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句古話叫「扶不起的阿鬥」,這句話用在形容印度的軍工企業非常貼切。從印度軍工企業生產出的武器,印度自己的軍隊都不願使用,歸根到底原因是質量太差。印度的軍工業發展不晚,當時各個國家強調自我研發,印度甚至比中國自我研發的歷史還要早。但是由於沒有這方面的經驗,花了很多錢,卻沒有成效。就比如說造價高達200多億美元的,印度首艘國產航母,甚至號稱比美軍最新的福特級航母還要貴。本來它可以於2011年就竣工並下水,然後到2013年了,這艘名叫「維克蘭特」號的航母才首次正式下水,而且當時僅僅只完工了30%。
花錢才是強大的真章?其實並不一定,當年印度曾經耗資200億建造了航母,還有花費了十年光陰建造的坦克,基本上對於印度來說,這是今年時間花費的一點都不值,所建造出來的阿瓊坦克不光在發動機方面,甚至還有主炮乃至裝甲防護方面,都完全沒有辦法滿足基本作戰,甚至其重於58噸的體積也導致印度國內的橋梁完全無法支撐,1974年提出的項目成本尚且還是350萬美元,最後直直增加到了30億美元。直接造就了一個世界紀錄,但是這個記錄也讓阿瓊坦克想印度的國產航母一樣,是一個恥辱,完全可以說是 「修改不斷、花錢不止」。而印度也算是這個記錄的保持者,畢竟其他國家花費大力氣都不一定能趕得上,就不用提反超了。有外媒葉子這件事情上嘲笑印度——「恐怕需要一百年!」
像樂高一樣拼出來的坦克?雖然印度一直對外宣稱要自行研製坦克,但是其生產出來的坦克卻有超過60%的零件是從其他國家購買的,相當於印度的科研人員只需要將這些進口的零件進行組裝就好,真的與拼拼樂坦克沒有差別了。這裡面甚至還有坦克最主要的部分,就是底盤和炮塔,而這些內部零件還都是從美國以及俄羅斯進口的,安裝了阿瓊坦克德國豹式坦克的炮塔以及俄羅斯T-72的底盤的印度坦克,只要一眼就會馬上被人發現這款坦克就是拼裝出來的。由此可見,印度依舊是那個喜歡通過買買買的方式來裝備武器的國家,所以說,阿瓊坦克還成功地拿下了,在世界範圍內研製坦克自主研發率最低的國家。
官方消息曾顯示,阿瓊坦克從最開始的制定計劃,到後期的研製以及試驗過程,印度都產生了很多不同的問題,甚至是失誤,比如盲目追求世界頂尖性能、缺乏靈活處置的能力等,在這些錯誤決策下,最終製成的阿瓊坦克的造價非常高,但性價比卻非常低,有些性能根本就無法達到基本要求。這次關於坦克的生產,不僅僅是對印度進行教訓,對中國也提供了經驗,不能太過樂觀地進行大型武器的研製,只有具備最堅實的基礎技術,才能在發展過程中不會產生巨大的失誤,國家才能更穩定地實現富強,像阿瓊坦克這樣的研製事件也不希望發生在我們國家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