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的科學家發現,由於氣候變化,遷徙的夜鶯翅膀正在變短,這限制了一些夜鶯的活動範圍,使其變得難以長距離移動,聲音優美的夜鶯很可能由於氣候變化而滅絕。
西班牙馬德裡,Complethene Generation生物多樣性,生態與進化部以及馬德裡自治大學的合作研究小組表示,由於全球變暖導致的氣候變化,夜鶯的翼展變得越來越短,因此無法遷往冬季棲息地的可能性也在大大增加。這項研究的結果已經發表在生物學領域的國際學術雜誌《橡樹學進展》的第二期。
夜鶯由於其美麗的哭泣聲,被認為是歐洲三大鳥類之一,此外還有黑色喇叭和歐洲水禽,它經常出現在文學作品和神話。15-16.5釐米大小的夜鶯有時被稱為夜尾尾巴,因為其經常在深夜發出特別明顯的鳴叫。夜鶯是候鳥,主要在歐洲和亞洲部分地區繁殖,並在冬季遷徙到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研究小組分析了西班牙中部20年來有關夜鶯鳥翼形狀,遷徙時間和距離等數據,經證實,儘管夜鶯形體尺寸在過去的20年中幾乎沒有變化,但是鳥翼的平均長度正在逐漸減小,從而使其難以長距離移動。短翅膀的夜鶯可能在冬天移居非洲後無法返回歐洲或亞洲,並且也可能無法在冬天遷徙往非洲,最終可能導致歐洲的夜鶯滅絕。
與候鳥遷徙有關的「遷徙基因組合」假說與翅膀運動有關,例如鳥翼長度,遷徙期間的代謝率,遷徙群的大小和壽命長短等。目前有一個解釋,隨著影響與運動相關的幾個因素之一的變化壓力增加,候鳥其他特徵自然也會發生影響。
根據研究小組的說法,在最近的幾十年中,西班牙中部的春季開始,持續時間和平均溫度都發生了變化。此外,隨著鳥翼長度的縮短,冬季遷徙到非洲的鳥群規模正在變小,因此在運動過程中很難防止天敵的襲擊。
「這項研究表明,氣候變化可以通過適應性改變來縮短整個鳥翼並減少種群數量,從而降低整個物種的生存率,」領導該研究的卡羅萊納·雷普馬爾·康普頓博士說。從報告中可以看出,如果不能阻止氣候變化,物種滅絕將成為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