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一大附屬省立醫院完成省內首例微創房間隔缺損封堵術+房顫左心耳...

2020-12-19 山東教育新聞網

近日,山東第一醫科大學附屬省立醫院心外科完成微創房間隔缺損封堵術+房顫左心耳夾閉術,這在省內尚屬首次,標誌著醫院心外科在微創心臟手術領域繼續引領全省學界。

患者張阿姨因勞累後胸悶、心慌10餘年,到醫院檢查後明確診斷為房間隔缺損合併心房顫動,需治療房間隔缺損,但同時合併的房顫問題卻令張阿姨苦惱不已。若不處理房顫,張阿姨需要長期口服抗凝藥,不僅治療花費高,還容易導致血栓或者出血等嚴重併發症;若選擇手術處理房顫,傳統的外科消融手術雖然效果好,但創傷大,內科消融手段風險高,左心耳封堵手術也常遺留殘餘漏。

張阿姨帶著一次手術解決兩個難題的願望,曾輾轉省內多家醫院,但一直沒有找到滿意的解決辦法。附屬省立醫院心外科憑藉在微創心臟手術領域豐富的實踐經驗和良好的患者聲譽,幫助張阿姨實現了願望。

經過科室反覆詳細討論後,鄒承偉、袁貴道主任醫師團隊決定同期為張阿姨實施超聲引導下經皮房間隔缺損封堵術+胸腔鏡輔助左胸小切口左心耳夾閉術。

首先由袁貴道主任醫師順利完成經皮房間隔缺損封堵術;鄒承偉主任醫師在患者的左側胸壁上打了1個2cm和1個4cm的小孔,在胸腔鏡和食道超聲的引導下精確測量了左心耳根部的距離,繼而順利釋放左心耳夾閉系統。術中食道超聲顯示左心耳完全閉合,無心耳殘端。術後4天,張阿姨複查結果令人滿意,以最小的手術創傷解決房間隔缺損及房顫兩大難題,且遠期無需服用任何抗凝藥物。

手術團隊實施左心耳夾閉術

相關焦點

  • 新泰市人民醫院心內二科完成高齡病人房間隔缺損封堵術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王坤 通訊員 趙霞近日,新泰市人民醫院心內二科在張鴻雁副院長、張鈾主任領導下,再接再厲,為一位80歲老人完成房間隔缺損(atrial septal defect,ASD)封堵術。
  • 「小體檢發現大問題」房間隔缺損
    近日,一位老年女性到北京華信醫院(清華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健康管理中心參加健康體檢。劉婷醫生詳細詢問病史並為老人查體,聽診發現心臟有雜音,建議進一步進行心臟彩超檢查明確診斷。心臟彩超檢查結果確診為房間隔缺損。
  • 濱州市中心醫院心血管內科開展室間隔缺損介入封堵術
    日前,濱州市中心醫院心血管內科一病區為一名14歲的小患者順利實施了「先天性心臟病室間隔缺損介入封堵術」,手術採用微創方式,不開刀,只需穿刺外周血管,患者術後24小時下床活動自如,術後3天即可出院。該患者2個月大時曾因肺部感染到當地醫院就診,經檢查發現有先天性心臟病室間隔缺損,當地醫生告知患者父母要去省城做外科手術治療,手術費用及風險都很高,為此,其父母遲遲下不了決心,給孩子治療的事一拖再拖。患者平日活動量大時會出現胸悶、心悸的情況,在校無法完成體育課活動,並且活動耐量有逐年降低趨勢。
  • ...心內科完成江西省首例3D列印輔助複雜多孔型房間隔缺損封堵術
    7月17日,廣東省人民醫院贛州醫院(贛州市立醫院)心內科朱恆青主任和謝東明主任就利用了先進的3D列印技術,對一「房間隔缺損(三孔:大孔7mm ,中孔6mm,小孔3mm )」患者採用單傘封堵取得成功。患者43歲,中年女性,於4年前體檢行心臟彩超提示房間隔缺損,房間隔中部可見三束過隔分流,較大者寬約7mm,診斷為先天性心臟病。而患者卻顧慮重重,承擔不了外科手術的風險及傷口的疼痛,且因患者是女性,術後會留下較大瘢痕影響美觀等諸多因素故一直沒有治療。直到今年慕名來到廣東省人民醫院贛州醫院(贛州市立醫院)心內科,希望行介入封堵術治療。
  • 63歲老人患室間隔缺損多年 海南醫生1小時完成超聲引導封堵術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7月8日消息(記者 王洪旭)7月6日,海南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下稱「海醫二院」)心血管病醫院採取了一種先進的心臟手術途徑——「食道超聲引導下經皮室間隔缺損封堵術」,成功地為一名先心病患者實施了室間隔封堵術。
  • 自治區南溪山醫院成功救治一名先天性心臟病患者
    、超聲等多學科作業為一名先天性心臟病患者成功實施了「基礎麻醉超聲引導下經皮房間隔缺損封堵術」。房間隔缺損是先天性心臟病中常見的類型之一,是指胎兒在母親體內發育時期,右心房和左心房間隔部分未自然關閉形成缺損,導致左、右心房腔直接相通,左向右分流導致右心室容量負荷過重,長期的分流會導致心功能下降、心力衰竭、嚴重心律失常等,需要手術處理,因此,大多數的房間隔缺損需要手術治療。以往手術治療最佳年齡是5歲以內,近年來主張1-2歲手術治療,可以避免長期右心室負荷過重導致遠期的不良影響。
  • 五大中心建設|贛州市立醫院(廣東省人民醫院贛州醫院)心血管中心
    精湛的技術,積極向上的團隊  贛州市立醫院心內科在心臟介入方面獨樹一幟,率先在贛南開展冠脈造影術、冠脈介入治療(包括急性心肌梗死急診PCI)、腎動脈支架植入術,動靜脈血栓介入溶栓術,重度心衰心臟再同步化治療(CRT-D/P)等技術,還有瓣膜球囊成形術、介入封堵術、各種心律失常射頻消融術(如房顫、房速、房撲、室早、室速、室上速等)、起搏器植入術
  • 廣東省人民醫院贛州醫院(贛州市立醫院)心內科完成江西省首例3D...
    7月17日,廣東省人民醫院贛州醫院(贛州市立醫院)心內科朱恆青主任和謝東明主任就利用了先進的3D列印技術,對一「房間隔缺損(三孔:大孔7mm ,中孔6mm,小孔3mm )」患者採用單傘封堵取得成功。 患者43歲,中年女性,於4年前體檢行心臟彩超提示房間隔缺損,房間隔中部可見三束過隔分流,較大者寬約7mm,診斷為先天性心臟病。
  • 另闢新徑,救治天生「異」心:胸科醫院團隊完成世界首例特殊結構...
    器官天生異位,心臟長到了右邊,還患上了房顫,這樣的「異常」情況該怎麼治?日前,上海市胸科醫院心內科副主任、房顫亞專科主任劉旭團隊成功救治了這樣一位特殊患者,完成了首例「鏡面右位心合併下腔靜脈離斷、經頸內靜脈途徑房顫導管消融」手術。團隊另闢新徑、迎難而上,將不可能變為可能,為此類特殊生理結構的房顫患者帶來治療希望。
  • 州人民醫院成功開展首例 複雜先天性心臟心房缺損體外循環直視下手術
    4月28日上午,我院首例高科技、高質量的複雜先天性心臟心房缺損體外循環直視下手術正在緊張進行著,患者在心臟停跳、全身血液被體外循環機引流進行循環的情況下開展手術,手術歷時三小時取得圓滿成功,也標誌著我院心臟外科醫療技術又邁上一個新臺階。
  • 微創中的微創!德州市人民醫院獨立開展全市首例NOSES術
    傳統開腹手術切口約15-20cm,腹腔鏡手術切口約5-10cm,而NOSES術無腹部切口,可大大減少手術創傷,減輕病人痛苦,同時降低住院天數,減輕患者經濟負擔,加速病人康復,將微創發揮到極致,堪稱微創中的微創。
  • 山東省立醫院成功完成了首臺機器人輔助胃癌根治術合併卵巢畸胎瘤...
    山東省立醫院副院長、山東省立醫院胃腸外科主任李樂平正在操作達文西機器人進行手術 山東省立醫院婦科李長忠主任正在操作達文西機器人進行手術 2019年7月,山東省立醫院引進達文西機器人手術系統以來,胃腸外科在山東省立醫院副院長
  • 開陽縣人民醫院成功完成首例冠狀動脈造影術
    9月15日,開陽縣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在貴州醫科大附屬醫院心內科專家的指導下完成了首例冠狀動脈造影術。冠狀動脈造影術是一種心臟內科的微創手術,從患者的手腕處的橈動脈或者腹股溝處的股動脈處進行穿刺,通過穿刺口置入動脈鞘管通路到達升主動脈根部的心臟的冠狀動脈,然後從這個部位注射造影劑使心臟的血管在X射線之下充分顯影,準確判斷心臟冠狀動脈血管病情。手術具有準確、安全、切口小、患者易恢復等特點,目前國內的中型以及大型的醫院均有常規的開展,是診斷冠心病的「金標準」。
  • 天壇醫院完成全國首例介入機器人輔助DSA手術
    技術⊙ 天壇醫院:介入機器人「魯班」完成全國首例機器人輔助全腦血管造影手術日前,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導管室內進行了我國首例機器人輔助全腦血管造影手術。本次手術使用的「魯班」微創血管介入手術機器人是由北京天壇醫院李祐祥教授臨床研究團隊聯合北京理工大學肖楠教授的機器人技術團隊,在科技部 「血管內介入手術機器人的臨床應用研究」 國家重點研發項目支持下,研製出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微創血管介入手術機器人系統。項目實施過程中實現了對同構式多器械協同管絲遞送、無菌隔離非固聯傳動等多項微創介入手術機器人的關鍵技術的突破。
  • 2020年山東醫療衛生招聘考試臨床學資料:房間隔缺損、室間隔缺損心...
    2020年山東醫療衛生招聘考試臨床學資料:房間隔缺損、室間隔缺損心腔變化疑問解析 先天性心臟病是兒科學的重點、難點,也是常考點。其中,不同先心病X線的變化是考點之一。考生對於房間隔缺損和室間隔缺損的X線改變疑惑較多。
  • 濟寧醫學院附屬醫院醫療專家團隊連續8年支援青海紅十字醫院工作紀實
    大眾網·海報新聞見習記者 王彤彤 通訊員 張勇 高爽 丁夢依 濟寧報導  在青海,濟寧醫學院附屬醫院醫療專家團隊協助該院建立了青海省內第一條急性心梗救治綠色通道,創建了青藏高原第一個胸痛中心;為青海紅十字醫院建立了自己的先心病救治團隊,組建了首個手足外科專業組並開展了肺部微創技術;率先在青海省開展了嚴重複雜小兒先心病救治工作
  • ...架起生命之橋——訪濟南市第三人民醫院胸心外科主任張衍年
    日前,濟南市第三人民醫院胸心外科在心臟不停跳的情況下,成功完成一臺重症患者的高難度心臟搭橋手術。在跳動的心臟上進行手術,難度可想而知,可以說,心臟手術的複雜性和高難度檢驗著治療團隊的技術水平,也是醫院綜合實力的最好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