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發展要打破專業壁壘

2020-12-18 中國青年報

「十一」過後,這場漫長又特殊的大學開學季基本結束,散落在各個地方的大學生們終於「歸隊」,重返大學校園。然而,對於高校來說,如何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的背景下找到適合自己的發展道路,成為不少大學校長需要思考的重要課題。

如今,我國已經建成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高等教育體系,高等教育由大眾化階段邁入普及化階段。面向未來,中國高校將如何發展? 12位校長給出了自己的看法。不久前,以「挑戰與機遇——世界格局變化中的高等教育」為主題的北京理工大學建校80周年大學校長論壇召開。12位大學校長在討論中認為,中國高校要打破專業壁壘,破除學院之「牆」,釋放大學的人才紅利,才能真正發揮高等教育對社會發展的戰略支撐作用。

全國高校都在探索跨界融合

束縛大學發展創新的是什麼?

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徐惠彬看來,要打破學科專業壁壘,才能培養引領未來空天技術變革的複合型、創新型領軍人才。

「未來,我們將聚焦空天領域國家重大需求和人類發展需要,強化『空天信』融合,試點設立未來空天技術學院,全面促進人才培養質量持續提升。」徐惠彬說。

從行業特色高校的角度來看,學校應處理好個性和共性之間的關係。

西北工業大學黨委書記張煒認為,行業特色高校是中國特色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要處理好守正與創新、個性與共性、「專」與「博」、特色與優勢等四對關係,增強辯證思維能力,遵循高等教育規律,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在教學、科研和服務中不斷改革創新、追求卓越。

跨界融合,推陳出新,是當前全國高校都在探索的方向之一。

「具有人文視野和創造思維的人才對社會發展有著重要意義。」北京大學副校長王博從梁漱溟的追問「這個世界會好嗎?」出發,認為科學和人文是有機的整體,科學家和人文學者都是未來世界的重要設計者,大學要為這些設計者提供施展本領的舞臺。

重慶大學校長張宗益則認為,大學要實現科學教育、人文教育、工程教育的有機統一。「要進一步優化學科布局,打造一流學科生態,拓展面向未來的工程人才培養途徑,重構交叉融合實踐平臺,建立多元、多維、個性、全納的人才培養機制,實現學生在知識、能力、素質方面的協調發展」。

破除學院之「牆」,重構大學課程體系

隨著95後、00後「佔領」大學校園,傳統的照本宣科式課程越來越難以吸引大學生們的注意力。而隨著時代的發展,年輕人獲取知識的能力、接觸資訊的廣度也日漸挑戰著大學教師的權威。

大學裡的課怎麼上?這成為不少校長們討論的熱點。

華南理工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高松提出,技術打破了大學對知識的壟斷,使得大學已不再是知識生產的單一主體。新時代下,大學應厚植創新基礎,引入全球優質產業資源,培養引領未來的產業領袖,為國家建設和人類進步作出更大貢獻。

天津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金東寒認為,要破除學院之「牆」,重構大學課程體系。

「後疫情時代催生產業鏈、創新鏈發生了根本性變革,呼喚工程人才培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破除制約人才培養的學院與專業之『牆』、教學與科研之『牆』、學校與社會之『牆』,以項目為『鏈』,重構課程體系,建設共享型教學實踐平臺,打造新工科教育共同體。」金東寒說。

如何打造一批大學「金課」?大連理工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郭東明提出,世界一流大學的中心任務是培養具有全球意識和國際視野的一流人才。要圍繞打造一流專業、建設一流課程、培育一流人才的目標,深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加強資源開放共享,打造一批具有國際水平的一流「金課」,推動國際合作育人,構建高等教育創新發展新生態。

中國人民大學校長劉偉發現,當前,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在發展中也面臨著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從內部矛盾來看,高校雙創教育的產教融合方面仍存在「政府熱、社會冷」的現象,校企合作方面仍存在「學校熱、企業冷」的狀況,雙創教育與專業教育兩張皮、重理論傳授輕實踐教育等問題依舊突出,已成為制約雙創教育進一步發展的瓶頸。

劉偉認為,高校「雙創」教育已經從探索階段向多元推動、跨越提升發展。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雙創」教育的中心環節,實現「雙創」教育發展與高等教育綜合改革的深度融合,打造多學科交叉、專創融合的教育課程體系和開放協同的創新平臺。

打破大學人才發展的「剛性制約」

大學的發展離不開人。如何培養人才,如何留住人才,成為不少校長思考的重要內容。

同濟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陳杰認為,在當前世界格局大調整的新形勢下,高校應當深化戰略布局,強化使命擔當,拓寬國際視野,提高歷史站位,打破「剛性制約」,拓展柔性化人才引進方式,探索教育對外開放新模式。

而在培養人才的過程中,如今不少高校開始探索大類招生、書院制、導師制等更加靈活的人才培養模式。大學生們在選擇專業、謀劃發展等方面有了更大的自由度。

「要樹立一流人才培養新目標,重構人才培養知識體系,創新『導師制、書院制、完全學分制』的育人模式,構建『可視、公開、約束、激勵』的體制機制,加強教育教學保障。要激發高校辦學活力,形成『思想引領、能力培養、知識傳授』三位一體的育人新格局。」東南大學副校長金保昇這樣說道。

北京理工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張軍則認為,新形勢下,高等教育要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推動深層次的「智慧教育」變革,以智慧、互聯為理念,打造空間、時間、知識協同融合的「五維教育」,構建以人為中心的教育生產關係,推動新時代教育生產力的變革,促進學生和教師有價值的成長。

如今,大學要在服務國家建設中發揮更大作用。

「高等教育與社會經濟的強互動已成為當今世界教育發展的新趨勢。」哈爾濱工業大學副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曹喜濱表示,大學要在服務國家建設發展中發揮更大的作用,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新鮮血液,以優質人才培養、前沿科技創新等形式,服務國家戰略和社會經濟發展。

相關焦點

  • 12所大學校長共議中國高校未來:大學發展要打破專業壁壘
    面向未來,中國大學將如何發展?12 位校長發表了意見。 不久前,舉行了以「挑戰與機遇-變化中的世界的高等教育」為主題的北京理工大學成立八十周年大學校長論壇。在討論中,十二位大學校長認為,中國大學必須打破職業障礙,打破大學的「牆」,釋放大學的人才紅利,才能真正發揮高等教育在社會發展中的戰略支持作用。
  • 甘肅探高校新文科建設:打破專業壁壘 融合培養複合型人才
    會上甘肅省高校新文科建設實踐與研究中心揭牌「各高校要進一步打破學科專業壁壘,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推動文科專業之間深度融通,以及文科與理、工、農、醫交叉融合和現代信息技術與文科之間的融合創新。」甘肅省教育廳廳長王海燕表示。14日,甘肅省高校新文科建設研討會在蘭州舉行。
  • 探索長三角人才一體化發展:打破區域壁壘實現資源流動
    8月20日召開的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座談會便提出,「要在一體化發展戰略實施的過程中發現人才、培育人才、使用人才。」此背景下,打破區域壁壘、建立長三角人才協調機制、提高人才效率,成為有效發揮產業集中優勢、加快中國高科技產業追趕進程的關鍵。而這,就需要「破冰」探索、破舊除新。
  • 《思維不設限》:打破聯想壁壘,提高思考力
    弗朗斯·約翰松在《思維不設限》一書中給出了答案,寫不下去不是因為不會寫,而是因為遇到了聯想壁壘。作者是瑞典的弗朗斯·約翰松,他是全球著名諮詢大師、企業家、作家、交叉思維概念先驅者。是布朗大學學士,哈佛大學商學院工商管理碩士。
  • 打破壁壘聯合培養幼師人才
    聚焦「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學前教育如何發力?11月15日,長三角區域46所高職院校齊聚合肥,共同成立「長三角高職院校學前教育聯盟」。記者了解到,聯盟成立後將聚焦學前教育發展,就專業人才培養、產教融合等方面展開交流與合作。
  • 破解產業發展「卡脖子」問題 打破國際行業壁壘
    位於河北保定國家高新區的河北同光晶體有限公司是我國碳化矽行業重要企業之一,說起公司的發展勢頭,董事長鄭清超信心十足:「年初月產碳化矽單晶襯底只有100片,現在每月穩定生產3000片,全年預計銷售突破2億元。」碳化矽單晶襯底到底是什麼產品,能具有如此強大的市場吸引力?這要從第三代半導體材料說起。
  • 2021,打破信息壁壘
    打破收穫信息的壁壘也許可行。我們精選出了幾個優質公眾號,希望能幫助到你。環球文摘優選ID:hqwzyx推薦理由:看古今中外傳奇,讀環球文摘優選!理想主義的旗幟,人生的教科書。她喜歡逛博物館、美術館,甚至要打飛的去看展,時不時分享電影、好劇和書,有很好的審美品位。你以為她只能談藝術吧,結果我跟她談時尚八卦和社會學照樣停不下來。如果你急需一個美學磚家來拯救生活品味,我建議你關注她。
  • 22條支持政策打破「看不見的壁壘」
    這也是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方法論」之一。        一體化是區域協調發展的高級形態。如何切實打破「行政區經濟」束縛,打破要素流動「看不見的壁壘」?如何真正形成統一高效的市場體系,減少內耗性競爭,提升協同性、緊密度?        馬春雷說,政策一體化是關鍵。一體化發展關鍵在於協調,協調既是一種眼光和胸襟,更是一種責任和義務。
  • 用制度創新打破數據壁壘
    導致這些煩心事的共同源頭便是「數據壁壘」。在13日開幕的湖南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省長許達哲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加大改革力度,推進位度創新,打破數據壁壘。作為民生「紅包」,省政府決定2020年全面推進養老、失業、工傷保險省級統籌,實行基本醫療保險市級統籌;加快推進個人醫保卡全省通用。
  • 長三角一體化成江浙滬兩會「關鍵詞」 打破區域壁壘受熱議
    長三角一體化成江浙滬兩會「關鍵詞」 打破區域壁壘受熱議 2020-01-16 18:52:41如何打破區域壁壘、探索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的路徑受熱議。  16日下午,在南京舉行的政協江蘇省第十二屆委員會第三次會議聯組會議上,多位政協委員接受記者採訪。  「長三角區域合作由來已久,一體化發展按下『快進鍵』:省級統籌、互聯互通、投資合作、協同創新、聯防聯控等方面加強,但體制機制還不完善,區域融合還需加強,統籌協調仍未到位。」
  • 打破信息壁壘 實行長效監管
    打破信息壁壘 實行長效監管 發布日期:2020-07-30 09:32 瀏覽次數: 字體:[ 大 中 小 ]
  • 強大的內心建立在打破各種思維壁壘的基礎上
    這就是一種潛在的思想受到了一種束縛,如果你打破它,那麼你將迎來新生,新生的同時或許會伴隨著一些煩惱,但是這是一種無形思維的突破,是對自己未來的發展有利的,猶如某些公司破產重組一樣,雖然很痛苦,但是為了企業的發展不得不這麼做,而且這樣做了之後公司走的會更遠,會越來越壯大,效益會越來越好。
  • AI應用最新場景發布,同濟大學與微眾銀行合作打破藥物數據共享壁壘
    來自同濟大學生物信息系的劉琦教授課題組與微眾銀行楊強教授AI團隊合作,首次通過聯邦學習來進行本地藥物隱私數據的保障以及模擬多個製藥機構(用戶)之間的藥物協同開發,助力製藥機構在保障自身藥物數據隱私安全的前提下進行協同藥物發現。
  • 打破傳統壁壘 OK房產推進行業變革
    疫情衝擊,房地產生態鏈正在重構;網際網路發展,傳統中介行業格局正被打破,如何更好助力行業發展,優化行業格局?如何依託網際網路平臺實現房產經濟新發展?12月22日,由OK房產在蓉主辦的《新經濟·新商業·新私域—OK房產品發布會》給出了答案。
  • 打破部門壁壘、著力構建合成作戰體系
    打破部門壁壘、著力構建合成作戰體系 2020-03-12 19:39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羅訊:整合資源 打破壁壘 實現數據互通共享 發展數字經濟
    調研中,羅訊一行實地察看了南縣信息和數據中心機房及南縣大數據中心建設現場,詳細了解現有設備主要功能和運轉情況,並就大數據中心建設過程中的難點、堵點提出指導意見,要求相關部門要加快建設步伐,精益求精,追求卓越,滿足智慧南縣建設的持續需求,使百姓早受益。
  • OK房產打破傳統壁壘 推進行業變革
    疫情衝擊,房地產生態鏈正在重構;網際網路發展,傳統中介行業格局正被打破,如何更好助力行業發展,優化行業格局?    OK房產是快貸網集團旗下OK系列的的重要分支,依託OK集團深厚的資源流量運營體系和快貸網多年金融資產運作經驗,專業科技運營團隊,以新房渠道分享銷售為業務鏈條,以網際網路生態鏈流量為基礎,致力於打破傳統房產交易壁壘
  • 打破學科壁壘 教師做學生全學科閱讀的領路人
    《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發布使「核心素養」成為教育領域的焦點問題。為培育素養而讀,成為閱讀實踐的目標和框架。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主導的國際學生學業成就評估項目對學生閱讀素養做了界定:「閱讀素養主要是指個體為了實現個人發展目標,增長知識、發展潛力,以及為了參與社會生活而有效地尋求信息、理解使用和反思書面文本的能力。」
  • 打破場域壁壘,普惠紀錄片愛好者,GZDOC 2020盛大來襲!
    2020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節打破場域壁壘,以線上線下混合形式與觀眾見面,重磅活動包括:金紅棉優秀紀錄片評選、金紅棉影展、產業論壇、「中國故事」國際提案大會、「暢想2030」聯合國可持續發展議題特別活動廣州紀錄片研究展示中心「紀實影像
  • 貴港市打破壁壘 組建退役軍人職業技能培訓聯盟
    打破各退役軍人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承訓機構之間的壁壘,努力構建退役軍人教育培訓機構聯盟,打造資源共享、特色鮮明的退役軍人職業技能教育教學聯盟體系,逐漸形成一校報名多校學習和「一專多科」的教育培訓局面。深入走訪,搜集研判退役軍人教育培訓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