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麼一部網劇,剛開播時,社交媒體上一片諸如「毀童年」的罵聲;10集之後,開始陸續有觀眾為它「平反」;到了11月26日大結局當晚,其豆瓣評分已從剛開播的7分穩定飆升到8.4,4萬人標記看過,熱搜話題#棋魂大結局#閱讀量超5300萬,討論次數超4萬次。
這部劇就是改編自日本同名漫畫的《棋魂》。
海外經典IP改編、動漫真人版、全員鮮肉演員——要知道,《棋魂》身上的這些特徵,已被數次證明是「爛劇」的「標配」。
比如2017年同樣改編自日本IP的內地版《深夜食堂》電視劇,就是典型的失敗案例,其豆瓣得分只有2.9。製作方將原著安倍夜郎的漫畫以及由此改編的日本電視劇、電影裡的元素簡單挪用到內地版中。原本在漫畫、電影以及每季短短10集左右的日劇裡顯得溫馨舒緩的節奏,卻在拍成了36集的內地版中變得瑣碎且缺乏戲劇衝突了。
國產動漫改編也不乏「雷區」。2015年,國漫裡的爆款IP《秦時明月》被改成電視劇,由於演員不貼合角色本身的形象,以及劇情被改編得偏離原作很遠,口碑和收視成績都不佳,由此背上了「毀原著」的枷鎖。
由於粉絲基數龐大,且對原著通常有著「不容侵犯」的「執念」,改編經典一向風險頗高,而改編海外IP,更會面臨本土化後「水土不服」的困境。
另外,不同於文學改編,動漫作品的劇情發展、人物特點本來就帶有明顯的二次元風格,誇張、熱血甚至「中二」都是常有的特點,但這些特點放在真人電視劇裡就會顯得頗為浮誇和失真。而除了要調劑原著黨與影視作品受眾之間的口味差異,漫畫受眾與電視劇受眾之間的鴻溝也是一個很難跨越的障礙。
那麼,國產版《棋魂》是如何能夠避過這一個個「陷阱」的呢?
首先就是合理的本土化。在沒有大改劇情的基礎上,《棋魂》將時代背景放在了1997年至2005年的內地城市:穿梭在街道的老式自行車、經典的諾基亞小靈通和驚豔一時的摩託羅拉旋轉屏手機、電視裡播放的《還珠格格》、《康熙微服私訪記》、《仙劍》等頗有年代感的經典電視劇,甚至一閃而過的綠舌頭冰棍,都是滿滿的回憶殺。
更用心的是,角色名字也並不是簡單的漢化,而是和原著一樣都是致敬現實中的棋手——當然,是中國棋手。比如漫畫裡穿越古今的靈魂人物「佐為」成為了南梁第一棋士「褚嬴」。
再加上諸如用「高考」表現內地青少年特有的掙扎,以及用遍尋不到的「圍棋室」表現圍棋已經式微的現狀,都是在尊重故事主線的基礎上做的合理且自然的調整。也正是有了這些設定,年輕演員們演繹角色的方式也十分自然。
在本土化之外,當然也不能忘了給原著黨福利。《棋魂》基本保留了原作的劇情和發展,許多被原著粉奉為經典的場景都被還原了出來。對於全劇最重要的元素「圍棋」,下棋的戰術和專業術語方面也都還原得很到位。而copy自漫畫中的衣服、棋盤等,也都是能讓忠粉會心一笑的「彩蛋」。
至於如何打破次元壁的問題,比起熱血動漫,《棋魂》將更多重點放在了刻畫青少年迷茫的主題上——與母親之間的關係、學校和棋社裡朋友的友誼以及與對手的競爭和共同成長,都是男主人公故事裡的重要構成。
也難怪,《棋魂》的導演劉暢和編劇卓越泡沫都來自小糖人影視公司,參與過的《最好的我們》《你好,舊時光》《獨家記憶》等影視作品的小糖人,最擅長的可就是青春劇。
巧合的是,正值《棋魂》熱播之際,國外同期最熱門的劇集也是一部講棋手故事的《后翼棄兵》。有網友甚至評價,《棋魂》國產版相比這部由Netflix出品的爆款劇,並不遜色,甚至連原著漫畫的兩位日本作者都發來祝賀,表示對其支持。
《棋魂》打破了「經典改編易撲街」的魔咒,也顯示出,好的改編,一定是尊重原作精神的同時,還要將其轉化為能被理解和共情的故事。做到這點,觀眾就一定會給出正面的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