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
這首納蘭性德的詩曾是我十分愛的,初初讀來便叫人回味無窮,物是人非的悲涼之情盡在其中。
然而,在許久未聯繫的友人寄來的明信片上又見此句,我卻五味雜陳。
年少時,我只道朋友的背叛,戀人的變心,親人的疏離是因為不夠真誠,充滿了「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的無奈,如今才發現,現實生活中更多的不是人心易變,反而是走得太過靠近。
關係就像引力,處在合適的位置才能平衡
洛明是我的大學好友,大二時,他便追到了咱們班上的女生小可。兩人很少當眾撒狗糧,感情可以說既低調,又穩定。我們都覺得,他們很可能畢業沒多久,就會結婚。
可誰知,畢業後小可得到一家大企業的入職邀請,在另一座城市。他倆具體怎麼談的我不知道,洛明說,他支持小可,也信任他們之間的感情,於是小可走了。
原本,我和其他同學一樣,以為他們走著走著就散了,但三年過去了,他們的感情依舊甜蜜如初。
我問洛明,你們感情的保鮮秘訣是什麼?
他淡淡一笑:你沒聽說過距離產生美嗎?
聽說過,可大多數異地戀不都以告吹結尾嗎,距離真的能產生美?
他抬起頭,望向高空。那天天空格外晴朗,深藍色的蒼穹下,一顆閃爍的星星在銀白色的月牙旁,忽明忽暗,就好像微笑的嘴唇邊,露出的酒窩。
他指著那顆星星說道:「你瞧,那是金星,月亮和金星運行到同一經度上時,叫作金星合月。這是他們離得最近的時候,也是最美的時候。可如果他們靠得再近一些,就會因相互衝撞而毀滅。只要他們之間的引力不斷,即使離得再遠,也會遙相呼應。」
他的話讓我想起了班上的另一對。那時男生為了女生,放棄了老家一份不錯的工作機會,留了下來。女生或許覺得虧欠男生,又覺得他一個人在異鄉打拼很幸苦,就事事照顧,處處關心。
可她的好意卻讓男生感覺失去了自由。不像是我女朋友,我像是找了一個媽。我記得他曾這麼說過。
最終,兩人不歡而散。
親人之間,距離是尊重;愛人之間,距離是美麗;朋友之間,距離是愛護;同事之間,距離是友好;陌生人之間,距離是禮貌。
即便再親近的人,也要給對方留下一塊自己的空間,畢竟,你不是別人,別人也成不了你。別讓愛成為一種枷鎖,更別成為控制他人的藉口。
每個人心中都住著一隻刺蝟
生物學家曾做這樣一個實驗:
他們在寒冷的冬天,將十幾隻刺蝟放到戶外的空地上。這些刺蝟凍得瑟瑟發抖,出於本能,它們為了取暖而相互靠攏,又因為忍受不了彼此身上的刺,很快就又分開了。
但是,天氣實在太冷,它們不自覺地又靠在一起。就這樣,分分合合,聚聚散散,不斷地在受凍與受刺之間掙扎。
在經過反覆嘗試之後,它們終於找到了一個適中的距離,既能感受到彼此的溫度,又不會被對方刺到。
這就是心理學上著名的「刺蝟法則」。
其實,每個人心裡都住著一隻刺蝟,只有保持適當的距離,才能和諧相處。
沒有距離感是一種自私的表現,在不斷侵犯他人的空間,傷害他人的同時,自己也會受傷。
往往最後,我們在以為的「愛」中失去了對方,也失去了自我。
距離感是彼此間的尊重,有尊重,才會天長地久。
就像韓愈詩中所寫的那樣,「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距離產生的美,朦朧而神秘,在這種恰到好處的引力下,關係才能走得更久遠。
願人生不只如初見
友人的一張明信片讓我感慨良多,想起我也曾經因少不更事險些失去至交好友,不免長舒一口氣。
於是,寫下一首打油詩,送給過去的自己,也送給與我一路相伴,不離不棄的朋友們。
看山是山水非水,佛語禪語道不明。萬物初見皆表象,人緣情緣亦如此。歷經人事幾波折,驚覺君心在我心。何時覺醒為太遲,願以餘生去守候。
如今,我不再感慨「人生若只如初見」,畢竟初見時只是一種感覺,一種激情和衝動。
那些走散的人,終究是道不同不相為謀,而留下的,依舊相互守候的,才是今生為引力所牽絆的同伴。
我們或近或遠,離離合合,找到了彼此間感情引力的最佳值,即便橫跨半個地球,也不曾中斷。
餘生,願我們都能學會尊重彼此,相互支持,卻不過分依賴,攜手經歷流年的洗禮,比肩共看滄海桑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