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儀是大清王朝的最後一位皇帝,也是一位頗具悲劇色彩的皇帝。雖然名義上為皇帝但是卻從來沒有真正的掌控過整個國家的權利,相反幾乎一輩子都是被不同的人架空權利。
從各路軍閥到日本建立的偽滿洲國,溥儀的後半生可以說是悲劇的,畢竟長大懂事之後的他才能更加真真切切地體會到成人的痛苦,但是他在成人之前其實過得還算是相對比較自由和幸福的。
溥儀的童年
清王朝還存在的時候,溥儀還小,生活方面也都是正宗的清王朝皇室儲君的待遇。直到1911年,民國政府和清王朝皇室正式籤訂了溥儀退位協議,從此溥儀也就失去了大清江山,200多年的清王朝也從此畫下了一個句號。
但是袁世凱其實對溥儀還是非常不錯的,不知道是不是源於自己心中的那一份愧疚(清王朝還是非常信任他的),其籤訂的退位協議約定對於溥儀來說還是非常友好的。
首先,溥儀仍然可以居住在紫禁城中,而且其帝號保留,也就是說溥儀從某種程度上來講還是皇帝,那麼滿清的前朝遺老們依然將溥儀當作是皇帝來培養,找最好的老師,接受最好的教育,一切吃穿用度基本上還是和以前一樣,對於年幼的溥儀來說這一切似乎是和以前並沒有太大的區別。
溥儀的大婚
眼前的一切似乎也是蒙蔽了溥儀的雙眼,讓溥儀產生了一種自己依然是皇帝的錯覺。直到溥儀15歲這一年,這是皇帝即將大婚的一年。這一年,滿清的前朝遺老和王公貴族們可謂是忙得不可開交,為溥儀確立皇后一事更是傷透了腦筋。
甚至當時的清王朝皇室還專門成立了一個溥儀大婚的特別行動小組,撥發巨款,定要講溥儀這場婚禮給辦的是體體面面,不能丟了大清皇室的威嚴,可見好面子這點哪怕是大清亡了也無法改變了。
當時給溥儀定的皇后是婉容,可是溥儀看照片的時候卻偏偏看上了文秀,後來老太妃們實在是沒有辦法,只好同時迎娶兩個媳婦,一個是皇后,一個是僅次於皇后的貴妃。不過我個人實在搞不懂溥儀的品味,看了婉容和文秀的照片我實在不知道溥儀為何會喜歡文秀這種類型的,可能這就是蘿蔔青菜,各有所愛吧。
溥儀不去入洞房
直到大婚那天,歷盡滄桑的紫禁城重新鋪上了新裝,打扮的也是紅火喜慶,畢竟即將迎來的是大清最後一位皇帝的大婚。從婚禮的規模來看,溥儀的大婚可能比乾隆等人的排場要小一些,但是卻也不必同治皇帝弱多少了,畢竟可以說是大清最後的輝煌了。
據悉,當時也是十步一崗,五步一哨,全都是精銳的北洋官兵,大約有3000多人,當時的民國總統徐世昌還送上了足足2萬大洋的賀禮,其他軍閥也是紛紛送上金銀珠寶和各種財富。
在這一刻,仿佛當年那個強盛輝煌的大清又回來了,可惜溥儀總歸是成年了,他這一刻也看透了一切,明白了很多。
按照道理來講,皇帝成年之後便可以正式的接管國家的統治權力,可是溥儀只有一個空空的皇帝尊號,只是一個有名而無實的頭銜罷了,哪裡有治國的權利啊。終於到了這天晚上,一整天忙忙碌碌猶如木偶人般的溥儀終於算是解放了,晚上道賀的人離去,婚禮就此落下帷幕,開始了洞房。
但是溥儀哪裡有什麼心情去洞房呀,溥儀僅僅只是去看了一眼兩個妻子便獨自一人回到了書房,在養心殿待了一宿。這是什麼操作?兩個如花似玉的妻子獨守空房,溥儀自己卻跑了?這是為何呢?
其實這一點給出的說法還是蠻多的,據悉在溥儀晚年的回憶錄中談到了這件事,他解釋稱是因為自己只有空空的皇帝尊號卻沒有權利,因此他的心情是非常的低落的,所以他沒有心情去入洞房,相反只想自己一個人靜一靜。
還有一個說法稱溥儀沒有能力入洞房,因此他怕被妻子取笑或者不滿便沒有去入洞房。當然這一點是野史記載較多,個人來講其實是第一點原因可能更切近實際一些。對此,大家覺得溥儀不去入洞房的原因是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