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崎駿筆下的戰爭機器,道出了毀滅人類最簡單的方法

2020-12-22 AKA電影沙龍

每一代都至少應該經歷一場戰爭的洗禮。——希特勒

戰爭,在人類文明的進程中是一個永恆的話題,從神話故事開始,大大小小規模的爭鬥就應運而生。而隨著歷史車輪的翻滾與科技的進步,戰爭的屬性也在不斷升級,從個體升級到群體,從地區升級到國家,從赤手空拳升級到飛機大炮。

這些無休止爆發的戰爭仿佛順理成章,被裹挾其中的無數生靈也難逃厄運,大面積的土地被燒毀殆盡,城鎮淪為廢墟,死亡的煙靄瀰漫在空氣中,遮天蔽日。

戰爭帶來的影響是巨大的,對毀滅敵人的訴求越高,工業化的水平就越高,科技也就越發達。由此誕生的,便是那些愈加狂熱的戰爭機器。

而我們熟知的動畫前輩宮崎駿老先生,在他的早年的作品《天空之城》中,就描繪了無數跨時代的超級戰爭機器。

《天空之城》於1992年在中國大陸上映,大致講述了時代久遠無人居住的巨大的飛行空島拉普達,蘊藏著巨大的財富。因此,無論軍方還是空賊,都在找尋著這座傳說中的浮空島。

而身為孤兒的礦工男孩巴魯卻無意間偶遇了拉普達繼承人女孩希達,兩人也由此捲入了這場冒險當中。

故事其實很簡單,沒有值得爭議的地方,但故事背後所蘊含的人文因素和現實意義可能很多人都無法明白:孤獨,信仰,戰爭,自由,土地,欲望,這些宏大的哲學元素都被涵蓋其中,構成了完整的《天空之城》

但是,我們今天卻要拋去所有這些話題,來逐個分析這部動漫史上的經典《天空之城》裡的那些驚世駭俗的戰爭機器。

「天空之城」本身就是一座巨大的超級兵器

電影在片頭的時候就以背景動畫的形式一筆帶過了天空之城的歷史(很多人看不懂的片頭),伴隨著風之女神在天空呼吸,拉普達人的先祖利用風車在小爐子裡提煉著金屬。

他們的服飾也與希達顏色一致,他們所站的位置又對應後來的希達,所以他們應該是最早的拉普達人。

1開篇的預言

希達在後面說肯得亞山谷傳唱著「根要扎在土壤裡,和風一起生存」的歌謠。正是由簡單的風車開始,人類的科技變革拉開了序幕。

隨後的小風車變成了巨大的金屬風車。人類開始不斷向下深挖採礦,一座座巨大煉爐和工程拔地而起。不滿於現狀的人類又想徵服天空,大大小小的飛行器佔據天空,科技在不斷進步革新。

終於,用螺旋槳和風車構成的第一個天空之城出現了,人類完成了從陸地到天空的蛻變,隨後越來越多的天空之城出現,形成了歷史上古老而又繁華的天空時代。

在一切都到達頂峰的時刻,從天而降的閃電把這些空中堡壘全部擊落,不得已人類又再度回到地面生活,轉而向更深的地底開發。

這裡有一個細節,對應片頭動畫裡從天而降的閃電,在電影的近結尾處,同為拉普達後裔的反派穆斯卡提到過:在《聖經·舊約》的記載中:耶和華將硫磺與天火從天而降,摧毀了所多瑪和蛾摩兩座古老的城市。

而影片中威力巨大的閃電歸就正是拉普達擁有,是拉普達利用飛行石武器中的究極閃電擊落了所有空中之城。

我們同樣也可以看到,穆斯卡在向世人展示拉普達武器的巨大威力時,閃電擊中海面出現的巨大蘑菇雲,更像是原子彈爆炸,這裡從側面也隱喻了最強大的武器就是摧毀廣島長崎的那兩枚核彈。

宮崎駿也用這拉普達這一終極武器闡述:不是什麼上帝或者天火,只有人類才會屠殺人類。

2與其相似的產物,我們也能在《風之谷》裡找到。

不同於《天空之城》,《風之谷》裡的巨神兵表現的更加直接。它一種具有終極破壞力量和高度智能的人造生物。在人類文明由鼎盛而衰退之後,以「七日之火」破壞舊人類世界,隨即長眠地下。

《天空之城》裡的記載

和漫畫裡的設定一樣,巨神兵的代表的更多是毀滅,災難,末日,它具有代替上帝掌管人類命運的力量。這個形象的沿用在一直到2012年,庵野秀明利用CG技術拍攝一部短片《巨神兵出現在東京》

其中更加全面真實還原了巨神兵的毀滅力量,渺小的人類在龐大的巨獸面前毫無抵抗能力,象徵現代工業文明的東京都市也在雷射下的火海中吞噬殆盡。

其實不管是巨神兵還是拉普達,他們背後所代表的都是能夠在一夜之間摧毀人類文明的機器,而且是由人類親手製造出來的。

宮崎駿在這其中也絲毫沒有吝嗇自己的功夫,將巨神兵和拉普達的外形刻畫的細緻入魂,人性的醜惡和蒼白也藉助這樣的戰爭機器展露無疑。

後現代風格的飛行器

這裡指的並不單是拉普達先祖們的天空之城,更多的指的是那些飛機和飛艇。

可能不為人所知,宮崎駿的家族經營著一個軍工企業的飛機廠。因此,即便在日本戰敗後的大蕭條環境中,宮崎駿也依然能保持溫飽,他對飛機很有興趣,並成為終身的愛好,他後來許多作品當中都反覆出現飛行的概念。

1.在《天空之城》中,最引人矚目的無疑就是那個胖胖將軍手下的巨大飛行戰艦,在影片的中期以一種舉世無雙的形象亮相,在漆黑一片的夜空中,巨大的轟鳴伴隨著劃破雲層的光束,飛行戰艦緩緩停靠在堡壘的頂端。

軍隊用來搜索拉普達的巨大飛行戰艦,也是穆羅將軍利用軍用無線電暗號向軍方總部請求來的大型兵器,亦為羅穆斯卡和穆羅將軍用來搜索拉普達的工具。名字來自舊約聖經中的非利士人巨人歌利亞。全長312米、、全幅84米、最高速度98節(約181公裡/小時)、巡航速度58節(約107公裡/小時)、續航距離16,000公裡(無風巡航時)、乘員數360人。

齊柏林空艇

這個飛行戰艦的外形可能大家都有些眼熟,原型是德國飛船設計家斐迪南·馮·齊柏林伯爵在20世紀初期以大衛·舒瓦茲所設計的飛艇為藍本,進一步發展而來,也就是我們都見過的齊柏林飛艇。

而在遊戲《紅色警戒》中也有基洛夫空艇等與其相似的設定。

2.除了飛行戰艦之外,還有朵拉一族乘坐的虎蛾號。

這個外形像鳥的船體上共計有六個推進用螺旋槳(左右機翼末端各1、船體中央後端下方共4隻),機翼上的連帶螺旋槳可藉由手動的方式進行水平和接近垂直的角度調整。機上前端為駕駛艙及空中走道,本體備有朵拉一行人的起居室外船身下端則為小型飛行器鼓翼機的收納庫。上方的第二個瞭望臺則可以脫離變成滑翔機模式。船內通信以使用傳聲筒為主,使用滑翔機瞭望時則改用用艦內電話機。因船身未載裝任何對空武器,碰上敵手追擊時以快速逃離為主。

3.男主曾坐過的小型飛行器鼓翼機。

外型為具有昆蟲模樣飛翼的飛行器,採用電流驅動以人工筋肉為原料所製成的四片對稱薄膜飛行翼來進行全方位的空中運動,可進行上升、下降等各種迴旋動作。機體的下方裝置有兩具小型噴射引擎,可於飛行翼無任何運轉的情況下進行噴射加速,並搭載煙霧施放功能可進行視野幹擾,在使用噴射引擎的情況下最高可以維持6分鐘的無聲音飛行狀態。因進行飛行時駕駛員為直接暴露在機體外,為避免飛行中駕駛員遭到強大風力吹落而在控制臺備有腰帶扣環。

另外我們也能在《風之谷》裡見到以德國ME-323運輸機與Do217轟炸機為原型的多魯美奇亞軍隊的運輸機。

宮崎駿對他筆下的這些能夠承載人類飛行夢想的機器寄予了無限的厚望,他想像中的飛機並不是給人類帶來戰爭與殺戮的武器,而是承載夢想自由翱翔天際的飛船,是與自然融合,穿越在雲端,俯瞰美麗大自然世界的靈魂之舟。

但是同時也因為故事背景的需求,他們大都變成了破壞力巨大的戰爭機器,是為了毀滅人類而生的鋼鐵怪物。

沉默的機器人

在《天空之城》裡的機器人分兩種,一個是拉普達的園丁機器人,身上布滿綠色青苔,任務是修剪和清理拉普達城堡裡的繁茂生長的植物。

第二種是戰鬥機器人,可以從頭部發射威力巨大的線性雷射,能夠瞬間摧毀幾公裡外的建築,雙臂能夠展開變成翅膀,隨後藉助胸腔部位的火箭推進飛翔,他們的任務就是保護拉普達,消滅一切敵人。

園丁機器人

在作品設定裡機器人身高3.44米,體重為238公斤。頭部共裝備大小不同的兩管光束炮。全身構成之材質為陶瓷黏土裝甲,可抵抗手槍等一般兵器的打擊。在其胸部的兩側裝置有噴射推進裝置,兩隻手臂的後端尖尖延伸處可以伸出類似人工筋肉的薄膜來作為飛行時的翅膀,並可將身軀轉化為如圓球狀的收納待機型態。除有以戰鬥為目的的機器人,拉普達裡另有以看護、園丁等不同工作任務而製造的機器人,戰鬥用與非戰鬥用機器人在手臂外觀上則會有不同模樣。此原為宮崎駿在擔任1980年《魯邦三世》電視版第二期的最後一集動畫劇本中的機器人角色,因受到宮崎駿的喜愛而再度採用到《天空之城》中。

戰鬥機器人

如果說,園丁機器人代表的是和平,守護,安詳,那麼戰鬥機器人則是象徵拉普達邪惡的一面。我們可以看到,巨大的飛行戰艦在無數機器人的圍攻下不堪一擊,很快就變成了一個火球,墜入大海。

而在《天空之城》後續的背景中沒有詳細提到機器人的故事,但在官方給出的數據中,我們不難發現,這裡的機器人與《風之谷》裡的巨神兵有極高的相似之處。

從外形上來看,他們的頭部都是類倒三角的形狀,手臂都長的可以拖到地上,從武器上看,他們都能夠從臉部發射威力無比巨大的雷射。

機器人,這種類人智能生物的存在,本身就是為了人類的需求和欲望服務的。但由於它是能夠自主活動的。因此,不同於那些沒有情感的鐵皮,《天空之城》裡的機器人更多的是承載了宮崎駿對於人類缺失的美好的嚮往。

不管是忠心耿耿的保護希達,搬開被風箏壓住的鳥窩,還是靜靜的守護者拉普達的一切,機器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即便它沒有思想,他卻更比人類更懂得忠誠,守護與和平的意義。

狂熱兵器的背後是對戰爭與人性的無限反思

雖然我們在宮崎駿的作品中看到了無數巨大荒誕的戰爭機器形象,但這背後所蘊含的情感,更多的是對戰爭的控訴和人性的批判。

《天空之城》裡的拉普達在希達念完毀滅咒語之後,象徵武器的下半部分球體在空中解體,而剩餘的生命之樹則載著機器人繼續飛向太空,這裡的巨大的生命之樹就是代表了人性中的美好,純潔,神聖而不可侵犯。

同樣的,在宮崎駿的筆下,軍隊和政府似乎都是一個極端醜惡的對象,《天空之城》裡的將軍,穆斯卡一夥被塑造的無比猥瑣,邪惡貪婪而又鼠目寸光,他們是軍國主義的化身,戰爭的代言人。

總的來說,宮崎駿的動畫承載了太多宏大的哲學語言,和對人類的警告。

《天空之城》告訴我們,無論有多麼先進的科技,多麼強大的武器,只要離開地面就無法生存,必須要和紮根在土地中,與風一同呼吸,和種子一起過冬,陪鳥兒歌頌春天。《風之谷》告訴我們,現代人的生存危機如環境惡化、資源枯竭、人情冷漠等,都是人類自己造成的,只有通過人類的自我救贖才能徹底化解這些災難。《幽靈公主》告訴我們,在千百年來人與自然的鬥爭中,人類從來不是勝者,自然不需要被拯救,需要被拯救的只有人類自己。

巴魯養的和平鴿

以此類舉,還有很多。在他的作品中,始終都在引導這些思想,通過刻畫這些機器元素讓世人明白戰爭的可怕,人性的寶貴。

戰爭從來就沒有勝利者,只會帶來死亡和毀滅,還有失去親人的痛苦。

相關焦點

  • 《風之谷》人類總在重蹈覆轍,卻忘記了戰爭的盡頭只有毀滅!
    思考一個問題這部改編自宮崎駿先生的同名漫畫的作品,算是宮崎駿先生最為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眾所周知之宮崎駿先生的作品總是喜歡表達一些與人文相關的思想,比如人與自然和人與戰爭的一些思考!王國之間的戰爭故事開頭就為我們講述了整個世界的背景,這是人類生活的環境與世界遭到徹底性的毀滅之後的世界,1000年後的人們正在這片全新的世界中艱難的生活著!
  • 人類製造機器,終究會被機器毀滅,七部機器人毀滅人類電影
    現在科學家都在研究人工智慧,不久的將來機器人就會像人類一樣,但是讓機器人擁有智慧究竟是利是弊呢?人類製造機器人,終究會被機器人毀滅,下面盤點幾部機器人毀滅人類的電影!斯普納結識了專門研究機器人心理的女科學家蘇珊凱文,隨著二人調查的深入,真相一步一步被揭露出來:機器人竟然具備了自我進化的能力,他們對「三大法則」有了自己的理解,他們隨時會轉化成整個人類的「機械公敵」。斯普納和凱文開始了對抗機器人的行動,一場製造者和被製造者之間的戰爭拉開序幕。
  • 盤點宮崎駿筆下的飛機原型,看看你都知道哪些?
    她是希望的代表及化身,善於「用心捕捉心靈的歌聲」,在人類與蟲族之間架起「心」的橋梁。一邊要安撫發怒的蟲族,一邊要阻止人類對蟲族的襲擊。宮崎導演的成名之作,其中大型的飛行機器,超人的飛行設想,都是奠定了宮崎導演以後的作品的其中一個軸心的風格。
  • 毀滅世界的,究竟是戰爭,還是人類?
    《人類補完計劃》是一部科幻小說集,主要講述了人類的文明即將毀滅,僅存的人類轉向群星宇宙,開啟「人類補完計劃」,終拯救人類文明的一系列故事。該小說語言簡潔,人物形象眾多且豐富,故事邏輯嚴謹,反思人類文明發展中的一些問題,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 這裡的哈爾絕對是宮崎駿筆下的最大的帥哥,配音還是木村拓哉
    宮崎駿的片子裡。老奶奶都很醜。但都是好老奶奶。比起宮爺爺以前的電影,這電影的主題更輕鬆.但是依然有一如既往的溫暖.另外,哈爾那種小屁孩的性格實在太可愛了!染髮劑事件之後,形象崩塌暴露屁孩本質萌到吐血!哈爾一定是宮崎駿作品最帥男主了,配音還是木 村 拓 哉,簡直不給活路看了這麼多遍我還是不知道在講什麼,感覺有點野心大,又想把戰爭啊救贖啊什麼的都說好結果就是有點沒有重心。
  • 《幽靈公主》,宮崎駿的大格局:自然破壞與人類共存
    艾伯希是人類的代表,尋求自我發展的同時,犧牲自然是不可避免的。艾伯希有強大的戰鬥能力,擁有殺傷力驚人的火槍,野豬神就是被這種武器傷害的,然後徹底瘋狂。艾伯希不就是象徵著不斷進步的人類嗎?我們也在不斷索取,也在裝作是受害者。幽靈公主其實是人類與獸族戰爭時,被人類丟棄的。
  • 《幽靈公主》:宮崎駿筆下的自然與神與人
    為了親人也為了自己,阿席達卡不得不離開村莊,聽巫婆的建議獨自去往西邊,尋找化解詛咒的方法。故事由此開始。阿席達卡是受到詛咒的人,但是他仍然善良勇敢,沒有怨恨。他既保護人類,也保護自然,他面對的困境也是宮崎駿老先生所思考的。而女主人公珊是守護森林的山犬少女,她就是「幽靈公主」。
  • 宮崎駿筆下的日本鄉村和田野
    宮崎駿筆下的日本田野, 日本的森林覆蓋率世界第一,高達70%宮崎駿筆下的日本田野,宮崎駿筆下的日本鄉村宮崎駿筆下的日本田野,宮崎駿筆下的日本田野宮崎駿筆下的日本田野,宮崎駿筆下的日本田野,宮崎駿筆下的日本田野
  • 人類的毀滅,源於無所畏懼
    結果就是普京所說的,「沒有了俄羅斯,要全世界幹什麼」,全人類一起毀滅拉倒。這套系統是威懾敵對國,避免其先發制人核斬首。系統包括了核打擊感知,指揮機關應答檢測和核反擊智能指揮。但是,隨著AI人工智慧的發展,有沒有可能「死手系統」自己發出指令,毀滅人類?
  • 宮崎駿10部經典動畫片,你看懂動畫大師的深度了嗎?
    但對於宮崎駿,他認為電影高潮是千尋乘電車去找錢婆婆的一刻,千尋去道歉,而道歉是要鼓起勇氣的,寧靜的車廂給予觀眾平和的感覺,宮崎駿透過電影,希望日本能夠坦然面對過去。2. 《天空之城》1986年的《天空之城》,概念來自《格列佛遊記》中飛島國的空中城堡Laputa。電影中因為人類的欲望,為了爭奪天空之城而導致屍橫遍野。
  • 宮崎駿動漫系列之《哈爾的移動城堡》:宮崎駿筆下最帥男主
    《哈爾的移動城堡》是宮崎駿少有的以愛情為主題的動畫,唯美的愛,又被宮老感動了一次。美滿的故事,以及天馬行空的想像和滿是魔幻的筆調,還有那些可愛而又讓人無法忘記的小孩子和火焰魔,這裡的哈爾絕對是宮崎駿筆下的最大的帥哥。故事介紹蘇菲和繼母以及妹妹居住在歐洲的一個小鎮中。
  • 宮崎駿十大經典動畫電影推薦
    ,但卻是我最愛的一部宮崎駿電影。另:我一直認為哈爾是宮崎駿電影中最帥的男主,不接受反駁哈哈哈。這部聚焦於人類本真和文明走向的動畫電影,通過孩子的世界道出了真諦。電影中的主角希達說過一段話:「根要扎在土壤裡,和風一起生存。和竹子一起過冬,和鳥兒一起歌頌春天。不管你擁有多麼驚人的武器,也不管你操縱多少可憐的機器人。只要離開土地,就沒辦法生存。」
  • 現代的悖論:機器與人類關係
    通過複製,任何機器都有可能在很短時間就達到人類中愛因斯坦那樣的思維能力,而這是大多數人窮盡一生也學不到的。 現代人並不比古人更聰明,但機器卻一直以摩爾定律在進化,機器因此在很多方面超越人類。當體力和智力被機器取代之後,人類作為「勞動性動物」越來越「沒用」。 如果說核武器使人類面臨毀滅的危險,那麼人工智慧則使人類面臨淘汰的危險。
  • 宮崎駿《崖上的波妞》:從電影的光中得到鼓勵
    本片通過一個簡單的故事表達了兩大主題:一是宮崎駿反覆表現的環境保護,二是末日前後人類該如何生存的問題。當前疫情背景下,全球凸顯出了生態環境、政治壁壘、生物科技等諸多問題,同時也再一次召喚出人類的末日情結。童話與現實之間出現了奇妙的對應關係,宮崎駿在作品中試圖提供一些人類如何避免末日災難,以及災難發生後人類如何面對的解決辦法。
  • 《幽靈公主》:宮崎駿風格「變革」之作,將人與自然的矛盾具象化
    ——《幽靈公主》宮崎駿老爺子這輩子的作品太多了,不能說部部巔峰,但絕大多數都是經典之作,讓大多數人印象最深刻的大概就是《千與千尋》和《龍貓》了,不過宮老爺子最具內涵的作品還要數《幽靈公主》。以《幽靈公主》為界限,宮崎駿作品風格的逐步改變為了拯救村民的飛鳥為了尋找解決詛咒的方法踏上冒險的旅途,一路上遇到了為了生存在森林裡開採鐵礦的艾伯西帶領的達達拉城村民,以及自小由狼神養大的森林保護者「幽靈公主」珊。
  • 幽靈公主:宮崎駿動畫風格「變革」之作,將人與自然的矛盾具象化
    ——《幽靈公主》宮崎駿老爺子這輩子的作品太多了,不能說部部巔峰,但絕大多數都是經典之作,讓大多數人印象最深刻的大概就是《千與千尋》和《龍貓》了,不過宮老爺子最具內涵的作品還要數《幽靈公主》。以《幽靈公主》為界限,宮崎駿作品風格的逐步改變為了拯救村民的飛鳥為了尋找解決詛咒的方法踏上冒險的旅途,一路上遇到了為了生存在森林裡開採鐵礦的艾伯西帶領的達達拉城村民,以及自小由狼神養大的森林保護者「幽靈公主」珊。
  • 吉卜力與宮崎駿:成名之作《風之谷》,探尋與選擇的道路
    在《風之谷》的漫畫中,探尋人類的出路和對於未來的選擇成為了最根本的主題。風之谷的整體故事其實是這樣的:古代的人類(即現在)空有發達的科技,卻因核戰爭和化學實驗,導致了無法挽回的世界枯竭,最終自我毀滅。在這生死存亡之際,古人們寄希望於未來,找出了一條淨化世界生態系統的道路,於是古人創造出了腐海、蟲群、巨神兵這些威脅人類生存事物,利用腐海來周而復始的淨化大自然的傷痕。
  • 老兵回歸的《戰爭機器4》
    子承父業人類英雄馬庫斯·菲力在演完三部曲後光榮退休,而這次接過槍桿子的,正是他的兒子詹姆斯·多姆·菲力 —— 或者你也可以直接用JD來稱呼他。與父親不同的是,JD並非為了人類的未來而戰,更多的是為了家庭和朋友。
  • 人類該如何面對自然災害,宮崎駿的《風之谷》早給出了答案
    這就是改編自宮崎駿七部曲漫畫的吉卜力動畫片《風之谷》。這部電影歷久彌新,不僅在當年獲得了1985年的電影旬報最佳影片獎,就在今年還被改編成新派歌舞伎上演。這是宮崎駿的成名作,也是吉卜力工作室的開山之作。和宮崎駿的許多動畫一樣,《風之谷》的主題同樣是反思人類和大自然之間的關係。
  • 《龍貓》:我對夏天最美好的憧憬,是宮崎駿筆下的田園風光
    《龍貓》這部電影,是我對夏天最美好的憧憬。宮崎駿筆下的綠色,是讓我心曠神怡的綠色。趕公交,最遺憾是正趕著跑往站臺,眼見著要乘坐的公交車從眼前緩慢駛過。下班回家,想著吃點水果喝個牛奶當作晚餐,卻聞到隔壁人家換花樣炒菜煮粥的香味。喂,大半夜的,香味這麼濃鬱讓我怎麼睡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