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校園走向社會,從教室步入律所,「實習律師」是許多有志投身於法律事業的法學生們畢業後「打怪升級」的重要一關,很多人懷揣著大幹一番的滿身熱血投身於此,卻又在理想與現實之間來回碰撞,在一年多的時間裡不斷補充完成這一份對律師行業的「初體驗」。
在實習律師的成長過程中,如何擺脫懵懂稚嫩,逐步向一名專業法律人的標準靠近?他們經歷著什麼樣的困惑?又產生著怎樣的感悟?
實習律師都在做些什麼?很多人認為,作為實習律師,日常工作可能就是為帶教律師打打下手,處理類似於取快遞、訂外賣等一系列雞毛蒜皮的小事,以此感受職場給予每一位初來乍到的「小菜鳥」們第一棒打擊。
不可否認,這可能是一些真實存在的情況,實習律師章天然說:在剛成為實習律師時在每一次會見客戶時除了需要進行幾個小時的記錄,還需要在交談後清洗茶具上的茶漬,直到半年後才將工作內容過渡到盡職調查。不過,也有許多實習律師們表示,他們需要做的還有很多。
上海市華天平律師事務所的實習律師王晨表示,在日常工作中,從接待當事人時做好接案筆錄到準備材料進行立案或進入訴調階段,再到開庭、判決以及後續可能需要的上訴、申請強制執行等環節,直至收到執行完畢的執行裁定書後案件才算完全結束,而這其間的流程基都需要他們參與溝通和對接,針對不同問題書寫文書、質證意見等也尤為重要。
天尚律師事務所的實習律師萬嶽介紹到,她的工作主要是協助帶教律師處理訴訟案件、審閱合同等,而經過一段時間的錘鍊,她已經可以從剛入行時協助整理材料、校對文書,到現在逐步可以協助帶教律師完成庭前的證據材料、答辯文書的準備工作,以及隨同帶教律師參加庭審,並進行庭後總結等,也可以初審一些顧問單位的合同。
「雖說社會公眾普遍認為律師的戰場是法庭,但我認為通常情況下,大部分的工作與交鋒都集中在庭前準備上。」萬嶽說道。作為實習律師可以做的工作有很多,例如製作案件大事記、梳理證據材料、做法律檢索與類案檢索、撰寫質證意見、代理意見初稿等,儘管不能在庭上發言,但這些充分的準備工作也是對審理結果至關重要的存在,而通過參與案件進程,不僅可以學習實務經驗,也是為未來更好的自己打下堅實的基礎。
實習不息,踩坑不止「新手上路」,難免在處理業務上多有生疏,面對一些前所未見的狀況一時慌了神也是時有發生,王晨和萬嶽都介紹了自己作為實習律師曾經踩下的「坑」。
「作為一名剛畢業就進入律師行業的新人,因為缺少工作和社會經驗,所以在剛入行的時候的確會犯一些『低級錯誤』,比如撰寫的文書存在瑕疵等。」萬嶽也曾經對此感到非常苦惱,但是經過帶教律師的指點和自己的反思,她也領會到工作中不可能完全避免犯錯,但是應該避免重複犯錯。
在日常工作中,萬嶽養成了文書製作前反覆瀏覽並默讀的習慣,避免因「小錯誤」產生的蝴蝶效應引起潛在的嚴重後果。同時,她認為作為實習律師應該做到完善工作流程,不僅需要在事前避免犯錯,還要做到在出現問題後立即補救,尋找解決或替代方案。
王晨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在不久前她參與協助了一起在東北開庭的案子,因為本身是發回重審,當時她認為一審二審都已經提交過委託材料,而之前沒有接觸過發回重審的案子,因此也不知道這樣的案子需要重新提交委託材料。
律所主任隨後來到東北,當時法庭上法官一上來就直接找主任提交委託材料。幸好之前的案卷裡還有一張委託書的存貨,主任自己也攜帶了公函,及時解決了這個問題。否則沒有委託代理權限無法參加開庭就意味著白白跑了一趟東北,無論是在時間還是精力上都是一筆不小的損失。
「在解決問題後,應該及時反思問題出現的原因,並結合本次錯誤繼續晚上工作流程,避免同樣的錯誤再次出現。」萬嶽說道。在每一次跌倒後,別忘記在站起來拍拍身上灰塵的同時記住這份疼痛,讓每一個踩過的坑盛滿反思與感悟,讓每一個摔過的跤成為一種財富。
律師初體驗實習律師作為初出茅廬的職場新人,在實習的過程中也經歷著許多次的職場乃至人生初體驗,在這個過程中,也豐富著他們對於律師行業的認知。
萬嶽曾經和帶教律師參與過一起信用卡糾紛案,他們是商業銀行的代理人,對方是信用卡債務人。在庭審中,雙方就欠款金額等問題始終無法達成一致,並且對方不斷在與爭議焦點無關的內容上糾纏,最終在帶教律師的努力以及法官的主持下,庭審順利結束。
「這次庭審是剛入行的我第一次參加的如此『激烈』的庭審,一方面讓我意識到了即使已經做了充足的準備,依然可能在法庭上碰到意外情況,在這種情況下要掌握形勢;另一方面對方的庭上表現也是一個反面教材:如果不能抓住爭議焦點,那麼再慷慨激昂的發言也只是白費口舌。」通過這一次庭審,萬嶽感悟到:「作為律師,一定要有出色的邏輯思維,分清主次矛盾,以求最大限度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上海正策律師事務所的實習律師蔡雨溪在大三暑假跟隨當時的實習律所來到一個十分偏遠的地方做一個破產的案子,因為當時還並沒有掌握完整的專業知識,蔡雨溪成為辦公室裡最閒的一個人,也成為了許多小額債權人拉家常的對象。
當時,有人因為想要趕上回縣城的線路車而請求提前遞交材料;有人為將父母外出打工無人照顧的吵鬧孩子帶來辦公室而表示歉意,而她印象最深刻地是一個大爺問她,「律師,我不太認字,欠款的款字怎麼寫?」蔡雨溪這時候突然意識到,律師們審核的債權,不僅僅只是幾個小數字,而是確確實實和每一個活生生的債權人緊緊相連。
在這一次次看似簡單的經歷中,一些信念可能在悄無聲息的生根發芽,對於萬嶽來說,這一份感想會成為她在未來工作中的前車之鑑,而對於蔡雨溪來說,這樣特殊的體驗也讓她重新理解了「律師」這個詞,為她的人生閱歷增加一些歷久彌新的感悟。
實習律師,道阻且長2019年、2018年、2017年、2016年,全國律師數量分別為47.3萬、42.3萬、36.5萬和32.8萬。而在2019年,司法部發布的《全面深化司法行政改革綱要(2018-2022年)》中提到:到2022年,全國律師總數將達到62萬人。
在過往的38年時間裡,律師人數才積累至32萬餘人,而僅僅三年時間內,律師數量就又增長了10萬,而未來還有大批的新律師不斷湧入中國的法律服務市場。對於實習律師來說,蛻變成長為一名合格的執業律師可能需要付出更多。
2020年3月,司法部官方網站公布了《2020年司法行政改革任務清單》,「完善律師管理制度,推動《中華人民共和國律師法》修訂工作」便是其中一項任務,其中,實習律師的實習期限是否需要延至2年成為熱點問題受到了廣泛地討論。
支持者認為,1年的實習期限不足以實習律師學到充足的內容,也不利於律師行業的發展。而反對者認為許多實習律師為了取得執業證而付出著經濟成本,實習期的延長只會加劇實習律師的生存壓力。
對於日益飽滿的律師市場來說,提升行業準入門檻顯得至關重要,但與此同時,保障實習律師的合法權益也在不斷實踐與提升。例如今年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發布的通知——「高校畢業生可先申請實習登記,在律師事務所實習」。
這意味著即使未通過法考,也可以先申請掛證實習。而如果在實習期滿通過律協考核時(或實習考核合格之日起一年內)通過了法考,就可以在拿到法律職業資格證書之日直接申請律師執業。雖然只是階段性措施,但「先上崗,再考證」的舉措無疑在疫情期間為廣大有志於從事律師工作的高校畢業生節約了時間成本,提供了更多的機會與可能。
實習律師雖有期限,但是學習與成長從來沒有終點,而實習其間的所見所學所感,無疑將成為將來漫長職業生涯中的難忘記憶與珍貴財富。
在成為實習律師後,王晨感受到律師行業並非外人看起來那麼光鮮亮麗,律師們每天都需要在法庭與律所之間奔波。她也坦言,實習律師的壓力也很大,每天都會有當事人來找你,每一件事都需要細緻入微地處理,但在經歷了這一段實習之旅後能夠快速地獨當一面,她希望能趁年輕把苦吃一吃。
萬嶽也認為,一名優秀的執業律師需要大量的實務經驗積澱,在實習工作中,可以接受業內前輩或專業化隊伍的訓練與指導。「只有耐得住性子,肯吃苦,用心做,才能最終開花結果。」期待每一個實習律師在成長後都能遇見更好的自己。
見習記者 | 張旭凡
【來源:上海法治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