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溥儀已經退位,為何大元帥張作霖見了他還要下跪?

2021-01-12 讀文化博今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當張作霖爬到了高位時,幾乎是俯瞰了眾生,但是誰也想不到,他在此之前,也僅僅只是一個默默無聞的拿著溥儀發的俸祿過活的朝臣。滄海桑田,瞬息萬變,一個貴為皇帝的天子,卻成了敲響亡國之音的君主;而一個默默無聞的小人物,卻成了一個大名鼎鼎的梟雄。

公元1924年,北洋軍閥馮玉祥在京發動了歷史上著名的「北京政變」。當時清政府的皇帝是溥儀,也就是中國封建王朝的最後一位皇帝,他被馮玉祥趕出了皇城。無處可去的他選擇了逃避,去往日本人的庇護下生活,也就是在天津的租界苟活。此時,張作霖得知了此事,立刻寫了信,問溥儀是否確定要活在日本人的保護下,而不是活在他這個東北王的庇佑下。

為了求證,張作霖前去探望溥儀,最終在曹家花園見到了他。二人相見時,張作霖十分爽快地走到溥儀面前跪下,並且重重磕了一個響頭,嘴裡還喊著「皇上萬福」。此時的張作霖已經是大名鼎鼎的東北王,給一個沒有任何兵權的溥儀下跪,這讓溥儀十分感動,也讓溥儀萬分吃驚。

於是,溥儀在張作霖磕完頭後,立即上前去攙扶起張作霖,直言道:「上將軍萬福。」二人開頭十分融洽,但是接下來,張作霖問溥儀為何要投靠日本人,而不是選擇在他的庇佑下時,溥儀面色尷尬,無地自容。 很多人都會好奇,已經失去了權勢的溥儀,張作霖為什麼要給他下跪?這就不得不提到一個最根本的問題,那就是張作霖想要從溥儀那裡攫取利益。原因如下:

第一,自然是張作霖需要作秀。在當時的社會形式下,雖然清朝已經不復存在,但是皇權至上的思想根深蒂固,深深根植於老百姓中。張作霖此時在溥儀面前流露出來的正是一個保皇黨的忠心,自然也會受到一些人的支持和幫助,這為他的軍閥生涯帶去了十分重要的利益。

第二、政治上的訴求。張作霖從1875年出生到成長,都是在一個貧苦家庭中,得到的見識也是在參加過甲午中日戰爭後積累起來的。1902年到1907年這五年時間,他從一個無名小卒慢慢成長為一個軍閥,軍閥之路也就此開始。1911年辛亥革命開始,張作霖直接被任命為「奉天國民保安會」軍事部副部長,在帶領軍隊鎮壓起義者中立下了功勞,於是在清政府的扶持下,又順利升了官職。

隨著時間的推移,1918年,張作霖選擇與日本勢力合作,成功當上了東三省巡閱使,開始直接掌控東北三省,並實現逆襲,成為了當時奉系的首領。 隨著辛亥革命的推移,溥儀在當時的社會中開始風雨漂泊,他的地位受到了嚴重的威脅。此時已經在東北闖出一片天的張作霖,卻依舊選擇了與清朝「共存亡」。

甚至在1920年爆發的直皖戰爭中,充當溥儀的守護者,派人暗中保護溥儀的安全。在溥儀與婉容大婚之際,張作霖也沒閒著,直接送了一份大禮以表祝賀。 1924年,正值張作霖過49歲壽辰,在當時,男子一般是要過虛歲生辰的,所以此時張作霖算作過50大壽。

溥儀此時也花了重金,給張作霖送去應有的禮品,比如玉如意、瓷器等精緻物件。由此可以看出,這二人關係保持得十分妥當,甚至在外人看來十分和諧親密。 但是,日本人支持張作霖成為東北三省的領頭人是有條件的,那就是無條件服從日本人的命令,這和做日本人的走狗沒什麼區別。張作霖自然是不願意的。雖然他是一界莽夫,但是不可否認,他也是十分有骨氣的人。

在與日本人交涉失敗後,他選擇與日本人決裂,誓死不再往來。當得知溥儀與日本人合作是,張作霖心裡突然明白過來,這是日本人的另一個幌子,於是他才千辛萬苦找到溥儀,並且告知其中利弊。而張作霖之所以在溥儀面前磕頭,那就是為了讓溥儀覺得自己是個可用之人。

在磕完頭後,張作霖便開始於溥儀說起馮玉祥的壞話。說馮玉祥之所以趕走溥儀,全是為了紫禁城內的奇珍異寶,而自己則會好好保護這些歷史遺留下來的瑰寶。很明顯,這是張作霖借著溥儀來瘋狂打壓馮玉祥。不過還沒等張作霖勸服溥儀,1928年6月4日,張作霖便在日本人製造的「皇姑屯事件」中身亡,再也沒能「履行」到與溥儀的承諾。

都說亂世出英雄,張作霖作為民國時期東三省的領軍人物,他的一生無疑是充滿傳奇色彩的,尤其是在我國抗戰初期,出了不少力,今天筆者給大家帶來的這本《張作霖傳》,就講述了一代梟雄從一介草莽到東北王的故事,原價96,現價僅56元,喜歡的朋友千萬別錯過,點擊下方的連結即可購買。

相關焦點

  • 張作霖見溥儀,磕頭行禮後問了溥儀一個問題,讓他面紅耳赤
    清政府急調袁世凱率北洋新軍鎮壓,但袁世凱卻在前線與革命黨人達成了協議:袁逼清帝退位,民國臨時大總統的位置就歸他。為了逼清室就範,袁世凱除了動用武力,也在談判桌上為他們爭取了許多優待特權。其中有一項就是保障清朝皇室的私產,溥儀退位後仍在紫禁城居住。這一系列的優待條件,便是《清室優待條例》,是清朝滅亡後保障皇室權益的法案。
  • 一組罕見老照片:一身匪氣張作霖,末代皇帝是溥儀!
    4.一身匪氣張作霖 亂世梟雄張作霖生活充滿傳奇色彩,最終執掌東三省。第二次直奉戰爭勝利後,張作霖進駐北京,擔任全國陸軍和海軍元帥,成為當時國家的最高統治者。
  • 民國少帥張學良,為何要對溥儀皇帝三叩九拜?
    民國少帥張學良,為何要對溥儀皇帝三叩九拜? 不僅是民國少帥張學良見到溥儀要行三叩九拜的大禮,就是當時的很多北洋軍閥的大佬們,包括袁世凱,王士珍,張作霖見到溥儀,都會行跪拜禮。
  • 袁世凱逼溥儀退位時,裝備精良的7萬皇家衛隊,為何不敢反抗?
    1908年冬,溥儀即位,到了這個時候,曾國藩、左宗棠、張之洞、李鴻章、光緒帝、慈禧太后紛紛退出了歷史舞臺。1908年起,隆裕太后撫養年幼的皇帝,垂簾聽政,但隆裕太后並無慈禧之手腕,而且不善言辭,親信並不多,因此並沒有很大的權利;溥儀的親生父親載灃為攝政王,他因懷疑袁世凱在戊戌變法中出賣維新派,以及反對袁世凱的許多新政策,因此解除了袁世凱的官職。
  • 溥儀退位後雖然已無權力但依然擁有極大影響力
    中國的封建君主專制存在了2000多年,清廷《退位詔書》的頒布雖然標誌著中國封建制度的滅亡,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封建君主政治已經徹底在中國人民心中抹去了。溥儀作為清朝最後一位皇帝,在清王朝宣告結束之日,不僅沒有離開紫禁城,反而因《優待清室條件》在紫禁城裡面享受了12年皇帝生活。
  • 溥儀退位時,大清朝的12名鐵帽子王,為何無一人反對?看完你就知道了
    不過在清朝末年袁世凱逼迫溥儀退位時,為什麼沒有鐵帽子王站出來反對呢?其實並不是沒有人反對,而是反對的力量太弱小。 到了後來辛亥革命時,清朝的鐵帽子王們依然很有地位,當時執政的醇親王載灃(宣統帝溥儀的生父)就是12位鐵帽子王之一。不過清廷對南方各省的控制力已經完全瓦解,形勢岌岌可危。此時,手握重兵袁世凱一方面威脅革命黨,一方面逼迫溥儀退位。當時袁世凱所控制的新軍幾乎佔據了清廷直接控制軍隊的大部分,所以清廷最後被迫妥協,同意了皇帝退位、實現共和。
  • 滿清最後一帝在退位後,為何沒有人要除掉他?因為其還有利用價值
    為何屬於封建餘孽的溥儀沒有被殺呢?在慈禧那個敗家老娘們而咽氣前,她將大權移交給了年僅3歲的小溥儀,那時的滿清當局早已風雨飄搖,覆滅只是時間問題。當時的他還是一個連路都走不利索的孩童,想要坐鎮天下,簡直是笑話。
  • 溥儀退位時,大清朝的12名鐵帽子王的態度如何?
    皇帝溥儀退位不退位,連皇帝溥儀自己說了都不算,何況是這個時候的鐵帽子王呢?12名鐵帽子之所以特殊,是因為他們享有當時大清朝至高無上的特權!清太祖努爾哈赤的第14個兒子,想必很多人都知道,他就是當年盛極一時的多爾袞,最終被封為和碩睿親王,自然也是沒有人敢懷疑的,睿親王爵位總共傳承十一世代,由於當時多爾袞並沒有留下多少子嗣,所以最終只有8人繼承爵位。
  • 溥儀退位後,他的7個仙女級別的妹妹都嫁給了誰?後來都怎樣了?
    中國最後的一位皇帝是溥儀,他在不懂事的年歲裡度過了真正的皇帝生活。1912年,清朝退位後,他亦生活在紫禁城內,而他的兄弟姐妹們則生活在家中。儘管往日繁華已不再,但政治聯姻依舊是他們的特色,那麼,溥儀退位後,他的妹妹們都嫁給了誰呢,後來怎樣了呢?
  • 他輔佐張作霖成海陸空大元帥,逝後胡適說:此人不死東北必不會失
    文/徐永超 民國時期的大軍閥張作霖手下有著這樣一位被稱為"小諸葛亮"的能人,他輔佐張作霖成為海陸空大元帥,他死後,胡適說:曾說"此人若不死,東北必不會如此輕易失掉。"這個人,就是楊宇霆。
  • 溥儀為何無法生育,看看小時候宮女對他做了什麼就知道了!
    比如被大家所熟知的末代皇帝溥儀,他的「皇帝生活」就顯得有點悲涼了。溥儀是誰溥儀字耀之,號浩然,是愛新覺羅載灃的兒子,也是清朝第十一位皇帝,出生於1906年,在1967年去世,享年61歲,按道理說他活了61歲已經超過了大部分皇帝的壽命,為什麼還說他的生活讓人感到悲涼呢?
  • 溥儀退位前,清廷手握百萬大軍,為何任由袁世凱20萬北洋軍逼宮?
    辛亥革命爆發時,清朝明面上還擁有著不少軍隊,如果單從兵力數量和版圖控制份額上看,這位小皇帝似乎並不是沒有一戰之力,因此溥儀的退位在當時顯得有些奇怪。但這終歸也只是「似乎」罷了。評價一個勢力所擁有的軍事力量,數量永遠不會是最重要的一環,更何況,已經江河日下的清政府,其實根本沒有財源和實力養活這樣一支紙面上的「強軍」。溥儀手中的牌,並不好打。小皇帝的第一張牌,是「赫赫有名」的八旗軍。
  • 溥儀選擇投靠日本成為傀儡皇帝的原因
    1928年孫殿英挖了清東陵之後,溥儀在天津張園為乾隆和慈禧擺設了靈堂,每天進行三次祭拜。溥儀當時便在心中暗暗發誓:「不報此仇,便不是愛新覺羅的子孫!」溥儀又想起溥偉到天津第一次見他的時候,曾經說過一句話:「有溥偉在,大清就一定不會亡!」
  • 豬八戒是天蓬元帥,為何心甘情願朝這位神仙下跪?
    (蝸牛看西遊第4677期)文/蝸牛八戒好吃懶做的行為讓我們逐漸忘記他是天蓬元帥的事實,因為這重身份,八戒可是不把多少人放在眼裡,天上的神仙多是多,但是要找出幾個大過天蓬元帥的可是不容易便是這麼厲害的八戒,在見到這位神仙時,還是得下跪。我們總以為天蓬元帥只是個海軍總司令,掌管著天界的八萬水軍,卻不知道這重身份還有其他的含義。天蓬元帥是天界北極四聖之首,北極四聖跟在北極紫薇大帝辦事,紫薇大帝是僅次於三清的神仙,所以天蓬這個首席的位置就顯得尤為有含金量。
  • 大清十二帝齊聚陰間,溥儀說起他的痛苦經歷,乾隆卻百般挖苦
    溥儀,你繼續說說你當皇帝的經歷。宣統:光緒帝駕崩之後,慈禧太后選中了我當皇帝,這便是我悲慘命運的開始。當皇帝那年我才三歲,結果6歲就被逼迫退位了,那時的我少不更事,根本沒有體驗到當皇帝的感覺,實質上只是權力中心的傀儡而已。康熙:額,我理解你的這種感受!宣統:不,康熙爺,您不理解。
  • 為何溥儀一生沒有子嗣,看看小時候,宮女們都對他幹了什麼
    溥儀三歲繼位,六歲便被迫退位,被趕下皇位,成為末代皇帝卻是是一件非常丟面子的一件事情,但是,溥儀並沒有像以前的亡國皇帝一般過分非常悽慘,相反的,他的生活在民國政府的幫助下過的是十分輕鬆並且愜意。溥儀雖然退位了,但是他依然住在皇宮,這樣的規矩也沒有被廢,所以在他結婚之前,也是要經過這樣的教育的。當時溥儀的年紀很小,晚上睡覺的時候又會鬧脾氣,所以,陪床的宮女一方面是為了讓溥儀將不好的情緒退下去,一方面又是為了完成自己的任務,所以對什麼都不懂的小溥儀態度也是十分強硬,而且每天晚上都要如此。
  • 清末時期,朝廷還有100萬軍隊,為什麼溥儀會退位?
    最後,清朝的末代皇帝溥儀選擇了主動退位,封建時代宣告終結。這不禁令人疑惑,當時雖然朝廷遭遇四面楚歌,可朝廷還是有100多萬的清軍,宣統皇帝完全可以退守關外,繼續當皇帝,完全沒必要著急退位。事實上,這其中的原因既現實,也無奈。清朝初期,在努爾哈赤的率領下,建立了著名的八旗軍,這些八旗軍出則為兵,入則為民!一方面有利於保障軍隊的日常物資補給,自給自足;另一方面則可以保持足夠的軍隊人數。
  • 末代皇帝溥儀為何大婚之夜獨自呆在養心殿一晚?他有什麼難言之隱
    從各路軍閥到日本建立的偽滿洲國,溥儀的後半生可以說是悲劇的,畢竟長大懂事之後的他才能更加真真切切地體會到成人的痛苦,但是他在成人之前其實過得還算是相對比較自由和幸福的。 溥儀的童年 清王朝還存在的時候,溥儀還小,生活方面也都是正宗的清王朝皇室儲君的待遇。
  • 他是張作霖的結拜兄弟,但每次去見張作霖,袖中都要藏一支手槍
    比起張作霖來,馮德麟出道要早得多。17歲時,他便投身海城鄉勇、綠林,經過多年的打拼,馮德麟以「團夥大、佔地廣、講義氣」聞名遼西和遼南,各地百姓都稱其為「團總」。張作霖最初與馮德麟交往時,對他充滿了崇敬之情。
  • 末代皇帝溥儀被迫退位,領400萬「年薪」!靠一人一物保命
    話說辛亥革命起義成功之後,溥儀被迫宣布退位,畢竟滿清政府早就是名存實亡了,這個末代皇帝也沒啥好當的了。雖然說是退位了,但是溥儀畢竟是末代皇帝,還是享有很多特權,並且革命政府答應給他每年400萬兩的生活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