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人被騙12年?它靠奇葩模式成為「國貨之光」,靠賣吊牌年賺40億

2020-12-17 逸雲財富

文:Jarvan

隨著我國製造業的不斷發展,國貨受歡迎程度已經越來越高。正因如此,國貨成了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的選擇。據阿里研究院發布的數據顯示,在過去的一年裡,80%國人消費者的購物車中是國產品牌。

除了著名的華為和小米品牌,南極人這個牌子意外地成為95後心中最鍾意的品牌。

南極人這個牌子在年輕人中間很有名。南極人的產品也非常受歡迎,說白了這就是品牌效應。品牌效應是企業價值在商業社會中的延續。在目前品牌主導的商業模式中,品牌意味著商品定位、商業模式、消費群體和利潤回報。舉個簡單的例子,同一雙耐克品牌的鞋子可能賣幾千元,而國產李寧品牌的鞋子可能只賣幾百元。良好的品牌效應可以帶動更大的商機。

隨著消費的升級,消費者對「品牌商品」的需求也越來越高,品牌效應也越來越明顯。因此,賣家逐漸放棄了之前的產品,開始成為品牌賣家,而品牌方也在為打造品牌效應付出大量努力,各種營銷手段層出不窮。

南極人這個牌子被大眾所熟知。如果你在電商平臺上搜索「南極人」就會發現,它的經營範圍實在是太廣了!

從最早的內衣到服裝、家紡、戶外用品甚至食品,似乎都有南極人的身影,小米這個牌子跨度就比較大,除了手機,它還有其他類別的產品,不過跟南極人相比,這也只是小巫見大巫。

既然南極人的產品種類眾多,這是不是就代表其生產線非常多?非也!南極人的發展模式很特殊,簡單來說,它只是一個賣吊牌的,在你使用的所有的南極人的產品中,或許只有吊牌是真的!

這到底是咋回事?

以前南極人確實有自己的生產線,當時南極人主要賣貼身衣服,南極人的衣服質量好,價格低,俘獲了眾多消費者的心。

然而,現在的南極人似乎發生了變化。它的產品種類越來越多,但那些掛著南極人吊牌的產品已經不再是真正的南極人了。

以前的南極人嚴格把控產品質量,生產的每一件衣服質量都很棒,可現在它卻只是靠著"賣吊牌"圈錢。所謂"賣吊牌",就是南極人把授權給下面的合作工廠以及經銷商,使其可以生產售賣南極人的產品。

2008年,南極人資金告急,不得不削減工廠來維持運轉。但即使這樣也沒能挽救南極危機。

也許是受到老對手恆源祥的啟發,南極人後來賣掉了他們所有的工廠,放棄了他們的原生產線,專注於「吊牌銷售業務」。

早在1991年恆源祥就開始探索「聯營」的商業模式,即與工廠籤訂合作協議,工廠可以使用恆源祥商標,雙方都可以享受利潤分成。由於受到了啟發,南極人也開始轉型,走上了售賣吊牌之路。

但與恆源祥相比,南極人賣吊牌更加瘋狂。恆源祥基本上只有一個授權工廠為一個品類,但南極人基本上就是「人家給錢,它就賣」。截至2018年底,南極人品牌授權門店達到5535家,其中授權工廠866家,授權經銷商4186家,覆蓋服裝、電器、日用品、母嬰用品等多個領域。

這也就意味著,不少消費者已經被南極人騙了12年之多,很多人買到的南極人商品相當於是假貨,畢竟這些產品只有吊牌是南極人產的,但生產線卻不是自己的。消費者買到的南極人產品跟南極人根本沒啥關係。

業務轉型後的南極人確實嘗到了甜頭。根據2019年財務報告數據,南極人最新合作供應商1113家,合作經銷商4513家,授權門店5800家。如此龐大的授權規模,堪稱中國授權最多的品牌。打開淘寶網,搜索南極人,立馬會出現上百頁的產品……讓人眼花繚亂。

根據今年5月發布的《2020年中國品牌授權行業發展白皮書》,2019年我國年度授權商品零售額達992億元,南極人一家就佔了30.8%。而靠賣吊牌這種經營模式,去年南極人就賺了40多億!

這種經營模式卻是創始人所驕傲的:別人賣產品,南極人賣品牌。雖然南極人只是賣吊牌,但質量不比別人差。

但在我看來,南極人的發展模式雖然在短期內很有效,但過快擴張之後,勢必會引發一系列的問題。最嚴重的就是品牌授權帶來的質量控制問題。

雖然Nike、Adidas等品牌也以OEM為主要模式,但相應的質量控制要求極其嚴格。但由於準入門檻低,南極人的質量控制正閃著紅燈。近年來,產品質量翻轉時有發生。

一旦產品出現嚴重的質量問題,南極品牌的聲譽受到嚴重損害,所有南極人的特許商都會受到影響。此外,隨著消費的升級,多元化、低端的南極人可能會逐漸被其他品牌所取代。

從50後信賴的品牌再到95後的最愛,南極人難得的成為了國貨之光中的一員,但這種「奇葩」的商業模式,恐怕很快會被消費者所鄙夷。

在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認識到了南極人的品牌背後,可能大家嘴裡都會說出這句:所謂的國貨之光?就這?

相關焦點

  • 「吊牌狂魔」靠掛牌年賺13億,那麼買吊牌的紡織人賺到錢了嗎?
    傳統企業轉型電商一直是個難題,南極人卻靠著「秘籍」賺的盆滿缽滿。據南極電商(002127.SZ,前身為南極人)此前發布的2019年年報,公司在各電商渠道可統計的含未付款成交總額(GMV)達305.59億元,同比增長48.92% 它憑什麼這麼賺錢?
  • 靠賣水年賺近50億,創始人還一度成為中國首富
    所以,賣水才是真正的「暴利」行業。 靠「賣水」年賺近50億,創始人一度成為中國首富,這就是瓶裝飲用水品牌排名第一的農夫山泉。2019年農夫山泉實現營收240億,同比增長17%,同期淨利潤為49.5億元。然而,2017年其淨利潤僅為33億,第二年升至36億,2019年直接飆升近50億。
  • 「賣吊牌」年掙13億 南極人「神話」危險?
    南極電商(002127.SZ,前身為南極人)此前發布的2019年年報顯示,公司營收為39.07億元,淨利潤12.06億元,其中,與品牌授權相關的營收為13.05億。引人注意的是,其品牌綜合服務業務毛利率高達93.36%,這意味著南極人的利潤幾乎都來自「貼牌」。持續增長的業績,也帶動股價飄紅。
  • 年售4億!這個國貨護膚品牌分享了它靠直播起量突圍的秘密
    08 年淘寶電商興起,催生了韓都衣舍、茵曼等一批淘系品牌; 10 年微博走紅,雪梨、張大奕等紅人品牌應運而生。 16 年,直播電商出現,並在三年後爆發:一塊 6 寸手機屏幕裡,裝著一個 4000 多億規模的新世界。聰明的品牌自然不會放過這樣的機會。它們在直播間奔走,尋找種子用戶,摸索、沉澱,再蓄勢待發。
  • 包裝成國貨隱藏中國18年,靠一群家庭主婦的服務,一年銷售25億瓶
    在飲料行業,奶製品和乳酸菌絕對佔有一席之地,成為很多人每天的必需品。而伊利和蒙牛也成為了奶製品行業內最大的兩個品牌。在各大超市中,我們都能夠看到這兩個品牌的身影。如今,養樂多每年可以在中國市場賣出700萬瓶,一年更是賣出25億瓶,是中國不折不扣的乳酸菌大王。不過人們在喝養樂多的同時卻忽視了兩個問題,一個是養樂多的成功其實是靠一幫上了年紀的女人,另一個問題值得注意,那就是養樂多其實是一個日本品牌,而不是國產品牌。
  • 又一品牌轉行「賣吊牌」,換個「馬甲」別被騙,以後買衣服要小心
    不過,而今南極人早已不再生產產品,而是「轉行」為「賣吊牌」,也就是說,如果一個商家買了它的吊牌,便能夠將「南極人」的字眼印在它的商品上,現在想必還有許多人不知道自己購買到的「南極人」只不過是「虛有其表」吧?除此之外,在資本市場上,也有南極人「賣吊牌」的生意,南極電商在股市中,品牌授權的業務領域也已經愈來愈大,而由此獲得的收入更是屢創新高。
  • 養樂多一瓶2.2,卻能年賺40億,不靠電商,很多人認為是中國牌子
    分享職場故事,交流職場經驗,歡迎關注「苑燕兒」那些走街串巷的小商販一直以來都是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論是「冰箱彩電洗衣機」還是「磨剪子嘞,鏘菜刀」還有其他賣蜂蜜賣糖葫蘆新疆打糕,無疑都成為了我們生活中一道最靚麗的風景線。
  • 中國最大隱形富豪,把服裝廠關掉,靠著賣吊牌創出6百億市值企業
    更加讓人想不到的是,這些眾多的南極人品牌產品,其實都不是原來南極人廠家生產的,當年那個南極人早就把工廠關掉了,靠著品牌授權來賺錢,說白了就是賣吊牌。那你一定會認為,南極人一定是走到了窮途末路了,才會想到這種辦法,關掉工廠,然後把品牌授權給別人,以此來賺錢。其實這種行為在許多人眼中就是榨乾品牌的剩餘價值。
  • 美國2大牙膏「潛伏」中國數十年,年賺數百億,常被誤認成國貨
    經過多年發展,不少牙膏品牌進入國人視野,最後又被激烈的市場競爭淘汰;不過還有一些知名品牌,憑藉著自身強大的綜合實力站穩腳跟。在這其中,中國老百姓比較熟悉的就有雲南白藥、高露潔、佳潔士、黑人等品牌。
  • 以後買衣服也要小心了,繼南極人後,又一品牌「轉行」賣吊牌
    同樣如果換做是購買的商品,如果有同樣的感受,大部分原因都是產品並非原來的工廠製作,而是由於開始賣吊牌,直接換了其他工廠製作了。像這樣關閉自己原廠,開始售賣吊牌的行為,其實在服裝行業裡面已經不是什麼少見的事情了。比如南極人,曾經是中國最早的內衣企業品牌,在1997年就成立起來,如今在國內市場擁有了不少粉絲,品牌的影響力也是深入人心。
  • 又一品牌轉行「賣吊牌」,「國潮」卻逆風而上
    「賣吊牌」的南極人人人都聽說過的「南極人」品牌,以高品質、高性價比的保暖內衣溫暖了數百萬冬季消費者,並迅速席捲全國市場。但近年來,關於南極品牌的負面宣傳越來越多。由於這種「賣吊牌」的商業模式,南極人在業內的聲譽急劇下降。
  • 又一品牌轉行「賣吊牌」,換個「馬甲」別被騙了
    以「鞋奴」為例,一雙耐克的鞋子和一雙特步的鞋子,即便款式相同、舒適度相同,更多的人依舊會選擇前者,即便它的價格更高。也正是如此,越來越多的賣家,開始注重品牌的問題。當一件商品貼上品牌吊牌時,或許會更好售賣。以拼多多上的一些三件套為例,標有南極人字樣的商品,銷量都不低。但是可惜的是,現在的南極人已經不生產商品了,「變身」成為所謂了賣吊牌的商家。
  • 靠貼商標一年淨賺9個億,多少人被這個品牌「騙過」?
    2018年年底,有國內相關媒體報導稱,包括南極人在內的一批服裝企業早已不再生產產品,而是專門靠賣吊牌盈利。據悉,南極人在2008年轉變了自己的經營模式,大刀闊斧把經營了11年的所有工廠流水線砍掉,從此之後不再生產商品,只專心於品牌建設,提供增值服務,徹底走上了品牌授權的商業模式,其產品也成為「吊牌貨」。
  • 明明很爛,票房卻大賣的4部電影,梁朝偉上榜,而它靠情懷狂賺13億
    如今國內電影市場越來越好,票房年年高漲,今年累計票房更是成為全球第一,這多虧了如今的電影人的辛勤付出,不過在電影大浪潮中,也有一些爛片卻藉此瘋狂撈金,今天就帶大家盤點明明很爛,票房卻大賣的4部電影,梁朝偉上榜,而它靠情懷狂賺13億。
  • 靠營銷「三板斧」,三年幹出40億美金估值,完美日記要上市了!
    2018年5月,完美日記估值1億美元;2019年9月,直接幹到10億美元;2020年4月再次翻倍,達到20億美元。 近期融資後,估值更是躍至40億美元,若不出意外,年底前便登陸美股。 那個時候翻番的可不是估值,而是市值,真金白銀哦。
  • 靠「賺女人錢」成行業第一,估值從0到260億隻用4年,00後最愛
    現實生活中,女人的錢比男人要好賺多了,感性的女人為了讓自己變好看,很願意一擲千金。對於女人們來說,「變美」是需要花錢的,洗一次臉就相當於是洗掉了很多「人民幣」了。甚至有很多女人覺得,自己不買衣服和化妝品,人生就失去了意義……正是因為女人們有這樣的想法,讓很多美妝品牌迅速崛起,每年靠著「賺女人錢」就盆滿缽滿了。
  • 楊臣剛現身連鎖酒店,曾靠一首歌賺1億多,騙光家產後東山再起
    2004年一首《老鼠愛大米》火遍大江南北,堪稱當年神曲,幾乎男女老少都可以哼唱一段。演唱者楊臣剛也憑藉此歌一夜成名,後來還被春晚邀請,他是唯一獲此殊榮的網絡歌手。近日,楊臣剛住酒店被網友拍到,從照片中可以看出楊臣剛很時髦,即使年過四十還是一身帥小夥的打扮,一頭紅捲髮格外引人注目。該酒店看上去很普通,窗外還在裝修。
  • 又一品牌早變「貼牌貨」,一年狂賺12億,多少人交過「智商稅」?
    成立於1997年的南極人,其實最早是以生產內衣為主的。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一品牌卻逐漸「變了味」。以前只是生產內衣,後來旗下的產品包括內衣、母嬰、汽車配飾、保溫杯以及家電等多種品類。簡單點來說,任何你能想到的領域都能看到南極人的身影。
  • 靠賣筆1年賺85.34億,卻遭日本品牌搶市場!現竟持續虧損6年?
    大家肯定不知道,一支筆的生產要經過40道程序,如果這些環節中有一個出錯,那做出來的就是廢品。靠賣筆賺了85.34億成市場老大陳湖雄為了工廠,花費了巨大的精力。無論是哪個環節,陳湖雄只要把產品看一下,就能知道這支筆是否是合格的。晨光產品的價格和日本品牌的價格比起來,只佔了三分之一,純利率在15%~20%之間。
  • 賣玩具年賺16億!如何薅這個富貴羊毛?
    近日,國內最大的潮流玩具公司泡泡瑪特,靠著近年火爆的盲盒經濟,已經準備赴港股上市。「不到手掌大的塑料玩具,一年能賣16億?」可能很多人覺得太不可思議。2018-2019年,泡泡瑪特的營收增速甚至超過了200%。2019年全年,泡泡瑪特總收益16.834億元,淨利潤4.511億元。其中賣盲盒獲得的毛利率,高達64.8%。盲盒生意,真的堪比印鈔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