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裡,皇帝,一直都是所有人敬仰的存在,基本是個人都想當皇帝,可是,在封建歷史的末期,卻有這樣一位皇帝,他的帝位生涯卻是一波三折,讓所有人都為其感到唏噓,這位就是末代皇帝,溥儀。
《末代皇帝》這部影片,是義大利著名導演貝納爾多貝託魯奇拍攝的,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經過中國政府同意,在故宮內拍攝的電影,這也是這部電影能夠成為經典的重要原因之一。
影片開始,在中蘇邊境,一列蒸汽火車駛進車站,站臺下是守衛森嚴的中國軍人,車門打開後,從車上走下來一批形形色色,衣著破爛不堪的戰犯,溥儀也從中走下,後面跟著自己的弟弟溥傑和隨從,溥儀進入候車廳後,被幾個戰犯認了出來,他們驚慌失措地走到溥儀面前下跪行禮,溥儀見狀後慌亂地跑到洗手間,他看向鏡子中的自己,拿起刮臉刀割著自己的手腕,,這時外面的戰犯管理所所長找不到溥儀,便趕緊去敲洗手間的門,可溥儀在裡面把門反鎖了,緊湊的敲門聲迴蕩在溥儀的腦子裡。
畫面一轉,時間回到1908年,北京醇親王府外,一群士兵正在急促的敲門,原來是宮廷守衛帶著慈禧的旨意來接三歲的溥儀進宮,宮廷之內,慈禧在臨死前,把大清的皇位交給了三歲的溥儀,在溥儀的登基大典上,他完全不知道是怎麼回事。
一心只想回家,而站在一旁的醇親王嘴裡一直念叨著"快完了,快完了",用這樣的話語來安撫溥儀,殊不知他的一句話也暗示了大清朝的結束,溥儀當然也並未聽進去,他自顧自地跑出了太和殿,外面是文武百官正在跪拜,溥儀從一位大臣的手裡拿到了一個蟈蟈籠子,便玩了起來,之後,他把這個蟈蟈籠子藏到了自己的龍椅下。
大典結束後,溥儀開始了他的帝王生涯,小小的溥儀哪裡知道什麼是皇上,只是知道太監告訴他,皇上就是想做什麼就能做什麼,奢侈的宮廷生活,並未埋沒這位皇帝的好奇心,他一心想著見識見識宮外的人和物。
五年後,1913年,這時的清政府已經退位,但保留了皇室的特權,所以,溥儀依然還是在皇宮內生活著,而他的皇權,也只在皇宮內有效了,在溥儀七歲的時候,他第一次見到了自己的生母和弟弟溥傑,可他已經記不得母親的樣子了,溥傑則是留下來,作為了他的陪讀。
一次,溥儀因為溥傑穿的明黃色衣服,而和溥傑發生了爭吵,溥傑告訴他,說他早已不是皇上了,溥儀不信,溥傑便帶著他,去看了看宮牆外正在檢閱隊伍的袁世凱,這時,溥儀的內心已經迷茫了。
1919年,莊士敦成為了13歲溥儀的老師,教授溥儀外語和一些西方文化,也正是因為莊士敦,才讓溥儀對外界的事物有了更多的認知。
1924年,18歲的溥儀被趕出了皇宮,開始了宮外的生活,他住在了天津的張園裡,過著花花公子一般的生活,在張園的生活,讓溥儀覺得西方的一切都是那麼理想,那樣的完美,他帶著自己的兩個妻子,婉容和紋繡,整天出入各種西方舞會,也正是因為這種文化和生活方式,讓他們各自都有了自己的想法,最終,紋繡提出了離婚,而溥儀,則是成為了歷史上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離了婚的皇帝。
1931年,溥儀在天津送走了莊士敦先生,之後他便和婉容一同前往東北,在日本人的幫助下,溥儀再一次坐上了皇位,他做了日本人的傀儡,偽滿洲國的皇帝。
1935年,溥儀從日本回到了偽滿洲國,他所有的親信都被日本人換掉,他也徹底成為了日本人的傀儡。
1937年,日軍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而溥儀則作為了日本人的同謀。
1941年,日本偷襲珍珠港,招來了美國在內的9個國家的戰書,溥儀又成為了「親日」的榜樣,日本人藉助溥儀,在東北為非作歹,使東北成為了他們侵華的大本營。
1945年,美國在日本廣島長崎投擲了原子彈,同年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宣布無條件投降。
溥儀害怕被抓,於是連忙收拾東西準備逃往日本,可是飛機還沒起飛,就被蘇聯士兵抓住了,從此開啟了戰犯的生活。
1959年,溥儀被特赦,回到了北京,在北京植物園工作。
1967年,冬天,溥儀像往常一樣下班回家,路過故宮時,他準備進去看看,可是被要求買了門票才能進去,當溥儀走進太和殿,殿中陳設依舊,空無一人,溥儀故地重遊,感慨萬分。
跨過遊人止步的繩索,忽然後面傳來一聲孩子的叫聲,原來是故宮門衛的兒子,他在阻止溥儀走向龍椅前的臺階,溥儀告訴他,說自己是中國最後一位皇帝,孩子不相信,讓溥儀證明,溥儀想了想,笑著示意男孩等一下,他轉身上了龍椅前的臺階,男孩扭著頭看著,溥儀坐在上面,在墊子後面摸了摸,掏出了幾十年前那個大臣給他的蟈蟈籠子,溥儀走下來,走到男孩面前,用袖子擦子擦蟈蟈籠上的塵土,把籠子遞給男孩,男孩好奇地接過來打開蓋子向裡看著,又抬頭看溥儀,溥儀已無影無蹤。
歷史的車輪不會停止,不管我們身處什麼地位,受過什麼樣的傷害,時間都會把一切撫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