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當張作霖爬到了高位時,幾乎是俯瞰了眾生,但是誰也想不到,他在此之前,也僅僅只是一個默默無聞的拿著溥儀發的俸祿過活的朝臣。滄海桑田,瞬息萬變,一個貴為皇帝的天子,卻成了敲響亡國之音的君主;而一個默默無聞的小人物,卻成了一個大名鼎鼎的梟雄。
公元1924年,北洋軍閥馮玉祥在京發動了歷史上著名的「北京政變」。當時清政府的皇帝是溥儀,也就是中國封建王朝的最後一位皇帝,他被馮玉祥趕出了皇城。無處可去的他選擇了逃避,去往日本人的庇護下生活,也就是在天津的租界苟活。此時,張作霖得知了此事,立刻寫了信,問溥儀是否確定要活在日本人的保護下,而不是活在他這個東北王的庇佑下。
為了求證,張作霖前去探望溥儀,最終在曹家花園見到了他。二人相見時,張作霖十分爽快地走到溥儀面前跪下,並且重重磕了一個響頭,嘴裡還喊著「皇上萬福」。此時的張作霖已經是大名鼎鼎的東北王,給一個沒有任何兵權的溥儀下跪,這讓溥儀十分感動,也讓溥儀萬分吃驚。
於是,溥儀在張作霖磕完頭後,立即上前去攙扶起張作霖,直言道:「上將軍萬福。」二人開頭十分融洽,但是接下來,張作霖問溥儀為何要投靠日本人,而不是選擇在他的庇佑下時,溥儀面色尷尬,無地自容。 很多人都會好奇,已經失去了權勢的溥儀,張作霖為什麼要給他下跪?這就不得不提到一個最根本的問題,那就是張作霖想要從溥儀那裡攫取利益。原因如下:
第一,自然是張作霖需要作秀。在當時的社會形式下,雖然清朝已經不復存在,但是皇權至上的思想根深蒂固,深深根植於老百姓中。張作霖此時在溥儀面前流露出來的正是一個保皇黨的忠心,自然也會受到一些人的支持和幫助,這為他的軍閥生涯帶去了十分重要的利益。
第二、政治上的訴求。張作霖從1875年出生到成長,都是在一個貧苦家庭中,得到的見識也是在參加過甲午中日戰爭後積累起來的。1902年到1907年這五年時間,他從一個無名小卒慢慢成長為一個軍閥,軍閥之路也就此開始。1911年辛亥革命開始,張作霖直接被任命為「奉天國民保安會」軍事部副部長,在帶領軍隊鎮壓起義者中立下了功勞,於是在清政府的扶持下,又順利升了官職。
隨著時間的推移,1918年,張作霖選擇與日本勢力合作,成功當上了東三省巡閱使,開始直接掌控東北三省,並實現逆襲,成為了當時奉系的首領。 隨著辛亥革命的推移,溥儀在當時的社會中開始風雨漂泊,他的地位受到了嚴重的威脅。此時已經在東北闖出一片天的張作霖,卻依舊選擇了與清朝「共存亡」。
甚至在1920年爆發的直皖戰爭中,充當溥儀的守護者,派人暗中保護溥儀的安全。在溥儀與婉容大婚之際,張作霖也沒閒著,直接送了一份大禮以表祝賀。 1924年,正值張作霖過49歲壽辰,在當時,男子一般是要過虛歲生辰的,所以此時張作霖算作過50大壽。
溥儀此時也花了重金,給張作霖送去應有的禮品,比如玉如意、瓷器等精緻物件。由此可以看出,這二人關係保持得十分妥當,甚至在外人看來十分和諧親密。 但是,日本人支持張作霖成為東北三省的領頭人是有條件的,那就是無條件服從日本人的命令,這和做日本人的走狗沒什麼區別。張作霖自然是不願意的。雖然他是一界莽夫,但是不可否認,他也是十分有骨氣的人。
在與日本人交涉失敗後,他選擇與日本人決裂,誓死不再往來。當得知溥儀與日本人合作是,張作霖心裡突然明白過來,這是日本人的另一個幌子,於是他才千辛萬苦找到溥儀,並且告知其中利弊。而張作霖之所以在溥儀面前磕頭,那就是為了讓溥儀覺得自己是個可用之人。
在磕完頭後,張作霖便開始於溥儀說起馮玉祥的壞話。說馮玉祥之所以趕走溥儀,全是為了紫禁城內的奇珍異寶,而自己則會好好保護這些歷史遺留下來的瑰寶。很明顯,這是張作霖借著溥儀來瘋狂打壓馮玉祥。不過還沒等張作霖勸服溥儀,1928年6月4日,張作霖便在日本人製造的「皇姑屯事件」中身亡,再也沒能「履行」到與溥儀的承諾。
都說亂世出英雄,張作霖作為民國時期東三省的領軍人物,他的一生無疑是充滿傳奇色彩的,尤其是在我國抗戰初期,出了不少力,今天筆者給大家帶來的這本《張作霖傳》,就講述了一代梟雄從一介草莽到東北王的故事,原價96,現價僅56元,喜歡的朋友千萬別錯過,點擊下方的連結即可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