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如何能看到因就知道果,見路不走呢?

2020-12-14 祁華勝

電視劇《天道》是由豆豆的長篇小說《遙遠的救世主》改編而成,講述了丁元英如何通過自己智慧,把原本顛倒的事情、狀態、要素、作用力和反作用力,重新顛倒過來,透過現象看本質,看到真理真相,不迷惑在表面的形式上、相上,主要就是在境界上不著相,不住因、不住果、不住念、不住心。

找到一個了「心苦」,不起苦的這樣一個修行狀態。當看到丁元英最後被人接走的那一刻,感覺即便是像他這樣一個大徹大悟之人也無法擺脫自己仍在世俗中輪迴的無奈。大徹大悟之後還是要回歸生活,還是需要和世俗在一起活下去,不可能像海子一樣臥軌,不會像張國榮跳樓,更不會像芮小丹那樣,把最後一顆子彈留給我。

因果律不是因果報應,而是種瓜得瓜 種豆得豆。因果律是天道運行的機制,是秩序,也是規則,不會因為我們看不到就不存在,蝴蝶效應告訴我們,南太平洋的蝴蝶,煽動翅膀的作用,會引起北太平洋局部海嘯,不是不存在因果,而是因果的鏈條足夠長。這個世界乃至宇宙,都有特殊的磁場,能量波,量子力、暗物質,不會因為你看不見就不存在。

吸引力法則和地球引力一樣,說的是宏觀格局潛移默化的作用力,優秀的人相互靠攏,並且走向完美,墮落的人被淘汰流浪,星體和星體之間是這樣,人和人之間是這樣,自然界也一樣。

問題來了:《天道》如何能看到因就知道果,見路不走呢?

見路不走是和實事求是,是和優勝劣汰是一體的,只不過階段不一樣,展現形式不一樣,豆豆筆下人物命運塑造都是可以溯本求源的,對於生存老說,宋一坤的不擇手段,甚至是爾虞我詐不是人性的光輝,而是生存必備,一個游離在最底層的人,文化、道德、法律、倫理、都毫無意義,只有生存下去才有資格說發展。所以無錯,特定立場下沒有對錯。

丁元英難道看不到王廟村窮背後的因果,芮小丹落後的因果,甚至是葉馮劉文化屬性的bug嗎?顯然是看到了,但他實事求是地找到一條可以解決問題的辦法,即使是「折衷」方案,但足以讓這些人從生存觀念、生存狀態、思維意識,等層面意識到自己生活在楚門的世界裡,除非你願意自己走出來,不然,燒多少香,拜多少神,一點意義都沒有。

葉子農見路不走的理論依據是每個人都是一個要素,每個人身邊的其他要素都在變,為愛永恆那是情感世界的烏託邦,人性殘酷且毒辣,愚昧且無知,講道理是最低層次的溝通,感同身受和換位思考能高出一點。但是想要完全文化認同,就得當事人自己覺醒、覺悟、啟蒙,而非神人、聖人醍醐灌頂和洗腦行為可以左右的了,成功學的雞湯樂此不疲,可誰又願意把這種心靈雞湯換湯不換藥的傳輸給別人呢,對於韭菜來說,聽的是商業神話,對於講師來說,韓信點兵,多多益善。

因果是什麼?因果律是什麼?貫穿始終的規律又是什麼?

規律如來不可思議,萬事萬物都靠著規律而變化,所以無論是《老子》《易經》《論語》說的無非特定行業的規則和規律。老子的道是一種描述宇宙普遍運轉規律的文字篇章,《易經》則是眾經之首,萬經之王,毫無疑問,它把世界底層邏輯通過數據模型分析告訴世人,而特定領域的人又在各自的應用領域有了全新的解讀,而〈論語〉更多是社會生活和社會環境需要遵循道德和倫理的秩序,通過仁和禮來約束人性而已。

現在很清楚一件事《羅織經》《商君書》《甚至六韜三略,都是這一方面的意義大一點,因果是為規律服務的,規律是為世界服務的,那麼人作為最大變量為什麼服務,有人為自己服務,有人為財富和權力服務,有人為人民服務,有人為全人類,或者全物種服務。

因果的關係對立統一,相互吸引,相互作用,相互依存,互為彼此,同樣一件事可以是不同世間的因果,也可以是相同規律,不同角度的延伸。

我們通過丁元英孝道行為背後的邏輯來解析一下因果律。

為什麼丁父會腦溢血,為什麼陪伴丁父只有秋紅?丁秋紅不是為了遺產而照顧,而是愛,丁元英出錢了,但是缺少陪伴和愛,唯獨大哥站在幹岸上,才是那個最自私的人。

丁父為什麼要自己拔管子,為什麼丁大哥不同意拔管子?孝順的口碑是行為上的孝,而不是犧牲父親尊嚴和體面的迂「孝」。

養兒防老是血緣本來還是道德綁架?養老是責任,需要綁架嗎?不需要,文化讓人壓抑得抬不起頭,父母欠的這種精神成為孩子一輩子的負債。

養老問題分攤是不是有效的解決方案?巨額費用分攤看似公平但不合理,各人盡各人的心,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拿著分攤說事情,多半佔便宜的多,真心付出的人根本不在乎個人得失。

丁元英拔管子的因,和丁父死亡的果,之間有沒有關係。準確說,丁父死亡不想拖累兒子,也見不得家庭為他個人生死而返貧,人都會老,都會死,不害怕老、死,就害怕半身不遂,就害怕久病窗前無孝子。

為什麼孝心論心不論事,論事萬年無孝子。

所以丁元英用全新的角度讓我們認識孝順、孝道、甚至如何經營家庭,家庭不是一個講理的地方,也不是一個算帳的地方,所以大家都多付出一些,把事情辦圓滿就OK了,何必錙銖必較,戈壁斤斤計較。

因果就是丁父的生病到死亡,孩子和家庭有不可推卸責任,家庭沒有愛,父母孤苦伶仃,孩子都在忙,慢慢的疏遠了本來就欠缺溝通的家庭。而且用愛發電光丁秋紅一個人不行,需要全家總動員,丁元英留學十年不聞不問,大哥也是裝作若無其事,遲早要發生,這也是規律,也是因果,因為缺乏愛和陪伴,所以更容易生病和死亡,因為相互算計而不承擔責任父親撒手人寰。

歸根到底,孩子格局和思維不到,賺錢能力低下,父母教育孩子方式也有出入,這些因都是造成父親死亡的果。

甚至還存在更多的曲曲繞繞,說不清楚,剪不斷理還亂,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剛下心頭,卻上眉頭,都不重視,顯然結果比他們想要來得早,對於家庭運營機制的考驗也不是一個量級。子欲養而親不待,樹欲靜而風不止,身不由己,還是故作姿態,沒有人能說清楚,問心無愧就好。

相關焦點

  • 王志文《天道》:在痴迷丁元英之前,你必須學會「見路不走」!
    他的「見路不走」的如禪偈般的哲言,貫穿全書,神秘莫測,成為人人難以破解的一道難題。巨商,演藝明星,海外學子,紛紛登場,場景在莫斯科,紐約,巴黎,匈牙利,中國之間穿梭般展開,全書帶給人一種新鮮,浪漫,刺激的閱讀衝擊力。
  • 《天道》:什麼是見路不走?不拘泥經驗教條的經驗文化,要走因果
    或許《天道》也是如此吧,不論別人如何去詮釋,那只是別人的境界並不是你的境界,所以說你寫好你自己的境界就可以了。#天道#01什麼是見路不走?我們一直在論述,實事求是是《天道》論證的一個終點。知道了,葉子農身上又是另外一番更加細緻細膩的解釋。他在裡面說了一句話,實事求是是一個很大的概念,很原則,很寬泛。
  • 天道經商:天機所在世人無知,見路不走,實事求是
    天道:創業見路不走,實事求是《天幕紅塵》深埋了主人公葉子農見路不走的理念,見路不走是要見,見性,見智,著相,著禮,品鑑有別,親密有度,這是個沒有道法的紅塵,而且有時還要你滾一下這是個沒有方向的名利場,有時會絞一些你的肉。天有道,則無常道。
  • 作家豆豆《天幕紅塵》中的「見路不走」是啥意思?很多人悟不透
    如果說《天道》的原著《遙遠的救世主》讓讀者領略到了天道的深邃和神奇,讓我們不禁感慨:人原來可以這樣活著。那麼《天幕紅塵》則是對《遙遠的救世主》最好的解讀。主人公葉子農如禪謁般的「見路不走,即見因果,見相非相,即見如來「,也是對《遙遠的救世主》中的主題思想「神即道,道法自然,如來」更加具象的概括。
  • 《天道》裡的大道理:用「見路不走」解讀丁元英的「天道思維」
    葉子農想了想,說那我就送你四個字吧:見路不走。「見路不走」這羅家明用超過50萬換來的四個字,在我看來正是對丁元英「天道思維」的解讀。佛論中常常以經解經,那麼我就以書解書,一脈相承。所以這一句「手擀麵更好吃」看似很常識的話也是有問題的,因而有眼光的人看事情就不拘泥於常人認定的東西看到其本質,發現其規律。在丁元英嘴裡那句「神即道,道法自然,如來。」把基督、道、佛三合一的話,便是覺悟到了表象後面的本質與規律。那麼「見路不走」就是直擊本質,不陷入套路,有什麼樣的條件,就會出什麼樣的結果。
  • 從《遙遠的救世主》到《天幕紅塵》,一窺「見路不走」的高深禪機
    而他的妻子林雪紅認為羅家明的死跟他帶走一幅叫「見路不走」的書法字有一定的關係。因為自從他得到「見路不走」這四個字後就有點「走火入魔」了。所以林雪紅認為那個送字給羅家明的人負有無可推卸的道德責任!於是,林雪紅把一眾債權人請到柏林,有香港著名明星戴夢巖、老九面王傳人慕容久、俄羅斯人以及美國人,要見見這個賜字人葉子農。
  • 《天幕紅塵》細思極恐的秘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見路不走」
    什麼是實事求是,見路不走,我認為就是按照客觀規律辦事,因人,因事、因時機而動,創新發展經濟,形成以自我智慧財產權為主的中國製造模式走向世界,中國民族工業時代來臨,華為、聯想、小米、格力、老乾媽這些優秀的企業,讓中國製造變成中國智造。《天幕紅塵》細思極恐的秘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見路不走」。
  • 《天幕紅塵》:見路非路,即見因果,見相非相,即見如來
    1991年8月24日夜,羅家明在辦公司最後看了一下「見路不走」四個字,用生命最後一刻的意識在想:見路不走......可我現在能見到的只有一條死路,不走也得走了......隨後開槍自殺了。柏林債權人會議結束後,美國人布蘭迪問葉子農如何評價「見路不走」導致羅家明莫斯科投資失敗致死,葉子農說:「那不叫見路不走,那叫事於道,又走了一條見路不走的路,見路不走就是實事求是,不住一法,你理解成不拘經驗教條就行了。」
  • 《天道》如何開啟自己的「上帝視角」看到別人看不到的東西
    電視劇《天道》對於普通人最大的意義就是重新審視所謂的「天道」、「命運」、文化」、「因果」「規律」「造化」。毛澤東主席曾經說過,你不走出去看看,怎麼知道世界有多大,我曾仗劍走天涯,也曾鮮衣怒馬,到底是屠龍少年還是惡龍,我們自己說了不算,只能立個無字碑,讓後人評說。如何開啟自己的上帝視角,就要有必要的知識儲備,讀萬卷書 行萬裡路,就像肖亞雯一樣,把竹子定律貫徹到底,先用4-5年的時間紮根,然後利用幾個月的時間,芝麻開花節節高。
  • 《天幕紅塵》葉子農「見路不走」的理論基礎是什麼?
    除了對立統一的規律之外,因果律如影隨形,道就像是一個高階空間魔方,不同立場看到不同的側面,但是不是有錯,而是有漏,道是先天地生的本源,意識是後天生的念。既要承認客觀世界是物質的,也要相信自己的主觀能動性,無論天人合一也好,還是太極本無極,都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問題。
  • 從《天道》到《天幕紅塵》:認識實相的七種思維模式
    在天道裡,只有丁元英能做到如實觀。而其它人則只能被表象迷惑,無從得知真相。如實觀照通俗地來講,就是透過現象看本質。然而芸芸眾生,受欲望左右,常常被表象所迷惑,無法看到本相本質。如何才能做到如實觀照?這種不認同包含兩個層面,一個是對寧靜致遠這個概念本身的不認同,在葉子農看來,致遠是果,寧靜是因,但這個因是有漏的,不究竟的,所以他不認同。寧靜真能致遠嗎?大部分人會說是的,能致遠。但真的能嗎?這其實也是條件的可能,要看對象,住在深山裡的老人寧靜了一輩子,沒有幾個人知道,但也沒能致遠。
  • 百因必有果,天道有輪迴
    百因必有果,天道有輪迴,這是前段時間一隻蝙蝠寫給人類的信中的「心聲」,其「因果,輪迴」皆與佛家思想有關,具有很深含義,也非常有道理。就像一個人經常賣假貨假產品,一開始會產生良心譴責,認為這是不好的行為,被人知道會怎麼樣,心裡產生害怕思想,時間長了在心裡會產生陰影,即潛意識裡被這種陰影壓抑,潛意識又作用於生理機制,使人容易得心理、精神方面的疾病,或與之關聯的病,心腦血管病等。
  • 《天幕紅塵》才是豆豆的最終之作,為什麼那麼多人喜歡《天道》?
    於是我連續把《天道》,看了50多遍,每一句臺詞,我都記得清清楚楚。可是我又發現,我甚至想往那個方向走,可是內心有什麼東西來撐著?光一個想法就可以了?能夠自省?能夠啟迪?如何能落地?想法和現實的碰撞,會激起什麼樣的火花?天幕紅塵裡,那些普通人的想法和做法,才是我們真正可以去借鑑,去實現到行動中去的。
  • 天道:見路不走,認識這三點,幫你和別人不一樣
    天道:見路不走我和別人不一樣見路不走是不唯經驗、教條,不是排除經驗、教條,不唯就已經包含了學習、借鑑。任何一個成功的經驗起初都不叫路得,走的人多了才叫路。見路不走是更接近科學的思維,不表示路就沒用了,對於不能理解見路不走的人,見路就走也不失為一種方法,至於能走到哪裡就得靠碰運氣了。人是懶於動腦、勤於動心的,喜歡把某個條件放大為成因的全部,這樣容易比照,容易獲得信心。最簡單的例子就是:大家都是人,別人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
  • 《天道》水善萬物而不爭,利己和利他界限在哪裡?
    但同樣人是具有社會屬性的,就跟狼群一樣,除了有狼性法則,還有頭狼理論,同樣,人群之中也有人王,領袖,而作為領導,如何分配資源,分配利益,分配任務這些都是必修課。丁元英用社會實踐驗證自己的天道輪迴之路,他想讓芮小丹看到的實事求是,見路不走,是上帝視角之下的「神跡」,而造就這個神話的主體是參與遊戲的所有人。什麼是究竟、什麼是圓滿、什麼是無量。我想說,為人民服務就是究竟,相關者利益最大化就是圓滿,啟迪眾生的智慧和慈悲就是無量。
  • 《天道》規律如來不可思議如何解?
    《天道》規律是什麼?因果又是什麼,因果=規律?電視劇《天道》是由豆豆的長篇小說《遙遠的救世主》改編而成,講述了萬事萬物都有其內在的規律和外在的規律,什麼是事物的本質,如何透過現象看本質,什麼是當下會發生的,什麼是未來會發生。
  • 《天道》修行勿取真經,悟道休言天命
    電視劇《天道》是由豆豆的長篇小說《遙遠的救世主》改編而成,講述了一個普通人如何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自己人生智慧的書,而豆豆想要表達的意思就是無論做人做事,都不可以生搬硬套一些道理去生活,也不能聽社會上成功人士的「成功經驗」因為大多數人的成功不可複製。什麼是真經,經是一種體裁,是承載智慧和真理的書,只有聖哲書寫或者書寫聖哲的日常的書,才能成為經。
  • 《天道》:什麼是救主文化?符合和代表客觀規律的文化就是救主
    #天道#《天道》每一個角色,都有自己的使命。讓每一個看完《天道》的人,都在不同的角色上,找到屬於自己的那部分。我執著《天道》,是因為我的能力解讀不了它,所以才如此執著。神即道,道法自然,如來,真正展開以後,到底是什麼?
  • 《天道》原著作者豆豆的《天幕紅塵》:大隱隱於世,內聖而外王
    宋一坤希望自己擁有豐富的物質條件而自由,希望其姐姐宋寶英以及馬坊村的孩子能擁有豐富的物質條件而自由,後來愛上夏英傑後同樣希望給心愛的女人豐富的物質條件而使她自由。靠什麼呢?宋一坤靠的是商,是狼性,是對弱者的殺戮。這條路是走不通的,因為這是用弱者的不自由換取強者的自由,大量弱者的反抗最終會造成強者與弱者共同的悲劇和不自由。
  • 《天道》丁元英真的悟到了「天道」嗎?為什麼他可以,別人卻不能
    如果說天道也是一種思維,一種規則,一種潛移默化影響個體命運的存在,無論天道有情還是無情,無論天道為不為公,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要明白,我們生活在楚門的世界裡,這個世俗世界和我們看到的、想到的存在巨大差異,而個人價值的實現未必就是老實人行老實事,事實上善良的人是最容易被收割的韭菜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