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巴黎聖母院大火,吐槽一句「報應」該當何罪

2021-01-07 聲道財經

綿延800多年的巴黎聖母院著火了,燒的挺慘。和平年代的意外焚毀,是挺令人惋惜的,不過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魯迅關於這句話的更全版本是這樣的——

「樓下一個男人病得要死,那間隔壁的一家唱著留聲機,對面是弄孩子。樓上有兩人狂笑;還有打牌聲。河中的船上有女人哭著她死去的母親。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我只覺得他們吵鬧。」

要多引用一點,是因為聖母院大火的討論中,也有不少人發出靈魂拷問:如果你鄰居家辦喪事,你適合歡唱起來嗎?歡唱當然是不對的,但不代入感十足的痛哭流涕,或者因為舊時的矛盾而嘆息一句「活該」,可能也是人性使然,算不上罪大惡極吧?

在聖母院大火之後,確實網上也有不少人聯想起百餘年前的火燒圓明園,然後感慨「蒼天繞過誰」或者報應不爽之類。這些言論,遭到了媒體以及很多意見領袖的痛批。看看今天的媒體發文微信公號推文,精英言論碾壓態勢地批判那些吐槽。

聖母院大火燒掉的是800年古建築,文化之殤,這是無疑的。看不到這種悲劇性,反從中獲得某種快感,也是不合理性的。所以,我並不覺得網上這些反應是對的,就像我不會認為魯迅覺得女人哭著她死去的母親很吵鬧是對的。問題在於,我們要以怎樣的強度去批判這種感受。

從聖母院大火聯想到圓明園大火,幾乎是本能反應,不作此聯想的中國人,應該是少數。畢竟火燒圓明園,這是中國歷史教育中被濃墨書寫的一筆。現在有歷史學者發文,通過引述資料證明法國人當初沒有參與焚燒,只是參與搶劫文物;而火燒圓明園,則是因為英法代表團遭到當時清皇室的虐待。搞清歷史真相自然有意義,不過這些出入,也無法否認法國人當初的罪行。

對待罪行的仇恨,也還有兩個層面。一個是狹隘的仇恨情緒,認為中國過去的屈辱災難全在於外患,從而一切歸咎於侵略者,以至於今天看到巴黎聖母院焚燒還有莫名的快感。這種仇恨當然需要反思,不獨是個人,一些錯誤的歷史教育也有待糾偏。

但在這之外,仍有民間無需教育而自然存在的樸素善惡觀念。法國人當初對中國、對圓明園犯下的罪行,法國人自己都認,這沒什麼好洗地。而普通中國人據此認為法國昔日作惡欺負過中國人,從而在悲劇時刻,本能感嘆了句報應,雖然仍舊是不理性不對的,但其盲目愚昧程度,總不該等同於第一種吧?

理性地說,即便法國人當初犯下不可饒恕的罪行,也無法主張今日的法國償還,更別說報應落在聖母院身上。可對於普通人來講,要把今日之法國和昔日之法國完全切割,就算理性認同,在情感上也未必完全可以做到。事實上,即便是正式的兩國處理外交關係,真的可以完全擺脫歷史的影響嗎?幾乎不可能吧。

所以,如果感嘆「報應不爽」成為一種非常普遍的情緒,我們要做的是去理解這種情緒產生的由來,進行善意的討論;還是不加辨別地以高高在上的態度,將那些言論極端化、野蠻化?我感受到的是一種惡性循環。

網友感嘆一句「報應不爽」,開始多數只是本能的情緒反應,抒發的是對屈辱歷史的恨意,完全談不上多少對今天法國、對巴黎聖母院的特別仇恨;把普通網友感嘆的報應不爽,轉化為對古建築價值的無知、轉化為對今天法國的仇恨,存在某種程度的誇張和扭曲,或者叫上綱上線。

如果去觀察意見領袖或者部分媒體言論後的跟帖就會發現,一些網友坦誠的是自己就是想到了火燒圓明園,就是認為做了壞事會受報應,如果不加以引申發揮,這些言論有多大的罪過?真的能簡單等同於盲目的仇恨意識、狹隘的民族情緒嗎?

我並不是要為輿論中的非理性言論辯護,只是覺得一個健康的輿論環境,應該能體察多數普通人情緒之由來,並加以理性辨析。沉浸在狹隘的仇恨歷史觀中是值得警惕的,但很多「報應」的感慨,或許只是如魯迅先生那段話一樣,是一種本能的情緒反應。對這樣的情緒,適當給予理解而不是傲慢的嘲諷,才有助於尋求共識。

相關焦點

  • 巴黎聖母院大火一周年,法媒:五年內恐無法修復
    當地時間2019年4月15日,巴黎聖母院發生大火,標誌性塔尖倒塌,建築被嚴重摧毀。今天,是巴黎聖母院大火一周年。此前,法國總統馬克龍表示要在5年內修復巴黎聖母院,但此時修復工程因疫情而中斷,僅有吊車懸掛在燒出破口的教堂屋頂上。
  • 巴黎聖母院大火一周年,伊曼紐爾鐘被再度敲響
    據央視新聞消息,當地時間15日晚8時,位於巴黎聖母院南塔樓的伊曼紐爾鐘被敲響5分鐘,紀念聖母院發生大火一周年。鑑於當前的新冠肺炎疫情,這也是15日當天唯一在聖母院進行的紀念活動。2019年4月15日傍晚,巴黎聖母院突發大火,標誌性的箭形塔尖坍塌,被稱作「森林」的木質屋頂大部分燒毀。不過南塔樓在大火中完全倖免,伊曼紐爾鍾也因此保留下來。據巴黎聖母院網站介紹,伊曼紐爾鍾是其最大的銅鐘,於1683年鑄造而成,並被國王路易十四世命名。鍾底直徑為2.62米,厚度為21釐米。
  • 今天是,想起了一年前被燒的巴黎聖母院
    >國際古蹟遺址日,就在這個日子到來的時候,我們不禁想到另外一個日子:去年的4月15日,一場大火嚴重損毀了巴黎聖母院這座法國文化瑰寶。 Patrick Zachmann, 2019 巴黎聖母院的大火之所以令所有人扼腕嘆息,是因為她的形象太深入人心了,她的雙塔、石像怪和玫瑰花窗是文學
  • 巴黎聖母院大火後,我和孩子一起讀了這幾本書
    圖片來自於鳳凰網巴黎聖母院位於巴黎市塞納河畔,始建於1163年,是巴黎最具代表性的歷史文化古蹟之一。當地時間4月15日18:30(約北京時間4月16日00:30),巴黎聖母院發生重大火災,856年的藝術瑰寶幾乎被火焰吞沒!看到這樣的消息,此刻大多數人的心情是沉痛的。此時此刻我們應該和孩子一起做點什麼呢?晚上下班後我第一時間去了圖書館,去尋找一些繪本,在這樣美麗的頁面裡,我們能讓孩子認識一下他們還未曾去過的巴黎聖母院。
  • 巴黎聖母院大火臨近一周年 修復工程因疫情暫停
    中新網4月14日電據「中央社」報導,2019年4月15日,巴黎聖母院發生大火,標誌性塔尖倒塌,建築被嚴重摧毀。如今,事故發生一周年之際,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巴黎聖母院的修復工作暫時被擱置。而在政府「禁足令」之下,當地也不會舉行任何周年紀念活動。據報導,法國總統馬克龍曾承諾致力於5年內完成重建。
  • 大火後一年,巴黎聖母院瓦礫中紀念耶穌受難,大主教呼求:主啊……
    巴黎大主教在巴黎聖母院的重建瓦礫堆中,主領耶穌受難紀念儀式。(圖/notredamedeparis Instagram擷圖)一年前(2019年4月15日)巴黎聖母院遭受祝融之災,最近重建工程因冠狀病毒(COVID-19)疫情停擺。
  • 巴黎聖母院的修復狀況如何?BBC為此拍了一部紀錄片
    一年前,巴黎聖母院被一場大火吞噬,古老的建築面對大火毫無自保之力,它被燒的面目全非。不僅法國人為之心痛,就連相隔萬裡的我們亦對這種「文明的浩劫」充滿著同情與遺憾。「卡西莫多在哭泣」一時成為朋友圈常見文案,維克多·雨果的名作《巴黎聖母院》也再度成為網絡上的暢銷說。
  • 巴黎聖母院,拿什麼「拯救」你?
    一場大火,令這座擁有850多年歷史的教堂滿目瘡痍。時隔近九個月,巴黎聖母院的清理工作進展如何?後續修復又有哪些難點?讓我們跟隨看看新聞Knews記者的鏡頭,一起重返現場,尋找答案。 家住巴黎聖母院附近的法國畫家西蒙,當時看到電視裡大火燃燒的畫面,還來不及整理情緒,就本能地衝下樓,向巴黎聖母院跑去。
  • 修復中的巴黎聖母院
    大火襲擊巴黎聖母院一年之後,中國的文化遺產工作者並未忘記這一世界遺產經歷的傳奇和坎坷。通過近距離現場觀察,體會法國同行在防護加固、監測分析、檔案整理等方面付出的努力,也從中尋求經驗。巴黎聖母院是世界著名的文化遺產,是巴黎的象徵、法國的象徵,於1991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 從被燒毀的巴黎聖母院,來看法蘭西民族的微縮史
    巴黎心臟地帶的一場大火,正揪著全世界的神經。在社交網絡上,100多年前維克多·雨果那段描寫聖母院大火的著名文字,生出了一番「歷史總是押著相似的韻腳」的惆悵:人人都抬眼觀察教堂的上層。所見是一片奇異景象。在最高層走道頂上,在中央花瓣格子圓窗的上面,熊熊烈焰在兩座鐘樓之間騰起無數火星的旋渦。
  • 巴黎聖母院何時再見?
    1831年,「法國的莎士比亞」維克多·雨果的著作《巴黎聖母院》問世,守護塔樓懸掛大鐘的卡西莫多和美麗的埃斯梅拉達的愛情故事,讓人留戀,在法國引起了巨大的反響,許多人都希望重修已經殘破不堪的巴黎聖母院,並開始了募捐。
  • 巴黎聖母院的「數據不朽」:賽博時代我們如何崇敬神聖?
    當地時間4月15日,在法國巴黎,巴黎聖母院燃起大火。當地時間2019年4月15日下午6點50分左右,法國巴黎聖母院發生火災,整座建築損毀嚴重。著火位置位於聖母院頂部塔樓,大火迅速將聖母院塔樓的尖頂吞噬,而這場大火很可能是因為意外產生的。在國內的社交媒體上也引起了很多網友的感嘆。
  • 馬克龍承諾5年內完成巴黎聖母院重建工作
    4月15日是法國巴黎聖母院遭大火燒損一周年紀念日。法國總統馬克龍發表視頻講話宣布,儘管受新冠疫情影響,加固工程暫時停止,但是聖母院的重建工作一定會在5年內完成。↑這是4月15日在法國巴黎拍攝的因新冠疫情而暫停維修工作的巴黎聖母院。
  • 巴黎聖母院在灰燼中重建 一場拉鋸戰也隨之而來
    :去年4月那場災難性的大火摧毀了教堂塔尖、屋頂和部分拱頂,9個月之後,我們仍然無法確定教堂的命運。 事實上,13世紀的一場大火促成了一次極其重要的改造,這場大火與2019年的大火十分相似,都發生在拱頂上方的屋頂空間內。究竟是那場大火迫使教堂的管理人員不得不重建,還是他們為了更新建築以火災作為藉口,真相尚不得而知,但這次重建帶來了很大的變化。
  • 鐘樓怪獸,巴黎聖母院的魔幻世界
    大文豪維克多·雨果在《鐘樓怪人》(又譯《巴黎聖母院》)中的如此描寫令世人認識了外表奇醜但內心純善的怪人卡西莫多。這個容貌奇特的「半獸人」只是文學創作中的存在,不過聖母院兩座鐘樓之間真有一座怪獸出沒的長廊,裡面不乏面目猙獰、半人半獸的奇特物種。其中,最為著名的「惡魔沉思者」——夜梟已成為巴黎聖母院的標誌性元素。
  • 歐洲各式教堂,幸見巴黎聖母院
    哥德式風格的巴黎聖母院,有幸在大火前一睹其風採(拍攝於2011年冬)。2019年4月15號下午6:30分起火,中軸塔被燒斷,坍塌,給有800年歷史的巴黎聖母院帶來了無法彌補的損失,有人說是命運,有人說是輪迴。
  • 往日的巴黎聖母院,有哪些絕美的藝術?
    巴黎是一座充滿魅力的藝術之都,也是藝術愛好者的神往之地,矗立在塞納河畔的巴黎聖母院靜靜地訴說著關於這座城市的歷史。去年,一場大火毀掉了巴黎聖母院三分之二的屋頂,當尖頂倒下的那一瞬間,有人嘆息、有人落淚,這座代表著巴黎之美和悠久歷史的藝術瑰寶被火災摧殘得傷痕累累,牽動了無數人的心。
  • 《刺客信條:大革命》真的可以幫助還原燒毀的巴黎聖母院?
    跟隨《街頭極限跑酷》來到法國,第一時間就能想起法國的著名地標:凱旋門、艾菲爾鐵塔以及巴黎聖母院。其中,巴黎聖母院在去年4月15日慘遭大火燒毀,而目前正在緊鑼密鼓的開啟修復工作。那麼通過雲旅行法國篇,深入了解巴黎聖母院這一座世界最輝煌的建築。「你相信巴黎聖母院有一天會消失嗎?」《愛在日落黃昏時》中的這句臺詞在2019年4月15日的這一天幾乎被應驗。
  • 巴黎聖母院廣場、義大利古羅馬鬥獸場、比利時原子球塔...
    每經編輯:趙慶據央視,當地時間5月31日,去年遭遇大火的巴黎聖母院的廣場正式重新對外開放。當天,重新開放的廣場吸引了不少民眾前往。2019年4月15日,巴黎聖母院的屋頂和塔尖在突發大火中被燒毀,但主體建築得以保存。
  • 但巴黎聖母院不少文物仍「生死不明」
    當地時間4月15日19時左右,在這人世間已矗立了800多年的古老建築巴黎聖母院發生火災,引發全球關注。這座花了近2個世紀才打造完成的標誌性文化殿堂——在短短63分鐘內就被無情的大火所損毀。這裡存放著幾個世紀以來收集的各種藝術珍品和文物,每件都有屬於自己的故事。因此,在這座備受尊崇的哥德式大教堂被摧毀後,許多人都在擔心這些珍品的命運究竟生死幾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