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峽縣寨根鄉:擴大香菇種植規模 夯實脫貧成果

2020-12-24 瀟湘晨報

映象網訊(記者 田雨陽 通訊員 孫雪剛)近期,南陽市西峽縣寨根鄉堅持「兩線作戰」,在打贏脫貧攻堅同時開啟產業發展「加速度」,在確保貧困人口全部脫貧的同時,保質保量確保全鄉所有產業貧困戶全面完成2020年全鄉香菇產業發展任務,持續鞏固脫貧攻堅成效。

為確保香菇產業發展模式持續推進,寨根鄉成立了以鄉黨委書記為組長的香菇產業工作領導小組,堅持高起點謀劃、全方位爭取、大力度實施,從香菇生產的木屑調配、資金協調等為群眾解決難題,為群眾增收致富奠定基礎。

組織「五支隊伍」及包扶責任人進村入戶進行香菇產業政策宣傳,通過算帳對比、現場學習、實地指導等行之有效的形式,給貧困戶吃下「定心丸」,提高自主發展信心,營造出貧困戶投身木耳產業發展的良好氛圍,為全鄉香菇產業健康發展打好基礎。

邀請專業技術人員對香菇栽種技術進行專題培訓,對香菇栽種蒸袋、消毒、接種、養菌、管理等生產環節做了細緻的講解,並針對貧困戶香菇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現場指導,極大地增強了群眾發展香菇產業的信心,使貧困戶在心理上有底氣,在技術上有依靠,在效益上有保證,確保貧困戶實現產業脫貧,增收致富。

(映象網南陽新聞熱線:18003713016,投稿郵箱yxwnypd@126.com。映象網「大象陪辦」電話:180 0371 9699)

【來源:河南聯播】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河南省西峽縣:擴大香菇種植規模 夯實脫貧成果
    河南省西峽縣:擴大香菇種植規模 夯實脫貧成果發布時間:2020-12-21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近期,河南省南陽市西峽縣寨根鄉堅持「兩線作戰」,在打贏脫貧攻堅同時開啟產業發展「加速度」,在確保貧困人口全部脫貧的同時,保質保量確保全鄉所有產業貧困戶全面完成2020年全鄉香菇產業發展任務,持續鞏固脫貧攻堅成效
  • 唐西峽寨根:全域黨建例會 助力脫貧攻堅
    央廣網南陽12月8日消息(記者 彭華 通訊員 賈子博)12月3日上午,西峽縣寨根鄉召開全域黨建工作工作例會。政協副主席田中超、組織部副部長樊少華、縣委辦、水利局、縣藥辦領導、寨根鄉全體班子成員,8個行政村黨支部書記、共計23人參會。會議由該鄉黨委副書記劉璐主持。
  • 河南省西峽縣:種植香菇 引領群眾致富
    河南省西峽縣:種植香菇 引領群眾致富發布時間:2020-12-19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如今,在河南省南陽市西峽縣米坪鎮河西村,香菇種植是許多貧困戶發展產業、奔走小康的第一選擇,香菇大棚成為河西村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產業興則鄉村活,產業發展是點燃鄉村振興的希望。
  • 河南西峽縣:「小香菇」種出「大幸福」
    河南西峽縣:「小香菇」種出「大幸福」發布時間:2020-12-18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在河南省南陽市西峽縣桑坪鎮袋料香菇棚裡,菌棒上長滿香菇,菇農們正在採摘。     西峽縣桑坪鎮按照「堅持綠色發展、打好特色品牌」理念,結合自身優勢,大力發展袋料香菇種植產業,使山區群眾用「小香菇」種出「大幸福」。     在積極鼓勵種植的同時,該鎮領導要求種植戶不要盲目貪大,合理控制種植規模,精管細作,向科學要效益,引導袋料香菇產業由分散種植向基地集中,科學規劃,推動袋料香菇生產基地化,管理標準化,推進香菇產業轉型升級。
  • 脫貧故事|墾利區勝坨鎮皇殿村香菇種植崛起致富大希望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苟金鈴 東營報導「你看這大棚,裡面種的是香菇,長出來的可是我們致富的希望。」看著一筐筐香菇裝上車,墾利區勝坨鎮皇殿村群眾的臉上掛滿了笑意。勝坨鎮皇殿村,位於勝坨鎮西南3公裡處,共有513戶,1599人,76名黨員,是典型的農業村,以種植小麥、玉米、棉花等農作物為主。香菇大棚種植項目位於皇殿村北3公裡路西,2020年3月中旬開始建設,現已全部完成,在墾利區農業農村局幫扶下目前已進入採摘期,主要銷往大型的商超、餐飲以及菜市場等。
  • 南陽市西峽縣米坪鎮:香菇種植引領群眾致富
    映象網訊(記者 田雨 通訊員 劉秋麗)「別看香菇小,全身都是寶。」如今,在南陽市西峽縣米坪鎮河西村,香菇種植是許多貧困戶發展產業、奔走小康的第一選擇,香菇大棚成為河西村一道亮麗的風景線。產業興則鄉村活,產業發展是點燃鄉村振興的希望。
  • 洛陽36歲農民山溝裡種植4萬袋香菇,帶動十幾名貧困農戶脫貧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高菊12月4日,洛陽的天氣已經進入深冬,在洛陽市新安縣石井鎮安裡村的村集體經濟香菇種植基地的大棚內,村民們卻在熱火朝天地採摘長熟的香菇。據石井鎮負責農業工作的劉副鎮長介紹,這個香菇種植基地是安裡村的村集體項目,建成以後,因為技術等多方面原因,想通過承包的方式,發展好這個項目,讓村裡的農戶們看到項目的收益,帶動更多貧困戶和農戶們種植香菇,以點帶面,從而帶動該鄉鎮香菇種植產業的發展。
  • 「新美潤」合作社打造「香菇之鄉」
    種香菇 育產業 創財富 「新美潤」合作社打造「香菇之鄉」
  • 秦嶺腹地的「香菇書記」 ——記藍田縣藍橋鎮獅峰村書記辛群良
    獅峰村黨支部在群策群力後,決定當吃螃蟹的村,發展香菇種植。說幹就幹,黨支部書記辛群良帶領村黨支部成員和村民代表先後4次到河南省西峽縣、銅川市耀州區進行香菇種植實地考察,明晰了香菇發展種植思路。將支部建在產業上,採用「黨支部+合作社+貧困戶」的模式。帶領全村群眾發展香菇產業,讓貧困戶有分紅,有群眾勞務工資收入。
  • 「小香菇」種出「大幸福」
    央廣網南陽12月18日消息(記者 王勇生 通訊員 章東麗)在西峽縣桑坪鎮一個個袋料香菇棚裡,一棚棚菌棒上長滿了白花花的香菇,菇農們正在興高採烈地採摘著。西峽縣桑坪鎮按照「堅持綠色發展、打好特色品牌」理念,結合自身優勢,大力發展袋料香菇種植,使山區群眾由「小香菇」種出了「大幸福」。在積極鼓勵種植的同時,該鎮要求種植戶不要盲目貪大,合理控制種植規模,精管細作,向科學要效益。引導袋料香菇產業由分散種植向基地集中,科學規劃,推動袋料香菇生產基地化,管理標準化,推進香菇產業轉型升級。村村建立標準化基地,以基地帶動產業發展。
  • 金盆鄉營盤村:念好「三字訣」掛牌督戰鞏固脫貧成果
    金盆鄉營盤村在此次督戰中正視問題、積極整改,以黨建為引領,促進村級農業產業轉型發展,推動督戰效果轉化為脫貧成果。「精」字為先 強化分析研判鐘山區組織系統掛牌督戰第一分隊來到金盆鄉營盤村,通過蹲點督查、暗訪督查及抽樣調查等方式對營盤村脫貧攻堅工作進行了督查。
  • 春到司莫拉丨清水中寨疫情防控和脫貧攻堅兩手抓兩不誤
    人勤春來早,正是拼搏奮進好時光,清水鄉中寨司莫拉佤族村在嚴防死守抓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積極開展脫貧攻堅工作,趁著大好春光,這個以幸福為名的佤寨正滿載著憧憬,向幸福出發!
  • 收官2020,鴉地壩香菇站好脫貧攻堅最後一班崗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決勝脫貧攻堅是必須完成的硬任務。我市廣大黨員幹部將牢記囑託、砥礪奮戰,把決戰決勝脫貧攻堅這根弦繃得緊而又緊。在重慶雲陽的耀靈鄉,近年來,耀靈鄉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市、縣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工作部署,堅持以脫貧攻堅統領鎮域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把發展產業作為造血式扶貧、高質量脫貧的核心支撐,充分整合利用各方面資源,著力優化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大力發展生態農業、特色農業、體驗農業,為轄區群眾尤其是貧困人口積極探索持續、穩定的脫貧之路。
  • 西戌鎮沙河村:香菇棚裡孕育脫貧夢,結出致富果
    精準扶貧的關鍵是帶領貧困群眾精準脫貧,西戌鎮沙河村在縣扶貧辦的大力支持下,以香菇種植為抓手,成立香菇扶貧產業基地,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來到香菇基地,一排排香菇大棚錯落有致。大棚內,整整齊齊地排列著一個個長約40釐米的香菇棒。據了解,該基地2018年籌建,2019年8月購進15000個香菇棒正式投產,截止到今年4月份,香菇產量已經達到3.6萬斤,銷售額達18萬元。
  • 陳敏爾:著力鞏固脫貧攻堅成果 持續擴大疫情防控戰果
    他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和關於疫情防控的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堅決克服疫情影響,著力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持續擴大疫情防控戰果,加快恢復生產生活秩序,奮力奪取脫貧攻堅戰全面勝利、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市領導王賦、李明清參加。早春時節,正值農忙。
  • 從脫貧先行者到致富領路人:隨州「香菇大王」嚴賢濤獲評全國勞動模範
    上世紀90年代,他憑著敢想敢幹的勁頭苦心鑽研,成功試驗出香菇科學種植法,並依託合作社帶領鄉親共同脫貧致富。多年來,身為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的嚴賢濤初心不改,從脫貧先行者到致富領路人,先後獲得第五屆全國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優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民建中央扶貧先進個人、湖北省勞動模範、區市見義勇為先進個人等10餘項榮譽稱號。
  • 河南魯山瓦屋鎮:建起香菇大棚農民脫貧有保障
    8月17日,在河南省魯山縣瓦屋鎮土橋村,望著成排成棟的現代化香菇大棚,瓦屋鎮黨政辦主任田汶鵬自豪地說:「我們這兩年的香菇大棚都是按標準建造的,每座大棚佔地240平方米,就像賓館『標間』似的,裡面放置6500個香菇菌袋。」
  • 河南一種植戶去年銷售香菇1500萬元,其中四分之一來自電商平臺
    地處伏牛山的蒿坪村,有近30年的香菇種植歷史,這裡海拔500米以上,森林覆蓋率高、降水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是香菇的適宜種植區。當地村民藉助這一優勢,紛紛搞起香菇種植。「一開始各家各戶雖然都有種植,但量很小,還稱不上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