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馬刀可以取代長矛,成為騎兵武器之王?

2020-12-16 騰訊網

騎兵軍刀,俗稱「馬刀」,馬刀身狹,略帶彎曲,刀把也長。可兩手同時握把。馬刀一般較輕,鋒利無比,威力較大。

矛為什麼會被馬刀取代?

騎士在馬背上使用武器也是有限制的。東漢之前,不論是匈奴還是漢軍都沒有馬鐙馬刺馬鞍之類的馬具,騎士在馬上作戰時保持平衡都很困難,就不要說雙手握持的長兵器了。

在這之前,騎兵的主要裝備是弓弩,而匈奴人憑藉其優秀的駕馭技術往往可以使用不長的馬刀。隨著馬鐙馬鞍的發明,東漢以後的騎兵在交戰時可以更好的發力,因此長矛才上了馬。

但是像青龍偃月刀之類的卻是無法上馬的。

第一,即便有力支撐,力量也有限,只能保證騎士進行「刺」的動作

而「砍」「劈」等動作只有在不造成巨大力矩的情況下才能使用,也就是說要在行進的馬上「砍」和「劈」只能用不長的武器,如劍或馬刀。

第二,騎兵之所以有近戰價值,在於其作戰時的高機動性。

要保證這點,騎士必須一手緊抓韁繩。雖然蒙古人可以憑藉雙腿駕馭戰馬高速馳騁而雙手開工射箭,但在近戰時為了更好地控制方向和速度仍然只用單手使用馬刀。

你有沒有發現《三國演義》裡面騎在馬上用大刀畫戟的武將都是幾乎將馬停在地上開打的,這在真正的戰爭中是不可想像的,一旦騎兵停住甚至稍慢下來,十幾個長槍兵或長戟兵就圍過來了。

馬刀無疑更適於白刃格鬥。鋒利實用的馬刀仍是騎兵武器之王。我國史學界認為,騎兵在我國約始於春秋末,戰國初。

公元前307年,趙武靈王「胡服騎射」即是著名的例證。這時期的騎兵因未產生馬鐙,騎士兩腳懸空,沒有著力點不利於馬上格鬥,加上還未出現用於斬劈的厚背長刀。

一般擊刺性的兵器對敵步兵作戰殺傷力小且不方便,而輕薄的劍在砍殺時又易於折斷,所以騎兵只裝備弓箭。適遠距離作戰。這就使騎兵的優點受到限制。

公元前128年到公元前119年的十年間,漢軍與匈奴的重大戰事.雙方投入的騎兵將近20萬。漢軍充分發揮了騎兵輕捷迅速的特點。從此,騎兵成為軍隊的主力,縱橫馳騁在戰爭的舞臺上。

隨著騎兵的興起,百鍊鋼技術用於造刀,鐵製的環首刀被大量使用,基本取代了長劍。中國最早的馬刀應該是漢代的環首刀。這從出土的山東沂南漢墓畫像中的執刀騎兵便可知。

環首刀體是細長型,多為直脊直刃,刀柄和刀身之間沒有明顯的區分,也無護格。刀柄多用木片相夾,外面纏以粗繩,便於持握。同劍相比,環首刀一面有刃,另一面為厚實的刀脊,因而比兩面刃的劍便更適於騎兵衝擊時的斬劈。

漢代的造刀工藝達到相當高的水平,出現了三十煉、五十煉甚至百鍊鋼刀。即以含碳量較高的炒鋼為原料,經過三十、五十、乃至上百次的摺疊鍛打而成。

南北朝時,馬鐙的出現和馬鞍的改進,使騎兵的戰鬥力進一步提高,正如顧準先生所言,馬鐙「它立即使白刃戰成為可能」。加之馬甲具的大量使用,中國古代重裝騎兵出現,並取代步兵、輕騎兵成為軍隊的主力。

山西太原北齊墓壁畫中持刀騎兵

南北朝的步、騎兵都裝備短柄鐵刀,其特點是刀身直,刀柄末端沒有圓環。山西太原北齊墓壁畫中的人物所佩的就是這種刀。

下角留言,看看你喜歡哪種冷兵器!

相關焦點

  • 二戰時波蘭騎兵真是拿馬刀和長槍,迎戰德軍坦克嗎
    由此,「馬刀長槍打坦克」遂成為二戰史中一個永恆的笑柄。以至於只要提起「閃擊戰」,大家腦海裡總會想起波蘭騎兵這般勇猛但無知的一幕。 不過,細細分析起來,這則故事裡其實有一個很明顯的漏洞:到二戰爆發時,坦克已經誕生超過20年,波軍真的不知坦克為何物?
  • 馬鐙傳入歐洲,重裝騎兵取代步兵,手拿長矛的哥特人擊潰羅馬軍團
    然而事實上,當騎馬成為一種高超的技術時,沒有人會「投機取巧」地通過馬鐙來提高自己的騎術。馬鐙使一個從未騎過馬的人也可以跟優秀的騎手一樣跨馬遠行,甚至女人也可以用馬鐙騎得很好。 有西方學者認為,馬鐙是隨著「上帝之鞭」一起到來的,是匈奴人阿提拉入侵歐洲的產物。5世紀的學者聖傑羅姆寫道:「他們騎著疾馳的駿馬倏來倏往,到處屠戮,使整個世界陷入恐慌。
  • 詳解胸甲騎兵、龍騎兵、驃騎兵、獵騎兵、槍騎兵
    驃騎兵中產生過極具個性的英雄人物,拿破崙的愛將,號稱驃騎兵之王的拉薩勒率領的驃騎部隊被稱為「地獄之旅」,他曾說:「驃騎兵過了三十歲還沒有死去,那就是混蛋!」拉薩勒英勇無畏,視死如歸。在埃及戰役中,他長劍短刀並用,從馬上打到馬下,一人斬殺了多名兇悍的馬穆魯克騎兵。拉薩勒是一個傳奇,在法軍中是被敬仰和模仿的榜樣。
  • 馬刀下的輝煌
    騎兵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歷史上曾是一個戰功卓著的兵種,烏黑的騎槍、明亮的馬刀、威武的騎士,曾令人神往。但世紀之交我到軍營採訪,所到之處已經見不到軍馬了。在中國第一支機械化集團軍採訪,我奇怪地發現當年的馬廄已經改造成坦克和步戰車的車庫。
  • 騎兵砍人套路多,為何恰西克要舉過頭頂,解放軍65式馬刀卻不行?
    編者按:馬刀或許是伴隨騎兵最長時間的冷兵器,恩格斯說:幾乎所有善騎的民族都指靠馬刀。騎兵在馬上使用馬刀進行攻擊的動作稱之為劈刺,今天我們主要來講一講騎兵馬刀劈刺的一些基本的使用原則以及與地面格鬥中不同的戰鬥思維。
  • 同樣是雙手使用的刀,日本武士刀和中國斬馬刀你更喜歡哪種?
    斬馬刀: 斬馬刀是一種時間上可以追溯很久遠的武器,早在《漢書》中就曾經記載過「王莽使武以斬馬挫董忠」,也就是說這種武器是在漢代時期就已經出現了
  • 騎兵馬戰的冷兵王者,怎麼用才對?
    編者按:在冷兵器研究所《騎兵砍人套路多,為何恰西克要舉過頭頂,解放軍65式馬刀卻不可以?》那篇關於馬刀技法的文章中,許多讀者留言表示對馬槊的技法很感興趣。馬戰以兵器類型分,大體可分為短兵、長兵、飛兵三大類,其中,短兵如馬刀、鞭鐧、骨朵等,可單持也可雙持;長兵則如馬槊、長戟、騎槍、長柄刀斧等;飛兵包含弓箭、飛鏢、套索、流星錘等,但無論哪種兵器,都以騎術為其根本,只有紮實過硬的騎術,才能在馬上最大程度上發揮武器的效能。
  • ​三歲走馬五歲射獵,從馬背上的民族到歐洲騎兵,優秀的騎士都從娃娃抓起
    訓練有素的西漢騎兵同樣裝備了當時的新銳武器,主要包括弓箭、馬刀、矛、戟等。漢代騎兵的武器足以傲視周邊少數民族。弓箭仍是當時無馬鐙騎兵的首選兵器,也是冷兵器中最主要的射遠武器,在戰爭中有著極其重要的廣泛用途。西漢騎兵近戰則使用馬刀,因為快速衝殺的騎兵需要有一種便於砍殺、不易折斷的短兵器,用以取代重量較輕、只宜刺殺的劍。
  • 蒙古騎兵為何能所向無敵,他們都用什麼武器
    上圖_ 蒙古騎兵的基本戰術 這與趙珙的記載有重合之處,基本可以確認蒙古騎兵大多使用一石以上的良弓。 「有環刀,效回回樣,輕便而犀利,靶小而褊,故運掉也易——《黑韃事略》」 馬刀也是草原騎兵的老夥計了,早在匈奴時代,草原上的騎兵就開始使用馬刀了,當然,蒙古騎兵的近戰武器遠不止馬刀一種,還有槍。
  • 拿破崙時代的騎兵的武器裝備
    相信看過相關電影、玩過遊戲的小夥伴都知道,拿破崙時代騎兵以使用冷兵器為主。其實在火槍普及的過程中,手槍一度使刀劍失色,成為了騎兵的主要武器。然而歷史卻開了一次"倒車", 在17世紀的瑞典戰神古斯塔夫Ⅱ展現的威力之下,冷兵器又被帶回了騎兵武器的主宰之位。
  • 八裡橋:蒙古騎兵對陣歐洲槍騎兵列隊衝鋒
    清政府再派怡親王載垣、兵部尚書穆蔭取代桂良,到通州張家灣議和。由於雙方爭執不下,談判再次破裂,清軍擄去英國派往負責洽談停火之談判代表巴夏禮和士兵等39人。當交戰雙方的士兵都會使用投擲武器時,如果雙方指揮官都將其所有兵力投入交戰,那麼兵力的數量優勢將產生不均衡的優勢。張家灣之戰是一場力量相差20倍戰鬥近代炮兵更為靈活的機動使之能夠更加經常地隨伴進攻,用大口徑彈丸打擊遠距離之敵,霰彈筒的小彈丸可以覆蓋400碼範圍,這大大增強了滑膛槍手的齊射火力。
  • 中國古代戰場上,馬匹為何成為奪天下的必備武器?
    從最初作為戰車的動力到形成騎兵戰力,馬的地位和重要性也不斷提升。作為戰車動力的馬傳說夏朝奚仲發明了車。史書記載,夏王啟時代最早出現了馬匹牽引戰車衝鋒的作戰方式。但馬和車正式登上歷史舞臺,發揮軍事功能,還是和殷商部族關係最為緊密。傳說商族祖先王亥就「服牛乘馬」,從事商貿,這也就是後世稱以貿易交換為業之人為「商人」的由來。
  • 《帝國時代3決定版》西班牙長矛騎兵怎麼樣 西班牙長矛騎兵強度評測
    導 讀 《帝國時代3:決定版》中的西班牙的兵種是比較多的,很多玩家都不要太清楚西班牙的長矛騎兵兵種到底怎麼樣
  • 當晚清騎兵遇上槍騎兵和胸甲騎兵,慘到無語!
    而清軍的統帥,科爾沁親王僧格林沁面對這樣的戰績,唯一可以聊以自慰的就是,8月12日的新河之戰,清軍只以2000人迎敵,兵力遠遜於多達8000人的洋兵。 清軍騎兵排成密集隊形,放開馬力奔馳而來。除了震耳馬蹄聲,陣中沒有發出任何聲音,全部服從於軍旗無聲的指揮。 八裡橋戰場正面寬度不夠,清軍騎兵都是200—500騎一隊,發動衝鋒。而且他們的主要裝備是火槍和馬刀,而非有可能對付刺刀方陣的長矛。
  • 戰錘系列矮人為什麼不用長矛也沒有騎兵?原來是這個原因
    喜歡魔幻題材的小夥伴可能有個問題,同屬於魔幻大作裡的魔戒和戰錘的矮人種族有很多相同的地方,然而為什麼偏偏一個用長矛一個不用呢,下面小編就結合戰錘裡矮人的具體處境給各位分析一波。首先戰錘系列的矮人是參考的現實裡的維京人,從盔甲頭盔武器等各式各樣的風格就能看出,還有大鬍子,這就是為什麼矮人這樣普遍一個厚甲種族為什麼會出現屠夫這種裸體戰士,這就是致敬維京人裡的狂戰士,維京人裡的狂戰士也是赤裸著上身手拿雙持武器的形象,並且維京人最具代表的武器還是戰斧吧,也沒聽說過維京人開槍陣什麼的啊,還有維京人是群海盜掠奪者,幾乎就沒有騎兵,當然這只是從藝術背景上來說。
  • 二戰期間,看看中國騎兵有多厲害?
    隨著熱兵器的發展,騎兵已經不能適應時代發展了,一戰是騎兵作為主力兵種參加的最後一場戰爭,普魯士皇太子輕騎兵團、英國皇家蘇格蘭騎兵、法國胸甲騎兵、哥薩克騎兵等等,是騎兵的最後絕唱
  • 金國騎兵讓人恐懼的狼牙棒,當年宋朝軍隊為何沒有裝備?
    狼牙棒作為重型武器,是十分適合騎兵使用的,因為狼牙棒比較長,需要一定的空間揮舞,而騎兵卻十分符合這個條件。一般來說,騎兵騎著馬,那麼就會處於一個比較高的優勢,這樣揮舞起狼牙棒也比較方便。步兵的話,因為周圍人比較多,所以就很難揮舞起狼牙棒,不然的話很容易傷周圍的夥伴。而且騎兵因為處於高勢,這樣揮舞起狼牙棒就會有很大勢能,也可以給敵人造成巨大的傷害。
  • 《亮劍》中騎兵連被包圍,日軍為何不開槍而是打白刃戰徒增傷亡?
    《亮劍》中騎兵連被包圍,日軍為何不開槍而是打白刃戰徒增傷亡?在抗戰時期日軍的騎兵中,唯一的純騎兵部隊是日本陸軍第四旅團,旅團長為小原一明少將,全乘馬建制,1945年日軍投降時,該旅團在河南偃城,他的主要對手是八路軍的129騎兵團。
  • 黑衫惡魔:最早的手槍騎兵
    騎兵騎槍對衝的場景,已經深深刻入了人們的腦海中。然而,君士坦丁堡陷落不久後,歐洲出現了一種新式騎兵。著名軍事家弗朗索瓦在書中寫到:一些雜貨店主發明了這些武器,他們想讓國家變成荒原。為墓地追加死屍。而這種新式騎兵手中的武器,不是刀劍與長矛,而是一一火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