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劍作為一部非常優秀的軍事電視劇,雖然其中也存在部分穿幫或者與歷史不合之處,但總體來看出現的問題不多,而且瑕不掩瑜。其對我軍當年的實際情況,還是做出了大量貼切實際的描寫和展示,尤其是亮劍傳遞出的精神力量和教育反思意義,將其列為我國乃至世界第一流的軍事影視作品也絲毫不為過,在亮劍的光輝下,新版續集自然層出不窮,然而和大多數續集一樣,新作品未能重現原作的輝煌,甚至有些狗尾續貂的意思。就在亮劍3中出現了大量與歷史不合的情況,其中一幕對火炮的展示,充分體現了我國影視作品編劇對火炮武器嚴重缺乏認識,乃至出現嚴重謬誤的問題。
在亮劍3中,主角一行人通過一次奇襲,成功地繳獲了一門日軍重型火炮,按照劇情介紹和道具設計,應該可以看出其展示的是一門日軍96式150mm榴彈炮。毫不誇張地說,這款火炮是二戰期間日本最好的榴彈炮,日軍將其冠為二戰中整個亞洲最好的火炮,這也一點不為過。96式榴彈炮被設計為日軍的重型壓制火炮,戰鬥全重達4.9噸,炮管為24倍徑,射程為11.5公裡,炮彈重量約為31公斤。相比於德軍、美軍以及蘇軍的同級火炮,日軍的96式是世界各國榴彈炮射程最近、威力最小的。然而,在中國戰場上,已經是頂尖的壓制火力了,只有國軍進口德國的24門32倍徑FH-18榴彈炮更加優越。
(德制FH-18)
也就是說,在整個中國戰場上,幾乎所有的情況下,96式榴彈炮是最具毀傷力的壓制武器,也是最有威力的火炮。這種火炮可能拉到歐洲戰場不行,但是在中國就是沒有對手,可想而知,日本對這種火炮會有多麼重視,通常只有第一流的甲級師團才有資格配置使用,就連諾門坎戰役中,日本不過湊齊了16門96式榴彈炮而已。在整個二戰中,96式不過生產了440門,只裝備少量日本王牌部隊,作為軍師級支援武器,要繳獲這種裝備,恐怕需要打垮日軍一流師級部隊才能做到。考慮到中國戰場的甲級師團極少,而當時中國軍隊對上裝備較好且素質極高的甲級師團又更是敗多勝少,因此不難想像,我軍實在沒有多大概率繳獲這種武器,而以遊擊戰為主的八路軍則和這種火炮交戰的機會都不多。事實上,公開資料找不出中國軍隊在抗戰期間繳獲96式榴彈炮的紀錄。
所以,新版亮劍中,八路軍繳獲96式火炮是完全不合歷史的,要是再誇張一點,下一步可能就要寫我軍繳獲德國虎式坦克了。但從過去這些年的影視作品題材中,編導人員對火炮裝備的缺乏了解似乎不僅限於歷史史實問題。例如,火炮武器是靠彈片造成遠距離殺傷,近距離衝擊波也會對即使是戰壕中的士兵造成致命傷害,任何75mm以上口徑火炮在幾米爆炸,沒有掩護的人是不可能倖存的,類似劇情中頂著炮火不彎腰往前走,那是極度不現實的。
而且,日本作為工業國中相當弱的一個,其火炮數量也非常少,迫擊炮和擲彈筒才是主力,動不動使用中大口徑山炮、野炮和榴彈炮來轟擊八路軍,這也是非常不現實的。至於幾門迫擊炮, 是不可能出現電視劇中動輒火光沖天的局面的。總之,我國的影視劇似乎過度重視火炮視覺效果,日軍的火炮數量被大幅放大,威力被大大削弱,至於配屬部隊的編制問題則是根本就沒有管,似乎隨便哪支日軍都有大量火炮支援。雖說影視劇需要照顧視覺,但過度地娛樂把武器當成玩具,這就有些不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