主胤禟。

允禵是如何捲入「奪嫡」之爭的

康熙四十七年,康熙帝第一次廢黜皇太子胤礽。這件事本來與允禵沒有任何關係,但是胤禩太急功近利了,以至於在康熙帝以一石二鳥之計下令群臣舉薦新太子人選時私下串聯朝臣,犯了康熙帝的大忌!試想,如果您是康熙帝,一朝的下屬全都站在了胤禩這個兒子身後,您還睡得著覺嗎?不怕胤禩給自己上演一出「玄武門之變」嗎?到這個時候,胤禩已經不僅僅是爭儲了,他已然威脅到了康熙帝的皇位和皇權、由「乖兒子」變成了康熙帝的假想敵!

事後,康熙帝當眾斥責了胤禩並革去了他的貝勒爵位,甚至還公開否決了他合法繼承皇位的可能性!雖然不久之後,康熙帝又恢復了胤禩的貝勒爵位,但之前與胤禩同為貝勒的雍正帝早已成了雍親王!朝臣會如何站隊,不言而喻……如果沒有進一步行動,所謂「八爺黨」很可能就此樹倒猢猻散了。為了保住自己長期經營的這股勢力,彼時的胤禩急需重新推出一個可以繼續公開參與「奪嫡」的角色來支撐門面!

▲「八爺」本尊胤禩畫像。胤禟雖然腰纏萬貫,但從來都不受老子康熙帝待見,甚至多次被康熙帝斥責為「奸商」!讓他出頭,顯然是不現實的。至於胤?,雖然貴為敦郡王,卻是草包一個、一個草包!試問,以胤?的出身、母家背景,他若是真有能力,何至於要依附胤禩?要知道,他可是孝昭仁皇后和阿靈阿的親外甥、溫僖貴妃的親兒子、遏必隆的親外孫……在康熙帝的一眾皇子中,除了胤礽之外,根本沒有誰能夠比得了他。最後,沒有任何辦法、胤禩只能把與自己關係還算親近的允禵推向前臺,用他來給原先的所謂「八爺黨」製造一個有利可圖「大餅」,從而避免自己的勢力分崩離析。就這樣,允禵從一個邊緣人物一躍成為了炙手可熱的「奪嫡」熱門人選。

▲敦郡王、輔國公胤?畫像。

陷害胤禩,鞏固自身地位

對於胤禩的想法,允禵心知肚明,但以彼時他的實力,也只能做胤禩的傀儡。要想讓胤禩死心塌地給自己賣命,就必須讓胤禩在老子康熙帝面前徹底失勢、徹底完蛋!於是乎,康熙五十三年著名的「斃鷹事件」發生了——胤禩上貢給康熙帝的兩隻海東青變成了奄奄一息的死鷹!氣得康熙帝大罵胤禩是「辛者庫賤婦所生,自幼心高陰險」,甚至揚言要與胤禩斷絕父子關係!自此,胤禩徹底失勢……雖然這是一樁「無頭公案」,但本著誰受益誰即主謀的邏輯,這件事的幕後黑手不是雍正帝就是允禵!雍正帝作為胤禩最大的對手,恐怕很難在那兩隻海東青上做手腳,而且這種欲蓋彌彰的事情,以雍正帝一向的行事風格,恐怕也不屑去做、不敢去做。那麼,就只能是允禵了。

就在「斃鷹事件」發生短短四年之後,允禵正式出任大將軍王。手握重兵的允禵成了更加炙手可熱的大熱門!可彼時誰也沒有意識到,允禵和胤禩、甚至雍正帝都讓他們老子康熙帝給算計了!康熙帝把允禵遠遠地支到青海,並且用兵權給他畫了一個大大的「大餅」。可以自己發展自己的勢力了,允禵還用得著胤禩嗎?康熙帝的離間計成功施行!緊接著,康熙帝又用雍正帝的大舅子年羹堯出任川陝總督,扼住了允禵來自東線和南線的兩條補給通道,把允禵手裡的軍隊變成了擺設。同時,康熙帝隨時可以換下年羹堯,也不怕雍正帝翻起什麼浪花……雙方維持著一個相當微妙的平衡,康熙帝則穩坐釣魚臺,等著自己油盡燈枯,哪個兒子也沒有跳出他這位「如來佛」的手掌心。

▲恂勤郡王允禵畫像。在這套權力平衡布局設計完成之後,一切盡在康熙帝的掌握之中。想讓雍正帝接班,維持現狀即可,年羹堯於公於私都必須跟著雍正帝!至於隆科多,那完全就是一個「政治投機商」。他的姐姐孝懿仁皇后佟佳氏是胤礽的繼母、所有庶出皇子的嫡母,理論上隆科多可以是所有皇子的「舅舅」!更何況,雍正帝不過就是佟佳氏的養子而已,與隆科多之間並不比其他皇子親多少。再者說,隆科多是康熙帝的表弟、康熙帝生母孝康章皇后佟佳氏的親侄子,是所有皇子的表叔。都是表侄兒,憑什麼隆科多就非要幫雍正帝看場子。說白了,他只認誰是接班皇帝,誰接班他就支持誰,無論支持誰他和她背後的佟氏家族都有利可圖。

▲清世宗雍正帝胤禛畫像(果毅親王胤禮畫)如果不想讓雍正帝接班,康熙帝臨死前拿下他就是了,胤禩手裡沒兵,江山只能是允禵的,這裡面橫豎都沒有胤禩的事兒……允禵厚道嗎?談不上。陰險嗎?恐怕也談不上。康熙帝連親兒子都算計,允禵算計同父異母的哥哥又能算什麼呢?無非利字當頭罷了,為了皇位、皇權,去他N的親老子、親兒子、親兄弟吧!

▲清聖祖康熙帝玄燁畫像。

相關焦點

  • 「九子奪嫡」中最陰險的人是胤禵嗎?
    有人說,在康熙朝,「九王奪嫡」中最陰險的是胤禵,或者說是胤禩。其實這些說法都不對。為什麼說不對呢? 和胤禟性格比較相像的是胤禵,胤禵表面看起來是為了別人(胤禩),是拔刀相助,不過顯然他的目的和胤禟是一樣的,也是為了自己的利益。所以如果說胤禵陰險,也說得過去。 八阿哥胤禩給人的感覺,似乎並不陰險,畢竟他爭奪儲位是公開的行為。但是他的做法,讓康熙和雍正都非常憤怒,康熙說他是「柔奸」,這個詞對他來說是恰如其分的。
  • 為什麼有人說,九子奪嫡過程中,胤禩才是最陰險的?
    康熙朝的九子奪嫡,主要涉及清朝康熙朝的影視劇中,總是被提及,因為影視劇的表現手法不一樣,加上又和真實的歷史上有很大的差別,使得這個問題,並沒有一個十分統一的答案,十四阿哥胤禵雖然在陰險的人當中榜上有名,但是卻也是要往後派的,因為比十四阿哥胤禵陰險的人有很多。
  • 九王奪嫡中為何老八自尋死路,送給康熙兩隻死鷹?胤禩:欲加之罪
    康熙五十三年(即公曆1714年)十一月二十六日,康熙循行塞外,老八胤禩因為恰逢其母良妃的二周年忌日未能前往。於是派人前去跟康熙解釋,表示自己即將在湯泉附近迎候皇駕趕赴京城,耐人尋味的是太監還一併帶來了兩隻奄奄一息的海東青送給康熙作為禮物。
  • 《雍正王朝》中,康熙為什麼要讓十四阿哥做大將軍王?
    康熙皇帝在收到西北大軍全軍覆沒的消息後,召來了四阿哥胤禛和十四阿哥胤禵商量解決的對策,同時準備在這二人之中選出一位作為大將軍王,領兵前往西北出徵,康熙皇帝的這一舉動引發了朝中大臣們的猜測,朝中大臣紛紛猜測此次的大將軍王,一定是未來的皇位繼承人。
  • 《雍正王朝》:胤禩把苦差事甩給胤禵,胤禵狡猾反擊一舉三得
    很多人說這樣揣摩心思活得太累,但有些時候你不得不去揣摩。這裡不教大家如何揣摩心思,而是通過《雍正王朝》中的一段劇情來給大家分享一下揣摩心思的魅力之處。大家都知道九子奪嫡的事情,幾位皇子為了儲位費盡心思,為人辦事如履薄冰。
  • 康熙最狡詐的一個兒子,比老四狠,比老八奸,卻被張廷玉識破
    要論在《雍正王朝》中,康熙皇帝的哪個兒子最陰險狡詐,可能很多看官會想到四阿哥的狠,想到八阿哥的奸,想到大阿哥的毒。 但再仔細看看,我們就會發現,比起這些哥哥,十四阿哥胤禵更加陰險毒辣,只是因為偽裝得太好,而一直不容易被察覺。
  • 雍正王朝:死鷹事件,為何沒讓胤禵和胤禩鬧掰?被自己親哥忽悠了
    年輕不再的康熙皇帝,不得不於諸皇子中擇一賢者為大將軍王,「代朕出徵」,以期挽回西北敗局乃至轉敗為勝。但就當時的朝局形勢而言,康熙皇帝對於大將軍王的選擇,勢必會引起朝野上下乃至諸皇子對康熙皇帝傳位意圖的認定,從而再度引起皇子之間的奪嫡之爭。對於皇十四子胤禵的選擇,乃係康熙皇帝經過縝密權衡之後的理性考慮,更是出於皇權穩固、朝廷大局的積極考慮而做出的英明決定。
  • 雍正王朝:讓胤禵爭取「大將軍王」,胤禩的目的何在?用心太險惡
    康熙五十六年,朝廷派往西北平亂的六萬大軍全軍覆沒,而當時的康熙皇帝已經「垂垂老矣」,御駕親徵已然不再現實;而西北大敗以後,又急需一位有身份、有謀略的人物前去收拾軍心、扳回敗局。所以,才有了康熙皇帝的決定:朕決定從皇子中擇一賢者,代朕出徵,封「大將軍王」!
  • 有胤禵在,想成功太難
    可屢敗屢戰的皇八子胤禩,卻一直處在屢戰屢敗的尷尬境地,直到皇四子胤禛接過康熙皇權,皇八子「敗者為寇」。黨羽勢力最為強大,不缺錢、不缺人、不缺智慧的皇八子胤禩,為何會在奪嫡過程中屢屢戰敗乃至徹底失去聖心,並最終奪嫡失敗呢?
  • 大將軍王胤禵在西北立了啥功勳?為何後人隻字不提?雍正毀了石碑
    噶爾丹被康熙滅了以後,他侄子策妄阿拉布坦成為了準噶爾的大汗。這大兄弟最初依附於清朝,可是野心也隨之膨脹,帶兵進入了西藏,攻佔了拉薩。可這個時候已經是康熙57年,康熙還有4年就嗝兒屁了。身體每況愈下,根本就無法御駕親徵。為此他必須要從眾多子嗣中選擇一位大將軍王代替自己出徵。這麼多兒子裡,康熙最終看上了十四阿哥胤。為什麼?
  • 無情最是帝王家,九子奪嫡失敗後,八爺黨的結局到底有多慘?
    而胤禛在外依靠年羹堯手握兵權,在內有隆科多這個九門提督接應,順利的在康熙駕崩之時繼承了皇位,那麼他上位後自然是放不過八爺黨的。正所謂:「勝者為王敗者寇,九王奪嫡八人悲」。背地裡不斷打壓、圍剿胤禩在朝中的勢力,與此同時,胤禩利用自己在朝野內外的殘餘勢力阻礙雍正皇帝推行新政,兄弟二人時時刻刻不在盤算著至對方與死敵。作為八爺黨的黨首,雍正即位後並沒有急於對胤禩動手,而是被封為廉親王,總理國務,這實際上是雍正對他的麻痺。畢竟胤禩既有才幹,又有影響力且勢力不小,胤禩本人對此也很清楚。
  • 康熙朝的「九子奪嫡」皇位繼承人爭奪中,是哪位皇子開始發難的?
    這九個兒子分別是康熙帝惠妃納喇氏所生長子胤、皇后赫舍裡氏所生次子胤礽、容妃馬佳氏所生三子胤祉、孝恭仁皇后所生四子胤禛和皇十四子胤禵、良妃衛氏所生八子胤禩、宜妃郭絡羅氏所生九子胤禟、溫僖貴妃鈕鈷祿氏所生十子胤、敬敏皇貴妃所生十三子胤祥。這九位皇子在康熙年間展開了清朝史上最慘烈的九子奪嫡事件。
  • 雍正真的是殺父登基嗎?康熙遺詔,揭秘雍正繼位之謎
    然而,由於康熙生前沒有明確指定誰是皇位繼承人,有關雍正篡位的各種傳說悄悄流傳開來。傳說,康熙本來是準備把皇位傳給十四子胤禵的,被雍正暗地裡把詔書中的「十」改成了「於」,「傳位十四子」就成了「傳位於四子」。事實真的如此嗎?現在就讓我們去《康熙遺詔》中去尋找答案。
  • 雍正王朝:胤禩與胤禵的這次對話,已經預示著八爺黨的分崩離析
    以至於連康熙皇帝都心生忌憚。可是,我們都知道:強大無比的「八爺黨」最終還是敗了!在康熙駕崩之夜,「八爺黨」就那麼眼看著皇位落到了「政敵」四阿哥的手中,可是他們卻茫然無措、毫無作為。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此時,整個「八爺黨」內部已經完全亂套了,他們早已經不能形成合力,來改變局勢了。
  • 康熙真的是在97個孫子中一眼就相中了乾隆嗎?
    康熙一眼相中乾隆的這個說法是源於乾隆繼位之後自己對王公貴族和朝臣所說,在乾隆的描述來看,他自己幾乎把他的父親雍正給掩蓋過去,而康熙傳位給雍正則完全變成了是想傳位給乾隆的說法,整的雍正就好像工具人一樣,就為了過渡給乾隆似的,那歷史上實際情況是如此嗎?
  • 初次見到12歲的乾隆,康熙為什麼驚得放下酒杯?不光因為長得漂亮
    皇四子胤禛韜光養晦、隱忍不發,始終以「天下第一閒人」的形象示人;而皇十四子胤禵在康熙五十七年被康熙皇帝封為大將軍王,「以天子親徵之格出徵」並在西北戰場上表現出色,逐漸成為繼位呼聲最高的皇子。
  • 康熙九龍奪嫡,十四阿哥為何放棄四阿哥,轉而而支持八阿哥?
    清康熙年間的九龍奪嫡,堪稱歷來皇儲爭奪最熱鬧的大戲,分為太子和直郡王相爭、四爺黨和八爺黨相爭前後兩個階段,雍正即四爺胤禛。常言道上陣父子兵,打虎親兄弟,這句話在康熙的兒子中明顯不適用,其中一母同胞的親兄弟胤禛和胤禵就立場鮮明不同陣營交鋒,十四阿哥堅決站隊八阿哥。
  • 撫遠大將軍胤禵毫無軍事經驗,為何如此能徵善戰? - 古今通史
    胤禵在軍中的一舉一動都有人奏報康熙:帥帳裡塞滿女人尋歡作樂;貪汙軍費「孝敬」胤禟做活動經費;邀買人心為自己站隊;最要命的是胡亂指揮險些大敗虧輸。風評變化趨勢是很好→不錯→尚可→······都是人老成精的人物,幾天下來胤禵就現了原形。某詞條真是讓人看得一愣一愣的,胤禵哪來那麼大本事,什麼功勞都被算到胤禵身上。
  • 胤禛真的是通過篡位當上的皇帝嗎?如果不是,康熙為何要讓他繼位
    眾所周知,在康熙晚年上演了九龍奪嫡這樣一出大戲。為了爭奪皇位,康熙的幾個兒子可以說打得是頭破血流。然後到了最後,拿到勝利果實的人卻是一個不顯山不露水的皇四子胤禛。
  • 康熙那些被圈禁起來的兒子們圈禁的環境和待遇是怎樣的呢?
    康熙四十七年,胤礽第一次被廢除太子之位,隨後胤礽被廢之後朝廷中的政治局勢開始逐漸失控,先是老大胤禔上躥下跳,緊接著又出現了胤禩深得人心,一眾朝臣都保舉胤禩為太子,這讓康熙大為反感。而且康熙內心中始終最牽掛的兒子就是胤礽,於是康熙出于于心不忍,也出於為了安穩其他企圖爭奪皇位的兒子們,康熙宣布再度復立胤礽為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