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茶之人,都知道自古以來就流傳著「水為茶之母,器為茶之父」的說法,茶具對於茶的味道和品飲者的心情,都會產生直接影響。
而一款不錯的茶壺,能最大限度地表現茶葉的優點,讓很多人愛上喝茶、愛上泡茶。
「茶滋於水,水藉於器」,由於中國茶葉品類繁多,特別講究色、香、味、形,因此需要一系列能充分發揮各類茶葉特質的器具,這才能使得中國的茶具異彩紛呈。
而茶壺在整個泡茶的過程中不僅僅是一種盛茶的工具,也構成了中國茶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成為具有實用價值和文化價值的器皿。
今天就來說說怎麼選茶壺。
茶壺種類其實蠻多的,僅從材質上說,就可以分為陶質茶壺、瓷質茶壺、玻璃茶壺、金屬茶壺等。陶、瓷、玻璃用的人最多。
細講之前,先來一張總表:
瓷質茶壺
瓷質茶壺無吸水性,音清而韻長,以白為貴,能反映出茶湯色澤,傳熱、保溫性適中,與茶不會發生化學反應,泡茶能獲得較好的色香味,且造型美觀精巧,適合用來衝泡輕發酵、重香氣的茶。
瓷質茶壺,泡什麼茶都可以,可以說是萬能的茶壺了。它成瓷溫度高,無吸水性,衝泡茶葉時,可以很好的保留茶的色、香、味。
也很容易清洗,沒有異味;保溫適中,不燙手,不炸裂。入門茶壺基本就選它了。
瓷質茶壺有白瓷、青瓷、黑瓷、彩瓷四種,衝泡時不需要、也不能觀賞茶葉衝泡情況,所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就好。
辦公室用,或者家裡用,都可以。辦公室用,一般是自己一個人用,可以選擇200ml的。家裡用,根據一起住的家人數量選擇,可以選擇500-1000ml的。
選購時,儘量選擇表面光滑、細膩瑩潤、光澤度好、均勻堅實的。還要選壺內有過濾球或者過濾網的,過濾掉大的茶渣,讓茶湯稍微清澈一些,口感和舒適度更好。
陶質茶壺
陶質茶壺主要分陶壺和紫砂壺。紫砂壺特有的雙重氣孔結構,對茶香具有很好的吸附性,為了保證茶葉能保持其本身的特性,有一壺不事二茶的說法。也就是一個壺,只泡一種茶。
陶壺質地緻密,既不滲漏,又有肉眼看不見的氣孔,能吸附茶汁,蘊蓄茶味,且傳熱緩慢不致燙手,即使冷熱驟變,也不致破裂;用陶壺泡茶,香味醇和、保性好、無熟湯味,能保茶真髓,—般認為用來泡烏龍茶、鐵觀音等半發酵茶最能展現茶味特色。
陶質茶壺更適合在家裡用,有茶桌、有茶臺,品茶的同時還養壺養心,給生活增添了樂趣。當然,辦公室有獨立茶桌茶臺還可以有點閒時時間的除外。
陶質茶壺的容量,用於衝泡的茶壺建議買200ml的,自己一個人喝,或者三五個朋友一起喝都可以。用於煮茶的茶壺建議買200ml以上的,可以多加一點水,讓茶在茶壺中慢慢翻滾沸騰。
選購時,從實用性上來講,建議選大品牌的,設計好,泥料好,做工精細。
玻璃茶壺
玻璃茶壺質地透明、傳熱快、不透氣,以玻璃茶壺泡茶,茶葉在整個衝泡過程中的上下穿動、葉片逐漸舒展的情形以及茶湯顏色,均可一覽無遺。
玻璃茶壺更適合用來衝泡外形美觀的綠茶和黃茶。飲茶的同時,還能欣賞茶芽舒展綻放的美態,心情愉悅度迅速提升。
買500-1000ml之間的比較好,有足夠的空間,讓茶葉舒展。
玻璃茶壺質地較脆,容易破裂(特別是冬天)。玻璃茶壺傳熱快,容易燙手,使用起來不如瓷器和陶壺方便,選木質手柄的就沒有那麼燙了。
選購時,再儘量選透明度高的,無雜質的,無氣泡的,表面均勻平整的。
金屬茶壺
現在市面上使用較多的金屬茶壺是銀壺和鐵壺。
銀壺煮水,能使水質變軟變薄,古人謂之「若絹水」就是說水質柔薄爽滑猶如絲絹。另外,銀壺本身潔淨無味,而且熱化學性質穩定,不易鏽,不會讓茶湯沾染異味。
銀的熱傳導性在所有的金屬中是最突出的,它能夠迅速散發血管的熱量,因此可以有效預防多種心血管疾病。
銀壺煮水時所釋放出的銀離子、鈉離子能為人的身體起消毒的作用。有極少量的銀會以銀離子的形式溶解在水中。銀離子能殺菌,每升水中只要含有一千億分之二克的銀離子,就足以使大多數細菌死亡。
鐵壺煮水不僅能使水變得圓潤、甘甜,口感飽滿順滑,且能將原本水中含有的氯離子吸附,釋放鐵離子,對健康有所裨益。老鐵壺潤澤,新鐵壺精美細膩。
茶壺種類繁多,但是它們的造型各有所不同,製造的材質也不一樣。
什麼樣的茶配合什麼樣的茶器,還是要因時制宜。茶器也好,茶也好,是為人服務。這才是茶器之道,茶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