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成王敗寇,皇家子弟之間的權力鬥爭、儲位和皇位之爭從來就無所謂陰險與否。誰當上了皇帝,誰就「合理合法」。反之,誰要是輸了,那就是萬劫不復!提問者說允禵陰險,難道清世宗雍正帝胤禛就高尚了嗎?恐怕也未見得吧?一個皇位、十幾個已經成年的兄弟,不耍點兒見不得光的手段,誰能爭得來?這個世界上哪有什麼天命所歸、君權神授……
胤禵這個名字根本不存在
提問者在問題中說到了胤禵這個名字,清聖祖康熙帝玄燁的皇十四子——貝子、大將軍王根本不叫胤禵!換言之,胤禵這個名字根本不存在。允禵是雍正帝即位之後給他這位胞弟改的名字,至於允禵原來叫什麼,一直以來都是存在爭議的。最大眾的說法是他叫胤禎,與胞兄雍正帝的名字同音不同字。這也是為什麼雍正帝的一眾兄弟為避帝諱只改了名字中的胤字,而允禵要兩個字都改的原因所在。當然,也有一些比較小眾的說法,這裡就不去鋪開說了。但有一點是明確的,允禵從來也不叫胤禵!因此,提問者問題中的胤禵這個名字是有問題的。
▲清世宗雍正帝潛邸時期畫像。不管允禵原來叫什麼,我們姑且就按照後來為了避帝諱而改的名字允禵來稱呼他吧。允禵這個人陰險嗎?恐怕也談不上。接下來,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允禵是如何走上「奪嫡」之路的。
地位曾經相當尷尬的允禵
允禵,康熙帝的序齒皇十四子,出生於康熙二十七年,與雍正帝一母同胞,都是孝恭仁皇后烏雅氏所生。雖然是雍正帝的胞弟,但因為年齡差距較大,加之生母烏雅氏明顯一碗水不端平、偏心允禵這個兒子,雍正帝與允禵之間的關係一直比較冷淡。但是,說二人從小就有仇,恐怕也談不上。其實就和普通人家年齡相差十歲的兄弟差不多,哥哥結婚時弟弟還只是個半大「小屁孩兒」、根本沒有什麼共同語言,您覺得關係能親密到哪裡去?或許是因為年齡差距相對較小,又或者是因為性格相投,允禵雖然跟胞兄雍正帝關係一般,但卻與同父異母的幾個哥哥胤禩、胤禟、胤?走得很近,這也是一些人把允禵歸入所謂「八爺黨」的原因所在。不過,從後來的事情來看,允禵與胤禩的關係恐怕也就那麼回事,無非相互利用罷了。
因為缺乏胤?那樣的母家背景,又是雍正帝的胞弟,允禵雖然與胤禩關係比較親近,但卻始終得不到胤禩的信任。在胤禩集團裡,胤禟是無可辯駁的「二號」兼金主!胤?雖然能力平平,可人家背後有姥爺遏必隆、舅舅阿靈阿,胤禩也不得不巴結!雖然阿靈阿也是允禵和雍正帝的親姨夫,可姨父能和舅舅比嗎?一個是姻親、一個是血親,差太遠了……所以,直到康熙五十七年出任大將軍王之前,允禵一直都只是胤禩集團的邊緣人物,既得不到胤禩的信任、又沒有機會發展自己的勢力,只能依附於胤禩。如果一直這樣發展下去,允禵是沒有任何「奪嫡」機會的!
▲所謂「八爺黨」的「二號」兼金主胤禟。
允禵是如何捲入「奪嫡」之爭的
康熙四十七年,康熙帝第一次廢黜皇太子胤礽。這件事本來與允禵沒有任何關係,但是胤禩太急功近利了,以至於在康熙帝以一石二鳥之計下令群臣舉薦新太子人選時私下串聯朝臣,犯了康熙帝的大忌!試想,如果您是康熙帝,一朝的下屬全都站在了胤禩這個兒子身後,您還睡得著覺嗎?不怕胤禩給自己上演一出「玄武門之變」嗎?到這個時候,胤禩已經不僅僅是爭儲了,他已然威脅到了康熙帝的皇位和皇權、由「乖兒子」變成了康熙帝的假想敵!
事後,康熙帝當眾斥責了胤禩並革去了他的貝勒爵位,甚至還公開否決了他合法繼承皇位的可能性!雖然不久之後,康熙帝又恢復了胤禩的貝勒爵位,但之前與胤禩同為貝勒的雍正帝早已成了雍親王!朝臣會如何站隊,不言而喻……如果沒有進一步行動,所謂「八爺黨」很可能就此樹倒猢猻散了。為了保住自己長期經營的這股勢力,彼時的胤禩急需重新推出一個可以繼續公開參與「奪嫡」的角色來支撐門面!
▲「八爺」本尊胤禩畫像。胤禟雖然腰纏萬貫,但從來都不受老子康熙帝待見,甚至多次被康熙帝斥責為「奸商」!讓他出頭,顯然是不現實的。至於胤?,雖然貴為敦郡王,卻是草包一個、一個草包!試問,以胤?的出身、母家背景,他若是真有能力,何至於要依附胤禩?要知道,他可是孝昭仁皇后和阿靈阿的親外甥、溫僖貴妃的親兒子、遏必隆的親外孫……在康熙帝的一眾皇子中,除了胤礽之外,根本沒有誰能夠比得了他。最後,沒有任何辦法、胤禩只能把與自己關係還算親近的允禵推向前臺,用他來給原先的所謂「八爺黨」製造一個有利可圖「大餅」,從而避免自己的勢力分崩離析。就這樣,允禵從一個邊緣人物一躍成為了炙手可熱的「奪嫡」熱門人選。
陷害胤禩,鞏固自身地位
對於胤禩的想法,允禵心知肚明,但以彼時他的實力,也只能做胤禩的傀儡。要想讓胤禩死心塌地給自己賣命,就必須讓胤禩在老子康熙帝面前徹底失勢、徹底完蛋!於是乎,康熙五十三年著名的「斃鷹事件」發生了——胤禩上貢給康熙帝的兩隻海東青變成了奄奄一息的死鷹!氣得康熙帝大罵胤禩是「辛者庫賤婦所生,自幼心高陰險」,甚至揚言要與胤禩斷絕父子關係!自此,胤禩徹底失勢……雖然這是一樁「無頭公案」,但本著誰受益誰即主謀的邏輯,這件事的幕後黑手不是雍正帝就是允禵!雍正帝作為胤禩最大的對手,恐怕很難在那兩隻海東青上做手腳,而且這種欲蓋彌彰的事情,以雍正帝一向的行事風格,恐怕也不屑去做、不敢去做。那麼,就只能是允禵了。
就在「斃鷹事件」發生短短四年之後,允禵正式出任大將軍王。手握重兵的允禵成了更加炙手可熱的大熱門!可彼時誰也沒有意識到,允禵和胤禩、甚至雍正帝都讓他們老子康熙帝給算計了!康熙帝把允禵遠遠地支到青海,並且用兵權給他畫了一個大大的「大餅」。可以自己發展自己的勢力了,允禵還用得著胤禩嗎?康熙帝的離間計成功施行!緊接著,康熙帝又用雍正帝的大舅子年羹堯出任川陝總督,扼住了允禵來自東線和南線的兩條補給通道,把允禵手裡的軍隊變成了擺設。同時,康熙帝隨時可以換下年羹堯,也不怕雍正帝翻起什麼浪花……雙方維持著一個相當微妙的平衡,康熙帝則穩坐釣魚臺,等著自己油盡燈枯,哪個兒子也沒有跳出他這位「如來佛」的手掌心。
▲恂勤郡王允禵畫像。在這套權力平衡布局設計完成之後,一切盡在康熙帝的掌握之中。想讓雍正帝接班,維持現狀即可,年羹堯於公於私都必須跟著雍正帝!至於隆科多,那完全就是一個「政治投機商」。他的姐姐孝懿仁皇后佟佳氏是胤礽的繼母、所有庶出皇子的嫡母,理論上隆科多可以是所有皇子的「舅舅」!更何況,雍正帝不過就是佟佳氏的養子而已,與隆科多之間並不比其他皇子親多少。再者說,隆科多是康熙帝的表弟、康熙帝生母孝康章皇后佟佳氏的親侄子,是所有皇子的表叔。都是表侄兒,憑什麼隆科多就非要幫雍正帝看場子。說白了,他只認誰是接班皇帝,誰接班他就支持誰,無論支持誰他和她背後的佟氏家族都有利可圖。
▲清世宗雍正帝胤禛畫像(果毅親王胤禮畫)如果不想讓雍正帝接班,康熙帝臨死前拿下他就是了,胤禩手裡沒兵,江山只能是允禵的,這裡面橫豎都沒有胤禩的事兒……允禵厚道嗎?談不上。陰險嗎?恐怕也談不上。康熙帝連親兒子都算計,允禵算計同父異母的哥哥又能算什麼呢?無非利字當頭罷了,為了皇位、皇權,去他N的親老子、親兒子、親兄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