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什麼是「摸魚教」嗎?《搏擊俱樂部》帶你走進不一樣的生活

2020-12-22 給你講一個個故事

在現在這個快節奏的世界裡,作為一名每天996的上班族,在上班的時候總會有「摸魚」的心思。那你知道這個世界存在一個以「上班摸魚」為主要實踐形式的「摸魚教」嗎?

摸魚教教典封面

這個名字有搞笑的神秘的宗教在上世紀的七十年代末。由德克薩斯的兩個年輕人人伊萬和費洛所創立,當時社會存在大量的拜金主義、成功學霸佔著暢銷榜、富豪成為國民偶像的現象,而自由浪漫主義卻凋零無幾。因此他們創立了「亞天才教會」(Church of Sub Genius),也就是「摸魚教」。

按照他們的教義說法,每個人生來就存在著一種「摸魚能量」,這種能量讓我們每個人都與眾不同。而在這個時代有著一群叫做「普通人」的邪惡勢力,他們會用各種來竊取我們的「摸魚能量」。他們編造了一種叫做「工作」的謊言,制定了許多「普通人」的各種規則要求與榮譽標準,強行讓人們按照他們的意願去每天消耗「摸魚能量」。而當「摸魚能量」消耗完時,人也就變成了「普通人」,成為了他們的一員。

而想要「摸魚能量」的增加,最主要補充的方式就是你在上班時候拼命摸魚划水,只有這樣你才不會被「普通人」同化。只有這樣你才會有自由與夢想。

這個「摸魚教」從創立開始就受到了當時大量年輕人的追捧,他們高呼著「摸魚教」中先知「Bob」的名字。特別在1984年前後,每當有「摸魚」聚會時,必定是場場爆滿。甚至當時首屈一指的MTV(全球最大音樂電視網)都給他們做了一個專門的廣告。

摸魚教在MTV上的廣告

作為一個諷刺宗教,能夠把對社會的嘲諷與荒誕結合起來,並做到這個地步已經是非常不容易了。他們每個人好像都深深投入其中。但其實無論是創立者還是參與摸魚教的教徒,他們每個心裡都清楚這只是自己的一種狂歡,一種對現在壓抑社會不滿的宣洩。不是每個人都能在遇到工作生活不順,都能夠隨意摸魚划水,他們只有通過這種宣洩才不會崩潰。

而在電影的世界裡其實也有過類似於「摸魚教」的神秘教派,這就是我今天想給大家講述的一部成年人必看的電影《搏擊俱樂部》。

我想很多還在職場上打拼的中年一族,都會覺得自己現在的生活如同一潭死水一般,每個去往自己並不喜歡的工作,聽著讓人厭煩的各種命令,結交著那些並不想認識的朋友。都夢想著逃離現在的生活,但卻找不到一個方向。如果這時候有個人和你說「我這裡有一個俱樂部,在這裡能夠讓你自由地活著,能讓你有著自己的價值,能讓你與"別人與眾不同」。那麼那會不會心動的想要去嘗試一下呢。

電影的傑克是一個工作生活都非常失敗的中年男人,他對於自己沒有絲毫自信,甚至只能去通過窺視絕症患者的垂死掙扎來激發自己內心壓抑的情緒,通過對比那些更加悲慘的生活來為自己找來一些慰藉。

傑克

然而,任何東西壓抑過久都會出現問題。傑克在這種孤獨而病態的生活裡幻想出了另外一個自己——泰勒,這是一個聰明、強壯、散發著讓人無法抵禦的魅力的完美男人。在這個完美自己的帶領下,他創立 一個搏擊俱樂部,一個旨在不帶任何護具而相互搏鬥,從而發洩情緒的組織。吸引著大量的鬱郁不得志的人們加入。

泰勒的肥皂

電影中有一個片段,泰勒在搏擊俱樂部的地下室裡面對著一群毫無鬥志的中年男人,用略帶嘶啞的嗓音說道:「我們是被歷史遺忘的一代,沒有目的、沒有地位、沒有戰爭、沒有經濟大蕭條,我們的大戰只是心靈之戰,我們的恐慌只是我們的生活。我們從小看電視,相信有一天會成為富翁、明星或者搖滾歌手,但是,我們不會,那是我們漸漸面對的現實——所以,我們非常憤怒!

面對著這種憤怒,人們開始沉默,但很快就沸騰起來,他們臉上笑著哭著互相毆打,因為這是泰勒告訴他們可以宣洩這種憤怒的最好方式。人群逐漸變得像一群被打了雞血的搏擊選手,在肆意橫飛的鼻血和不斷掉落的牙齒中,人們似乎找到某種久違了的快感…… 。

搏擊俱樂部也由此成為了那些生活中不如意人們的一個精神支柱,俱樂部也不僅僅是傑克自己的夢想,也是所有被生活閹割的男性的夢想,

幻想自己充滿了力量和勇氣,是不折不扣的雄性動物;

幻想著直接靠體力取勝,成為搏擊場上的明星和王者

就像泰勒所說的,我們被廣告忽悠,被明星忽悠。我們被他們教育得非要成為流行明星或者富翁,人生才是成功的。但事實上是我們的生活卻從沒成為這些人的機會。以致於讓我們不由對權威和世俗不滿和憤恨,對自己充滿懷疑和厭惡。

加入搏擊俱樂部,已經成為當地所有不如意人們的追求,甚至他們的影響力已經超過了當地政府。他們中有餐廳服務員、有路上不起眼的小販、有酒店保安、有寫字樓白領、有因體重被人嫌棄的肥胖宅男。一切在現實中不如意的人們在這裡找到了屬於他們的位置。他們每個人都將自己的頭髮剃光,以此作為標誌。他們在街上相遇時,能很快認出並相視一笑。他們在這裡有著一家人的感覺,他們不必再去理會外面「普通人」對於他們這些失敗者的看法,在這裡他們感受著久違的快樂與平靜。

搏擊俱樂部和現實中的「摸魚教」看起來是兩種不同的東西,一種在工作中划水摸魚,一種通過暴力發洩自己的情緒。但是實際上它們都是人們對於現在的壓抑的生活的一種反抗。一種無奈的逃避。

在電影的最後傑克認識到了自己領導的搏擊俱樂部已經在失控的邊緣,也終於明白了自己寄託於一個虛幻的人物與宗教是無法解決真正問題的。他走出了那個自己打造的虛幻世界,回到了那個可能殘酷但卻真實的主流社會中。

我們每個人都想過逃離這個世界,但真當你有機會離開時,你可能又會發現你根本無法離開,我們生於此,長於此。我們已經與這個社會融為一體。所以我們與其每天去「摸魚」、「毆打」生活,還不如放開心中的鬱結,去擁抱這個社會,也許你會發現不一樣的人生。

兩大演技帥哥

一部電影一個故事!

相關焦點

  • 關於《搏擊俱樂部》,你還需要知道這些「冷知識」
    既然大家都很喜歡這部傳世經典,那麼關於《搏擊俱樂部》,你還需要知道這些「冷知識」。導演換人眾所周知,《搏擊俱樂部》的導演是大名鼎鼎的大衛·芬奇。但出於種種原因,大衛·芬奇險些就錯過執導《搏擊俱樂部》的機會。
  • 影荒藥方一:《搏擊俱樂部》喪鐘為你而鳴
    電影中主角的精神分裂大概就是這樣產生的,分裂出來的人格不是變成了一個大富豪,不是一個司機,不是一個商店老闆,恰恰是一個搏擊俱樂部的發起人。這樣的設計頗有心思,大家都知道搏擊是一場肉與肉之間的爭鬥,伴隨著痛苦與忍耐,只有擁有過人的毅力和爆發力的人才能取勝。
  • 《搏擊俱樂部》讓你重新定義人生!
    《搏擊俱樂部》讓你重新定義人生今天周末,推薦一部經典電影《搏擊俱樂部》,又叫《鬥陣俱樂部》。一個人的覺悟和開竅往往就在一剎那。書裡一段話,電影裡一句臺詞,有時候就像一道光,讓自己的思維瞬間打開,大有啟發。可以讓你瞬間想通透,原本之前難以理解的很多大道理。我是知信行者,喜歡看電影讀書,兼職自媒體人。
  • 《搏擊俱樂部》——意義缺失的現代生活
    #本期評點影片是《搏擊俱樂部》豆瓣評分:9.0搏擊俱樂部是在1999年上映的可稱得上是最具歷史價值的影片。但這樣一部影片因為當年美國國內政治環境的混亂和社會對於美國精神需求的因素而與各類獎項失之交臂。You have to fight搏擊俱樂部的規則:如果你第一次來,那麼你必須打。在了解了雙重背景後,我們回頭來看,為什麼傑克必須加入各類癌症交流社團。
  • 《搏擊俱樂部》觀後感
    《搏擊俱樂部》在今年的《小丑》橫空出世之前可是在IMDB影史評分排名前十的作品,如今是第十一,雖然我還沒看過《小丑》呢,但其實在各種評分網站,能獲得極高評分的電影,他們的內核基本是類似的,都是在講述人性隨著時代和時間的變遷,包括咱們豆瓣上的第一名《霸王別姬》也是一樣的。
  • 《搏擊俱樂部》編劇恰克·帕拉尼克分享寫作心得
    大衛·芬奇的第四部作品《搏擊俱樂部》製作完美,但卻構成了一種深刻的法西斯主義藝術。這部電影充滿了神秘感和不妥協精神,雖然有些虛偽,但卻很吸引人。毫無疑問,這部電影是那個時代、那個好萊塢的作品,它需要一定的關注,也不容易被忽視,但這部作品不加批判地把殘酷作為異化和不整合的一種功能,這讓人深感不安。
  • 世界十大燒腦電影之一,《搏擊俱樂部》
    傑克通過分裂泰勒並與其成為朋友,成立了發洩精神壓力的搏擊俱樂部。搏擊俱樂部的成立和壯大,是因為現實世界中人們普遍存在壓力過大,無處釋放,尋找不到人生的意義。這個俱樂部通過互相搏擊讓成員們有了釋放壓力的地方。可後來,隨著俱樂部成員越來越多,泰勒的自由受不到約束,帶著俱樂部的人開始搞破壞,進行各種犯罪活動。
  • 看過「精分神作」《搏擊俱樂部》後,你還需要知道這些道理
    看過「精分神作」《搏擊俱樂部》後,你還需要知道這些道理。所謂「精分」指的就是精神分裂,當意識和形態從我們其中分離開來,但是痛苦和夢想必然也會使我們走到一起。如果被物質奴役,那他只剩空虛的皮囊,這是東寒在看過N多遍《搏擊俱樂部》後的感想。今天咱們繼續盤點《搏擊俱樂部》中那些鮮為人知的高深理念,以下純粹是東寒的個人見解,各位看客可以留言討論。
  • 《搏擊俱樂部》與消費主義抗爭
    「我」(圖左)是一個普通工作族,生活富足,但莫名飽受失眠困擾。嘗試了各種緩解方式但都以失敗告終。「我」遇到泰勒(圖右)以後事情出現了轉機。泰勒教會我用原始的肉搏方式來應對生活中的壓力,甚至在吸引了一大批受生活所困但無力聲張的普通人後,我們組建了「搏擊俱樂部」。我們反抗生活的不公,在徹底釋放後重新投入工作生活。
  • 你在尋找國內頂尖搏擊俱樂部嗎?來大東翔就對了
    作為國內最具影響力的搏擊俱樂部,大東翔搏擊俱樂部始終以「為中國搏擊培養人才」為己任,培養了邱建良、鐵英華、鄧澤奇等世界一流選手,以趙世傑、焦學智、閃成德為代表的頂級教練團隊功不可沒。依靠出色成績,大東翔正不斷推動中國搏擊在世界範圍內的影響力,讓世界看到真正的中國力量!大東翔搏擊俱樂部,以培養中國職業格鬥明星為目標,不以盈利為目的。現招收13歲以上熱愛搏擊運動、身體條件優異的青年加入,一年學費僅需8000元。暑期班、3個月短訓班同步開啟,有意可私信。
  • 搏擊俱樂部:痛苦與空虛,其實才是我們感受生活的方式!
    《消失愛人》史上最恐怖的老婆:裴淳華而在他的黑色風格的電影中,集大成之作的就是這部《搏擊俱樂部》,電影開始的第一個鏡頭,就將觀眾帶入了黑色卻又不黑暗的世界。泰勒從來不受拘束,甚至因為成立了「搏擊俱樂部」,從而改變世界。泰勒做了傑克想做卻又不敢做的,一切的惡由泰勒完成,一個與欲望相伴的人,才能消除本身的匱乏感。傑克本身是一個內心痛苦與不安的人,而泰勒卻代表了人性的本能。
  • 上映時大撲的《搏擊俱樂部》,現在9.0推上神壇,差評集體被打臉
    01「搏擊俱樂部第一條規定,不要談論搏擊俱樂部。」1999年秋天。在義大利威尼斯,參加首映的觀眾們如此評價《搏擊俱樂部》:「這是法西斯!」而主創們似乎不意外。你所讀的本文中的每個詞,都是你生命中又一秒鐘的浪費。 你沒別的事可做嗎? 你的生命真的如此空虛,以至於你怎麼都想不出另一個打發時間的方法嗎? 還是你如此容易受權威的影響,以至於你要呈上它所要求的一切尊敬和信任?
  • 關於《賽博朋克2077》,你看過《搏擊俱樂部》嗎?
    「你們看過一部老電影嗎?布拉德·皮特演的,叫《搏擊俱樂部》?」「我他媽的看過那部片子,兄弟!」陳說,正如他的名字,很顯然,你能看出他是個亞裔。無論是從賽博朋克設定還是從政治正確的角度看,這個團體裡都需要一個亞裔。「真他媽嚇人,但愛德華·諾頓演得好。你知道看到後來我都他媽——等等,他出來了!」他們看到那個被叫V的人走出大樓。
  • 「搏擊俱樂部」現實中懦弱的你是否可以成為萬人矚目的人
    「搏擊俱樂部」你是否了解真正的自己,活在你腦裡形成炸彈你卻毫不知,是否有能選擇,在困境中炸開條己的道路很多年以後,有人會這麼說:「曾經有部電影,上映時只有小圈子的死忠觀眾捧場,他們年復年地重看、不斷地討論、口耳相傳,小火苗造成星火燎原,電影最後被主流大眾得知並被奉為經典。」
  • 節後上班摸魚的正確姿勢,你學「廢」了嗎?
    嘿嘿,你在摸魚嗎? 不過摸魚真的百害無一利嗎?不一定哦。
  • 《搏擊俱樂部》
    《搏擊俱樂部》  導演:大衛-芬奇(David Fincher) 片長:2小時19分鐘 類型:社會片 發行日期:1999年10月15日 製片公司:福克斯製片公司(Fox, USA)  >>內容簡介:   傑克是一個充滿中年危機意識的人,他非常憎恨自己的生活及一切
  • 《搏擊俱樂部》:破而後立,以愛之名
    「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消亡」在我看來,不論是爆發,還是消亡,都是自我世界重建的過程,以愛為指引,愛包含了一切,情感、欲望、物質,追求、夢想、信仰,當你成為自己世界的主宰時,上帝說要有光,於是就有了光。
  • 《搏擊俱樂部》:物質時代自我認知的荒誕性,直面人性的原始暴力
    而《搏擊俱樂部》就是這樣一部電影,在其中本我與自我超我進行了終極PK,讓我們看到了人性中的閃光和黑暗面,看上去我們面對的是社會,而最終我們要面對的始終是自己。有媒體評價道,如果你想看有聲勢、熱鬧又能讓你思考的電影,大衛·芬奇無疑是你的選擇。
  • 相泮讀書13《搏擊俱樂部》
    《搏擊俱樂部》,電影改編恰克·帕拉尼克的同名小說,大衛·芬奇執導。一、影片的基本劇情男主傑克是一汽車公司職員,因壓力過大,患有嚴重的失眠症。一天,傑克在飛機上遇到泰勒,之後兩人創建了搏擊俱樂部,通過相互對打,而發洩情緒的組織。搏擊俱樂部迅速發展成為全國性組織,泰勒被為教父,俱樂部隨著發展,變得越來越偏激,不斷地滋事打架,砸車放火,到處搞破壞。二、男主的壓力及人格分裂傑克雖然在大公司上班,但每天生活在各種無形的壓力中喘不過氣來。
  • 《搏擊俱樂部》是一部離經叛道的作品,雙重人格的割裂!
    《搏擊俱樂部》是一部離經叛道的作品,從原著,到大衛芬奇那種冷色調光影拍攝成的電影,裡面躁動的那種青春期未褪的激烈,以及因為看破世道裡財富資源卻無力改變的憤青所殘存的憤怒,以及想要用自己的頹廢與爆裂來喚醒更多人的渴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