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張作霖來,馮德麟出道要早得多。17歲時,他便投身海城鄉勇、綠林,經過多年的打拼,馮德麟以「團夥大、佔地廣、講義氣」聞名遼西和遼南,各地百姓都稱其為「團總」。張作霖最初與馮德麟交往時,對他充滿了崇敬之情。
馮德麟與張作霖相識
甲午戰爭時,張作霖投身清朝宋慶毅軍隊,清軍戰敗後,宋慶毅部隊撤回關內,張作霖也脫離部隊,投靠了馮德麟。馮德麟將張作霖安排在董大虎的手下,儘管張作霖並沒有在董大虎手下待多長時間,但卻與馮德麟結下了深厚的友情。
1906年,馮德麟被清廷招撫,擔任巡防營統帶,後來又充任巡防營左路統領。辛亥革命後,馮德麟被袁世凱任命為二十八師師長。1907年,馮德麟與張作霖等人結拜。1916年開始,馮德麟開始與張作霖產生矛盾。袁世凱取消帝制後,由袁世凱任命的奉天督軍段芝貴被人們徵討。張作霖讓馮德麟和二十八師扮黑臉,正面與段芝貴產生衝突。他自己則扮演白臉,暗中逼走段芝貴。
馮德麟與張作霖展開爭奪
段芝貴逃走後,在袁世凱面前盛讚張作霖,卻對馮德麟沒一句好話。所以袁世凱讓張作霖掌管了奉天的軍政實權,馮德麟只擔任了軍務幫辦。馮德麟感覺自己被耍了,所以在後來支持張勳復闢,結果張勳復闢失敗,馮德麟也被段祺瑞逮捕。還是在張作霖的周旋之下,馮德麟才被解救了出來。回到東北後,馮德麟被任命為「三陵督統」,即為皇家看守皇陵。
自此以後,馮德麟便失去了權力,開始從事工商業建設。他知道自己鬥不過張作霖,所以讓兒子馮庸也放棄當官的念想,一心經商。而馮德麟每次去見張作霖,袖子中都要藏一支槍,可見他對張作霖的不信任。但張作霖因為馮德麟資格老,所以始終對他敬重有加,無論馮德麟提出怎樣的條件,張作霖都會答應。
馮德麟在1926年病逝後,張作霖在北鎮為他舉辦了七七四十九天的葬禮。而且他還是自明朝大將李成梁後,幾百年來從南門出殯的第一人。可以說,張作霖給了他很大的面子。儘管二人為爭奪軍政大權產生過矛盾,卻始終未兵戎相見。馮德麟死後,其子馮庸幾乎拿出馮家的全部家產,創立了馮庸大學。但可惜的是,「九·一八」事變後,馮庸大學被日軍改為了飛機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