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在這個快節奏的世界裡,作為一名每天996的上班族,在上班的時候總會有「摸魚」的心思。那你知道這個世界存在一個以「上班摸魚」為主要實踐形式的「摸魚教」嗎?
這個名字有搞笑的神秘的宗教在上世紀的七十年代末。由德克薩斯的兩個年輕人人伊萬和費洛所創立,當時社會存在大量的拜金主義、成功學霸佔著暢銷榜、富豪成為國民偶像的現象,而自由浪漫主義卻凋零無幾。因此他們創立了「亞天才教會」(Church of Sub Genius),也就是「摸魚教」。
按照他們的教義說法,每個人生來就存在著一種「摸魚能量」,這種能量讓我們每個人都與眾不同。而在這個時代有著一群叫做「普通人」的邪惡勢力,他們會用各種來竊取我們的「摸魚能量」。他們編造了一種叫做「工作」的謊言,制定了許多「普通人」的各種規則要求與榮譽標準,強行讓人們按照他們的意願去每天消耗「摸魚能量」。而當「摸魚能量」消耗完時,人也就變成了「普通人」,成為了他們的一員。
而想要「摸魚能量」的增加,最主要補充的方式就是你在上班時候拼命摸魚划水,只有這樣你才不會被「普通人」同化。只有這樣你才會有自由與夢想。
這個「摸魚教」從創立開始就受到了當時大量年輕人的追捧,他們高呼著「摸魚教」中先知「Bob」的名字。特別在1984年前後,每當有「摸魚」聚會時,必定是場場爆滿。甚至當時首屈一指的MTV(全球最大音樂電視網)都給他們做了一個專門的廣告。
作為一個諷刺宗教,能夠把對社會的嘲諷與荒誕結合起來,並做到這個地步已經是非常不容易了。他們每個人好像都深深投入其中。但其實無論是創立者還是參與摸魚教的教徒,他們每個心裡都清楚這只是自己的一種狂歡,一種對現在壓抑社會不滿的宣洩。不是每個人都能在遇到工作生活不順,都能夠隨意摸魚划水,他們只有通過這種宣洩才不會崩潰。
而在電影的世界裡其實也有過類似於「摸魚教」的神秘教派,這就是我今天想給大家講述的一部成年人必看的電影《搏擊俱樂部》。
我想很多還在職場上打拼的中年一族,都會覺得自己現在的生活如同一潭死水一般,每個去往自己並不喜歡的工作,聽著讓人厭煩的各種命令,結交著那些並不想認識的朋友。都夢想著逃離現在的生活,但卻找不到一個方向。如果這時候有個人和你說「我這裡有一個俱樂部,在這裡能夠讓你自由地活著,能讓你有著自己的價值,能讓你與"別人與眾不同」。那麼那會不會心動的想要去嘗試一下呢。
電影的傑克是一個工作生活都非常失敗的中年男人,他對於自己沒有絲毫自信,甚至只能去通過窺視絕症患者的垂死掙扎來激發自己內心壓抑的情緒,通過對比那些更加悲慘的生活來為自己找來一些慰藉。
然而,任何東西壓抑過久都會出現問題。傑克在這種孤獨而病態的生活裡幻想出了另外一個自己——泰勒,這是一個聰明、強壯、散發著讓人無法抵禦的魅力的完美男人。在這個完美自己的帶領下,他創立 一個搏擊俱樂部,一個旨在不帶任何護具而相互搏鬥,從而發洩情緒的組織。吸引著大量的鬱郁不得志的人們加入。
電影中有一個片段,泰勒在搏擊俱樂部的地下室裡面對著一群毫無鬥志的中年男人,用略帶嘶啞的嗓音說道:「我們是被歷史遺忘的一代,沒有目的、沒有地位、沒有戰爭、沒有經濟大蕭條,我們的大戰只是心靈之戰,我們的恐慌只是我們的生活。我們從小看電視,相信有一天會成為富翁、明星或者搖滾歌手,但是,我們不會,那是我們漸漸面對的現實——所以,我們非常憤怒!」
面對著這種憤怒,人們開始沉默,但很快就沸騰起來,他們臉上笑著哭著互相毆打,因為這是泰勒告訴他們可以宣洩這種憤怒的最好方式。人群逐漸變得像一群被打了雞血的搏擊選手,在肆意橫飛的鼻血和不斷掉落的牙齒中,人們似乎找到某種久違了的快感…… 。
搏擊俱樂部也由此成為了那些生活中不如意人們的一個精神支柱,俱樂部也不僅僅是傑克自己的夢想,也是所有被生活閹割的男性的夢想,
幻想自己充滿了力量和勇氣,是不折不扣的雄性動物;
幻想著直接靠體力取勝,成為搏擊場上的明星和王者。
就像泰勒所說的,我們被廣告忽悠,被明星忽悠。我們被他們教育得非要成為流行明星或者富翁,人生才是成功的。但事實上是我們的生活卻從沒成為這些人的機會。以致於讓我們不由對權威和世俗不滿和憤恨,對自己充滿懷疑和厭惡。
加入搏擊俱樂部,已經成為當地所有不如意人們的追求,甚至他們的影響力已經超過了當地政府。他們中有餐廳服務員、有路上不起眼的小販、有酒店保安、有寫字樓白領、有因體重被人嫌棄的肥胖宅男。一切在現實中不如意的人們在這裡找到了屬於他們的位置。他們每個人都將自己的頭髮剃光,以此作為標誌。他們在街上相遇時,能很快認出並相視一笑。他們在這裡有著一家人的感覺,他們不必再去理會外面「普通人」對於他們這些失敗者的看法,在這裡他們感受著久違的快樂與平靜。
搏擊俱樂部和現實中的「摸魚教」看起來是兩種不同的東西,一種在工作中划水摸魚,一種通過暴力發洩自己的情緒。但是實際上它們都是人們對於現在的壓抑的生活的一種反抗。一種無奈的逃避。
在電影的最後傑克認識到了自己領導的搏擊俱樂部已經在失控的邊緣,也終於明白了自己寄託於一個虛幻的人物與宗教是無法解決真正問題的。他走出了那個自己打造的虛幻世界,回到了那個可能殘酷但卻真實的主流社會中。
我們每個人都想過逃離這個世界,但真當你有機會離開時,你可能又會發現你根本無法離開,我們生於此,長於此。我們已經與這個社會融為一體。所以我們與其每天去「摸魚」、「毆打」生活,還不如放開心中的鬱結,去擁抱這個社會,也許你會發現不一樣的人生。
一部電影一個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