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家鄉「戰天鬥地」幹農活的經歷

2020-12-05 齊魯壹點

文|玉河微瀾

在我十五六歲時,農村聯產承包責任制開始大面積推開,置辦農具、養殖牲畜,廣大農民一改到生產隊上工的模式,每個家庭成了一個個生產單元。

父親是教師,非農業戶口。分得耕地的是娘、我和兩個妹妹共四口人,大概有6畝。種地,是娘的主要職責。我初中、高中和中專時期,只要是有空,儘可能地多幫助父母幹活。

當時在農村流傳著「四大累」的順口溜,其中有「上河」「打坯」「拔麥子」「扔圈」等。

「上河」我沒去過,但我見過。

村後有一條濟德運河,一百來米寬。秋後地裡沒了活,政府就開始組織上河清淤。事先在河堤上打多個幾米寬,至少容許兩個手推車擦肩而過的坡道,上頭埋牢一個立柱,立柱上安裝一個滑輪,再用一根結實的兩頭帶鐵鉤的繩子,通過滑輪把上下兩個河工的手推車連接起來,等於是下的河工幫著上的河工爬坡。一般的,上坡的是一個人把持著滿載泥土的手推車,下坡的是兩個人,空載的車把朝下,一人在下用力拉車,一人在上用力推車,實際上兩人合力通過滑輪把上坡的土車拉上來。如此模式反覆循環,就這樣,綿延很長距離的河工大軍要忙活十來天半個月,河道的土或淤泥,就一點點減少,直到清理乾淨,河堤也變寬變高,板板整整,煞是壯觀。

「上河」是個累人的活,有危險,又吃住在野,所以很多人不願意去。再後來有了拿錢當河工任務的政策,一些人乾脆掏錢也不願去上河。到了90年代中期,慢慢地,沒了「上河」任務,娘說,都用機械清理河道了,到那時,廣大農民才徹底結束了幾千年的「勞役」和「徭役」!

「打坯」為農家蓋房或者壘牆用。早年,農村農民普遍地窮, 磚只用在農村蓋房的間腳,牆體還是用土坯。坯有兩種,一種是「脫坯」——用鐵掀把和好的麥秸泥鋤到長方形的模具裡,用泥板抹平,提出模具讓坯自然晾乾。一種是「打坯」——用半溼潤帶有部分膠泥的土,鋤到長方形模具裡,用矗頭(石質,形如小鬥,上按丁字形把,可提起)墩實,自然晾乾。

矗頭很沉。「打坯」由於是提著矗頭反覆墩土,手臂和肩膀反覆用力,也是吃力的活,往往一天下來,整個手臂和膀子疼酸麻木,不像是自己的肢體了。

村民「打坯」一般是到村子周邊取土,完工後往往形成大大小小的坑塘,坑塘不深,但是經常能積攢下雨水,時間長了不幹,竟然有了遊來遊去的小魚兒。我和夥伴們往往用瓦碴朝遊魚的水裡撇,有一次,竟然有一條小魚被瓦碴撇了出來,我驚喜,更加有了用瓦碴撇魚的興致,不過,那只是僅有的一次幸運。

「拔麥子」其實和割麥子都很累人。記得小時候我跟著爹娘拔過麥子,那些麥子都是長得不好,處於地頭或者高窪不平地塊裡的,乾脆連根拔掉。割麥子的累在腰部,有誰能哈著腰待半天的?都說腰跟折了一樣,凡是有割麥經歷的人,才能理解腰折了是啥感覺。

在各種農活當中,我自己的感覺。最累的除了上述三種外,不能不說說「扔圈(juan四聲)」。

由於家家戶戶養著牲畜家禽等,牛馬驢等牲畜是生產力,用於犁地拉車等。豬羊雞主要是提供點經濟來源,用於改善生活。

其實,畜禽的積肥功能也不能被忽略。

我家有兩個積肥之處。一個羊圈,一個是豬圈。

羊圈在院內。一個半敞口的棚子,裡面稍微挖低大約40釐米,平時用割來的草餵羊,羊的大小便加上吃剩的草,慢慢就形成一層騷味四溢的好肥料。由於羊圈不深,很輕易地就能把優質有機肥清理出來,而豬圈就不行了。

我家的豬圈在院子外面,壘在一棵有年頭的老棗樹下。父母在這個豬圈裡養過肥豬,也養過母豬,無論肥豬還是母豬,無一例外地附帶著積肥的功能。

豬圈呈兩部分,上半截是敞口的棚子,裡面有豬槽,平時供豬吃食睡眠。前半截是深挖一兩米深的坑,周圍用磚砌牢,上下之間還有個供豬上下的馬道(其實應該叫「豬道」。)用於豬拉尿積肥。

豬圈的積肥光靠豬是不夠的,還需要人工,把豬圈變成一個大發酵池。

早年是爹娘,後來是我,把豬圈裡,先是鋪上一層碎草或者鍘刀切碎的棒秸、麥秸等,上面壓一層土,一層隔一層,這樣形成厚厚的積肥原始材料,高度到差一米多到豬圈邊沿,免得豬能爬出來。再用灣塘裡富有腐殖質的水,打上幾挑子灑進去,剩下的就靠豬的拉尿促進肥料的發酵了。經過幾個月的發酵和豬的踏踩,土雜草漚成發出特殊農家肥氣味的肥料,到了新一輪給耕地施肥季節,「扔圈」開始了。

我跳到圈裡,先用叉子把能成型的肥料扔出來,然後把漏下的用鐵掀扔出來。

由於我家的豬圈有2米多深,初期的扔圈還不費力氣,後期就不行了。

試想一想,人沒在2米深的大坑裡,在不很大的空間要把越往下越實誠甚至拖泥帶水的土雜肥扔出來,得多吃力啊。無論年歲大小,我無一例外地扔到最後,都是穿著水鞋,只剩短褲,奮力往外扔。

手臂的肌肉,肩膀的肌肉,腹部的肌肉,腿部的肌肉,每一次扔,不無用著全身的力量。隨著大汗淋漓,度過了初期的酸累,後期竟然身子跟充了電一樣,越來越有勁兒了,扔圈也扔得得心應手了。這或許是那時年青,恢復體力快之故。

經過一段時間的稍加晾曬,我就趕著驢車,把肥料運送到地裡,一堆一堆地間隔開來,最後統一撒勻,跟化肥一起,成為我家承包地苗秧茁壯成的有力支撐。

後來,按照政策,母親和兩個妹妹「農轉非」,父母又種了幾年1.2畝的「保本田」,最終把地還給了村裡。

2010年,爹娘告別了農家院,搬到了縣城居住,然而,他們還時常念叨起當初在老家幹農活吃過的苦,受過的累。不過,他們更感念現在的生活。

88歲的父親說:「我1954年平原師範畢業的老同學沒多少了,好在我和你媽趕上了好時代,這輩子吃苦受累更有甜,算是沒白活!

我聽了,心裡酸酸的,眼淚差點流出來......

壹點號玉河微瀾

本文內容由壹點號作者發布,不代表齊魯壹點立場。

相關焦點

  • 河北衡水市武邑「弱」女子翟俊林「戰天鬥地」脫貧記
    給全家撐起一片天——武邑「弱」女子翟俊林「戰天鬥地」脫貧記翟俊林站在甜玉米地裡,笑容裡透著甜。八年前,她曾無助地哀嘆:「家窮了,天塌了!」如今,她自豪地宣示:「脫貧了,越過越好了!」武邑縣肖橋頭鎮農婦翟俊林用一股子咬緊牙關、不向命運低頭的韌勁兒,書寫了一個「弱」女子「戰天鬥地」的勵志故事。
  • 果園用小型微耕機讓村民當了「甩手掌柜」,春耕時節幹農活不累!
    我有20畝果園,使用小型微耕機開溝確實快,很省人工,人用起來不累,操作靈活,春耕時節幹農活不會太累!我的家鄉屬於丘陵地貌,耕田塊小,田埂高,如果用大型拖拉機耕作,田邊田角難以耕到,還得依靠人輔助作業,而且田頭調頭又費工費時,農忙時節,看著父母長輩們那麼辛苦真是挺心疼的。傳統農機設備作業難隨著農業科技的發展,果園種植也實現了機械化。
  • 荒川弘美與從小幹農活依靠打工經歷孵化出的漫畫《鋼之鍊金術師》
    不過有這麼一位漫畫家,從小就幹農活長大,在高中還得到了空手道黑帶,成名之後即使是有了三個孩子,每天也是單手10公斤啞鈴穩穩的,這位漫畫家還是位女性!荒川弘美就讀的北海道帶廣農業高中荒川弘美1973年出生於日本北海道中川郡的一個農民家庭,是姐弟5人中的老4,她的父母、祖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農民,北海道的農民不僅身體強壯而且在還是小孩的時候就得幫家裡幹農活
  • 村民地裡幹農活,意外發現它,酷似小浣熊!竟是國家三級保護動物
    這就是民警好吃好喝招待了20天的特殊客人,說狗不是狗,和浣熊倒是有些相像,身體短而肥壯,比狐狸小,渾身呈棕色。7月21日,通北林業局居民孔紅軍在地裡幹農活時發現了它。通北林業局居民 孔紅軍它也不走啊,就在四輪子前面不走,我給它拿車上放工具箱裡了,我就回來交給你們了。現在利索了,昨天晚上給十多條魚。吃點兒魚精神了,它可能也是餓,不會動彈,在道上不咋走。
  • 與天鬥,與地鬥,還是有紕漏
    有一次考核設計師基本知識點,都從業4年了,還有弄不清楚工藝的,我說的怎麼現在市面上經常出現業主投訴,就是自身本事不夠過硬,現在設計師水分太大,普遍缺少工匠精神。到底是「一遍底漆,兩遍面漆」還是「兩遍底漆,一遍面漆」,這可直接影響價格和質量。以後講工藝的時候我在詳解,買個官司。
  • 戰天,鬥地,駕恐龍,踏破未來時空
    美劇《Primal(史前戰紀)》滿足你的好奇。戰天,鬥地,駕恐龍,踏破未來時空。不過在經歷洪流與蛇患死裡逃生後,大家充分體會到了夥伴的好處。在充滿暴力的叢林之中,合則兩利,分則兩失。篝火熊熊,溫暖護衛著一人一龍。
  • 49歲老戲骨回河南幹農活,坐村頭剝玉米毫無明星架子
    視頻中,黑子是回到了河南幹農活,坐在村頭剝玉米毫無明星架子,看得出來手法十分熟練。那時候,家庭條件也不怎麼好,年輕的黑子也幫家裡幹過農活。
  • 與天鬥,與地鬥,其實人類很脆弱!
    短短不到3個月的時間,基本上每個國人都經歷了一場從未有過的抗疫大戰,這場戰爭現在還末結束,但另一個戰場卻在慢慢拉開帷幕,那就是這場戰疫已經擴展到了全世界。目前已經波及六大洲67個國家,當然這個數字隨時都在變化,加入戰團們國家會越來越多,明面上10幾萬人被感染,要知道還有很多人是沒有機會被檢測到,接受治療的!
  • 大美集賢——我可愛的家鄉
    文/張全省我的家鄉位於秦嶺北麓,著名的道教聖地樓觀臺東面大約六公裡路的地方。是被稱為「金周至」的周至縣管轄的一個有著九千多人的大村莊集賢村。村子距離周至縣城大約二十五公裡,距離古城西安大約六十餘公裡路程。村名傳說的仁義之美 。
  • 鬥羅大陸:天鬥帝國背後有獨孤博與琉璃宗,不怕與武魂殿對著幹
    如今的武魂殿還在不停地拉攏世界各地年輕的人才,為己所用,如此發展下去其他的帝國與宗門將會面臨人才匱乏的局面,到那時武魂殿就可以在《鬥羅大陸》上面橫著走了。為了避免這樣的事情發生,天鬥帝國舉行的每一屆魂師大賽,其目的就是為了招攬世界各地的精英,而這一屆的魂師大賽更是出現了不少天才,因此皇帝直接表態,能夠在晉級賽裡面留下來的5支隊伍都將獲得貴族稱號,冠軍還可任其挑選3萬年以上級別的靈獸。如此態度就相當於直接武魂殿對著幹無疑,那麼是什麼原因能夠讓天鬥帝國這麼理直氣壯呢?
  • 櫻桃園戰天鬥地日記
    文|王長印戰天今天,2020.4.24 ,晴,冷。清晨五點,窗外大亮,窗子防護網上的麻雀肆無忌憚地吵鬧著,逼得我趕快起床。我痛心地用手指在車後玻璃上寫下"冷若冰霜",轉身在前擋風玻璃上劃下「春暖何日來?」快去大棚內看,棚內溫度只有11度,距要求差9度。幸好快上工了,我無奈地坐在漆黑的大棚裡等待民工來開棚。六點,民工準時到位。
  • 我所經歷的網際網路公司「內鬥」故事
    一時之間,職場上的吃瓜群眾開始調侃各自經歷的內鬥故事。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利益紛爭,翻開網際網路發展史,其中不乏網際網路公司的內鬥案例,無數公司甚至因此被拖垮。職場的內鬥就如同房間裡的大象,一直存在,卻是隱晦拿不上檯面的話題。
  • 簡筆恐怖故事,男子夜裡發現天亮了,竟起床去地裡幹起了農活
    某天晚上,這個男人睡覺醒來一看外面天已經大亮了,在鄉下天亮就得勞作,何況正趕上農忙時節。於是他就推他老婆,讓他趕緊起來。他老婆醒了,問他起來幹嘛呀?那男人說,都天亮了還不起來,你要睡死呀,趕緊去找早飯吃完了好去幹活。怪就怪在這兒,他老婆朝窗外看了看,外面還一片漆黑,屋子裡也伸手看不見五指。老婆以為他做夢剛醒,分不清,就開燈給他看收音機上顯示的時間。
  • 鬥破:鬥尊晉級鬥聖前!蕭炎總共經歷過幾場戰鬥?這七場值得關注
    第一:遠古遺蹟之戰遠古遺蹟之戰是蕭炎晉級鬥尊后的第一場戰鬥。先在面外遇到費天和雷尊者等人。後來遇到青鱗。在為紫妍爭奪龍凰本源果時和天妖鳳族對立。後來爭奪造化聖者機緣時。第四:天墓修煉之旅蕭炎進入天墓後還有魂崖魂厲都是魂族的天驕存在,一位還擁有魂族的神品血脈,魂族有兩個神品血脈。魂風少族長也是。天墓中還有一位鬥聖級別能量體的魂刁,蕭炎還遇到血刀聖者。最終得到蕭玄老祖的換血晉級八星鬥尊。將魂崖和魂厲除掉。這場換血蕭炎可是集合了三大霸道血脈。
  • 我所經歷的網際網路公司內鬥大戲
    一時之間,職場上的吃瓜群眾開始調侃各自經歷的內鬥故事。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利益紛爭,翻開網際網路發展史,其中不乏網際網路公司的內鬥案例,無數公司甚至因此被拖垮。職場的內鬥就如同房間裡的大象,一直存在,卻是隱晦拿不上檯面的話題。
  • 車站練舞、浴室唱歌、在《嚮往4》幹農活間隙扣動作,吳昕太拼了
    你不投,我不投,我昕姐何時能出頭!《乘風破浪的姐姐》還未開播,何炅就已經迫不及待給妹妹吳昕拉票了,這口號喊的頗有當年「你一票,我一票,明天菊姐要出道!」的氣勢。採訪鏡頭來到《快樂大本營》後臺,快樂家族成員正圍坐在一起吃飯。見狀,何炅接過話筒開始為身邊的吳昕拉票。
  • 家鄉富起來,就是我最大的心願
    回鄉感言:農民生活好起來,家鄉的日子富起來,這就是我最大的心願。冬日清晨,山區多了幾分寒氣。73歲的雙益菇業前董事長、技術顧問葉聖益披著黑色夾克,利落地走進公司大門。「雖然公司已交給女兒,老葉總每天還是公司最早一個來、最晚一個走的人。」看著他瘦削的背影,門口值守的保安師傅葉正相感慨道。
  • 王一博變身酷蓋,與羅晉騎摩託下鄉幹農活,坐地頭摘菜畫風接地氣
    在下一期節目預告中,王一博下鄉後秒變酷蓋男孩,與羅晉騎摩託幹農活,畫面非常接地氣。在下一期《天天向上》的預告中,導演邀請了《江上如此多嬌》劇組的演員,有袁姍姍、羅晉、沈夢辰等人,這期節目的主題是下鄉尋找被遺漏的食材,將每位演員和主持人各分成一個組,羅晉和王一博分到一組。
  • 戰天鬥地建家園——我市打好災後重建主動仗紀實
    至7月21日梅雨結束的43天梅雨期內,我市受災人口佔全省三分之一,直接經濟損失佔全省四分之一。搶險!搶險!與洪水搏鬥,與時間賽跑,迎風鬥雨撫平洪水留下創傷。重建!重建!水退一寸,人進一尺,戰天鬥地開展災後恢復重建,眾志成城建設家園。搶:聞汛而動,搶險排險暴雨如注,山洪咆哮,江河洶湧!
  • 賈平凹:我對家鄉的感情是又恨又愛(上)
    閱讀提示:家鄉商州是一塊神奇的土地。它偏遠卻並不荒涼;它貧瘠又異常美麗。「別以為這塊土地上,有著汙水、腐葉、牛糞;我說,這些不乾淨的東西,卻正使土地肥沃起來了。別以為我的身邊擠滿了荊棘、藤蔓;我說,這些惡劣的玩意,卻正使我努力地長直軀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