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中心自動化與網絡可視性的作用

2021-01-07 中國IDC圈

 

 

 

隨著網絡變得更加虛擬化、軟體定義,以及自動化,網絡的可見性也產生了一些同樣顯著的變化。

自動數據中心仍然必須是「可監控的」,而不像是像過去那樣。可見性在管理自動化數據中心方面發揮了什麼作用?未來的網絡性能監視和診斷(NPMD)解決方案如何幫助NetOps克服與之相關的挑戰?以下將探討自動化數據中心以及它們如何受到機器學習、軟體定義網絡和公共雲/私有雲遷移的影響。並且了解下一代網絡性能監視和診斷(NPMD)解決方案在提供可見性方面的作用。

需要明確的是,「自動化」並不意味著缺乏人為幹預或疏忽。事實上,推動自動化的目的是響應更廣泛、更複雜的網絡,並減少網絡管理人員。數據中心自動化通過為任何一組常規網絡管理流程或程序添加一定程度的自動化而提高效率。它採用了從腳本到網絡虛擬化和軟體定義網絡的技術,但它本身並不是一種技術,必須有人來確定自動化的關鍵領域,並確定在每種獨特情況下使用的最佳技術。

自治數據中心需要機器學習,這需要輸入數據

機器學習是推動和加速數據中心自動化的關鍵技術。例如,檢查網絡基線(網絡基線是指網絡在正常情況下的各種參數)是當今NetOps中使用的最多的人工操作之一。基線有多種形式,總體利用率和應用程式使用率與性能是最重要的兩個。制定基線涉及許多步驟,包括在統計上重要的時間範圍內收集和存儲適當的數據;提取和分析數據;以簡單、可操作的格式可視化結果;比較當前數據與基線數據;以及根據當前績效指標與基線的偏差確定適當的行動方案。

其整個過程相當繁重,並且考慮到當今NetOps中的所有其他職責,它經常被忽視。機器學習能夠隨時間收集數據、自動建模系統,然後預測未來趨勢,這正是自動化基線分析所需要的。儘管該技術仍在不斷發展,但基於目前市場的發展,似乎只需幾年時間就可以實現自動化基線分析的機器學習產品。

任何機器學習引擎都要求輸入良好的數據,因此網絡需要全面的可視性工具,以提供高質量的數據,以便從機器學習引擎中獲取價值。所有網絡都是不同的,因此機器學習算法需要先實施大量的基線和學習才能產生好的建議,所有這些都需要網絡數據,即提供網絡可視性解決方案輸入的相同數據。

以數據流為中心的數據是目前可用於為機器學習引擎提供最佳數據,但它必須比來自NetFlow的典型五元組數據更詳細。例如,Cisco Flexible NetFlow(FNF),思科應用可視性和控制(AVC)以及Cisco Medianet等技術基於過去的基本五元組流數據,並且有幾種網絡可視性工具可以收集和分析這些數據。從而提供更好的可視性、機器學習算法的靈活性,以及更好的數據。

軟體定義的網絡使端到端的可視性變得更加重要

軟體定義網絡(SDN)是另一項對數據中心自動化產生重大影響的新興技術。在軟體定義網絡(SDN)得到廣泛應用之前,大多數數據中心自動化採用腳本CLI命令的形式,用於網絡中的所有設備。這是一項繁瑣的任務,通常只在自動化必不可少的情況下實現。

但是如果網絡中有一個控制層可以為基礎設施層中的所有設備提供單一、簡單和現代的控制接口呢?採用軟體定義網絡(SDN)。雖然這種承諾聽起來有點誇張,但軟體定義網絡(SDN)正在兌現承諾,而且行業採用的速度比許多人想像的要快得多。

在軟體定義的網絡中,IP位址和伺服器實例的數量快速變化,這限制了傳統的網絡監控方法,並使基於流量數據的可視化至關重要。與提供機器學習所需的數據一樣,基於數據流的數據深度對於軟體定義網絡(SDN)的網絡監控至關重要,需要的不僅僅是NetFlow的簡單五元組數據。流量數據提供了映射網絡所需的內容,仍然需要數據包數據進行深入的故障排除。使用多種類型數據的更加統一的網絡性能監視和診斷(NPM)工具將更好地應對基於軟體定義網絡(SDN)的數據中心自動化。

公共/私有雲遷移推動了對數據中心自動化和提高可視性的需求

與支持數據中心自動化的機器學習和軟體定義網絡(SDN)不同,公共雲/私有雲遷移正在推動對更多數據中心自動化的需求。如今,幾乎每個企業都在考慮並實施某種程度的公共/私有雲部署。為了充分利用這些部署,進入遠程辦公室的網絡路徑正在迅速地從中心轉移到遠程辦公室直接訪問雲服務,無論是公共雲還是私有雲。雖然這可能被視為網絡的簡化,特別是從用戶的角度來看,它極大地增加了NetOps的配置、監控和管理任務。任何能夠實現直接訪問雲資源的自動化對網絡團隊來說都是非常有幫助的。

最終用戶的直接雲計算訪問以及應用程式的跨雲操作都給當今的網絡可視性解決方案帶來了壓力。遠程辦公室的直接雲訪問推動了對SD-WAN解決方案的需求,這些解決方案既可以優化最終用戶體驗,又可以降低通過服務提供商提供的網絡連接的總體成本。

但是,SD-WAN創建了高度動態的網絡路由,大多數傳統網絡可視性解決方案都無法處理這些路由。例如,在同一虛擬環境中從資料庫請求數據的客戶關係管理系統(CRM)應用程式會為網絡和應用程式性能管理創建盲點。遷移到雲端時,不僅需要更多的數據中心管理,還需要新的和現代的解決方案來實現網絡可視性。

自動化需要了解流程——它是否正常工作?

數據中心自動化及其驅動的相關技術對網絡可視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意味著需要多種類型的網絡數據來有效地監控和排除故障。在大多數情況下,增強的基於數據流的技術提供監視和管理這些日益複雜的網絡所需的數據。但是,基於流量的數據的規範在設計時考慮了速度和廣度。

基於數據流的數據可以指示問題何時發生,甚至發生在何處,但對於複雜問題,它缺少故障排除所需的詳細信息。在這些複雜的情況下,IT需要網絡數據包才能找到問題的根本原因。隨著數據中心自動化及其相關技術的日益普及,還需要重新考慮網絡監控,目標是減少工具蔓延,並找到可提供廣度和深度的單一解決方案。

結論

高度自動化的數據中心需要有關網絡本身的準確數據才能正確學習和實施策略,因此從數據中心到網絡邊緣的全面網絡可視性對於網絡自動化的成功至關重要。

雖然隨著公共雲/私有雲的使用、軟體定義網絡和機器學習工具的進一步發展,需要對網絡監控的工具和方法進行更改,但人們相信在新的自動化時代,網絡監控將一直是網絡安全運行的核心部分。

相關閱讀:

2018開放數據中心峰會 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秘書長楊澤民致辭

2018開放數據中心峰會 工信部信息通信發展司政策標準處處長黃業晶致辭

2018開放數據中心峰會 人民銀行金融信息中心副主任康少康致辭

相關焦點

  • 思科加強網絡可視性,實現更智能的自動化
    思科加強網絡可視性,實現更智能的自動化 2020年06月18日 11:25作者:黃頁編輯:黃頁 思科基於意圖的網絡產品組合增加多項新功能,實現更強大的控制性、安全性和可視性 新聞摘要: ●通過直觀、自動化的策略輕鬆進行網絡分段,並確保網絡安全。
  • 博科發布SLX 9850下一代路由器,可視性Dev-Ops成為標配
    9月20日,博科宣布推出新一代數據中心路由解決方案Brocade SLX 9850 ,它為支持網絡流量的指數增長而設計,並致力於提供企業加速數據轉型所需的先進功能。可擴展的SLX 9850為10/40/100GbE數據中心的案例提供行業領先的密度、規模和性能。
  • 可視性,供應鏈數位化轉型的關鍵
    儘管不同技術的作用褒貶不一,但任何推動數位化轉型項目的關鍵都在於供應鏈的可視性。如果你無法從端到端「看到」整個供應鏈,便很難實現改進以及自動化。一項由Capgemini Consulting和Infor進行的數位化轉型調查顯示,94%的受訪高管認為供應鏈可視性是關鍵驅動因素。可視性可以有很多含義,但最關鍵的是能夠從規劃、生產、物流到最終交付和付款的所有方面都具有可視性。
  • 為什麼企業部署雲需實現可視性?
    各種雲環境的安全性與數據可視性的隱患,與隨之而來的擔憂隨著雲技術日益普及不斷攀升。但將現有數據與應用遷移至雲端只是第一步,IT專家面臨的真正挑戰在於如何實現全面而完整的雲部署可視性。研究人員認為,這些殭屍網絡通過瞄準路由器、安全攝像頭與數字錄像機方面的安全漏洞,已經感染了100多萬家企業機構。編程代碼借鑑自Mirai殭屍網絡的Reaper讓人們對於新一輪DDoS攻擊或其他尾隨而至的攻擊憂心忡忡。近期相關調查顯示,除了IT專家擔心新型惡意軟體攻擊其網絡之外,絕大部分專家(93%)更擔心公有雲內的數據與應用安全性。
  • 未來組織大會:可視性、集成性——釘釘賦能企業數位化轉型
    未來組織大會:可視性、集成性——釘釘賦能企業數位化轉型 2019年08月27日 11:48作者:網絡編輯:王動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信息學院李亮,
  • 軟體使數據中心SONiC網絡更快更可靠
    Apstra已經採用顯著的SONiC(雲中開放網絡軟體)運行和特性增強性功能,更新了其行業領先的數據中心網絡自動化、驗證和分析軟體。Apstra不斷履行其SONiC承諾,大幅提高數據中心SONiC網絡的部署和運行的速度和可靠性,從而迅速滿足創新和業務需要。Apstra與Microsoft和開放計算項目(OCP)開發的SONiC集成,可輕鬆實現數據中心網絡部署和運行的配置和自動化。
  • 數據中心的可見性價值
    數據中心的可見性價值 保持企業關鍵應用程式正常運行是企業的絕對必要條件。預防此類災難,或在發生此類災難時有效和快速地進行幹預,這意味著為開發人員和運營人員(DevOps)提供IT基礎設施、網絡和應用程式的可視性。
  • 不想背鍋就來看看「網絡自動化」
    目前對於很多企業而言,採用缺乏靈活性的網絡已成為阻礙其業務發展的一大瓶頸,因為瓶頸降低了部署強大且響應迅速的數據中心基礎架構的可能。此外,隨著算力成本下降,虛擬計算需求增長,當下的網絡自動化技術對許多企業來說變得更加可用。對於中小企業網管來說,管理十幾臺的網絡設備可能手動進行網絡配置或任務診斷來的更為直接。
  • OCP China Day:數據中心自動運行光網絡
    騰訊作為OCP中國社區的核心成員,在峰會現場介紹了當前數據中心互聯光網絡技術的發展,以及騰訊基於標準化單元構建的自動運行光網絡。目前,騰訊已將光網絡的標準單元快速複製到數據中心互聯應用中,有效應對數據中心互聯帶寬的快速增長。
  • 網絡架構--數據中心的「神經脈絡」
    如果把數據中心比作一個「人」,則伺服器和存儲設備構成了數據中心的「器官」,而網絡(交換機,路由器,防火牆)就是這個數據中心的「神經脈絡」。本文就針對數據中心的網絡架構和一般設計來說。
  • 供應鏈可視性是從需求到執行的端到端視角
    供應鏈的可視性將是工業網際網路平臺的應用需求,通過研究供應鏈的可視性,可以幫助工業網際網路領域的行業平臺找到平臺功能發展方向。供應鏈的可視性包括四個方面:需求側、計劃、公司內部、供應鏈執行。需求側:需求是促發供應鏈事件的引擎,所以需求的可視性是最重要的。需求側的可視性包括:需求預測的可視性,需求交付的可視性和客戶狀態的可視性。
  • Zenlayer選擇Juniper對其數據中心網絡進行升級
    ICC訊(編譯:Vicki)安全,人工智慧驅動網絡的領導者Juniper網絡(NYSE:JNPR)宣布,Zenlayer選擇了Juniper網絡進行數據中心網絡升級,以幫助推動其作為全球邊緣雲服務提供商的快速增長並更好地實現其願景。通過其軟體定義的平臺提供即時的全球連接和出色的數字用戶體驗。
  • 仁和ERP生產軟體系統中看板數據的作用
    仁和ERP生產軟體系統中看板數據的作用 2020-04-20 16:25:29   來源:網絡
  • 數據中心網絡架構三層分析
    大二層需要有多大既然二層網絡規模需要擴大,那麼大到什麼程度合適 ?這取決於應用場景和技術選擇。1、數據中心內大二層首先需要解決的是數據中心內部的網絡擴展問題,通過大規模二層網絡和 VLAN延伸,實現虛擬機在數據中心內部的大範圍遷移。
  • 美國西蒙亮相2019數據中心標準峰會
    數據中心作為一切信息化的基礎,當前已經從通信行業的基礎設施逐步發展成為各行各業數位化轉型發展的關鍵基礎設施,新形勢下,數據中心作為信息化基礎設施在國家發展中起到了關鍵性、基礎性和戰略性的作用。本次峰會圍繞數據中心建設的各個環節為主要內容展開探討,邀請到了國內外知名的數據中心專家,以高質量的前瞻技術論壇打造數據中心行業風向標。
  • ups電源基礎設施在數據中心中的重要作用
    電力基礎設施的維護對於減少數據中心意外停電造成的損害至關重要。UPS電源和發電機的維護以及災難規劃應該作為數據中心常規操作的一部分。突然斷電會使數據中心的運營陷入癱瘓。電力中斷對IT系統有害,因為會導致數據丟失、文件損壞和設備損壞。
  • 數據中心融合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數據中心的融合可以追溯到十年多前,在當時引入了融合基礎設施(CI)理念,這提供了一種基於硬體的預配置服務,簡化了數據中心基礎設施的部署和維護。超融合基礎設施(HCI)建立在融合基礎設施(CI)基礎上,通過提供基於軟體的預配置產品,進一步簡化了IT運營。其次是可組合的分離基礎設施(CDI),它結合了這兩種融合設施的要素,以提供更大的靈活性以及對自動化和編排的集成支持。
  • 自動化組裝線四大結構單元的作用
    傳統人工生產在效率和品質上都存在相應劣勢,所以目前很多工廠企業都在推進生產自動化,自動化組裝線就是由一系列機械完成各種組裝工序的自動化設備。廣晟德下面來與大家分享一下自動化組裝線四大結構單元的作用。LED自動化組裝線第一、自動化組裝線的組裝單元作用:自動化組裝線組裝單元由提取模塊、滑動模塊、電氣控制板、操作面板
  • 國際配電自動化發展綜述
    ADA的概念最早由美國電力科學研究院 (EPRI)在其「智能電網體系」(IntelliGridArchitecture)研究報告中提出,其功能與技術的特點主要是滿足有源配電網運行監控與管理的需要,充分發揮分布式電源的作用,優化配電網的運行;提供豐富的配電網實時仿真分析和運行控制與管理輔助決策工具,具備包括配電網自愈控制、經濟運行、電壓無功優化在內的各種高級應用功能;支持在智能終端上完成的基於本地測量信息的就地控制應用和基於相關終端之間對等交換實時數據的分布式智能控制應用
  • 自動、智能、開放API:IP網絡自動駕駛之路
    Glen Hunt說,「SDN、開放的API和AI將在其中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來自GSAcom、GlobalData的數據顯示,目前全球共有49個國家部署了122張5G商用網絡,全球5G用戶將在2020年底達到2.75億,這一數字會在2025年進一步增至27億。這一增長的60%預計將來自亞太地區,該地區在可編程網絡、下一代網絡、網絡自動化能力以及提供新業務方面都呈現出了強勁的投資勢頭。「這從側面表明,本地存在非常旺盛的應用需求。」Glen Hunt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