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化正在影響生物,歐洲夜鶯或將滅絕

2020-12-04 眯眯眼夜貓子

西班牙的科學家發現,由於氣候變化,遷徙的夜鶯翅膀正在變短,這限制了一些夜鶯的活動範圍,使其變得難以長距離移動,聲音優美的夜鶯很可能由於氣候變化而滅絕。

西班牙馬德裡,Complethene Generation生物多樣性,生態與進化部以及馬德裡自治大學的合作研究小組表示,由於全球變暖導致的氣候變化,夜鶯的翼展變得越來越短,因此無法遷往冬季棲息地的可能性也在大大增加。這項研究的結果已經發表在生物學領域的國際學術雜誌《橡樹學進展》的第二期。

夜鶯由於其美麗的哭泣聲,被認為是歐洲三大鳥類之一,此外還有黑色喇叭和歐洲水禽,它經常出現在文學作品和神話。15-16.5釐米大小的夜鶯有時被稱為夜尾尾巴,因為其經常在深夜發出特別明顯的鳴叫。夜鶯是候鳥,主要在歐洲和亞洲部分地區繁殖,並在冬季遷徙到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研究小組分析了西班牙中部20年來有關夜鶯鳥翼形狀,遷徙時間和距離等數據,經證實,儘管夜鶯形體尺寸在過去的20年中幾乎沒有變化,但是鳥翼的平均長度正在逐漸減小,從而使其難以長距離移動。短翅膀的夜鶯可能在冬天移居非洲後無法返回歐洲或亞洲,並且也可能無法在冬天遷徙往非洲,最終可能導致歐洲的夜鶯滅絕。

與候鳥遷徙有關的「遷徙基因組合」假說與翅膀運動有關,例如鳥翼長度,遷徙期間的代謝率,遷徙群的大小和壽命長短等。目前有一個解釋,隨著影響與運動相關的幾個因素之一的變化壓力增加,候鳥其他特徵自然也會發生影響。

根據研究小組的說法,在最近的幾十年中,西班牙中部的春季開始,持續時間和平均溫度都發生了變化。此外,隨著鳥翼長度的縮短,冬季遷徙到非洲的鳥群規模正在變小,因此在運動過程中很難防止天敵的襲擊。

「這項研究表明,氣候變化可以通過適應性改變來縮短整個鳥翼並減少種群數量,從而降低整個物種的生存率,」領導該研究的卡羅萊納·雷普馬爾·康普頓博士說。從報告中可以看出,如果不能阻止氣候變化,物種滅絕將成為現實。」

相關焦點

  • 猛獁象是如何滅絕的?氣候變化還是史前人類屠殺?
    早期美洲人曾獵殺嵌齒象,但早在人類到來之前,這種生物就已經開始減少了。嵌齒象的滅絕令人感到驚訝,因為它們幾乎可以吃任何植物,包括樹木和青草。理論上,這些動物應該能夠適應任何食物來源。然而,當猛獁象和乳齒象遷移到嵌齒象的地盤,以及氣候變化擠壓了更多可用資源時,嵌齒象顯然無法應對這些競爭和壓力。
  • 歐洲海岸大規模鯨魚擱淺!人類真的在「引爆」生物大滅絕?
    ,我們將可能看到越來越多的生物消失或滅絕。到目前為止,發現與不在棲息地的情況相符合,那麼這就排除了自然環境的極大影響。所以矛頭只能是與美國和北約的活動存在關係,當然具體是不是這樣後期可能還會有一個研究,但是這再次證明了人類的活動可能在導致生物大滅絕。人類真的在「引爆」生物大滅絕?
  • 受乾旱和氣候變化影響 澳洲特有的鴨嘴獸面臨滅絕危機
    受乾旱和氣候變化影響澳洲特有的鴨嘴獸面臨滅絕危機 (4/4) "← →"翻頁
  • 研究:氣候變化將使北極熊在本世紀末滅絕
    周一發布的一項研究稱,氣候變化正在餓死北極熊並迫使它們滅絕。該研究預測,北極熊這一食物鏈頂端的食肉動物可能會在百年內幾近滅絕。科學家在《自然氣候變化》上發表的報告稱,在部分地區,由於海冰消融縮短了北極熊捕食海豹的時間,北極熊已經陷入數量螺旋式下降的惡性循環。
  • 煤炭燃燒造成了二疊紀大滅絕?科學家警告:與今天的氣候變化相似
    二疊紀物種大滅絕,是地球上發生的第三次物種大滅絕,也是有史以來最嚴重的一次大滅絕事件,地球上有96%的物種遭受滅頂之災。科學家認為,那一次大滅絕是地球生態系統最徹底的一次「洗牌」,使得佔領海洋3億年之久的主要生物消失,為恐龍等爬行動物的進化鋪平了道路,使生物演化進程發生了一次重大的轉折。
  • 小行星不是恐龍滅絕的主因,它們曾經歷2次滅絕,氣候變化最可怕
    恐龍徹底滅絕,大約需要上百萬年的時間,主要原因是因為,地球的氣候環境在災難發生後發生了巨變,導致恐龍的棲息地減少,食物也出現短缺,原本體型龐大的恐龍,自然是不適應這種變化的,吃不飽和寒冷讓它們最終走向末路。
  • 有史為鑑:歷史上地球碳循環紊亂致生物大規模滅絕,如今再次出現
    上周在主要國際期刊《美國科學院院報》(PNAS)上發表了一項新研究,揭示了地球碳循環紊亂和全球氣候變化等因素導致災難性事件發生之間的複雜相互作用。研究人員認為,上億年前所發生的地球歷史上的兩個毀滅性生物滅絕事件,正是與地球碳循環被破壞有關。
  • 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作應對氣候變化和保護生物多樣性科學報告
    他強調,要深入貫徹生態文明思想,積極探索應對氣候變化和保護生物多樣性的共同之道,努力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黃潤秋表示,全球氣候變化是不爭事實,是當今人類社會面臨的最主要非傳統安全威脅之一,需要各方同舟共濟、攜手應對。我國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實現新的二氧化碳排放達峰目標與碳中和願景面臨巨大壓力,需要付出艱苦卓絕的努力。
  • 研究人員稱古毛犀牛滅絕是因氣候變化所致
    科學家研究了關於史前巨型動物,如長毛象、穴居獅和毛犀牛在上一個冰河時代結束時的滅絕現象。此前,這一滅絕事件與早期人類在全球範圍內對狩獵動物的傳播有關。 然而,新的研究發現,毛犀牛滅絕的原因可能與過度獵殺不同。 科學家表示,氣候變化可能導致了這種生物的滅絕。
  • 已滅絕物種頻頻重現,是地球正在自我修復,還是瑪雅預言將成真?
    地球經過了這麼多年的演化,如今已經擁有了無數的種類的生物,原本按理來說它們應該是和人類共同擁有這個地球,然而,隨著人類科技的發展,生態環境被不斷破壞,導致很多生物的生存空間被不斷壓榨,已經導致了很多生物滅絕或瀕臨滅絕。
  • 每隔6500萬年,地球將迎來生物大滅絕,按周期算恰好輪到人類
    對於人類來說也是如此,從四五百萬年前開始我們的祖先就適應了自然生存環境,直到如今我們的生存環境也沒有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換而言之,生態環境是影響生物生存的重要因素,生物史上曾經發生過的五次生物大滅絕和二十多次小規模滅絕事件就是例子。科學家通過對古生物化石、古老地層等自然證據的研究,發現幾乎所有物種滅絕事件的直接起因都是生態環境發生突然的惡化。
  • 「西伯利亞獨角獸」曾與人類並肩而行,可能因氣候變化而被淘汰
    世界上很多稀奇古怪的生物滅絕消失,有些在人類沒出現的時候就沒有了。那麼那些生物為什麼會消失滅絕呢?有些是因為自然環境的改變,比如氣候因素。自從人類快速發展,19世紀工業革命以後,環境的汙染加快,當時在經濟和科學的發展中我們沒有意識到生物多樣化的價值。生物種類很多已經走向滅絕或者正在滅絕的邊緣徘徊,我們一直在當心這第六次生物大滅絕的到來因為現在的生物滅絕最大的推手就是我們人類。
  • 未來100年近20%大型海洋生物或將陸續滅絕!
    來源:新浪科技1、英國科學家稱,海洋大型生物受氣候變化的威脅最大,預計到2120年全球20%大型海洋生物將滅絕消失。據悉,大型海洋生物包括:鯊魚、鯨魚、北極熊、海龜、帝企鵝等。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4月23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最新一項研究表明,未來100年可能世界20%大型海洋生物將走向滅絕。英國科學家稱,海洋大型生物受氣候變化的威脅最大,預計到2120年全球20%大型海洋生物將滅絕消失。
  • 鴨嘴獸也快滅絕了,澳大利亞束手無策,損失將難以估量
    鴨嘴獸,是所有中國人都熟悉的可愛生物。自從它出現在小學課本的那一刻起,我們就對它產生了深刻的印象,因為它是世界上唯一一種卵生的哺乳動物,只生活在澳大利亞,珍奇無比。然而,最近科學家卻提出了一個讓人心碎的消息,澳大利亞獨有的鴨嘴獸目前正在走向滅絕。 這是怎麼回事呢?
  • 新研究:澳大利亞巨型動物滅絕或因氣候變化,而非人類活動
    澳大利亞多種巨型動物為何在4萬年前滅絕一直是個未解之謎。澳研究人員日前在英國《自然·通訊》雜誌網站上發表論文說,導致巨型動物滅絕最可能的原因是氣候變化,而非人類活動。此前有觀點認為巨型動物滅絕是人類過度狩獵造成的,且發生在人類抵達澳大利亞大陸後不久。但這項由澳大利亞昆士蘭博物館領導的研究結果顯示,水資源減少、乾旱加劇、火災增加以及植被變化等最終導致袋獅、巨型史前袋鼠等至少13種遠古巨獸滅絕。
  • 是什麼引起五次生物大滅絕?--中國數字科技館
    關於目前地球是否正經歷著一次前所未有的生物大滅絕?人類活動對地球生物圈是否產生致命影響?仍然處於不斷的爭論之中。然而,由於人類歷史相對於地球歷史非常短暫,要闡明這樣一個事關地球生物圈發展趨勢的關鍵問題,僅僅依據人類觀察所獲得的幾百至上千年的數據,是難於給出明確答案的,人類歷史時期生物多樣性的發展趨勢應該納入到地質歷史中去分析和研究。
  • 恐龍的崛起源於2.33億年前的一次生物大滅絕事件
    此次滅絕發生在所謂的卡尼安洪積期(CPE)期間。研究人員先前曾研究過這段時期,因為他們知道當時的氣候變化很突然。而氣候變化很有可能是由形成火成巖省的大量火山活動而造成。但是現在的一組科研人員對那個時期的地質和古生物學證據進行一次徹底的回顧,並得出結論,一次大規模的滅絕曾經發生過。
  • 人工智慧發現了生物的大規模滅絕,現在已經進入第六次大滅絕
    一項新的研究將機器學習應用到化石研究上,以可視化生命的歷史,顯示出重大進化事件的影響。這顯示了物種滅絕和物種形成等重大事件對進化和生態的長期影響。顏色代表地質時期,從10億年前開始。紅到藍的轉變標誌著二疊紀末的大滅絕,這是化石記錄中最具破壞性的事件之一。
  • 氣候變化導致海洋生物更快遷徙到更遠海域(圖)
    氣候變化導致大量魚類和其它海洋生物以更快的速度遷徙到更遠的海域  【搜狐科學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近日,國際海洋科學家警告稱,氣候變化導致大量魚類和其它海洋生物以更快的速度遊向更遠的海域,遠離原來栖息的海域。
  • 人類正在經歷一場現實版的物種大滅絕
    可是地球生命進化演化之路卻並不平坦,歷史上一共經歷了五次生物大滅絕:第一次生物大滅絕發生於4.4億年前的奧陶紀末期,又稱奧陶紀生物大滅絕,古生物學家認為是是由於全球氣候變冷即大冰河時期造成的。第二次生物大滅絕發生於3.65億年前的泥盆紀晚期,又稱泥盆紀大滅絕,導致此次滅絕事件的原因現在還不清楚。第三次生物大滅絕發生於距今2.5億年前的二疊紀末期,又稱二疊紀生物大滅絕,科學家認為這次生物大滅絕可能和超新星爆發產生的伽馬射線暴照射地球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