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16日 責任編輯:張文清 曹蕙
在第36個教師節之際,上海交通大學隆重頒發了校級最高榮譽「教書育人獎」,並在上海交通大學學術新聞網「交大名師」專欄刊發獲獎者事跡,旨在弘揚「教書育人獎」獲得者為國育人、為黨育才、淡泊名利、甘於奉獻的精神品格,增強全校廣大教師「立德樹人、教書育人」的責任感、使命感和榮譽感,在全校形成教書育人、創新攻關、愛崗敬業、奮發向上的良好氛圍,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和教育強國建設,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名師名言】
■這是我的責任,我熱愛這份工作,我們要用三十年的時間,還洱海一個更好的生態。
■將自己的人生設計與祖國的明天、民族的發展、社會的需求聯繫在一起,一輩子不後悔!
■我今年70歲了,年底就要正式退休,將從教學及科研的一線退下來,我一直思考要為「久久為功」的洱海生態環境保護事業作點貢獻。
在交大的每一個學生,恐怕都聽說過「老人與海」的故事。十數年如一日紮根於銀蒼玉洱畔,守護洱海的水清月明,他就是國家水體汙染控制與治理科技重大專項洱海項目負責人、上海交通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講席教授、博士生導師、上海交大河湖環境技術開發中心主任——孔海南。從教二十載,孔海南對學生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將自己的人生設計與祖國的明天、民族的發展、社會的需求聯繫在一起,一輩子不後悔!」。
以身作則,將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
孔海南於1983年獲同濟醫科大學環境醫學學士學位,1988年—2000年在日本國立環境研究所水環境部擔任研究員,期間攻讀了環境工程博士學位並開展博士後研究工作。2000年回國到上海交通大學任教授。2000年,正當中國的七大重點流域面臨大規模汙染,水環境日益惡化之際,年過半百的孔海南毅然回國,利用在日本研發的技術和積累的經驗,先後參與水汙染十分嚴重的太湖、巢湖、西湖、洱海、滇池、長江三峽、蘇州河等河湖、水庫的綜合治理與示範工程。然而,最為牽動他心的要數大理的洱海。這個曾經以其豐富的物產和清潔的水源哺育著大理一代又一代人的「母親湖」,從上世紀90年代始,長期遭受湖水富營養化折磨,兩次大規模藍藻暴發,使湖水水質急劇惡化。曾經風光旖旎的洱海水環境的惡化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也引起了國家的高度關注。洱海保護被納入國家「水體汙染控制與治理」科技重大專項。在這場洱海保衛戰中,孔海南帶領團隊,以實際行動堅持「把科研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他作為課題負責人連續承擔了我國的十五、十一五及十二五計劃重大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多個科研項目。團隊用10年積累、5年實踐、3年攻堅,讓曾被過度開發不堪重負的美麗洱海,逐步重現了昔日大理「母親湖」的風採。洱海治理的成果被稱為全國湖泊治理的生態樣本,被列為國家水專項重大標誌性成果,被國家環保部表彰為「洱海保護模式」,成為全國的一面旗幟,使大家堅信通過科學治理,全國的江河湖海都可以得到有效治理,重現青山綠水的美好環境。
2014年「世界環境日」,孔海南作為代表受邀出席了總理座談會。
2013年初以來,人民日報、科技日報、中央電視臺等國內主流媒體分別以題目「老人與海,孔海南的洱海情結」「孔海南洱海守護者」「為了洱海水清岸碧」「一切為了高原明珠」「心懷使命的洱海守護者」多次報導了他的相關事跡。2015年1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雲南大理洱海邊的灣橋鎮古生村了解洱海生態保護情況,他同當地幹部合影后說:「立此存照,過幾年再來,希望水更乾淨清澈。」習近平總書記表示,「我是第一次來大理,從小就知道蒼山洱海,很嚮往。看到你們的生活,我頗為羨慕,捨不得離開。」2019年11月,孔海南、王欣澤向韓正副總理匯報洱海保護工作。
言傳身教,將實踐課安在治理現場
孔海南自2000年來到上海交通大學工作,最先講授的就是《水體富營養化控制》課程,他的課堂生動風趣,他的課件與時俱進,將一線治理中最鮮活的案例融入在教學中,深受學生的喜愛。圍繞著河湖治理,他和他的團隊還開設了《水處理工程課程設計》《生態設計與工程》(全英文)《溼地生態》等課程。
不僅如此,上海交大的新生課堂、勵志講壇、青年骨幹教師培訓班都可以看到孔海南的身影,他將自己三十餘年日本求學、國外研究與回國發展的感人事跡與學生分享,激勵著交大學子和青年人才勵志勤學、刻苦磨鍊,樹立與當今時代主題同心同向同行的理想信念,在奮鬥中綻放青春光芒。
孔海南的課堂在教室,更在治理現場。在學生培養中,他注重以科學研究為基礎、以工程研究為手段,以現場示範為驗證,將學生培養與解決實際環境問題緊密聯繫起來,全面培養學生的工程能力,思考能力。以洱海項目研究為例,每年都有大量的本科實習同學、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等常駐大理洱海一線研究現場,根據現場實際情況,結合專業研究成果,提出解決洱海水汙染問題的相關方案,使得同學在解決實際問題方面得到了很好的鍛鍊。孔海南培養的學生中,有學術領域深耕的學者,如胡湛波教授等;有科研機構的中堅力量,如中國環科院湖泊生態研究所總工葉春研究員、上海航道勘察設計研究院水環境所副所長尚曉等;此外,孔老師還培養了包括山東省萊陽市副市長張大磊、浙江省龍港市副市長嚴立等在內的紮根基層、造福地方建設的優秀弟子。
十餘年來,團隊共有師生1000餘人次駐守洱海等河湖治理一線,累計行程超達500多萬公裡。目前常年有20餘名師生在大理等地進行實地科研,共完成野外樣品採集30000餘次,分析水質指標160000餘次。他們把課堂從教室搬到了洱海邊,把書本知識轉化為解決問題的實際辦法。做實驗,是每天洱海水質監測的必修課。每天早上八點半出海後,到下午四點半34個採樣點全部走完,團隊全身心地投入到科研工作中。用自己實測得來的第一手數據作為科學研究的基礎,是交大人在洱海治水的習慣傳承和實踐堅守。
孔海南說:「對於學生來說,去洱海了解中國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現狀是非常有必要的,中國不都是上海這樣的現代化城市,也有大量的經濟欠發達的洱海」。國家的發展需要各民族之間的多方面協同發展,洱海的經濟社會發展不僅需要環境保護方面的學生,不同學科的學生都有用武之地。目前,每年有數十個交大師生團體去雲南當地進行社會實踐。
家國情懷,將洱海精神代代傳承
洱海的生態環境綜合治理是一項需要數十年努力的艱巨複雜的工作,洱海流域綜合治理需要持續的人才培養,「久久為功」,為了讓社會、民眾更多地關注、投入到洱海流域的保護事業中,孔海南萌生了成立「洱源保護人才教育基金」的想法。
孔海南多方奔走,與國家投資集團、中國水環境集團等有志於參加洱海保護人才精英的央企共同發起,與交大教育發展基金會、校友總會、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大理研究院及交大校友企業等一起,與大理州的政府、大理大學、滇西應用科技大學、企業一起,共同倡導設立上海交大洱海保護人才教育基金,用以培育洱海保護英才及資助洱海保護科學研究。
孔海南希望通過基金的設立,以獎學金、勵學金方式,鼓勵上海交通大學師生開展洱海保護等水生態治理的教學、科研、實踐、公益等活動,並開展洱海保護相關學術研討、交流活動。他還希望通過基金為大理州的大學培養環境專業的人才,並幫助大理州培訓更多的現職環境管理及技術幹部,更專業而有效地為洱海治理及當地民生提供科學服務。2019年10月24日,孔海南在上海交通大學教育發展基金會和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相關負責人見證下,慷慨捐資200萬元人民幣,為上海交大洱海保護人才教育基金注入了第一筆資金。
千萬煙波浩蕩,孤月苦覓飛花。一蓑煙雨,七八截年歲;蹣跚百裡,血熱近醉。蒼山碧水吾願白頭,人間滋味盡出西洱。孔海南堅韌不拔、求真務實的學習態度和嚴謹細緻、踏實認真的科學精神,激勵著廣大交大人知行矢志如一,心不忘其所向,勇往直前。
【名師名片】
孔海南,上海交通大學2020年教書育人獎一等獎獲得者。上海交通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講席教授,國家水體汙染控制與治理科技重大專項首席科學家,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同濟醫科大學畢業,獲日本國立山口大學博士學位。2019年11月個人發起成立「上海交大洱海保護人才教育基金」。2014年獲雲南省科技技術進步獎一等獎,2018年入選首批「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還曾榮獲全國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先進個人、上海市教衛師德標兵、上海市教衛優秀共產黨員、上海交通大學傑出校友思源貢獻紀念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