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歲、22歲、29歲!一連接診三位「90後」癌症患者!醫生痛心:這幾種...

2020-12-19 醫師報

來源:健康界 id:cnhealthcare

「90後」年紀輕輕就患上癌症?是的,你沒看錯!正處於風華正茂的年紀,卻被癌症纏上!

25歲、22歲、29歲!

一連接診三位「90後」癌症患者

6月2日錢江晚報報導,杭州市一家醫院就接連收治了三例90後癌症患者。①

25歲小夥——肝癌晚期

剛剛新婚一年的25歲江西小夥,因腹痛到醫院就診,最終確診為肝癌晚期。接診的杭州市西溪腫瘤科主任醫師餘吉仙介紹,這位25歲的小夥子已經失去了手術、肝移植等治療機會。作為B肝患者的他,自覺平時身體沒什麼不適,並未定期體檢、複查,以致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期。

22歲女孩——確診胃癌

22歲杭州姑娘小金,之前常常為了工作加班到深夜。她飲食極不規律,周一至周五,基本上都吃外賣,但也是餓一餐飽一餐的,最終被查出胃癌。本應擁有美好青春年華的她,現在卻飽受手術、化療的折磨,整日與病床、藥物為伴。

29歲年輕媽媽——黑色素瘤

29歲年輕媽媽,有一個可愛的2歲寶寶,4個月前她確診為惡性程度極高的惡性黑色素瘤。因沒能及時治療,4個月後胸前腫塊變大,腫塊每日潰破流膿,時常散發惡臭,痛苦不堪。

腫瘤醫生:正常細胞癌變並不是一蹴而就!

杭州市西溪腫瘤科主任醫師餘吉仙介紹:正常細胞變為癌細胞,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個多步驟的癌變過程。

比如,我國的肝癌發病特點大多遵循「B肝 → 肝硬化 → 肝癌」三部曲模式;胃癌的發生常常經歷「慢性淺表性胃炎 → 萎縮性胃炎 → 腸上皮化生 → 異型增生(上皮內瘤變) → 胃癌」的過程。做好癌症的三級預防,在腫瘤發生的各個環節上,選擇不同的阻截方法,各個擊破,成為防癌控癌的「金鐘罩」。

原解放軍總醫院第三醫學中心紀小龍教授在2011年接受健康時報記者採訪時也表示,任何癌症都不是突然發生的,從細胞突變到癌細胞形成,再發展到腫塊,最少也需要10年。比如肝癌、胃癌、宮頸癌就很典型。②

而大多數年輕人並沒有定期體檢的意識,盲目的認為年輕就是資本,疾病離自己很遠,以至於確診癌症時,已失去最佳治療時機,後悔莫及。

預防癌症,一定做好提前幹預!

肝 癌

肝癌發生存在一個三部曲:肝炎→肝硬化→肝癌

紀小龍教授表示,肝癌的發展要從第一步走到第三步,並非一蹴而就。肝臟是一個非常低調的器官,即便受到病毒侵害,它也會保持沉默,可長達十幾年甚至幾十年,有時肝臟被侵犯達三分之二,體表依然一點症狀都沒有。②

幹預方法:B肝、肝硬化的病人,最好每3~6個月體檢一次,主要查肝臟B超和甲胎蛋白。肝硬化患者要及時接受規範的治療,有B肝要積極治療B肝。而對於有脂肪肝的人群,要注意合理減肥、拒絕酗酒以及積極治療。

胃 癌

胃癌發展也有一個大致的過程:

慢性淺表性胃炎→慢性萎縮性胃炎→腸化生、異型增生→胃癌

解放軍聯勤保障部隊第九00醫院腫瘤科主任陳曦在2019年5月24日健康時報文章中表示,慢性萎縮性胃炎臨床症狀:多為上腹痛、腹脹、腹部不適、食欲不振等。慢性萎縮性胃炎通過胃鏡及黏膜活檢可以確診,只要在慢性期及時接受正規治療,通常不會癌變。③

幹預方法:淺表性胃炎每3年查一次胃鏡,慢性萎縮性胃炎每1~2年查一次胃鏡,並積極治療。檢測幽門螺桿菌,視情況進行規範的抗幽門螺桿菌治療。

此外,對於胃炎朋友,儘量少吃、不吃黴變食品、鹹菜、醃製煙燻食品,還有菸酒,這些均不利於疾病康復。

腸 癌

大腸癌的發生和發展一般歷經三個階段:息肉→腺瘤→大腸癌

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防癌體檢中心副主任張凱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談到,從息肉發展到腺瘤再到癌變,一般需要10年左右,稱之為「黃金十年」,因為在這十年之內檢查都可以做到早發現甚至癌前阻斷。在這階段,通過腸鏡進行息肉切除,能大大降低腸癌的發生。④

幹預方法:50歲以後做1次結直腸鏡,如果檢查正常,可以間隔5~10年再做第二次;每年常規體檢別放棄大便潛血試驗。有腸息肉病家族史、經常吃高脂高熱食物、抽菸嗜酒、結腸腺瘤症候群、慢性潰瘍性結腸炎、腸血吸蟲肉芽腫患者等都是高危人群,要及時關注自己腸道健康。

宮頸癌

江蘇省中醫院婦科主任醫師任青玲在2019年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大約95%的宮頸癌與高危型HPV的持續感染有關,一般發生過程如下:

HPV感染→HPV持續感染→出現宮頸癌前病變(CIN)→侵襲性宮頸癌

從感染HPV到宮頸癌需要經歷一個長長的過程,最少需要5~10年,平均20~25年。在這漫長的過程中,有足夠的時間來逆轉。

70%~80%的女性通過自身的免疫力及陰道局部的免疫力可清除HPV病毒,當然這免疫力的建立需要你有愉悅的心情,充足的睡眠。

部分女性持續HPV感染,受感染細胞轉變為病變細胞,在這個階段如果及時發現並接受藥物治療,病變細胞仍可以轉變為正常細胞。⑤

幹預方法:接種宮頸癌疫苗預防宮頸癌發生。夫妻之間要注意性生活衛生。宮頸癌篩查起始年齡為21歲,21歲~29歲推薦每3年做一次TCT(液基薄層細胞檢測)檢查;30-63歲,優先推薦TCT聯合HPV(人乳頭瘤病毒檢測)檢測,每5年篩查1次。

如有高危因素則需制定更頻繁的檢查。如有出現帶下增多或陰道異味或曾有性生活後陰道流血,必須要行宮頸癌篩查,包括TCT聯合HPV檢測。

肺 癌

肺癌的發展也會經歷三步:肺結節→不典型腺瘤樣增生→肺癌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腫瘤外科主任滕理送在醫院官微上刊文表示,中國目前是肺癌第一大國。而肺結節中的不典型腺瘤樣增生屬於癌前病變。其中,結節越大,惡性的可能性也越大。

根據臨床對上千例的肺部孤立性結節觀察發現,肺部結節直徑小於0.5釐米,惡性的可能性很小,大約在1%以內;0.5~1釐米時,惡性可能性為6%~28%;直徑>2釐米的肺結節惡性概率達到64%~82%;直徑>3釐米的肺結節,90%~95%為惡性。⑥

廣東省人民醫院胸外科主任兼腫瘤治療中心副主任喬貴賓接受廣州日報採訪時表示,對於高度懷疑是癌前病變甚至是早癌的,可進行手術清除,現在大醫院普遍能運用胸腔鏡進行微創手術,九成以上就能「搞定」了。⑦

幹預方法:建議45歲以上人群,或者有家族病史的高危人群,能夠一年做一次低劑量螺旋CT篩查早期肺癌。必要時進行手術。

積極調整生活方式必不可少!

雖然,萎縮性胃炎、息肉、肝硬化……這些情況都可能與癌症相關,但它們從良性疾病發展到癌前狀態再演化成癌變卻有相當長的一段距離,所以不必驚慌,但一旦發現也要引起足夠重視,積極治療和調整生活方式。

1.定期複查。每1~2年甚至半年做一個病變部位的檢查,密切監控病變狀態。

2.控制體重。建議將體重指數控制在18.5~23.9,避免過重和過輕。體重指數為體重公斤數除以身高米數的平方。

3.戒菸限酒。酒精可增加乳腺癌、腸癌、肝癌等癌症風險。吸菸可增加肺癌、喉癌、鼻咽癌等風險。

4.合理膳食。多吃蔬果,《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議,每天吃5種以上蔬菜和水果,每日達400~800克。低鹽飲食,每日攝入的食鹽量不應超過6克(約1個啤酒蓋)。限制紅肉,每日紅肉攝入量應低於總能量的10%,每天不超過90克。遠離加工食品。

5.鍛鍊身體。每天運動30分鐘。每周應堅持3~5次有氧鍛鍊,每次至少30分鐘。

6.勞逸結合。不熬夜,不過勞,再忙也要留一點時間給自己、親人和家庭,學會循序漸進、勞逸結合。

7.心情愉悅。一定要保持精神的開朗、心態的陽光。有個好心態,免疫功能自然就好,也會少得病。

每個癌症發生前,

其實都有預警,

只是看你重不重視!

#醫師報超能團##超能健康團#

相關焦點

  • 一連接診三位「90後」癌症患者!醫生痛心:這些癌本可以早早幹預!
    「90後」年紀輕輕就患上癌症?是的,你沒看錯!正處於風華正茂的年紀,卻被癌症纏上!      25歲、22歲、29歲!一連接診三位「90後」癌症患者此前,錢江晚報報導,杭州市一家醫院就接連收治了三例90後癌症患者。25歲小夥——肝癌晚期   剛剛新婚一年的25歲江西小夥,因腹痛到醫院就診,最終確診為肝癌晚期。
  • 肺磨玻璃結節的壓力可以讓人崩潰,廈門29歲患者重慶除磨日記
    下面這位患者,女性,29歲,2個小孩,老公長期在國外,6mm的磨玻璃結節,診斷考慮微浸潤腺癌。因這位患者的磨玻璃結節小,位置深,靠近心臟,當地醫院和外地專家均建議先隨診。以下轉自患者手術過程的日記:2020.11.5:喂!29歲的菇涼,你要勇敢!在我生日的前幾天,我去參加醫院體檢。體檢時,我想要不加個CT吧,我長這麼大還沒做過胸部CT呢。拍完CT我就繼續上班了。
  • 從1個癌細胞,長成腫瘤大概要幾年?醫生對4種癌症做了分析
    開篇之前,我們先來看兩個案例: 案例一: 劉心(化名)從不吸菸,平時身體也沒有不適,一次體檢發現右肺有一個小結節,差不多有4mm,當時醫生給的診斷方案是定期隨診。5年過去了,肺結節一直沒有長大過。
  • 28歲,肺CT查出10幾個結節,醫生說這不是癌症,能自愈
    而最近這些年來,癌症有年輕化的趨勢……這小夥子不會是癌症轉移吧?2.一位40多歲的女士,偶爾胸悶、咳嗽,也做了一個CT,發現縱隔多發腫大淋巴結:我們知道,淋巴結腫大常見於癌細胞轉移,很多小細胞肺癌和低分化腺癌病人,腫瘤發展快,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發生縱隔多發淋巴結轉移,有些病人在出現症狀時就已經是晚期……這位女士會不會也是肺癌轉移了?
  • 25歲、35歲、45歲能開上這幾種車,你已經是人生贏家了
    現在的買車大軍越來越年輕化,90後已經成為了車市的銷量擔當。22歲的大學生畢業後剛剛步入社會,在社會上打拼三年積累了一定的財富和閱歷,很多年輕人都會買一輛車準備結婚。人生中的第1輛車一定要慎重,如果買錯了會讓車主非常後悔。
  • 50歲、40歲、20歲……猝死不斷發生,不注意身體還能撐到退休嗎?
    最近一連幾則消息都很讓人痛心:11月10日,台州一名54歲教師猝死,倒在了辦公室!據台州晚報報導,54歲的金老師11月10日像往常一樣去學校備課。因為上午有四節數學課,他比平常都起的早一些。本來是一個尋常的日子,但下午3點左右「砰」的一響,打破了一切。
  • 25歲妙齡女子,體檢顯示HPV陽性,醫生:只能怪自己「作」的
    湖北的小佳,今年剛滿25歲,正處於人生中最美好的年華,和男友也準備邁入新的階段,但是在年初一次婦科體檢中,顯示HPV呈陽性,感染了HPV33、53多種亞型。這可嚇壞了小佳,認為自己得了不能醫治的疾病,在醫生的講解下,這才放下了懸著的心。經過和小佳的交流,醫生發現,問題根本還是出在自己和男友身上。
  • 25歲月經不調多年,醫生讓我吃「避孕藥」調經
    原創 彩虹貓66 付虹大夫25歲的清怡(化名)因月經不調多年就醫。詢問病史,我了解到她月經一直不規律,短的時候20天就來一次,長的時候60天來一次,經期4-5天,經量也少,輕度痛經。未婚、否認性生活史的清怡曾經口服中藥調經,效果不明顯。
  • 當31歲女人遇上癌症:別僥倖,這種「癌症性格」真的會害了你!
    另外,她說平時工作壓力很大,白天接觸很多人,要處理很多關係,工作很煩躁,唯一的放鬆,就是回到家,面對那一頓夜宵。她沒有癌症的家族病史,覺得就是吃夜宵和工作累,把自己的身體搞壞了。當然,癌症的發生有很多種可能。但除了遺傳、飲食、環境等因素,癌症還與性格有關。
  • 四川通江七歲女孩不幸被其砸中頭部,鐵榔頭從25樓掉下,令人痛心
    7月29日下午,四川巴中市通江縣一小區,一名年僅7歲的小女孩和奶奶出門在小區裡遛彎的時候,一把鐵榔頭從25樓掉下,砸到了一位正在玩耍的7歲女孩的頭部!一名裝修工人急匆匆跑下來,看到眼前的情景,嚇得雙腿直打顫。
  • 32歲同仁醫院眼科醫生王輝突然離世 一雙眼角膜捐獻患者
    本報記者 郭婧婷 北京報導北京同仁醫院團委副書記、眼科青年醫師王輝帶病堅持工作6天後,於2019年6月30日凌晨逝世,終年32歲,王輝與妻子育有一名一歲的女兒。王輝生前深愛著醫生這個職業,在他離開後,同為醫生的妻子選擇用捐獻眼角膜的方式,延續他的醫者仁心與追求。
  • 43歲《黑豹》男主角癌症去世:這個癌,早發現3個月多活30年
    一時間,人們對於博斯曼的突然離世紛紛表示難以接受。但是,只有知情人知道,早在4年前,博斯曼就已經與癌症展開鬥爭。讓博斯曼不幸去世的結腸癌,近些年也成為我國的高發腫瘤之一,已位居我國惡性腫瘤發病的第三位。
  • 日本山形縣首次引進「嗅癌犬」癌症患者識別率高達100%
    人民網東京5月15日電 據日本時事通信報導,在日本山形縣金山町,日前推出了一項利用「嗅癌犬」診查癌症的服務。「嗅癌犬」通過嗅人的尿液樣本,就可以辨別癌症患者。在山形縣,包括金山町在內的最上地區,女性的胃癌患者死亡率全國最高。
  • 一滴血可「揪出」8種早期癌症,一查一個準!建議40歲後每年都查
    癌症早期治療簡單,通過手術或放療這種局部治療就夠了,生存率往往接近100%。而晚期腫瘤的治療要複雜的多,生存率也明顯有差距。 因此,不管是患者還是醫生,都期盼著有一種神奇的方法可以早點發現癌細胞,在它們還沒成氣候之前將其扼殺在搖籃中。
  • 1歲男童打點滴後死亡!兒科醫生:這幾種藥,一定要說不!
    12月8日,山西朔州應縣1歲男童在一家名為和諧醫院的私立醫院打完點滴後身亡。 作為一名兒科醫生,看到這樣的新聞實令人痛心疾首。孩子死亡具體原因是與輸液有關,還是自身疾病,應該按相關程序調查後才能確定。 我要強調的是基層醫生,尤其是兒科醫生需要合理用藥,因為視頻裡醫藥費用清單中的至少有兩個藥物是不應該使用的。
  • 網紅在飛機上猝死,年僅24歲,90後年輕人也應該重視健康
    原創 心血管王醫生 心血管王醫生2021年元旦,年僅25歲的《巴啦啦小魔仙》凌美琪扮演者猝死,之後有媒體報導了23歲女員工凌晨1點猝死的噩耗。也就是2020年12月底,22歲女員工凌晨猝死;2021年1月1日,25歲女童星猝死;2021年1月5日,女主播猝死......
  • 醫生惋惜:這是最容易預防的癌症
    作為漫威迷,我們為一位出色演員的英年早逝嘆息不已時,卻也不禁發問:這病本多見於中老年人群,可近年來國內外患病人群為何趨於年輕化?一、不良的生活習慣真的害人!事實上,在我國,結腸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也一直保持上升趨勢。
  • 一人身患3種癌!醫生:全切!原來這些癌症可以治癒
    食管、胃部和肺部同時患癌,手術難度非常大,不僅需要考驗胸科醫生和胃腸外科醫生的配合,而且患者需要將部分胃切掉,用腸子代替食管和胃,而很多醫院都沒有做過結腸代替食管的手術。在中國,每6分鐘就有1個人確診癌症,每7-8個人中,有1人因癌症死亡。數據顯示,我國每年新增的患者患者約160萬人,每年因為癌症而死亡的人數則高達130萬左右。研究表明,癌症是我國城市居民的第一位死因,是農村居民的第二位死因。
  • 《黑豹》主演43歲因結腸癌去世,普通人應該怎麼防範?
    在為博斯曼惋惜的同時,大家更要警惕結直腸癌這類惡性腫瘤。 結直腸癌是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其發病率在全球居於惡性腫瘤第3位,死亡率高居第2位,是佔全球發病和死亡首位的消化系統惡性腫瘤。 在我國,結直腸癌發病率呈逐漸上升趨勢,2018年,我國新發病例佔全球同期的30%。
  • 90歲心理醫生中村恆子:為了「錢」而工作,這是理所當然的
    相信很多人都會有這樣的疑惑,包括90歲心理醫生中村恆子奶奶也會問自己這樣的問題。有人說為了養家餬口而工作,有人說為了財務更自由而工作,有人說為了更有成就感而工作,有人說為了讓能力變現而工作,還有人說為了提升個人價值,獲得個人成長而工作......這些回答我想都是對的。90歲仍未退休的心理醫生恆子奶奶給我們的答案是:「為了錢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