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小說最大的魅力就在於,能夠帶領你一躍進入「此時」之後的時間軸,在無限遼闊的世界裡自由馳騁。
作者通常會破除一些東西,同時構建一些全新的東西,比如倫理、情感、環境,亦或是邏輯、科技、宇宙,微生物與星體,物理學與數學,等等。雖然主要憑著想像,但魅力不減分毫。
阿西莫夫的<銀河帝國>就是傑出的代表作品之一(<三體>的作者曾說其作品都是對克拉克科幻作品的拙劣模仿)。
整個<銀河帝國>系列由十五部作品組成,篇幅浩瀚,氣勢恢宏,銀河帝國是一個完整的宇宙世界。非常精彩的是 「基地三部曲」,構建了一個所向披靡、極其強大的銀河殖民帝國,觸角延伸到幾乎宇宙的最深處、最邊緣。
機器人是整個系列的重要元素,以機器人為主線的部分佔據了相當大的篇幅,比如<鋼穴>、<裸陽>等等。
其中既展現了科技給人類帶來的邊際解封與近乎無限的拓展,又處處留下抹不掉的人類的痕跡:戰爭、社會、權利、欺騙、威脅、壓迫、情慾、好奇心、家庭,等等。
當然,作者一切的想像並非無跟之木、胡思亂想,其中處處彰顯了作者對諸多人類主題的思考。
社會結構的實驗室-摒棄群居的人類特性。
索拉利這顆行星應該是阿西莫夫所做的獨特社會「實驗」。上面的人們個個離群獨居。人類社會的基本習俗比如相互接觸、組成家庭、用餐時討論事情等等均成了可恥的社交禁忌。
政府根據基因的的匹配度來制定一男一女結為夫妻,生下小孩只是為了維持物種的高質量延續。人們只通過顯像交流與 「見面」,從來不面對面。人們的活動嚴重依賴著機器人。
自然與人類社會-原來都是在重複人類的歷史。
奧羅拉這個距離地球幾光年之外的行星在地球人眼裡是極其先進和發達的社會。現在的地球人生活在高高聳立的「鋼穴」裡,沒有天空,沒有田野山川,沒有大海與河流,沒有樹木花草,沒有雞鴨豬狗。
地球人的所有食物都由酵母製成。地球人懼怕開放空間,懼怕風和雨,懼怕太陽和月亮,懼怕草地泥濘(地球人根本就從來沒見到過這些東西)。一個地球偵探來到奧羅拉,居然看到了神奇而又讓他不怎麼適應的田地,風,樹木,還有養殖產生的肌肉。
這可是個深深的諷刺:人類歷經千辛萬苦跋涉到科技的頂峰,卻又回到了幾千年前在地球上存在過的自然的懷抱。
當然,這部宏大的宇宙之旅還有太多的奇思妙想與深邃洞見。當看完整部大作後,真有一種天靈蓋被掀掉的感覺。一個字,醍醐灌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