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000萬到100萬!從德語人數的變遷看德裔在美國的演變

2020-12-14 桃花石雜談

許多朋友估計都聽說過某種方言曾經在民國或者共和國初期的國語投票中差一票成為國語的網絡傳說,如果您現在在網上搜索相關內容,還可以很容易地找到廣東話、四川話、陝西話和河南話等等方言差一票成國語的故事。但這裡可以肯定地告訴大家,這都是子虛烏有的傳說(桃花石雜談其它文章曾詳細說明),而且是一個盜版傳說,因為其實這個傳說的正版是「德語差一票成為美國國語」。這個傳說早在公元19世紀初就已經出現,而且相對來說,這個傳說還真有點事實的影子,因為在美國建國後不久,確實針對德語的地位進行過一次投票,而且也確實是以一票之差做出了決定。那麼當時為什麼投票?德意志人嘗試在美國境內建國又是什麼梗?德語在美國的現狀又是怎樣的呢?

米倫伯格傳說

米倫伯格傳說是在美國境內至少流傳過100多年的關於德語地位的一個傳說。比較流行的版本是這樣的:在公元1794年,美國國會眾議院曾經就美國的國語進行過一次投票表決,當時英語和德語競爭極為激烈,所以表決的結果竟然是41票對41票的平局。而根據美國憲法,在眾議院投票平局時,通常不參加投票的眾議院議長將出面投出決定勝負的一票,所以這時美國國語的決定權就落到了美國首任眾議長弗雷德裡克·米倫伯格手中。而這個米倫伯格本人就是個德裔,而且只是第二代移民,但在看似德語已經勝定了的情況下,米倫伯格本著高度的歷史責任感,把票投給了英語,這樣才使英語成為了美國的國語。

美國首任眾議長弗雷德裡克·米倫伯格

而在另外一個版本中,這次投票的重要性降了一個層級,但卻仍然具有重要地位。這個版本說當時不是美國國會投票決定美國國語,而是當時美國首都費城所在的賓夕法尼亞州議會在投票決定這個州的官方語言,結果米倫伯格在平局的情況下投下了決定性的一票,使英語成為了賓夕法尼亞州的官方語言。

而另外還有一個版本則聲稱這次投票發生在美國建國之前的公元1774年,當時在美國國會的前身,也就是正在策劃美國獨立的北美大陸會議上,美國建國先賢們針對未來建國後的國語進行了一次投票,結果在平局的情況下,米倫伯格投下了決定性的一票,使英語最終被定為美國的國語。

這些說法早在公元19世紀初就開始在美國流傳,後來德國的一些遊記作家還把這個傳說寫進了自己的美國遊記之中,使其在德國境內也廣泛流傳起來。但從1920年代開始,美國歷史學界出版了大量文章,考證這件事的真偽,最終在公元1940年代,美國的史學界基本達成共識,即這件事是基於誤傳,其核心內容並不是真的,因此自當時起,這件事在美國就逐漸被稱為了「米倫伯格傳說」。

助推米倫伯格傳說流傳的德國作家馮勒赫

但說這件事是誤傳,也就是說這件事還真並非完全無中生有。因為在公元1794年,美國眾議院確實就德語的地位進行過一次投票。不過這次投票的目的卻並不是要決定美國國語,而只是針對維吉尼亞州部分德國移民要求將部分美國法律翻譯成德語的要求,美國眾議院經過討論,要投票決定是否將這一議題擱置。注意當時投票的目的還不是是否同意將部分法律翻譯成德語,而只是投票決定是否繼續討論並做出決定。結果美國眾議院以42票對41票的表決結果決定將這一議題擱置……

德國人在美國的建國努力

所以這個傳說也真的只是傳說了,德語在美國從來沒有上升到能夠被認真考慮成為國語的地位。但這個傳說能夠讓如此眾多的美國人相信,其實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了德語在美國確實曾經擁有比較重要的地位,而這種地位跟早期美國確實曾有過大量德國移民有著密切的關係。

右方土黃色區域就是早期德裔移民聚居地

雖然德國統一時間很晚,因此在公元19世紀末之前其實從未在海外建立起像樣的殖民地。但說德語的人群移民海外的歷史卻開始的非常早。早在美國建國之前100年左右,也就是公元1680年代,在前文提到過的美國獨立運動核心區域賓夕法尼亞州,就已經出現了大量來自歐洲德語地區的移民。而到美國獨立之後,在其首都費城所在的賓夕法尼亞州,其三分之一的人口都是德國後裔,其中多數都還以德語為母語,所以考慮到這個歷史背景,美國有那麼多人曾經相信米倫伯格傳說也就一點都不奇怪了。

而且美國的德語移民浪潮在美國建國之後也沒有停止,整個公元19世紀,因為德意志地區不同公國之間戰亂不斷,所以可以說都自始至終都有大量來自德意志地區的移民進入美國。而在此期間,來自德意志美茵茨地區的一些貴族,甚至還採取了實際行動,試圖在美國境內建立一個「新德意志國」。

德意志移民公司徽章

在公元1842年4月20日,德意志美茵茨地區的21名貴族在德意志萊茵河畔建立了一個名為「德克薩斯德意志移民保護協會」的組織。而他們之所以這麼關心遠在萬裡之外的德意志移民權益是因為,他們正在準備組織大量德意志人移民北美,並在移民達到一定數量之後在北美建國,所以很快這個組織就被稱為「德意志移民公司」(Adelsverein)。而他們深知,想在當時的美國境內建國是不可能的。所以他們把目標選在了當時名義上是一個獨立國家的德克薩斯。

德克薩斯這塊地方本來是墨西哥的一個州,從公元19世紀初開始,此地湧入大量美國移民,最終在美國的支持下,德克薩斯在公元1836年通過戰爭從墨西哥獨立。雖然德克薩斯的獨立其實只是一個名義上的過渡階段,它的最終目的當然是加入美國。但在當時,這件事畢竟還沒有塵埃落定,所以美茵茨的這些貴族在這時打起了火中取慄的主意。

德克薩斯共和國(墨綠區域)

公元1843年1月9日,馮·布斯-瓦爾德克伯爵在德克薩斯費耶特縣以0.75美元1公頃的價格購入了4428公頃的土地,建立了「拿騷」種植園。隨後此地成為了新來的德意志移民的大本營。公元1844年7月,他們組織的首批德意志移民抵達北美。在此前後,德意志移民公司還在德克薩斯各地購入了多塊其它土地,開始源源不斷地吸引移民。公元1845年,該組織成員漢斯·馮·梅斯伯男爵在德克薩斯中部以當時的普魯士王子弗雷德裡克命名建立了後來在美軍歷史上具有相當重要性的弗雷德裡克堡。而除了自己購地之外,德意志移民公司還和其它的德意志移民組織籤署了協議,資助其組織移民來到北美。

不過德克薩斯共和國在公元1845年正式加入了美國,德意志人建國的企圖在此後也就徹底不可能了。而在確定自己的投資不可能得到回報之後,各方貴族紛紛抽身,德意志移民公司最終在公元1853年結束了其移民活動。

德語在美國的衰落

但在北美建國努力的失敗卻並不等於德意志移民的停止。因為早期的積累,再加上整個公元19世紀來自德意志各地的移民浪潮,所以一直到20世紀初,德語都始終是美國無可爭議的第二大語言,而且擁有大量本土德語人群。當時,美國國內有大量以德語授課的學校,以德語布道的教堂和以德文出版的報紙,甚至有許多產業的通用語言都不是英語,而是德語。

20世紀初的美國德文報紙

在1900年時,美國總共有613份以德語出版的報紙,幾乎每個有德裔群體聚居的城鎮都會有至少一家德語報紙。而在美國最大的城市紐約,則擁有12家德語報紙,其中發行量最大的《紐約州報》(New Yorker Staats-Zeitung)還一度成為了紐約第三大報。而且當時甚至連美國國歌都有得到廣泛傳唱的德語版本。到1910年,美國僅會說德語的第一代移民就有270萬人,加上第二代移民則有800萬人,如果再加上其它一些會說德語的早期移民後裔,可以說當時會說德語的人可以佔到美國總人口(9200萬)的十分之一左右。

二戰美國諷刺說敵國語言的宣傳畫

但很快,德語在美國的衰落也開始了。1917年,美國加入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美國國內的反德思潮迅速興起,德國移民和德國後裔成為眾矢之的。而說德語也很快在美國成為了「不愛國」的行為。當時美國國內掀起了聲勢浩大的「禁德」運動,所以跟德國相關的事物,如演奏德國作曲家創作的音樂和在公眾場合說德語在一些州都很快被禁止。同時,美國至少14個州都還禁止了在本州範圍內教授德語,有些州甚至出臺規定禁止在州內教授任何外語,而一些原來章程以德語寫成的民間組織也都被要求將其章程改成英語。

70年代有小鎮用德語在警車上寫警察一詞

而在這種形勢的推動下,大量德裔迫於形勢開始加速美國化,他們不但儘量避免再說德語,而且許多人甚至還將自己的姓氏也改了,將原本的德國姓氏改成美國的英氏姓氏。比如,當時將大量德裔家族將施密特(Schmidt)、施奈德(Schneider)和穆勒(Müller)等德國姓氏改成了史密斯(Smith)、泰勒(Taylor)和米勒(Miller)等英式姓氏。因此在一戰之後,德語就失去了其在美國第二大語言的地位。而在二戰爆發之後,類似的反德浪潮再次在美國上演,德裔的美國化和德語的衰落進一步加速。德語在美國最後的堅守者,也就是一些源自德國的教會也在此期間停止用德語布道,改用英語,德語在美國徹底淪為了一門普通的外語。

所以儘管目前美國的總人口已經增長到了3億人,而且名義上有德國血統的美國人口已經達到了4000萬到5000萬(當然多數是混血),但美國會說德語的人口數到2011年卻已經降到了108萬人,幾乎只相當於100年前的10分之一。而且這種下降的趨勢在近年也沒有停止的趨勢。例如,在1994年,全美還有24%的學校在教授德語,而到2008年,這個比例就已降到了14%。在美國的外語排名中,德語已經排在西班牙語、漢語、他加祿語(菲律賓國語)、越南語和法語之後,排名掉到了第六位。但考慮到20世紀的世界歷史進程,這種趨勢也是非常正常的情況了。

相關焦點

  • 美國人口最多的是德國裔,為何美國卻沒形成德語文化?
    眾所周知,美國是一個移民國家,在哥倫布到新大陸及歐洲國家進入這處殖民前,北美大陸沒有白人活動,而從五月花號到達美洲之後,詹姆斯城建立到北美十三殖民地成立這段期間,美國白人開始大規模活動。
  • 德裔是美國第一大族群,為何在美國沒有獲得主導地位
    如今美國境內的德國人後裔已經高達6000萬,約佔美國的17%,是美國第一大族群。眾所周知,德國人非常聰明勤勞,又能徵善戰,背後還有強大的母國德意志帝國做支撐,但作為第一大族群的德裔始終處於配角的地位。很多人不禁感到疑惑,德裔是美國第一大族群,為何在美國沒有獲得主導地位?
  • 精選一組關於德裔美國人的趣知識
    一,德裔美國人是美國人數最多的一個移民族群,約佔美國總人口數的17%。截止2019年1月,約5610萬。(川普家族在美國已經第四代了。)德裔移民於1860年開始大規模移民美國,主要在今天的紐約和賓夕法尼亞一帶。從那時起到今天,共有大約800萬德國移民來到美國。(2000年美國各州人數最多的族裔,五大湖區等傳統工業地帶都是德國後裔最多。)
  • 美國有6000萬德裔,為何說了算的卻還是英裔呢?
    在美國德裔佔比近20%,多達6000萬,是美國人數最多的群體。按理來說,德裔人數最多,那麼應該掌握美國最大的權力才對。但是實際上德裔在美國地位並不高,而權力基本上掌握在只有2000萬人的英裔手中,為此很多人不理解,為何會如此呢?其實主要是三個方面原因。
  • 英裔僅佔美國人口比例的12%,為何美國卻是個地道的英語國家
    在這些民族中,人數最多的要數德國裔,德裔人口佔到美國總人口的15.2%,排第二的是愛爾蘭人佔10.8%,而英格蘭裔僅佔9%左右,即使加上蘇格蘭人、威爾斯人和北愛爾蘭人,英裔人口的比例也不過僅佔美國總人口的12%,還是沒有德裔人口多,英裔仍然只佔美國總人口的一小部分。很多人不禁感到奇怪,英裔佔美國人口比例並不高,為何美國是個地道的英語國家,為何美國人幾乎全都說英語?
  • 瘋狂的美國人:19世紀迷信靈修,二戰期間又大肆逮捕德裔美國人
    1905年,美國最高法院裁決,各個州和市都有權以法律名義要求公民接種針對天花及其他流行病的疫苗。也就是說,《憲法》賦予了美國人相信、支持任何事物的權利,但這並不代表「每一個人在任何時刻、任何情況下,都擁有不受限制的絕對自由」。政府確立了國家食品與健康法規,建立了美國聯邦儲備系統(Federal Reserve)。全國有色人種協進會(NAACP)成立了。
  • 年前死亡人數預計超過50萬!美國人能否戴100天口罩成關注重點!
    眾所周知,美國是全球疫情最嚴重的國家,目前美國因為新冠病毒死亡的人數已經超過了30萬!對於這個數字,很多美國民眾卻並不在意,在他們看來,疫情已經失去控制,現在做什麼都是無用功!還有一些美國民眾不願意接受這個事實,繩子直言新冠病毒是一場騙局,目的就是為了優化美國人的基因!
  • 美國第一個100萬用了100天,如今5天新增超100萬!911急救系統崩潰...
    據新華社,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8日發布的新冠疫情最新統計數據顯示,美國累計確診病例超過1500萬例。自10月以來,美國疫情明顯抬頭,已連續數周單日感染人數突破10萬人。進入12月後,美國疫情蔓延趨勢絲毫沒有放緩。連續多日的單日新增確診病例超過20萬,住院人數和死亡人數也隨之激增。
  • 感染1000萬!全球第二人口大國重蹈美國覆轍,已到了生死關頭
    據環球網快訊,截至本月19日,印度新冠確診病例超1000萬例,成為繼美國後,第二個感染人數破千萬的國家。而一個可怕的隱患是,印度雖然現在沒有美國確診數多,且新增人數也沒有美國多,但印度可是全球人口第二大國,總人數是美國近4倍,況且印度的醫療條件、核酸檢測速度都遠遠趕不上美國,早有專家就曾預言,印度可能是這次疫情最大的"黑洞",現在印度成了這樣,真是到了生死關頭。
  • 全美新冠死亡人數破25萬 專家宣稱美國人「不怕死」
    為了佐證論點「美國在世界上領先地位的擴大」,他冷血地將累計確診和死亡人數幾乎都佔了全球確診和死亡人數五分之一的嚴峻現實,描繪成美國的優勢,宣稱美國人「軟弱且不願承擔太大的風險」是中國的「刻板印象」。  科文將慘烈的疫情數據如此強拗成美國人「不怕死」的證據,實在叫人有些看不明白。「這真是我所見過的最奇怪的『我們是第一』的頌歌了。」有人在評論區留言:「我很驚訝。
  • 1000萬!
    1000萬! 1000萬! 1000萬!今天河北新聞網抖音帳號「冀看點」粉絲突破1000萬!累計收穫點讚4.9億次!累計發布疫情報導相關視頻超千條,播放量破100億次。疫情初期,「冀看點」積極發聲,1月22日發布的「武漢金銀潭醫院隔離病房醫護人員守在病床前」視頻,單條播放量達5482.5萬,點讚量高達322.9萬。近日,「冀看點」及時報導秋冬季疫情防控最新形勢,11月27日發布的「鍾南山介紹,已出現4例流感與新冠共同感染病例」視頻,單條播放量達1.37億,點讚量高達224.3萬。
  • 美國抗議人數創紀錄的同時,新冠確診人數也破200萬了……
    非裔黑人喬治·弗洛伊德之死引發的抗議活動在全美各地繼續發酵,包括首都華盛頓在內的多個主要城市,成千上萬人走上街頭抗議,總人數達創紀錄水平。美媒分析指出,這是自1960年代以來,美國本土暴發的規模最大的反種族主義示威遊行。▲當地時間6月6日,美國華盛頓的示威人群。
  • 「10萬」個為什麼——美國疫情逝者背後的追問
    同日,該報在其網站上按疫情時間軸推出動態訃告數據圖:灰白色調的茫茫背景上散布著一個個深灰色小人圖形,沒有照片,只有名字、年齡、居住地和從1000份訃告中截取的隻言片語。眾多生命的逝去令人痛心,美國主流媒體紛紛選擇用強烈的視覺衝擊直叩靈魂。「美國歷史上最快的殺手。」《今日美國報》這樣描述新冠病毒給美國人帶來的災難。
  • 義大利裔在美國究竟是怎樣的魔鬼?
    當歐洲中心從荷蘭到西班牙再到英格蘭來迴轉換,新貴們此起彼伏,義大利都只能做一個安靜的背景帝。尤其近代經過了兩次世界大戰,戰時的義大利更是變成了一個跳梁小丑一樣的角色,投降梗甚至被玩壞。儘管目前的義大利依舊是G7成員,是歐盟的重要成員,但總體影響力其實已經退居次席,在歐洲的地位遠遜於德、法。
  • 兩次世界大戰中美軍多為德裔,為何揍起德國來一點不手軟
    文/寂寞的紅酒 美國是兩次世界大戰的主要參戰國。在兩次世界大戰中,美國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甚至可以說決定性的作用。如果沒有美國人攪和,德國人未必會被英法俄(蘇)擊敗。不過有趣的是,在美軍中最能打、人數最多的竟然是德裔,德裔在美軍中可以說佔有主導地位。
  • 賽博朋克2077Steam在線超100萬 Twitch觀看人數超100萬
    Steam發售兩個半小時,同時在線人數峰值突破百萬 ,Steam史上單機類遊戲排名第一。在Twitch上觀看人數超過了100萬,分析認為《賽博朋克2077》有望成為電子遊戲史上最大規模的遊戲首發之一。在此之前,Steam上首發當天同時在線人數最多的單人遊戲是《輻射4》,首發在線人數為47.2萬,顯然《賽博朋克2077》是《輻射4》的兩倍還多。
  • 美國累計確診超1600萬!這則動畫令人震驚
    根據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統計數據,截至北京時間13日5時26分,美國新冠肺炎累計確診人數超過1600萬,達到16014839人,死亡人數達到297501人。12日,美國累計新冠肺炎死亡病例294056例,超過二戰期間美國作戰死亡總人數。
  • 150萬人喪生,16天激增1000萬例!世衛組織:不要讓節日慶祝...
    但現實依然殘酷,全球新冠肺炎感染仍然呈現不斷加速蔓延態勢,而且最嚴重的依然是全球經濟最發達的地區——美國和歐洲。16天猛增1000萬例!據中新網報導,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最新數據顯示,全球累計新冠確診病例已經超7000萬。短短16天時間,又激增1000萬!
  • 美國確診病例超1600萬,短短四天新增約100萬例
    (原標題:美國確診病例超1600萬,短短四天新增約100萬例) 據美國約翰斯
  • 美國確診突破1534萬例、死亡人數超29萬,每分鐘一到兩人死於新冠
    根據最新數據統計,全球新冠肺炎累計確診病例數突破6789萬例。目前全球有25個國家累計確診數超過50萬,除美國外,還有印度、巴西、俄羅斯、法國、義大利、英國、西班牙、阿根廷、哥倫比亞、德國、墨西哥、波蘭、伊朗、秘魯、土耳其、烏克蘭、南非、比利時、印尼、伊拉克、荷蘭、智利、捷克和羅馬尼亞。累計死亡病例超過10萬例的則有美國、巴西、印度和墨西哥四個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