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銀河帝國:基地》銷量正式突破百萬冊,成為中國首部突破百萬大關的外國科幻小說。《銀河帝國》是科幻大師阿西莫夫的代表作,講述人類未來兩萬年的歷史。不但被馬斯克用火箭送上太空,還入選了「人教版七年級下冊教材閱讀書目」。正值寒假,記者走訪發現,《銀河帝國》在各大書店出現學生搶購現象,多處出現了斷貨。據出版方讀客文化透露,由於《銀河帝國》的需求量劇增,目前多家印廠多臺機器日夜開工,依然跟不上銷售的速度。科幻正從冷門小圈逐漸走向普羅大眾。
《銀河帝國》破百萬冊,成為中國最火的外國科幻小說
阿西莫夫被全世界的讀者譽為「神一樣的男人」。其系列小說《銀河帝國》在美國創造了暢銷神話,持續賣了60年,至今仍盤踞亞馬遜網站科幻小說最暢銷前100名榜單,累計銷量超過5000萬冊。堪稱科幻史上最經久不衰的經典作品。
《銀河帝國》系列小說出版以來,對人類的太空探索、世界局勢、前沿經濟學理論、好萊塢電影等等各方面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更隨著它的讀者成長為各行各業的領袖,而將這種影響滲透到人類文化的方方面面。如美國前總統小布希、諾貝爾獎獲得者克魯格曼、特斯拉創始人埃隆·馬斯克、蔡康永、梁文道……
然而,在國外創造神話的《銀河帝國》在中國的出版並非一帆風順。
2005年,天地出版社首次引進阿西莫夫的《銀河帝國》系列,據開卷數據顯示,這套《銀河帝國》,最多一本銷量為2053冊,全套22本總銷量為20854冊。
2012年4月6日,美國科幻大師阿西莫夫逝世20周年紀念日,讀客重新引進出版了《銀河帝國:基地》。發售前三個月賣出了5萬冊,超過過去7年的銷售量總和,但與讀客預期的年銷30萬冊相距甚遠。
直到2014年,電影《星際穿越》的火爆給幻市場帶來了轉機。《銀河帝國》以每天2000套的訂單量在瘋漲,每天貨源一補上就被賣空,這個狀態整整持續了50天。
2015年,劉慈欣憑藉《三體》獲得了第73屆雨果獎,大眾對科幻小說開始了持續廣泛的關注。
2017年,《銀河帝國:基地》入選人教版七年級下冊語文教材,成為了七年級學生的必讀書目。阿西莫夫這個用想像力和智慧改變世界的作家在影響了幾代人後,終於被更多中國適齡小讀者所熟知。
2019年,《銀河帝國:基地》銷量正式突破百萬冊。《銀河帝國》系列早已不是當年的小眾經典,不僅在地面書店火爆熱銷,各大電商平臺也以每天大幾千冊的訂單火爆發售中。科幻小說終於在中國這片土壤上蓬勃發展起來了。
科幻作品在中國成功出圈,從小圈子走向了普羅大眾
《銀河帝國》的逆襲,正是近年來科幻文化在中國爆發式發展的縮影。它的崛起見證了科幻類型小說在中國市場的變遷。
今日,《與羅摩相會》《銀河系搭車客指南》《沙丘》……越來越多的優質外國科幻小說走進了大眾的視野,本土的科幻小說創作更是如雨後春筍人才輩出。
2019年,國產科幻電影《流浪地球》《瘋狂的外星人》接連上映,備受觀眾期待。中國科幻也終於和走上了西方發展已久的「小說+電影」的立體化道路。
從小說到電影,科幻在中國終於也從一種小眾的圈子走了出來,成為了主流文化的一環並席捲全國。
值得一提的是,科幻小說在中國日漸火熱,使得讀者已經不滿足於簡簡單單的閱讀,更深度嚴肅的思考和探討讓科幻作品成為一種談資,走進了公眾的視野。最近知乎就出現了劉慈欣與阿西莫夫比較的討論貼瀏覽量已近百萬,而這股熱議正逐漸蔓延到微博、今日頭條等其他平臺,諸如五嶽散人、王小山、祝佳音等知名大V都加入了這場討論。原來只是小圈子的討論逐漸擴大成為影響大眾的現象級話題。
科幻作品在中國即將迎來黃金時代
科幻作品在中國的火爆,深究原因,其實有跡可循。
反觀西方,在20世紀30年代中期開始進入科幻的「黃金時代」。
隨著二戰結束,第三次工業革命全面展開,科技也在進行飛速發展。幾乎所有的科學技術領域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原子能、航天、電子計算機等高新技術方面也取得了初步成就。截止到20世紀60年代科技的新成果比過去兩千多年的成果總和還多。
飛速的科技發展,讓西方人民對科學的關注日益增加。人們逐漸感受科技帶給人的便利與革新。對未來的科技發展也產生了暢想。科學幻想小說由此發展並得以普及。
而此時科幻小說也在持續創作、出版,羅伯特·海因萊因、艾薩克·阿西莫夫和阿瑟·克拉克的出現也讓大眾對科學產生了嚮往,更多人投身於探索未來科技的可能性中。
坦言當年自己是阿瑟·克拉克鐵桿粉絲的NASA工程師們,受到阿西莫夫《銀河帝國》系列影響而有了「航空夢」的馬斯克,都在用自己的行動讓科幻小說中未來變成現實。
可以說,對一個足夠發達,科學精神足夠普及的國家而言,科幻文化的普及是水到渠成的。
讀客文化總編輯許姍姍,作為《銀河帝國》的責任編輯,10年前就開始布局科幻產線,據悉,讀客引進出版了《銀河帝國》《沙丘》在內的一大批頂級科幻作品,將阿西莫夫、海因萊因、阿瑟·克拉克等科幻三大巨頭的作品都收入囊中。
許姍姍告訴記者:「我們堅信中國將迎來科幻作品的黃金時代,中國讀者對科幻作品的需求即將進入井噴時代,《銀河帝國》的爆紅只是開始,科幻小說將成為與其他文學作品相抗衡的文學品類。」
中國社會經歷著科技的空前聚變——第四次工業革命,網際網路科技、人工智慧、虛擬實境、生物技術等新興科技逐漸成為科技發展主流,並徹底改變整個社會。這科幻文化生長的沃土的崛起讓我們有理由相信,科幻小說在中國的熱度遠不止於此。
當科技發展進入高速時期,網際網路等新興行業的精英在社會中更加有話語權,這類頂級頭腦所鍾愛的科幻類優質作品對大眾而言就變得更為容易接受。雷軍就是資深科幻小說迷,他對《三體》的追捧直接引爆了網際網路圈的「三體熱」。馬化騰、李彥宏、周鴻禕也在不同的場合推薦過各類科幻小說,直接點燃了大眾對科幻作品的熱情。
另一方面,文明的的發展程度越高,重視教育的程度也就越高。「科幻激發想像力」的概念越來越深入人心。隨著科幻在國內的日益普及,父母們也逐漸消除了對科幻小說的偏見,更願意讓孩子閱讀科幻作品,培養孩子的想像力和科學精神。
《銀河帝國:基地》在2017年入選語文教材,並連續三年登上各大重點學校假期必讀的書單。教育專家正把科幻思維逐漸引入中小學校園,讓學生從小就對科學精神和科幻文化產性興趣,培養想像力和創新力。
優秀的科幻作品,如《銀河帝國》、《沙丘》等,立足科技理論,暢想人類未來,能大幅度激發想像力。
相信如今伴隨著優秀科幻小說長大的這一代孩子們,一定會擁有科學的精神與無盡的想像力,成為來日信息化社會的棟梁。
楚天都市報記者劉我風 通訊員王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