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戌鎮沙河村:香菇棚裡孕育脫貧夢,結出致富果

2020-12-16 涉縣融媒體中心

精準扶貧的關鍵是帶領貧困群眾精準脫貧,

西戌鎮沙河村在縣扶貧辦的大力支持下,

以香菇種植為抓手,

成立香菇扶貧產業基地,

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

變「輸血」為「造血」,

成功帶領村民走上致富道路。

來到香菇基地,一排排香菇大棚錯落有致。大棚內,整整齊齊地排列著一個個長約40釐米的香菇棒。據了解,該基地2018年籌建,2019年8月購進15000個香菇棒正式投產,截止到今年4月份,香菇產量已經達到3.6萬斤,銷售額達18萬元。

西戌鎮沙河村黨支部書記 牛獻兵

「在鎮黨委的號召下,我們先後到河南多地參觀考察,看了以後,我對香菇有了更深的了解,第一香菇適合咱們這的老百姓幹,第二香菇營養價值非常高,第三市場前景很好。」

在大棚附近的生產車間內,工人們正忙著分揀香菇。基地工人大都是附近村的貧困戶,工資實行按勞分配,平均一天可掙50多元,年收入1.5萬元左右。此外,基地還吸納了沙河村和雞鳴鋪村59名貧困戶入股,每人每年還可以分紅。截止目前,59名貧困戶已全部脫貧。

沙河村脫貧戶 江月梅

「在家也沒事幹,我們村建立了一個廠子,來這幹點活也挺好的,很高興,在家閒著也是閒著,有事幹,挺好的來掙個錢,減輕家裡的負擔。」

為進一步擴大規模,今年2月,基地再次投資10萬元,購進了製作香菇棒的生產線和材料,自主生產香菇棒,真正掌握香菇的生產技術。目前,已成功培育出了25000個香菇棒,預計到8月份便可以長出香菇,產量可達5萬斤左右,銷售額可達25萬元。

香菇扶貧基地負責人 牛保財

「生產上很好掌控,每個老百姓在這裡幹一段時間都可以自己回家創業,好經營,好管理。」

西戌鎮沙河村黨支部書記 牛獻兵

「我們的計劃是分3步走,第一掌握香菇的培養技術,第二是掌握香菇棒的製作技術,第三我們要把香菇的深加工做強,這樣不僅把我們村的扶貧產業做強,增強集體收入而且能保證我們村的貧困戶穩定脫貧,我希望是讓村民都去種香菇,讓全村靠香菇致富。」

香菇素有「植物皇后」之稱,

不僅味道鮮美,

而且營養豐富,

是人們鍾愛的美味。

小小香菇,

圓了人們的致富夢!

本臺記者:苑甜科、李揚

編輯:崔佳贇

相關焦點

  • 紅土地結出「幸福果」
    初冬時節,湖南省嶽陽市平江縣童市鎮合旺村許多村民家門前的地坪上,鋪滿了金黃的油茶果。這些油茶果會統一運送到加工廠制油,村民能從油茶銷售所得中分紅。合旺村所在的平江縣是革命老區,吳小斌看到紅土地上結出「幸福果」,格外開心。 合旺村位於低山丘陵地帶,十分適合種植油茶樹,但以前油茶林管理粗放,在種植方法和品種選擇等方面存在不少問題,產籽量和出油率都較低。2017年,該支隊邀請地方農技專家實地調研當地土壤、水文情況和氣候特點,最終與村黨支部研究決定改良種植技術,大力發展油茶產業。 合旺村黨支部書記王瑛曾在該支隊服役。
  • 荔波小七孔:「村社合一」結出「產業致富果」
    近年來,荔波縣小七孔鎮緊緊圍繞產業革命「八要素」,發揮黨建引領作用,把黨組織優勢轉化為推動產業發展優勢,助力脫貧攻堅。目前,全鎮13個村黨支部書記全部依法擔任村股份經濟合作社董事長,村「兩委」部分班子成員作為村股份經濟合作社董事會成員。優化產業發展模式,改進生產方式推進「村社合一」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積極探索「龍頭企業 合作社 農戶」發展模式。
  • 香菇大棚撐起移民脫貧夢
    這幾天,永寧縣閩寧鎮的香菇進入了豐產期,每天五六千斤香菇都從這裡走向市場,為生活在這裡的移民們帶回了大把的真金白銀。 在閩寧鎮光伏園區,看著一個個如褐色小傘般的香菇爭先恐後地破土而出,今年48歲的移民萬軍紅格外高興,「是香菇大棚帶我走上致富路!」
  • 脫貧故事|墾利區勝坨鎮皇殿村香菇種植崛起致富大希望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苟金鈴 東營報導「你看這大棚,裡面種的是香菇,長出來的可是我們致富的希望。」看著一筐筐香菇裝上車,墾利區勝坨鎮皇殿村群眾的臉上掛滿了笑意。勝坨鎮皇殿村,位於勝坨鎮西南3公裡處,共有513戶,1599人,76名黨員,是典型的農業村,以種植小麥、玉米、棉花等農作物為主。香菇大棚種植項目位於皇殿村北3公裡路西,2020年3月中旬開始建設,現已全部完成,在墾利區農業農村局幫扶下目前已進入採摘期,主要銷往大型的商超、餐飲以及菜市場等。
  • 從脫貧先行者到致富領路人:隨州「香菇大王」嚴賢濤獲評全國勞動模範
    上世紀90年代,他憑著敢想敢幹的勁頭苦心鑽研,成功試驗出香菇科學種植法,並依託合作社帶領鄉親共同脫貧致富。多年來,身為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的嚴賢濤初心不改,從脫貧先行者到致富領路人,先後獲得第五屆全國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優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民建中央扶貧先進個人、湖北省勞動模範、區市見義勇為先進個人等10餘項榮譽稱號。
  • 種下「搖錢樹」 結出「黃金果」
    別小看這小小臍橙,是我種下的『搖錢樹』,結出了致富的『黃金果』哩!」劉永安說這話時,在一旁剪果的妻子擦了擦額頭的汗,臉上露出了燦爛的笑容。 看著這掛滿枝頭黃澄澄的「金果子」,劉永安不由得回想起曾經那段苦日子。2016年,他因意外摔傷導致雙側顱骨缺損,產生巨額醫療費用支出,後期入院手術治療還需要大筆費用,而家裡年邁的母親需要照顧,女兒還在上學,一家人的生活很是艱難。
  • 江川六十畝村:「文明花」結出「小康果」
    「文明花」結出「小康果」嚴謹認真的「門前三包」帶來了鄉村環境質的飛躍,鄰裡間守望相助帶來其樂融融的幸福氛圍……村民們創造著文明,也享受著文明帶來的成果。在六十畝村,老有所依、幼有所養,貧有所扶、困有所濟,能者勇挑重擔,弱者皆有所顧。
  • 河南省西峽縣:擴大香菇種植規模 夯實脫貧成果
    河南省西峽縣:擴大香菇種植規模 夯實脫貧成果發布時間:2020-12-21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近期,河南省南陽市西峽縣寨根鄉堅持「兩線作戰」,在打贏脫貧攻堅同時開啟產業發展「加速度」,在確保貧困人口全部脫貧的同時,保質保量確保全鄉所有產業貧困戶全面完成2020年全鄉香菇產業發展任務,持續鞏固脫貧攻堅成效
  • 湖北安陸:小小香菇種出致富路
    靠賣香菇賺錢,我現在已經脫貧。」周思先一手拎著載滿香菇的籃子,一手指著大棚裡排列整齊的菌棒笑呵呵地說。月嶺村屬湖北省安陸市孛畈鎮,曾是安陸市57個貧困村之一。為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近年來安陸市重點念好菌包裡的「脫貧經」,探索「合作社+貧困戶+大棚」模式,推進香菇幫扶產業項目。
  • 西峽縣寨根鄉:擴大香菇種植規模 夯實脫貧成果
    映象網訊(記者 田雨陽 通訊員 孫雪剛)近期,南陽市西峽縣寨根鄉堅持「兩線作戰」,在打贏脫貧攻堅同時開啟產業發展「加速度」,在確保貧困人口全部脫貧的同時,保質保量確保全鄉所有產業貧困戶全面完成2020年全鄉香菇產業發展任務,持續鞏固脫貧攻堅成效。
  • 移民萬軍紅:香菇大棚帶我走上致富路
    這幾天,永寧縣閩寧鎮的香菇進入了豐產期,每天五六千斤的香菇都從這裡走向市場,為生活在這裡的移民們換回了大把的真金白銀。 在光伏園區,看著一個個如褐色小傘般的香菇爭先恐後破出土來,快速地生長,48歲的移民萬軍紅格外高興。萬軍紅原是固原市隆德縣三河鄉人。2014年,萬軍紅一家6口從山區老家搬遷到閩寧鎮原隆村開始了新的生活。
  • 「文明花」結出「小康果」
    「文明花」結出「小康果」嚴謹認真的「門前三包」帶來了鄉村環境質的飛躍,鄰裡間守望相助帶來其樂融融的幸福氛圍……村民們創造著文明,也享受著文明帶來的成果。在六十畝村,老有所依、幼有所養,貧有所扶、困有所濟,能者勇挑重擔,弱者皆有所顧。
  • 會寧縣頭寨子鎮:種好產業「致富樹」 結下脫貧「致富果」
    會寧縣頭寨子鎮成牟村蘋果種植大戶劉應舉告訴記者,蘋果產業讓他不僅脫了貧,同時也致了富。 如今,頭寨子鎮的蘋果不僅成為了脫貧的「致富果」,更成為了鞏固脫貧成果,奔向全面小康的「幸福果」。
  • ​種下番石榴 結出「致富果」
    王化文廖愛紅夫婦帶動橫瀝蘆洲番石榴種植近兩千畝從橫瀝鎮拐入208縣道往墨園村前行,路邊的田地裡不時能看到連片的番石榴果園。在王化文廖愛紅夫婦的示範帶動下,不斷有村民加入到番石榴種植中,小小番石榴成為帶動當地村民增收的「致富果」。創業故事誤打誤撞種植番石榴由副業變主業今年45歲的廖愛紅是梅州人,丈夫王化文是安徽人。2011年,夫婦倆在墨園村租下10多畝地飼養家禽供給附近飯店。
  • 千名記者一線行|種桑養蠶,口角村結出「致富繭」
    看著鄰村都有了致富產業,很多農戶靠發展產業實現了增收、貧困戶成功脫貧,而口角村一個像樣的產業也沒有。何玉飛心急如焚,便萌生了發展產業帶動村民脫貧致富的念頭。經過多方調查,她認為種桑養蠶有投入少、見效快、收入高等好處,而且該村氣候環境很適合種桑養蠶,便動員村民種桑養蠶。何玉飛在摘桑葉。
  • 峭壁上劈出幸福路——廣西環江毛南族自治縣脫貧觀察
    新一輪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毛南山鄉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一裡掛九梯」的峭壁劈出了幸福路,「望天吃水難」的山溝湧出了幸福泉,「草帽能蓋地」的石縫結出了幸福果。2020年5月,環江縣退出貧困縣序列,毛南族實現整族脫貧。
  • 「我的扶貧故事」把駐村工作做到群眾的心坎上|印江自治縣川巖村第...
    到村後便入戶了解村情,通過走訪發現,如今村民對村支「兩」委認同感不高,組織生活「流於形式」,黨支部有陷入「軟弱渙散」的危機。高強與村民一起下地幹農活「農村要發展,農民要致富,關鍵靠支部」。他現在感覺發展有了奔頭,致富也有了希望。 生態樹結出了「致富果」一年,兩年,這是第三年了,紅香柚終於掛果了!
  • 建證幸福丨買它,中建集團打造甘肅康樂脫貧的「致富傘」
    建證幸福丨買它,中建集團打造甘肅康樂脫貧的「致富傘」 2020-06-05 04: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廣西凌雲:黃金百香果香飄小山村 甜了群眾「致富心」
    &nbsp&nbsp&nbsp&nbsp百香果產業是朝裡瑤族鄉的新興產業之一,凌雲縣黨委政府積極引導群眾因地制宜,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引進了凌雲縣澤被農林產業運營有限公司在六作村創建黃金百香果種植示範園,採取「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發展百香果產業,有效激活了產業的「造血功能」,激發了群眾參與產業發展的積極性,不少農戶通過種植百香果實現增收脫貧,一顆小小百香果成為貧困戶的
  • 鴨棚裡的脫貧夢
    王曉燕笑著說,鴨子是水禽,怕熱,鴨棚裡冬暖夏涼。為了保證鴨蛋質量,鴨棚外還配備了運動場地,讓鴨子們追逐、嬉戲,有足夠的運動量。在基地務工不到一年,王曉燕視這些鴨子為寶貝。因為成千上萬的鴨子不僅讓她看到了致富的希望,更燃起了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以前全家只靠『掌柜』一人外出打工,老人患病,孩子都在上學,生活顧不過來時,就坐等政府的低保補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