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買東西一定有過這樣的感受,一直堅持用同一個品牌,卻發現東西的品質大不如從前了,於是很納悶到底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其實這就好比是經常去一家餐廳吃飯,位置沒變,餐廳的名字也沒改,卻發現味道沒有以前好吃,這個時候能很快就反應過來,一定是餐廳換廚師或者換老闆了。同樣如果換做是購買的商品,如果有同樣的感受,大部分原因都是產品並非原來的工廠製作,而是由於開始賣吊牌,直接換了其他工廠製作了。
像這樣關閉自己原廠,開始售賣吊牌的行為,其實在服裝行業裡面已經不是什麼少見的事情了。比如南極人,曾經是中國最早的內衣企業品牌,在1997年就成立起來,如今在國內市場擁有了不少粉絲,品牌的影響力也是深入人心。在國內首創內衣品牌,將薄、暖、舒適的理念植入保暖內衣製作裡,於是很長一段時間裡都備受國人的喜愛,也成為許多70後、80後記憶裡最溫暖的一個國民大品牌。
而南極人憑藉著大眾對它的喜愛和關注度,開始轉型賣吊牌,市面上很多魚龍混雜的產品只要是貼上了南極人的吊牌,也開始變得特別好賣。就拿電商平臺上的一些床上四件套為例,搜索寶貝會發現裡面有好多南極人字樣的商品可以選擇,而且銷量都很可觀,但很多人卻不知道這些他們十分信任的「大品牌」只不過就是一個貼牌而已,產品早已不是原來的南極人所生產的。
根據有關數據報導,南極人手授權生產的廠家達到了近800多家,授權的經銷商商戶就有3000多家,授權的商鋪有4442家。隨著南極人嘗到靠售賣吊牌就能獲得大筆收益的情況下,於是這樣的經銷商和生產廠家便開始瘋長。而接踵而至的是大量消費者對南極人質量問題的不斷吐槽和投訴,由南極人貼牌的許多產品也都被貼上不合格的標籤,大到棉服棉被,小到童裝和內衣等很多都上過有關質檢的黑名單。所以在購買產品的時候一定要擦亮雙眼,不是上面標註品牌就一定不會出問題。
除此之外,又一品牌也開始學著南極人售賣吊牌,它就是知名的女裝品牌拉夏貝爾。根據有關報導顯示,拉夏貝爾公司面對今年營業額不斷下滑,利潤被迫虧損,多家商場裡的連鎖店不得不面臨倒閉關門的危險,於是提出要通過更改經營模式的方式去拯救企業。這個新的模式就是「品牌授權+運營服務」,簡單來說就是將公司旗下的商標分貝授權給不同的經銷商和其他品牌公司進行代運營,也就是和南極人一樣的「賣吊牌」模式。
但是拉夏貝爾和南極人唯一不同的是,還保留了一部分原有的生產線基礎,在原來的基礎上去增加這樣一個「賣吊牌」的新方式,用來拓展業務和增加產業的毛利率,從而挽救現在業績不容樂觀的情況。
為什麼像南極人這樣被眾人「嗤之以鼻」的商業模式,依舊不停有企業去效仿?其實根據南極人靠「賣吊牌」所增長的收益就不難理解。從2015年開始,南極人靠電商的影響力,每年都以70%左右的增長速率瘋狂增長淨利潤。而在去年有關品牌授權的收益裡則是達到了13億元,雖然很多吐槽南極人質量的聲音沒少過,但無法否認的是,「賣吊牌」對於他們來講,所收到的回報是遠大於曾經傳統的商業模式的。
「賣吊牌」的詬病大多都是出在一些想要降低成本的掛牌出廠商上面,如果不解決這個問題,一直將消費者的利益不放在眼裡,那麼像這樣的商業模式不僅會遭到世人唾棄,還會陷入口碑急劇下降失去民心的死胡同裡。雖然商家能夠憑藉「賣吊牌」的商業行為能在短時間內吸到一筆不小的資金,但是「失民心者失天下」這個道理也是需要南極人和拉夏貝爾這樣的企業所明白的。
本文由新業財經原創出品,未經許可,請勿轉載,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