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河帝國:基地》 (美)阿西莫夫 著 江蘇文藝出版社 2012年
姚向輝
有位網友看過阿西莫夫的《銀河帝國:基地》之後,如此評論:「初讀此書我時年十六,人生就此改變,它讓我對歷史、心理學甚至數學都有了新的看法,乃至於進大學後嘗試著念了一年心理學專業,想弄明白統計學方法是否真能解答問題。四十年後再次翻開《基地》,只是想看看那份效果是否還在。這次我注意到它的情節組織得過於刻意,而且不怎麼『公平』,作者把秘密藏起來不給讀者知道;但是,讀起來仍舊非常愉快,讓我回想起我們許多人還相信科學終將解決一切問題的那個時代」。
我的看法和這位網友差不多,特別是請注意「愉快」這兩個字。平心而論,阿西莫夫的點子不如克拉克深刻,社會意識不如海因萊因強烈,但他的書就是好看,沒得說的好看(《銀河帝國:基地》,1952年首次出版,1966年打敗託爾金的「魔戒」三部曲獲得「人類歷史上最好看的系列小說」獎項),例如《基地》第一部,翻開第一頁就用不得了的意象鎮住你,再給你幾條欲罷不能的線索逼著你、誘惑著你往下看,不知不覺兩個小時,讀到中段,正想再看幾頁就放下書去倒杯水休息休息,不料猛然間劇情轉折,就仿佛推開門原以為裡面是普普通通的辦公室,沒想到卻是波光粼粼的陽光沙灘,還有立體聲音響在播放《水色戀情》——就有這麼出乎意料,於是只好乖乖坐回去繼續讀到天色昏沉之時,情節終於告一段落,整本書結束於隱然威脅的氣氛之中,那感覺便仿佛《帝國進行曲》在耳畔悄然奏響。默然回味片刻後,打開微博哭喊:該死的,第二部什麼時候出版啊!
阿西莫夫是說故事的大師級人物,堪與大仲馬和史蒂芬·金比肩,隨便一個點子,經他一寫,就成了一個好故事。比方說多星系統,不少作家寫過,以後估計也還會有很多作家寫,但誰像他的《日暮》那樣,只用13000多個單詞就寫出那麼一個回韻悠長、意象深遠的故事呢?比方說多性別,新浪潮時代頗有不少人處理過這個題材,但誰能像他在《眾神自己》的第二部裡那樣,把三種性別的異星種族寫得那麼真實可信呢?比方說機器人這個幾乎任何一位科幻作家都無法迴避的題材,誰能像他在《我,機器人》裡那樣,用一個個趣味盎然的故事把機器人和人類的關係描述得那麼透徹,甚至於他後來許多作家都把三大定律當做了隱含前提呢?再比方說,銀河帝國,雖說網文讀者在起點小說裡見識過了無數個銀河帝國,但有哪個陷落得這麼有史詩氣度,有哪個真正寫透了幾萬年的興衰恩仇,有哪個能比阿西莫夫設定得更加紮實呢?要知道,甚至連絕地武士和黑勳爵的擁護者都不得不承認考路斯坎和川陀有著微妙的相似之處,無論是0,0,0的坐標,還是整顆星球的大都市。
當然,阿西莫夫自然有缺點:有時候過分沉溺於設定和科學性(寫科普的那個阿西莫夫跳出來取代了寫科幻的這個阿西莫夫),外星種族異化度不足,女性角色往往可有可無,但是啊,朋友,看小說又不是必須時刻準備著要升華精神。能讓《基地》這樣的一冊好書幫助你度過幾個小時的閒暇時光,讓你時而捏一把冷汗,時而跟著角色一起開懷大笑,時而為龐然巨物的崩潰喟然長嘆,時而被光輝和犧牲感動,被希望和勇氣激勵……我想這已經足夠了,可以暫時逃離紛雜的現實,去未來的彼端走上一圈,看上幾眼,這個收穫已經足夠大了。
最後再說幾句這個新版本,特別值得推薦一下的是星圖封面,對理解劇情實在太有幫助了,當初第一遍看這個系列的時候,我甚至自己在紙上畫過類似的星圖,所以請和我一起高呼:推出星圖海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