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4年,馮玉祥在北京發動政變,把民國政府的偽總統曹錕趕下了臺,同時也把末代皇帝溥儀趕出了紫禁城,並且取消對皇室的一切優厚待遇。走投無路的溥儀帶著他的皇后和妃子去了天津,並且在天津認識了一個對他一生都有很大影響的人。
在天津時,日本人給溥儀提供了房子供他們居住,有一次一個瘦瘦高高的日本士兵和駐屯軍司令去靜園拜訪溥儀,之後他們便建立了一定的友誼,這個人就是日後的吉岡安直,當初的他還是一個普通日軍陸軍中佐。
一直到吉岡安直回到日本後,他和在日本上學的溥儀弟弟溥傑又取得了聯繫,並且每周都會邀請溥傑到自己家裡做客,盛情款待他,直到有一天,吉岡安直語重心長對遠在海外的溥傑說,「現在中國局勢不穩定,軍閥混戰,清皇室的祖墳也被盜掘,新的政府已無力保護你們了,你給你哥哥說一聲讓他早做準備」
就這樣,溥傑寫信給哥哥溥儀寄了回去,而走投無路的溥儀也選擇相信了吉岡安直。吉岡安直後來答應要出錢幫溥儀復闢,並且勸說溥儀去了東北。日本人在東北給他建立了一個偽滿皇宮,還讓他當皇帝,但是前提是要做和關東軍的聯繫人。
以後的日子裡,吉岡安直每天陪在溥儀的身邊,像僕人一樣「盡職盡責」,每天數次來到溥儀身邊,有時就呆上一二分鐘,可僅過了三四分鐘又返回來了,密切監視著溥儀。溥儀對吉岡安直是既討厭,又離不開他,既怕他,又恨他。在生活上吉岡安直還給溥儀安排了日本籍的妃子,並讓他穿上日本的冠服參拜建國神廟,幸而溥儀還有點良知,在他的嚴辭嚴辭的推卻下拒絕了。
溥儀回憶道,「我出巡、接見賓客、行禮、訓示臣民、舉杯祝酒,以至點頭微笑,都要在吉岡的指揮下行事。我能見什麼人,不能見什麼人,見了說什麼話,以及我出席什麼會,會上講什麼,等等,一概聽他的吩咐。我要說的話,大都是他事先用日本式的中國話寫在紙條上的,他稱自己為皇室御用掛」
溥儀就在這樣的情況下和這位日本籍「僕人」呆了10年,吉岡安直本人也由一名普通的日本陸軍中佐高升至陸軍中將,一直到1945年8月15日日軍投降,溥儀和吉岡安直準備逃亡時在瀋陽被蘇聯紅軍抓獲。
事情就這樣結束了,清朝最後一位皇帝的坎坷路也算走完了,他復闢的幻想破滅,等待他的將是法律的制裁,本可以榮華富貴一生的,要怪就怪他生不逢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