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邀請溥儀當助手,溥儀笑著回了5個字,郭沫若聽後尷尬了

2020-12-24 歷史戰爭

滿族在中國55個少數民族中位居第二,至今人口已經突破1000多萬,他們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是一個富有特色的民族。公元1644年清軍入關,從此開始了滿洲貴族對全國近三百年的統治,直到1912年溥儀退位以後才正式覆亡。

滿族人通用的文字是滿文,是1599年時清太祖努爾哈赤命額爾德尼和噶蓋二人參照蒙古文字母所創製,初創時叫做「無圈點滿文」。到1632年時皇太極命達海加以改進,變為了「有圈點滿文」,即加上了圈和點以區分語音。在故宮一些宮殿的牌匾上,人們可以看到漢字旁邊有滿文文字的加注。

在清朝,滿文作為「國書」在文牘中與漢文並用,清政府與外國締結的條約、國內的重要文告、軍事奏摺和公文幾乎都有滿文文本,而自清遜帝溥儀退位後,滿文就漸漸走向了瀕危的邊緣。郭沫若在研究清史時曾經找上正在改造的溥儀,邀請他和自己一起做翻譯滿文的工作,但卻被溥儀拒絕了。

溥儀拒絕的原因很簡單,面對郭沫若的熱情,他只是笑了笑,說:「我不會滿文。」郭沫若聽到後不可置信地愣了一會兒,看溥儀態度堅決,才最終尷尬離去。

按理說,作為曾經的清帝,溥儀是一定學過滿文的,但他在公開場合卻從未用過滿語。在溥儀的自傳《我的前半生》中,他寫道:「我的學業造詣最糟的,要數我的滿文。學了良多年,只學了一個字『伊立(起來)!』由於大臣們向皇帝存候,皇帝必需用滿語說『伊立(起來)』。」

雖然溥儀是這麼說了,但是很多人並不相信他真的不會滿語,因為溥儀雖是末代皇帝,但他3歲就被慈禧安排即位了,6歲跟著大臣伊克坦學滿語,學了整整9年。

這位伊克坦是光緒八年的舉人,十二年的進士,可以說是難得的才子,不可能9年還只教會溥儀一個單詞。再說如果他真的如此無能,清廷早在他任帝師的前兩年就會將他替換下來了。

此外,在故宮博物院中收藏了一份溥儀的手稿,是在他在14歲時跟著莊士敦先生學英語的時候保留下來的。在這份手稿上有溥儀用滿文給英語單詞注音的痕跡,這表明溥儀並不是只會「伊立」這一個滿文詞語,相反的,他的滿語應該學得不錯,以致於能夠幫助到他英語的學習和發音。

至於為什麼溥儀會說自己不會滿語,有可能他是時間久了,真的忘記了。畢竟他學習滿語時還很年幼,而勞動改造時已經年近花甲,加之溥儀常年不使用滿語,能力退步了也是情有可原的。

但也有可能是溥儀還會滿語,但故意說不會。因為當時的溥儀已經是一個普通人,他自己也喜歡這種平靜的生活,不願再回想從前的種種,加上當時的局勢,如果他說自己會滿語,說不定又會捲入種種是非。鑑於此,溥儀乾脆就說自己不會滿語,把一切可能的麻煩都扼殺在搖籃之中,也算是他對於割裂過去生活的一種決絕態度的展現吧。

相關焦點

  • 郭沫若邀請溥儀當助手,溥儀冷冷回了5個字,郭沫若聽後悻悻離去
    在現代人看來溥儀或許跟郭沫若沒有啥關係,實際上兩人算是生活在一個時代,郭沫若的年紀甚至還比溥儀大一些。如果還是舊社會,恐怕郭沫若一輩子也見不了溥儀一次。但歷史就是這樣戲劇性,曾經的皇帝在發展下也成為了一個平民,他也需要考慮賺錢生活。從小嬌生慣養的他壓根就沒幹過活,早年連衣服都是別人幫忙穿的,如今找一個合適的工作何其難。
  • 溥儀落難時,郭沫若力邀其當助理,他淡淡回5字讓郭沫若悻悻而去
    溥儀在接受了九年的改造後,終於被赦免和釋放,而溥儀此時幾乎什麼都沒有,作為曾經天之驕子的皇帝,現在落難的他該何以自度?為了生存,溥儀決定找工作。就像是想睡覺遇到了枕頭,郭沫若親自去拜訪了溥儀,向溥儀提出了邀請,溥儀在一瞬間失去了表情,他淡淡地回了5個字:「我不懂滿文。」郭沫若很尷尬,感覺下不來臺,只得悻悻離去。
  • 故宮博物院的兩次題寫,郭沫若的書法真的更勝一籌?老匾水平怎樣
    當馮玉祥揮兵入京的那一刻,他所下的第一道命令就是「驅除紫禁城內閒雜人等」,當然,這裡所指的閒雜人等就是溥儀等人。當時雖然名義上是中華民國政府在管理著中國,但實際上,當時中國軍閥混戰早已亂作一團。所以,即便馮玉祥的這種行為得不到當時其他軍閥的支持,但為了保存自己的三分實力,誰也沒有去管這份閒事。
  • 郭沫若不為人知的日本妻子:獨自培養五個孩子長大成人
    郭沫若是著名的文學家和歷史學家,許多人或許還不知道,郭沫若有一個日本妻子,而且還生下了5個孩子。這到底是一個怎樣的故事呢?這位日本夫人名叫佐藤富子,1894年生人。佐藤富子很有個性,她認為自己嫁給了中國人,從此她也就是中國人了,因而讓郭沫若給她取一個中國名字,後來就有了「郭安娜」的稱呼。從此以後,「郭安娜」這個名字就伴隨了佐藤富子以後80年的人生。在10年的時間裡,佐藤富子為郭沫若生下了5個孩子,其中4個是男孩,1個是女孩。
  • 郭沫若用4字罵魯迅,魯迅加1字回懟,世人:這便是郭老的一生
    不過,除了魯迅外,郭沫若也算是一個著名文人了,同在一個時代,大家低頭不見抬頭見,自然會比較一番。想當年,郭沫若曾用4個字「點評」魯迅,而魯迅也不甘示弱,他大手一揮,當即用5字回懟。沒成想,當眾人見到這5個字之後卻不免啞然失笑:也許,這便是郭沫若的一生了。20歲那年,郭沫若被父母安排了一門婚事,女方名為張瓊華,是一個大他兩歲,沒受過新式教育的舊式女子。
  • 溥儀的一後一妃兩貴人,為什麼都被溥儀稱為「犧牲品」?
    溥儀的夫妻關係極不正常,一後一妃兩貴人都被溥儀稱為「犧牲品」、「擺設」、「掛名的妻子」,從未生育過子女。 因機少人多,溥儀便把婉容和李玉琴扔下來不管了。不久,婉容病發而死。 二、淑妃文繡下堂求去 淑妃文繡是溥儀的第二個妻子,溥儀大婚之日,與婉容同時進宮,年齡不滿十四歲,同樣是溥儀的掛名妻子,長期過著苦悶的生活。她從小讀過不少書,能寫作。入宮後,曾經寫一篇題為「哀苑鹿」的文章,把自己比作「悲鳴宛轉,奄奄待斃」的御苑之鹿。
  • 郭沫若的日本妻子:被拋棄後獨自撫養5個孩子,希望死後葬在中國
    ,郭沫若能夠成為與徐志摩等人所齊名的大詩人,才華自然是毋庸置疑的,他基本上 每天都要給佐藤富子寫上一封信,四個月後,佐藤富子被郭沫若所打動 。 信上那一個個字,一句句話,一首首詞,都讓佐藤富子難以抗拒,陷入了和郭沫若的熱戀中,佐藤富子的家人對於這份 異國戀情 是十分反對的,日本和中國雖無隔閡,但明眼人都能看的出來,這只是表面現象。
  • 溥儀買了盒痔瘡藥,小侄子說了句玩笑話,溥儀聽後大怒:拉下去打
    ——溥儀1945年,日本無條件投降之後,偽滿洲國自然也土崩瓦解,而溥儀作為戰犯被蘇聯抓去,直到1950年才送回中國,繼續在監獄裡進行勞動改造。而這段時間裡,他也寫成了自己的「懺悔錄」——《我的前半生》。
  • 溥儀和李淑賢結婚,有位客人送來的禮物有缺陷,溥儀一句話解尷尬
    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溥儀退位後,曾經被關押在前蘇聯,遣返後,在撫順經過十年的改造,他回到了北京,成為了一個自食其力的市民,後來,他成為政協的文史專員,可是一個人的生活不僅寂寞,還孤單,溥儀的一個同事,就準備當紅娘,給他介紹一個對象。
  • 郭沫若寫4字罵魯迅,魯迅加1字回懟,世人笑稱:這便是老郭的一生
    此外,郭沫若與魯迅的婚姻都是父母包辦的,魯迅不情不願地與朱安結了婚,但在婚後的第三天,魯迅就去了日本;至於郭沫若,婚後的第五天就離開了家鄉,從此與他的妻子張瓊華在1927年沒有見面。郭沫若雖不與張瓊華同住,但兩人亦未離婚,因此張瓊華在郭沫若的老家獨守空房68年,也沒有子女。
  • 日本天皇送溥儀3件國寶,說這就是你的祖宗了,後來溥儀罵了4個字
    日本天皇送溥儀3件國寶,說這就是你的祖宗了,後來溥儀罵了4個字 末代皇帝溥儀被日本人充當所謂的偽滿洲國皇帝期間,曾兩次訪日。 第一次發生在1935年,日本為了籠絡溥儀,表現出「日滿親善」的姿態。第二次也就1940年溥儀的出訪可就大大不同了。
  • 溥儀遊故宮,專家解釋雨花閣不開放原因,溥儀聽後搖頭,說出答案
    雨花閣不開放和傳聞中的怪事沒什麼關係,真相的揭曉和故宮曾經的主人、清朝末代皇帝溥儀有關。愛新覺羅·溥儀生於1906年,是清宣宗道光帝的曾孫、攝政王載灃之子。1908年,光緒皇帝死後,年僅兩歲的溥儀被慈禧太后推上了龍椅。溥儀在位僅三年,清朝隨著辛亥革命的浪潮土崩瓦解,5歲的溥儀也在懵懂中退位。
  • 郭沫若贈給陳毅的七言詩,通篇氣勢磅礴,開篇7個字霸氣十足
    當他找對了自己的風格後,寫出的《女神》就已經達到了較高水準了。所以我們不能抹殺,他是新詩奠基人的這一基本事實。除此以外,小時候曾入讀私塾,接觸過大量古文的他在古體詩領域,其實也是頗有建樹的。這一點,大家可以看看他的詩作《歸國雜吟》和詞作《水調歌頭》。
  • 張作霖見溥儀,磕頭行禮後問了溥儀一個問題,讓他面紅耳赤
    其中有一項就是保障清朝皇室的私產,溥儀退位後仍在紫禁城居住。這一系列的優待條件,便是《清室優待條例》,是清朝滅亡後保障皇室權益的法案。但動蕩的時局並沒有允許溥儀等人在紫禁城中高枕無憂,民國十三年(1924年)著名的「北京政變」爆發。馮玉祥控制了北洋政府的內閣等眾多機構,強行修改並通過了新的《清室優待條例》,溥儀也立刻被趕出了紫禁城。
  • 溥儀祭拜「天照大神」,回來後說了七個字:把日本人全都罵了
    日本人威逼利誘,最終成功的將溥儀帶到了東北。到了東北之後的溥儀,在日本人的操縱之下登上了所謂的「皇位」,成為了偽滿洲國的皇帝。 但是不久之後溥儀就發現,自己只是一個傀儡,一個沒有自由和尊嚴的木偶。溥儀是一個很懂得生存之道的人,當他得知自己的處境之後,幾乎事事聽從日本人的安排,但是僅有一個件事,讓溥儀一直耿耿於懷,難以解恨。
  • 溥儀兩次出訪日本始末,第二次被逼著請回三件假冒的「神器」
    溥儀在長春就任滿洲國皇帝後,曾兩次出訪日本國。第一次是1935年4月6日——5月2日,前後往返共計20天。此次出訪日本,是為了答謝昭和天皇(裕仁)派雍仁親王來慶賀「登基大典」,作為回禮,溥儀親自率一百多名文武官員出訪日本。
  • 溥儀吃飯有個習慣,日本天皇看見難以理解,只能報以微笑!
    ,而日本方面為了迷惑溥儀,最終答應了溥儀的要求。 溥儀到東北之後,日本關東軍舉行了隆重的儀式,溥儀看到歡迎自己的人群,竟然有些飄飄然了,後來日本裕仁天皇又邀請溥儀到日本訪問,這更讓溥儀認為自己的身價倍增,深覺榮幸,於是他在去往日本的途中
  • 郭沫若的2個字拍出1610萬,憑什麼?專家研究:確實值這價
    同時郭沫若又不同於一般人,他是個文人,卻參加了北伐戰爭和南昌起義,可以說是文人當中的武夫,武夫當中的文人。正是因為如此,他做的很多事情往往也是有著武夫一樣的狂熱,又有著文人一樣的細緻入微。 他寫的《女神》就以浪漫主義精神、噴髮式的表達以及細膩的情感想像著稱,成了當時的新文藝創作當中的一面旗幟。
  • 他是溥儀老師,曾在清華、北大執教,50歲卻選擇在頤和園投湖自盡
    這位國學大師,他是末代皇帝溥儀的老師,曾在清華、北大這兩所我國頂尖學府執教。常人眼裡風光無限的他,又為何在頤和園中投湖自盡,留下16字遺言?成大事者,多有磨難王國維自小就有「神童「之稱,博覽群書。為了完成父親的期望 ,他參加科考,卻遺憾落榜。科考失敗的他,在父親的安排下,娶妻生子,過著幸福安穩的生活。
  • 佐藤富子:為郭沫若生5子後被拋棄,培養5個孩子成才,堅持葬中國
    古代中國歷史上常有負心者,雖有杜撰或謠傳,但仍屢見不鮮,而近代誰是最無情負心者,必定是被魯迅稱為「才子加流氓」的郭沫若。郭沫若一生有三個老婆,第一個老婆是原配張瓊華,屬於媒妁之約,是父母的命根子,但他對這個裹著小腳的傳統女人並不滿足,還十分抗拒,婚後不到一周就離家遠走。而且他的第三個妻子是於立群女士,是他從日本回國後結識的一位新式女人,半輩子都陪著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