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儀三歲登基。慈禧指定以溥儀入承大統,有兩個原因:一是內親關係,便於鞏固自己的政權;一是立幼君,可以由她擺布。但是她沒有料到,溥儀進宮才三天,她便一病不起了。
溥儀有四個妻子,皇后婉容是正白旗郭布羅氏榮源之女;淑妃文繡是額爾德特氏端恭之女;慶貴人譚五齡原姓他他拉氏;最後是福貴人李五琴。溥儀的夫妻關係極不正常,一後一妃兩貴人都被溥儀稱為「犧牲品」、「擺設」、「掛名的妻子」,從未生育過子女。
一、皇后婉容有神經病
婉容和溥儀結婚時年十七歲,當時溥儀還住在紫禁城裡,新房設在坤寧宮,但是新婚之夜,溥儀並沒有和婉容住在一起,仍回到原住的養心殿去獨宿,以後也很少和婉容同居。溥儀在偽滿稱帝以後,打算廢掉皇后,曾經藉口去旅順避寒,準備把婉容帶去,留在旅順,打入冷宮。由於日方不同意,婉容也不肯去旅順而作罷。
長久以來溥儀和婉容分居在緝熙樓上東西兩頭的房間,但很少見面。溥儀的妹妹二格格,還有一個姓劉的太監和崔小姐,都是溥儀派來監視婉容的。婉容會見宗室內眷,或陳曾壽進講時,二格格經常躲在屏門後或窗外竊聽,婉容的一言一行,隨時通過她報告給溥儀知道。婉容左右的人,包括陳曾壽在內,提起了「二格格」莫不恨之入骨。
陳曾壽的長女邦巽、次女邦荃、兒媳毓倩文(惇親王之後,溥儀的侄女),經常入內廷陪伴婉容,陳曾壽再三叮囑兩女兒和兒媳對婉容講話要特別慎重,以防格格竊聽,在溥儀面前搬弄是非。有一次,邦荃覲見,婉容凝目不語,但以手指書寫作「宮中黑暗」四字。婉容有神經病,又染上鴉片嗜好。邦荃有一次覲見,婉容躺在煙榻上,直瞪著眼,隨手抓一把煙泡亂灑,邦荃知道她是神經病發了,嚇得不敢吭聲。但婉容在神經正常的時候,談話很有條理,也風趣。態度也平易近人。溥儀接見外賓從來不讓婉容陪同。
一九四五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日本投降,偽滿垮臺,「帝室御用掛」吉岡安直打算帶著溥儀逃往日本,偽滿大臣和溥儀的眷屬,乘火車由長春到通化臨江縣大慄子溝,換乘飛機。因機少人多,溥儀便把婉容和李玉琴扔下來不管了。不久,婉容病發而死。
二、淑妃文繡下堂求去
淑妃文繡是溥儀的第二個妻子,溥儀大婚之日,與婉容同時進宮,年齡不滿十四歲,同樣是溥儀的掛名妻子,長期過著苦悶的生活。她從小讀過不少書,能寫作。入宮後,曾經寫一篇題為「哀苑鹿」的文章,把自己比作「悲鳴宛轉,奄奄待斃」的御苑之鹿。到天津後,向溥儀提出離婚,溥儀認為有損於皇帝的尊嚴,不同意。文繡鼓足勇氣向法院申訴,溥儀拗不過她,終於同意離婚。給予生活費五萬元,條件是不許她再結婚、為了粉飾皇帝的體面,下了一道上諭把淑妃文繡廢為庶人。文繡回到娘家後,所得的五萬元生活費,被律師、中間人以及娘家人剋扣佔用,所餘無幾。
她的哥哥在「天津商報」上發表了一封公開信給她,內有「我家受清帝厚恩二百餘載,我祖我宗四代官至一品,且慢雲遜帝對汝並無虐待之事,即果然虐待,在汝亦應耐死忍受。……自是小星本分,實命不由,抑又何怨?……」等等詞句。文繡的生活費被人榨乾了,而且挨了哥哥一頓責罵,但她畢竟獲得了人身自由。
後來,在小學任教員,終身不再結婚。
三、慶貴人被日本人害死
譚玉齡是溥儀的第三個妻子,北平人,中學生,一九三七年被選入宮,冊封為「慶貴人」。溥儀選她的動機,是為了抵制婉容。宮中上上下下都認為溥儀和慶貴人感情最好,遠非婉容、文繡可比,但事實並不如此。有一次,大公主的兒媳和兩個親貴內眷陪慶貴人打麻將,大家交口奉承貴人的福氣大。譚玉齡卻板起面孔,半晌嘆了一口氣說:「我還不是守活寡。」原來溥儀的寢室在緝熙樓上,譚玉齡在樓下,白天在一起說說笑笑,晚間仍各自回房。
譚玉齡的民族思想很強,她經常把日本軍人在華北殘酷屠殺中國百姓的情形講給溥儀聽,勸溥儀不要聽日本人吹噓「共存共榮」的謊言。一九四二年,譚玉齡病了,據侍醫徐思允診斷是傷寒,並不是絕症,吃幾劑中藥就會好的。幾天以後,吉岡安直介紹市立醫院一個日本醫生來診治,吉岡還搬到勤民殿住宿,照料一切。日本醫生開始為譚玉齡打針、輸血、吃藥,很是認真。吉岡忽然把醫生叫進房裡,關上門密談了很久。以後,日本醫生的態度突然變了,悶著不說話,也不守著譚玉齡打針、吃藥了。這天整夜,吉岡不住地打電話找護士問病情;次日清晨,譚玉齡便死了。剛咽氣,吉岡立刻手拿特製的花圈,代表關東軍司令官來弔唁,表示深切的悲痛,眯縫的三角眼裡,幾乎要灑出同情之淚了。從上述過程可以得知,譚玉齡極有可能是被日本人害死的。
溥儀追封譚玉齡為「明賢貴妃」,派貝勒載濤、宮內府大臣熙洽、參議胡嗣瑗為承辦喪禮大臣。棺殮祭奠之禮甚為隆重。棺外套上楠木製成的槨,並鏤刻一篇心經,溥儀親筆寫了「封譚玉齡為明賢貴妃」的諭旨,放在棺內。
四、李玉琴十六歲入宮
李玉琴是溥儀的第四個妻子,一九四三年二月入宮,年齡還不滿十六歲。當她被冊封為「福貴人」之後,曾經問過溥儀:「為什麼不選一個大一點的姑娘,單要我這樣一個小孩子呢?」溥儀說:「從前死的譚玉齡病勢雖然嚴重,可是還不到治不了的程度,吉岡一定要介紹一個日本大夫給她看病,結果來了兩個大夫和幾個護士,不兩天就給治死了。我非常懷疑日本人把她害死的。過不多久,吉岡就拿來許多日本姑娘的相片給我看,讓我挑選一個。我被他們管得夠嗆了,要在我床上再睡一個監視我的人,我連氣都不用喘了,我受得了嗎?可是中國姑娘,也可能受過日本人的訓練,所以我想挑個歲數小的,即使受遺!日本人訓練,我也容易把她再教育過來。」
對吉岡的話,溥儀是從來不敢違抗的。唯獨在「選妃」問題上,他破例地不肯中吉岡的美人計,堅決不要日本姑娘。吉岡只得在長春女子學校裡搜羅了一些女生的相片供溥儀選擇,結果選中了李玉琴。
李五琴祖籍山東,家境貧苦,祖父逃荒到東北當佃農。李玉琴出生於一九二八年,六、七歲時遷住長春城裡,進了免費的南嶺女子國民優級學校。校長日本人小林,受吉岡的指使,在學生中挑選拍攝了幾十張照片供溥儀選擇,溥儀選中了李玉琴。吉岡對李玉琴的父母說是選進宮裡讀書,李玉琴信以為真,被騙進宮內,溥儀安排她住在同德殿樓上,封她為福貴人。溥儀為她訂了幾條守則,主要內容是:對溥儀絕對服從,否則就是對「皇上」不忠實;不許為家人求官求錢;不許回娘家等等。李玉琴親筆照抄一份,跪在佛像前焚化。
李玉琴進宮後,首先學習內廷的規矩,隨時由二格格或宗室眷屬教她,對溥儀要稱「皇上」或「萬歲爺」,自稱名,不許你呀我呀的。磕頭請安都要從頭學起,行動只限於房間裡,如果想到院子走走,必須先把閒雜人趕開。每逢祖先忌辰,必須改穿素服,不許抹胭脂搽粉,不許戴花,不許唱歌,不許聽收音機,不許……。忌辰的時間是從早晨起來,到夜間十二點鐘為止,才解除禁令。
溥儀經常對李玉琴表示「禍福與共,不能同生,但願同死;海枯石爛,水不分離。」高興時說什麼都好,不高興時就擺起「皇帝」架子,對隨侍任意打罵,不過對李玉琴還算客氣,沒有打過。在內廷這個小天地裡,溥儀說了就算,誰也不敢頂撞他。
李玉琴於一九四三年二月入宮,過了兩年半的宮廷生活。一九四五年八月,偽滿垮臺,隨溥儀逃走,行經通化大慄子溝,與婉容一樣被溥儀拋棄了。
以上,溥儀的四個妻子,都被他稱為「犧牲品」,其原因何在,成了一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