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作霖見溥儀,磕頭行禮後問了溥儀一個問題,讓他面紅耳赤

2020-12-22 百曉生侃中國史

1911年辛亥革命全面爆發,大清帝國諸省紛紛宣布脫離清政府,南北對峙的格局也隨之形成。清政府急調袁世凱率北洋新軍鎮壓,但袁世凱卻在前線與革命黨人達成了協議:袁逼清帝退位,民國臨時大總統的位置就歸他。為了逼清室就範,袁世凱除了動用武力,也在談判桌上為他們爭取了許多優待特權。其中有一項就是保障清朝皇室的私產,溥儀退位後仍在紫禁城居住。這一系列的優待條件,便是《清室優待條例》,是清朝滅亡後保障皇室權益的法案。

但動蕩的時局並沒有允許溥儀等人在紫禁城中高枕無憂,民國十三年(1924年)著名的「北京政變」爆發。馮玉祥控制了北洋政府的內閣等眾多機構,強行修改並通過了新的《清室優待條例》,溥儀也立刻被趕出了紫禁城。沒有了宮殿的皇帝只能回到他入宮之前的住所——原攝政王載灃的北府,但父子君臣之間的隔閡也讓溥儀在家中住不舒坦,便索性逃進了日本公使館。次年溥儀又前往天津租界定居,在這裡和滿清遺老遺少密切接觸的他開始了復闢活動。

早在1915年,袁世凱掌權後就曾圖謀復闢,但很快便失敗了。袁世凱的復闢失敗,也讓民主共和的觀念更加深入人心,北洋軍閥中的掌權者,也始終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韙。但溥儀要想成功復闢,必須有一支支持他的軍隊,而且是要具有可靠實力的軍隊。之前張勳復闢雖然也有軍隊,但規模並不足以支撐帝制的死灰復燃。溥儀和遺老遺少們一合計,決的復闢帝制可能需要回到關外,畢竟那裡是愛新覺羅先祖的「龍興之地」。而當時佔據那裡的北洋軍閥,是有「東北王」之稱的張作霖。

張作霖曾經參加過甲午戰爭,後來落草為寇,又經過清政府的招安才步步高升,一路做到了東三省的巡閱使。而張作霖的這一切,沒有清政府的支持是難以成功的。所以「東北王」張作霖也算是前清的舊臣,正因如此,溥儀也決定試探一下他的態度。張作霖也是老謀深算,早就預料到了溥儀這群人的小算盤,便搶先一步公開發表聲明:「作霖以愛國為天職,凡有破壞我共和政體者,將挺身而擊之」。溥儀聞訊便不再考慮拉攏張作霖,恰好此時日本人對溥儀拋開了橄欖枝。

溥儀和日本人各取所需,都需要對方,因此一拍即合。張作霖聞訊大發雷霆,決心會一會這位已經亡國了的小皇帝。但是張作霖不待見日本人,也不願意去溥儀所在的日租界,所以只能邀請溥儀去他那邊。雖然張作霖反對復闢,但溥儀想要在東北搞事情,就繞不開他張作霖,因此只能硬著頭皮前去會面。溥儀抵達張作霖的府邸後,張作霖便撲通跪下磕起了頭。只不過張作霖口中喊得並非「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而是一句簡單的「皇上好!」這位北洋政府實際上的最高領導人給自己來這一套,著實讓溥儀沒有反應過來。

還沒等溥儀喊「平身」,張作霖自己已經站起來了。張作霖起身後稍微整理了一下衣服,問溥儀:「我有足夠的力量保護你,你為什麼還要去投靠日本人呢?」溥儀知道自己投靠日本人的事情已經被張作霖知道了,但被張作霖這麼一問還是面紅耳赤,近乎無言以對的他支支吾吾半天才說了一句「迫不得已」。為了扶持溥儀建立傀儡政權,日本人在東北下了不少功夫,奈何張作霖油鹽不進,始終佔不到便宜。無計可施的日本人只能採用最粗暴的方式——刺殺張作霖。

1928年6月4日下午,張作霖乘專用列車返回瀋陽,路過皇姑屯時被炸身亡。1931年9月18日,日本關東軍製造「柳條湖事件」開始了侵華戰爭。1932年2月18日,「東北行政委員會」發布《獨立宣言》:「從即日起宣布滿蒙地區同中國中央政府脫離關係,根據滿蒙居民的自由選擇與呼籲,滿蒙地區從此實行完全獨立,成立完全獨立自主之政府。」偽滿政權宣告成立,溥儀也於1934年成功改「國號」為偽「滿洲帝國」,實現了自己的復闢夢想。

相關焦點

  • 明明溥儀已經退位,為何大元帥張作霖見了他還要下跪?
    無處可去的他選擇了逃避,去往日本人的庇護下生活,也就是在天津的租界苟活。此時,張作霖得知了此事,立刻寫了信,問溥儀是否確定要活在日本人的保護下,而不是活在他這個東北王的庇佑下。為了求證,張作霖前去探望溥儀,最終在曹家花園見到了他。二人相見時,張作霖十分爽快地走到溥儀面前跪下,並且重重磕了一個響頭,嘴裡還喊著「皇上萬福」。
  • 民國少帥張學良,為何要對溥儀皇帝三叩九拜?
    民國少帥張學良,為何要對溥儀皇帝三叩九拜? 不僅是民國少帥張學良見到溥儀要行三叩九拜的大禮,就是當時的很多北洋軍閥的大佬們,包括袁世凱,王士珍,張作霖見到溥儀,都會行跪拜禮。
  • 溥儀選擇投靠日本成為傀儡皇帝的原因
    1928年孫殿英挖了清東陵之後,溥儀在天津張園為乾隆和慈禧擺設了靈堂,每天進行三次祭拜。溥儀當時便在心中暗暗發誓:「不報此仇,便不是愛新覺羅的子孫!」溥儀又想起溥偉到天津第一次見他的時候,曾經說過一句話:「有溥偉在,大清就一定不會亡!」
  • 一組罕見老照片:一身匪氣張作霖,末代皇帝是溥儀!
    4.一身匪氣張作霖 亂世梟雄張作霖生活充滿傳奇色彩,最終執掌東三省。第二次直奉戰爭勝利後,張作霖進駐北京,擔任全國陸軍和海軍元帥,成為當時國家的最高統治者。
  • 溥儀晚年理髮時,問了理髮師一個什麼問題,惹得眾人捧腹大笑?
    清朝是我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溥儀就是這個王朝的最後一任皇帝。風雨飄搖,社會交替,溥儀作為封建社會的代表人物,被紅軍衛兵俘虜,淪為了戰犯。他一生可謂傳奇,共登基為皇帝3次。一次夜晚,一個犯人急性腸炎,獄內沒有醫生,溥儀站了出來,治好了他,經過上級允許後,他還開始當起了輔助保健員。在監獄裡的幾年,溥儀認真學習,積極改造。1959年,他得到了周總理的接見。看到了他的轉變後,特赦了他。出獄後,他被安排在北京市植物園工作。溥儀是個有趣的人,他不僅把植物園的植物照顧得很好,還引入了一些蘇聯的植物。
  • 溥儀的一後一妃兩貴人,為什麼都被溥儀稱為「犧牲品」?
    溥儀三歲登基。慈禧指定以溥儀入承大統,有兩個原因:一是內親關係,便於鞏固自己的政權;一是立幼君,可以由她擺布。但是她沒有料到,溥儀進宮才三天,她便一病不起了。 溥儀有四個妻子,皇后婉容是正白旗郭布羅氏榮源之女;淑妃文繡是額爾德特氏端恭之女;慶貴人譚五齡原姓他他拉氏;最後是福貴人李五琴。
  • 溥儀偽滿時期的日本僕人,出錢幫溥儀復闢,十年間從士兵升為中將
    1924年,馮玉祥在北京發動政變,把民國政府的偽總統曹錕趕下了臺,同時也把末代皇帝溥儀趕出了紫禁城,並且取消對皇室的一切優厚待遇。走投無路的溥儀帶著他的皇后和妃子去了天津,並且在天津認識了一個對他一生都有很大影響的人。
  • 溥儀憋屈事:「天照大神」被篡改為祖宗(組圖)
    我出巡、接見賓客、行禮、訓示臣民、舉杯祝酒,以至於點頭微笑,都要在吉岡的指揮下行事。我能見什麼人,不能見什麼人,見了說什麼話,以及我出席什麼會,會上講什麼等,一概聽他的吩咐。我要說的話,大多是他事前先用日本式的中國話寫在紙條上的。」  偽滿的「宮內府」設有日本憲兵室,所有進出「宮內府」的人都逃不過日本憲兵的監視。
  • 傀儡皇帝溥儀的憋屈事:日本「天照大神」被篡改為祖宗
    據溥儀自述:「吉岡的實際職能就是一根電線,關東軍的每一個意思,都是通過這根電線傳達給我。我出巡、接見賓客、行禮、訓示臣民、舉杯祝酒,以至於點頭微笑,都要在吉岡的指揮下行事。我能見什麼人,不能見什麼人,見了說什麼話,以及我出席什麼會,會上講什麼等,一概聽他的吩咐。我要說的話,大多是他事前先用日本式的中國話寫在紙條上的。」
  • 溥儀妻子回憶:溥儀去世前,一直喊著「河車丸」,河車丸是什麼?
    臨終之際,她毒死了光緒皇帝,並將載灃之子溥儀立作儲君。就這樣,三歲的溥儀被隆裕太后抱上了金鑾殿。在他眼前,文武百官盡數跪服。他們齊聲恭賀。溥儀並不知道,等待他的將不是安定繁榮,而是一個風雨飄搖的大清朝。一個三歲的孩子,他的一生註定悲慘。
  • 溥儀被趕出紫禁城,有人問了個尷尬問題,末代皇帝竟被嚇出一身冷汗
    就這樣,溥儀及其皇室家人在辛亥革命後,卻依舊暫住在紫禁城中,甚至」宣統「這一年號在清宮內已排到了」宣統十六年「,即1924年。儘管他在辛亥革命中,充當的是清廷與民國政府間的傳聲筒,幹得更是兩邊投機倒把的政治買賣。可是當他成了大總統後,卻對以前的」君臣名分「莫不敢忘。更何況他還有著復闢稱帝的野心,而為了讓之前的」主子「承認自己」真龍天子「的身份,他一直都對紫禁城裡的清室態度極好,自然更不會去提讓他們」移居「頤和園之事。
  • 八極門第六代宗師霍殿閣,末代皇帝溥儀的武術老師兼保鏢
    職業武師霍殿閣是河北滄縣人,師從八極拳拳師神槍李書文,學得真傳,成為八極門第六代宗師,武藝精湛高強,是末代皇帝溥儀的武術老師兼保鏢。霍殿閣幼時資質聰慧,在家鄉給張姓富家子弟當陪練,很快學得一身拳術好功夫。
  • 日本二戰戰敗後,溥儀激動說出一語,現場哄堂大笑,日本無地自容
    溥儀在歷史中,溥儀可以說是最幸運,卻也是最悲劇的人。他出身清朝皇室家庭,小小年紀就成為了皇帝,名下資產眾多,享盡榮華富貴。不過面對時代的亂局,溥儀隨後的命運卻頗為挫折。身為皇帝,只是個短命皇帝。他投靠日本人,妄圖重新執掌權力,卻不過是日本人手中的一枚棋子,根本難以滿足自己的願望。面對日本人,他唯唯諾諾,屈辱不已,不過當進行審判時,溥儀卻也硬氣了一回,短短一句話令日本人面紅耳赤,啞口無言!
  • 郭沫若邀請溥儀當助手,溥儀冷冷回了5個字,郭沫若聽後悻悻離去
    溥儀是中國歷史上的最後一任皇帝,出生的時代決定了他的一生終將過得不平凡,慈禧的決定更是決定了他未來的人生。電影《末代皇帝》演出了他傳奇又悲劇的一生,從皇帝到一個普通人,這電影其實也不過是演出了一部分而已,溥儀真實的人生恐怕比這還跌宕。
  • 溥儀大婚,北洋政府為什麼鼎力相助,連時任大總統都送禮致賀
    最初只是準備挑選一位皇后而已,內務府當時一共給溥儀送上了四張照片,分別是蒙古王公陽倉扎布、前都統衡永、榮源、端恭這四家的女兒。四張照片用溥儀自己的話就是:「在我看來,都是一個模樣,每位都有一個像紙糊的桶子似的身段,臉部很小,實在也分不出來醜俊」。年少的溥儀於是就在四張照片中犯了難,最後隨便選了一張看著順眼的照片畫了一個圈,而這個人就是當時只有十二歲的文繡。
  • 從至高無上的皇帝到普通公民,末代皇帝溥儀的一生都經歷了什麼?
    從一個身居九五之位的皇帝再到普普通通的公民,歷史上也只有這麼一位皇帝經歷過,他就是愛新覺羅·溥儀;他的人生經歷就像乘坐一輛過山車一般,起起伏伏。他見證了歷史變遷、也擁有著多舛的命運。下面,就由我們一起來了解這位清朝末代的囚徒皇帝——溥儀。
  • 溥儀曾說,李淑賢是他最愛的女人,為何李淑賢堅決不和溥儀合葬
    在溥儀的5位妻子中,他最後迎娶的李淑賢不僅最得他疼愛,也最被他尊重。甚至溥儀還曾多次動情地對李淑賢說過,他以前在宮裡的時候,從來不知道愛情為何物,只是遇到李淑賢后,才曉得人世間還有這樣甜蜜的東西存在。 然而,最得溥儀珍愛的李淑賢,卻在臨終前表達了堅決不和溥儀合葬的遺願,這是怎麼回事呢?
  • 末代皇帝的劇本是怎麼描寫溥儀跌宕起伏的一生的
    影片開始,在中蘇邊境,一列蒸汽火車駛進車站,站臺下是守衛森嚴的中國軍人,車門打開後,從車上走下來一批形形色色,衣著破爛不堪的戰犯,溥儀也從中走下,後面跟著自己的弟弟溥傑和隨從,溥儀進入候車廳後,被幾個戰犯認了出來,他們驚慌失措地走到溥儀面前下跪行禮,溥儀見狀後慌亂地跑到洗手間,他看向鏡子中的自己,拿起刮臉刀割著自己的手腕,,這時外面的戰犯管理所所長找不到溥儀,
  • 溥儀回故宮提醒畫擺錯位置,專家:你懂還是我懂?溥儀:那是我爸
    1909年,年僅三歲的溥儀因為慈禧的一聲令下被抱入皇宮,從此與生母骨肉分離,開始了自己末代傀儡皇帝的生涯。溥儀並不是前皇帝光緒帝的親兒子,而是醇親王載灃的長子。當了皇帝後載灃被任命為攝政王,但家人並沒有歡天喜地,因為他們都知道,等待溥儀的是一個恐怖而深黑的宿命。
  • 郭沫若邀請溥儀當助手,溥儀笑著回了5個字,郭沫若聽後尷尬了
    在清朝,滿文作為「國書」在文牘中與漢文並用,清政府與外國締結的條約、國內的重要文告、軍事奏摺和公文幾乎都有滿文文本,而自清遜帝溥儀退位後,滿文就漸漸走向了瀕危的邊緣。郭沫若在研究清史時曾經找上正在改造的溥儀,邀請他和自己一起做翻譯滿文的工作,但卻被溥儀拒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