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閱讀高分9.4,餘華的《活著》到底給了我們什麼啟示?

2020-12-22 關山硯

小說《活著》是餘華創作生涯中的分水嶺,該書於1992年首次發表,靈感來源於餘華聽到的一首美國民歌《老黑奴》。歌中的老黑奴一生經歷了很多苦難,但依然沒有被現實生活所打敗,反而是堅強、樂觀地生活下去,於是激發了餘華的創作靈感。

《活著》主要講述了福貴由一位吊兒郎當的地主少爺,變成家裡一貧如洗的普通佃農,後來又被隊伍抓去當了壯丁,最終回到家經歷妻子、兒子、女兒、女婿等一系列人離去的故事。

很多讀者在閱讀的時候,都會被書中的苦虐情節所感染,其實苦難才是生活最真實的樣子,人生不是處處稱心如意,充滿了苦難和挫折,但生活又會常常給予驚喜,苦難和快樂並存。

小說中福貴的一生有喜有悲,他出身家庭條件好,祖上遺留下來的一百畝地足夠一家人的吃穿用度。但由於自己嗜賭成性,敗光了所有家產,於是家裡變成一貧如洗。故事發生到這裡,福貴完全是咎由自取,但是伴著不幸的同時,妻子家珍又幸運地對他不離不棄,這何嘗不是丟了西瓜撿了芝麻。

福貴從隊伍中回到家後,與家珍和兒子女兒生活在一起,生活條件極其苦困。有一年村裡連續下了一個多月的雨,田裡的稻子全部淹壞了,眼看著一年的收成全部付之東流,福貴一家子也只能面對現實。生活異常艱苦,可是一雙兒女卻格外體貼懂事。

田裡糧食都沒了,村民都開始挖野菜,野菜也被挖光了,鳳霞依然每天出去找地瓜。小小年紀的孩子吃不飽面黃肌瘦,走起路來也歪歪扭扭,有一次跟福貴出去挖地瓜的時候,還發生了一點意外。

不會說話的鳳霞好不容易找到一個地瓜,結果被王四搶了去,兩人爭奪間王四打了鳳霞一巴掌。最後的結果是兩家人各分一半地瓜,但福貴的心裡卻並不好受,他知道鳳霞不會說謊,但就是因為不會說話因此被別人欺負。想到自己小小年紀的女兒每天吃不飽,還要受到這些欺負,福貴心裡不是滋味。

兒子有慶有了機會讀書,但童年生活依然不輕鬆。田裡家裡事情很多,福貴和家珍忙不過來,鳳霞也在一旁幫助父母,家裡兩頭羊的餵養工作就落到了有慶頭上。有慶每天上學前,必須提著籃子打回一籃青草,餵了兩頭羊之後才能吃早飯。急急忙忙扒拉兩口之後,就飛快地往學校跑。

中午跑回家吃飯,有慶也要先割了草才有時間吃飯,吃了飯又得跑著回學校。每天這樣跑來跑去,有慶的鞋子沒幾天就跑壞了,自從福貴批評一次之後,有慶便雙手拿著鞋子赤腳跑了。之後的福貴也內疚自己錯怪了有慶,但懂事的有慶依然不改,鞋子一直要到學校才肯穿到腳上。

福貴的一生大起大落,一路伴隨著他的也有大喜大悲,家人的親情、隊長的關懷、女兒的孝順、兒子的懂事,都是福貴苦難人生的潤滑劑。經歷過種種磨難之後,年老的福貴最終跟一頭老牛相伴,在每個黃昏日後,依然可以看見這個老人平淡、溫和的表情。

生活的本質,其實就是經歷各種苦難和不幸之後,依然能直面生活、樂觀、淡然地繼續生活下去。

相關焦點

  • 我們為什麼要活著?餘華的《活著》帶給我們的三條人生啟示!
    我是發現讀書之美,跟你分享每一本我閱讀過的好書,喜歡的朋友請關注我!文|發現讀書之美我們都曾不止一次地思考過同樣一個問題,我們為什麼要活著?是為了成家立業,傳宗接代?還是為了功成名就,留存青史?許多作家、哲學家都對生存的意義、存在的價值有許多不同的見解,但是餘華《活著》這本書告訴我們:只要活著,就已經是一件讓人幸福、讓人滿足的事情了!如今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嚴重,每天都有人離我們而去,而暫時還未有病情的朋友們是如何的幸運,在家——這個可以遮風擋雨的避風港中,享受著家人的陪伴。
  • 餘華《活著》這本著作對我們的生活有什麼啟示?
    為了活著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餘華在《活著》這本書的後記中告訴我們這樣一句話,「為了活著而活著」這句話有何意義?1992年剛過春節,32歲的餘華在北京一間八平方米的小屋裡,開始創作《活著》。
  • 餘華《活著》:福貴比任何人都有死去的理由,為何卻一直好好活著
    放在誰身上或許都受不了吧,但是福貴依舊堅持活著。回到現實這個世界,現在好像有越來越多的人因為各種各樣的問題自殺,有人是為情所困,有的是因生活壓力問題,也有人因學業問題,而患抑鬱症自殺也成為了一種趨勢。有人問過我這樣一個問題:"一個人活著到底有什麼意義?
  • 餘華《活著》最精闢的一句話,短短27個字,卻是成年人的指路明燈
    給大家分享餘華《活著》中的5句經典語錄!最初我們來到這個世界,是因為不得不來;最終我們離開這個世界,是因為不得不走。做人不能忘記四條,話不要說錯,床不要睡錯,門檻不要踏錯,口袋不要摸錯。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餘華用12萬字的《活著》將一個時代的悲劇,濃縮到一個小人物的身上,福貴的經歷也是千千萬萬底層人民的縮影。即使人生會面臨許多未知的苦難,但是我們一定要堅強樂觀的活著。
  • 豆瓣9.2《活著》:小人物的大悲劇,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
    電影版《活著》是由張藝謀執導,葛優、鞏俐等主演的一部上映於1994年的電影,該片改編自餘華的同名小說《活著》,一上映便獲得了眾多觀影者的好評。該片獲得了第47屆坎城國際電影節評審團大獎、最佳男演員獎 、人道精神獎以及第48屆英國電影學院最佳外語片獎等眾多獎項,如今在豆瓣,依然備受好評,保持著9.2的高分。
  • 餘華的《活著》,憑什麼僅用了一個普通人的故事,就打動了我們?
    與她相同的,餘華小說《活著》的主人公福貴,也不曾擺脫命運的束縛。但不同的是,他找到了生命的意義。我們都會被福貴的悲慘經歷震驚,這種打著時代烙印的故事,最能觸動我們同情的心弦。我們也會關心一個問題:這本讓我們落淚的小說,它的價值是什麼?
  • 餘華小說《活著》閱讀推薦,故事梗概及心得
    《活著》是作者在聽一首美國民歌《老黑奴》時激發的靈感而即時創作的。作家寫作還是寫內心深處最想表達的一切觀點,餘華當時就已經意識到他在理解了事物後,不再停留在表面的憤怒和不滿,而是做到對於善與惡一視同仁,用同情的目光看待世界!超然物外!
  • 餘華:人是為了活著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著
    因而面對生活中的迷茫、陰霾,坎坷時,活著就要忍受歲月裡的平庸、瑣碎、孤獨、痛苦,而只有熬過那段苦難或灰暗的日子,一切都會柳暗花明,活著就有希望,活著就有意義有人說:「如果你已經體會過命運的無常,就一定要讀一讀餘華的《活著》。」
  • 剛上映就斬獲豆瓣9.9高分 《進擊的巨人》最終篇到底牛在什麼地方?
    剛上映就斬獲豆瓣9.9高分 《進擊的巨人》最終篇到底牛在什麼地方?時間:2020-12-08 19:18   來源:動漫星際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剛上映就斬獲豆瓣9.9高分 《進擊的巨人》最終篇到底牛在什麼地方?
  • 星辰文藝丨李先平:閱讀趣味與思索源泉——讀餘華的《活著》有感
    餘華的《活著》有一種讓人難以忘懷的情結。  最早讀《活著》是進入大學不久,特別喜歡關注那個年代的新銳作家,比如餘華。他寫得比較真實、深刻。正因如此,所以感同身受。 徐福貴本是富家子弟,年輕時也不懂事。由於一些重大社會變革,他的人生和家庭不斷經受著苦難,到了最後所有親人都先後離他而去。
  • 餘華《活著》:人生一世,活著的意義是什麼?為何有人說,白活了
    什麼是活著?活著的終極意義是什麼?或許,不論男女老少談到這個話題,都能掰扯一二。然而,餘華一部《活著》,卻讓讀完小說的人,都默認了這個事實。其實,活著哪裡有人們口口聲聲說的那些大道理,用餘華自己的話來說,「活著跟生活不一樣,比生活更有力量,活著不是喊叫,不是攻擊,而是忍受生活」。
  • 餘華的《活著》、《許三觀賣血記》、《第七天》,告訴了我們什麼
    餘華先生用最樸實平淡的語言,給我們講了一個悲慘的故事,這是福貴的故事,但這何嘗又不是我們自大的故事呢?人生在我們面前拉開了大大的帷幕,這裡面卻只有我們自己一個主角,故事情節全都由自己來編排,你可以把它過成美麗的童話,也可以過成傷心的往事。
  • 「《活著》寫這麼慘,讀者受得了嗎」?20年後,餘華:完全沒問題
    1991年,32歲的餘華還是一個窮酸的作家,他為了追求自己的作家夢,住在北京一個9平米大的屋子裡,奮筆疾書的創作。1992年,小說《活著》完稿,但當時卻幾乎沒有一家雜誌社願意發表。後來,張藝謀想要把《活著》拍成電影,為此,他向餘華問了一個很犀利的問題:「《活著》寫得這麼慘,而且一慘到底,你覺得觀眾受得了嗎?」此時的餘華沉默半晌,不知道該怎麼回答這個問題。
  • 《活著》:9.2分!張藝謀評分最高的電影
    文:9.2分,張藝謀評分最高的電影,道出了「活著」的狀態導讀:註定是悲劇的結局,餘華在他的作品《活著》中為觀眾們營造了幾乎「全軍覆滅」式的死亡設置,而張藝謀導演的電影《活著》將濃濃的悲劇色彩轉變為影像的方式
  • 餘華不吃不喝讀完的《基督山伯爵》被遺忘?豆瓣9.2分證明它還活著
    「《基督山伯爵》真的是一部巨作,裡面有很多我們閱讀其他小說所沒有的感受,他全部給了我們。……到現在為止,我依然推薦這位偉大的作家,真的非常非常了不起。」——餘華餘華第一次讀到《基督山伯爵》時才二十幾歲,但這本書卻對他造成了巨大的影響。
  • 《許三觀賣血記》影視化,餘華之子執導,會成為下一部《活著》嗎
    1994年,餘華的長篇小說《活著》被張藝謀改編成電影,成就了一代經典,電影《活著》至今豆瓣評分高達9.2,在豆瓣Top250榜單上雄踞NO.28。現在,餘華的另一部經典作品《許三觀賣血記》也被拍成了電影,電影編劇由余華自己擔當,執導這部電影的導演是餘華的兒子餘海果。《許三觀賣血記》小說講述了許三觀靠著賣血度過了人生的一個個難關,戰勝了命運強加給他的驚濤駭浪,而當他老了,知道自己的血再也沒有人要時,精神卻崩潰了。
  • 餘華憑一部《活著》影響千萬中國人,王朔:無非是模仿和抄襲
    由此,便可充分證明王朔在文學圈的地位,並不能因為近些年沒有什麼新作品出版而遭受很多新朋友的非議。至少從資格上來看,王朔是完全有理由、能力來對其他文化圈同仁提出自己的建議、看法的。當然,這個建議、看法,每個人都有這個權利提出,為何單獨把王朔的觀點拿出來,就是因為他的地位和權威性,足以讓大家重視他的想法。
  • 《活著》:餘華,這樣的活著,沒有任何意義,就是苟延殘喘
    《活著》:餘華,這樣的活著,沒有任何意義,就是苟延殘喘提到大名鼎鼎的《活著》,有些人覺得看不懂,有些人覺得活著真艱難,更多的人,探尋小說的意義,活著的意義,而餘華曾經說過,這樣的活著,根本就沒有什麼意義,就是苟延殘喘,這樣寫,不是為了驚醒什麼
  • 餘華《活著》:講述3個人生道理,告訴你活著的意義是什麼?
    《活著》是作家餘華的代表作之一,講述了在大時代背景下,隨著內戰、三反五反,大躍進,文化大革命等社會變革,徐福貴的人生和家庭不斷經受著苦難,到了最後所有親人都先後離他而去,僅剩下年老的他和一頭老牛相依為命。福貴究竟是為了什麼而活著?他曾擁有良田百頃、深宅大院,然後在賭博中喪失殆盡。
  • 《活著》:在全書十二萬餘字中,餘華反覆強調的只有兩個字
    無論如何,我們都要「活著」。《活著》這本書中描寫的死亡,太過真實和細微,細微到令人壓抑而心痛。命運一次又一次地將人生中僅有的溫情撕碎,作者餘華將死亡娓娓道來,碰撞在人的心靈之上,讓讀此書的我們倍感壓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