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聖母院,拿什麼「拯救」你?

2020-12-22 騰訊網

巴黎聖母院是雨果筆下的教堂皇后,哥德式教堂的經典教科書。它位於巴黎的心臟位置,是法國掛在胸前的耀眼"徽章"。

巴黎人習慣了它的存在,也習慣了它門前廣場上遊人如織的熱鬧景象。

然而這一切,在2019年4月15日傍晚戛然而止。一場大火,令這座擁有850多年歷史的教堂滿目瘡痍。時隔近九個月,巴黎聖母院的清理工作進展如何?後續修復又有哪些難點?讓我們跟隨看看新聞Knews記者的鏡頭,一起重返現場,尋找答案。

家住巴黎聖母院附近的法國畫家西蒙,當時看到電視裡大火燃燒的畫面,還來不及整理情緒,就本能地衝下樓,向巴黎聖母院跑去。

西蒙回憶說,"我們馬上跑到了橋上試圖幫忙救火,然後我們眼睜睜看著塔尖塌下來,如同一把刀子插在我們法國人心裡。"

塔尖倒塌,屋頂燒毀,本以為是永恆的存在,卻轉眼付之一炬。悲劇突如其來,令法國人猝不及防。

大火燃燒了15個小時後才被撲滅。所幸,建築主體部分得以倖存,不少珍貴的藝術品和文物也被搶救了出來。

巴黎聖母院主教肖維向看看新聞Knews記者細數:"聖母瑪利亞雕像是巴黎聖母院的'女主人',非常幸運的是它沒有在火災中損壞。荊棘皇冠是耶穌在十字架上戴的皇冠,所以對基督教和天主教來說是重要的聖物,它也沒有損壞,現在保存在羅浮宮。"

原先被安置在塔尖上、象徵法國的大公雞風向標,也在廢墟中被找到。這個被譽為法國人精神"避雷針"的雕塑,如今正在巴黎建築博物館展出。

巴黎建築和遺產博物館策展人霍夫曼希望,這次展覽能夠讓觀眾了解文物修復的發展進程,同時引發人們思考如何修復和保護古建築。

然而對法國人而言,巴黎聖母院遠不只是建築瑰寶、藝術品的陳列室。八百多年來,它以更具體的形式融入成了當地人的生活,成為他們的文化導師、精神寄託。

西蒙在孩童時代就經常由父親帶著在塞納河的橋上散步,畫一些速寫。他還記得畫過一幅巴黎聖母院,就站在著名畫家馬蒂斯當年畫巴黎聖母院的同一個地方。

十幾歲的時候,西蒙經常在周日晚上,去巴黎聖母院聽管風琴音樂會,他開始了解巴赫、管風琴,也是在那裡聽音樂會時,他寫下了自己的第一首詩。

在巴黎聖母院接受了藝術啟蒙的西蒙,是火災時第一個用畫筆紀錄災難的畫家;火災後,他也堅持每天到塞納河畔,為聖母院寫生。

和以往畫作不同的是,如今,西蒙的畫上多了扎眼的吊車、起重機和腳手架。

五萬根腳手架管,在火災前是為了維修巴黎聖母院而安裝的,如今卻成了清理工作的最大風險。一旦在拆除過程中不小心墜落,可能砸中聖母院的三個拱頂,導致這座古建築結構受損。巴黎聖母院院長估計,教堂結構完整保存下來的可能性只有50%。

假設清理過程一切順利,修復工作也要到2021才能正式開始。而替換受損磚塊、修復並加固拱頂和牆體,也是耗時耗力的精細活兒。

至於最後如何重建,是依樣還原,還是引入現代設計和材料,仍是一個未知數。

前法國文化與交流部文物建築總監穆棟說:"如何重建塔尖屋頂,是使用木質結構,還是混凝土結構?鋼筋也是一個選項,但可能太輕,所以現在還在研究和決定的階段。"

火災後,法國總統馬克龍曾多次承諾,將在五年內,讓巴黎聖母院浴火重生。去年11月訪華期間,馬克龍促成巴黎聖母院與中國國家文物局的合作,中國將派遣文物專家參與現場修復工作。

雖然重建工作困難重重,但不少專家認為,馬克龍的"五年之約"仍有望實現。

前法國文化與交流部文物建築總監穆棟解釋說,從技術的角度講,重建尖頂和整個屋架結構,修復拱頂、修復電纜需要至少四年,後續還要進行大量的維護和修繕。但是在五年或者說四年半之後,還是可以讓巴黎聖母院重新對公眾開放。

不過眼下,資金成了大難題。

儘管在災後的籌款活動中,全社會總承諾捐贈額高達8.5億歐元,但目前實際到位的資金還不到十分之一。

好在,許多巴黎人正自發行動起來,西蒙也是其中之一。火災至今,他已經為"受傷"的巴黎聖母院畫了18副油畫。他將畫作出售,所得款項悉數捐給了聖母院的修復工作。

西蒙說:"我希望用這些畫記錄巴黎聖母院日復一日的變化,從清理到搭建第一個加固保護罩,我想跟進整個過程,幾周、幾個月、甚至更長時間,用畫筆來為巴黎聖母院"拍照"##直到整個修復工程完工。"

(看看新聞Knews記者:陳彬 編輯:陳硯青 方舒 實習編輯:陸熠)

相關焦點

  • 修復中的巴黎聖母院
    巴黎聖母院是歐洲早期哥德式建築的傑出代表,堪稱史詩級建築,其雕刻藝術和繪畫藝術,以及堂內珍藏的大量藝術珍品都具有極高的價值,在文化遺產界享有極高盛譽。巴黎聖母院與當地人的生活水乳交融,是巴黎人、法國人的重要精神寄託。每年,有將近1300多萬遊客慕名前往。
  • 巴黎聖母院的修復狀況如何?BBC為此拍了一部紀錄片
    而當巴黎聖母院大火熄滅後,法國方面很快進入到修復階段,不少公司與個人都對此進行了捐款,育碧公司還提供了巴黎聖母院的設計模型——育碧出品的遊戲《刺客信條:大革命》背景是法國大革命時期,裡頭出現過巴黎聖母院。本月,BBC就巴黎聖母院的修復工作推出了紀錄片《古教堂大救援:爭分奪秒拯救巴黎聖母院》。
  • 又見《巴黎聖母院》
    初次接觸《巴黎聖母院》還是我上初中的時候,語文老師給我們講述了這部小說,後來上大學時又重溫這部小說。《巴黎聖母院》標題所指正是故事的發生地——巴黎聖母院。2019年4月16日,巴黎聖母院遭遇到有史以來最嚴重的一次火災,這則新聞讓我為巴黎聖母院感到惋惜的同時,也讓我再次想起了《巴黎聖母院》這本小說。上班空隙,又一次看了這本小說。
  • 用2.8萬根火柴還原巴黎聖母院!你知道巴黎聖母院與我國文壇和影壇...
    巴黎聖母院去年失火後,他深受觸動,歷時3個月,使用了2.8萬根火柴棒,終於呈現出巴黎聖母院的原貌,就連鐘樓裡的鐘都能搖動。引發網友熱議。相關新聞視頻截圖經歷了700多年的風風雨雨,巴黎聖母院見證了近代史的重大節點,其中就有不少中外名人與它結緣:貝多芬和拿破崙反目;雨果的同名小說和梁啓超、魯迅介譯的趣聞等等。
  • 巴黎聖母院何時再見?
    1831年,「法國的莎士比亞」維克多·雨果的著作《巴黎聖母院》問世,守護塔樓懸掛大鐘的卡西莫多和美麗的埃斯梅拉達的愛情故事,讓人留戀,在法國引起了巨大的反響,許多人都希望重修已經殘破不堪的巴黎聖母院,並開始了募捐。
  • 用2.8萬根火柴還原巴黎聖母院!巴黎聖母院與我國文壇的不解之緣
    巴黎聖母院去年失火後,他深受觸動,歷時3個月,使用了2.8萬根火柴棒,終於呈現出巴黎聖母院的原貌,就連鐘樓裡的鐘都能搖動。引發網友熱議。相關新聞視頻截圖經歷了700多年的風風雨雨,巴黎聖母院見證了近代史的重大節點,其中就有不少中外名人與它結緣:貝多芬和拿破崙反目;雨果的同名小說和梁啓超、魯迅介譯的趣聞等等。
  • 今天是,想起了一年前被燒的巴黎聖母院
    Bayard 雨果的小說不僅使得巴黎聖母院得到了修繕,還極大的提高了人們對哥德式教堂的關注,許多作家紛紛為其進行創作。 比如熱拉爾·德·內瓦爾在其《頌歌》的詩中寫道「巴黎聖母院很老了,我們甚至可能將會為她送葬,但她卻見證過巴黎的誕生啊。」保羅·克洛岱爾講述自己在巴黎聖母院內感應到「無法言喻的啟示」,促使他信仰宗教。
  • 巴黎聖母院:法國的原點與雨果的沉思
    初識巴黎聖母院,是讀了雨果的《巴黎聖母院》,外貌醜陋、身體畸形,內心卻純潔的教堂敲鐘人卡西莫多,為救善良的吉ト賽女郎愛斯梅拉達而捨身。坐落於塞納河西岱島上的巴黎聖母院也因此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粉絲前來爬上鐘樓,去尋找鐘樓怪人。誕生了巴黎的西岱島形狀如同一個大搖籃,雨果在書中把它描繪為「一艘大船,擱淺在塞納河中遊的泥濘之中」。
  • 往日的巴黎聖母院,有哪些絕美的藝術?
    巴黎是一座充滿魅力的藝術之都,也是藝術愛好者的神往之地,矗立在塞納河畔的巴黎聖母院靜靜地訴說著關於這座城市的歷史。去年,一場大火毀掉了巴黎聖母院三分之二的屋頂,當尖頂倒下的那一瞬間,有人嘆息、有人落淚,這座代表著巴黎之美和悠久歷史的藝術瑰寶被火災摧殘得傷痕累累,牽動了無數人的心。
  • 鐘樓怪獸,巴黎聖母院的魔幻世界
    大文豪維克多·雨果在《鐘樓怪人》(又譯《巴黎聖母院》)中的如此描寫令世人認識了外表奇醜但內心純善的怪人卡西莫多。這個容貌奇特的「半獸人」只是文學創作中的存在,不過聖母院兩座鐘樓之間真有一座怪獸出沒的長廊,裡面不乏面目猙獰、半人半獸的奇特物種。其中,最為著名的「惡魔沉思者」——夜梟已成為巴黎聖母院的標誌性元素。
  • 讀《巴黎聖母院》有感
    但凡讀過《巴黎聖母院的》,都有不同的感受,我每讀一遍,都會有不同的感受。以前是被雨果的鴻篇巨著所震撼,覺得除了帶來的史詩級別的畫卷之外,就是對社會百態的描寫,此次重讀《巴黎聖母院》,卻又有了不一樣的感受。
  • 文化遺產數位化丨百度百科博物館帶你重溫巴黎聖母院
    法國巴黎聖母院遭遇祝融,這一消息傳出,整個世界人民都沉浸於悲傷,世界文化遺產被摧毀,這無疑是人類文明受到了重創。在悲傷之餘,網友們也紛紛表示,自己都還沒去過巴黎聖母院去看看呢?實在是一大遺憾。對的,巴黎聖母院始建與1163年,中國那一年還處於宋朝時期,這座古老的建築至今已有了9個世紀,其中收藏著無數的瑰寶與珍品,其中此次燒毀的玫瑰花窗便是珍寶之一。現法國官方表示,巴黎聖母院的修復還需要十年時間。但十年總是覺得太久,想一睹巴黎聖母院風採怎麼辦?百度推出的「百度百科博物館」便可以帶你來看看。
  • 電影《巴黎聖母院》,美與醜的化身,美女與怪物的感人故事
    善與惡只是在一念之間,而你到底如何選擇,是基於自身成長背景和三觀價值。電影《巴黎聖母院》是根據大作家雨果的小說改編的一部電影,雖然電影沒有小說如此精彩,但是卻讓我們實實在在見證了每個人在正義面前到底該如何抉擇?電影《巴黎聖母院》講述了一個美女與怪物的故事,女主人公長得美麗妖嬈,在小城裡是一個引人注目的風雲人物,但是因為她的國籍,卻遭到了很多人的歧視與遠離。
  • 巴黎聖母院在灰燼中重建 一場拉鋸戰也隨之而來
    原標題:巴黎聖母院重建之爭:馬克龍會在巴黎打下自己的烙印嗎? 在過去的幾個世紀,尤其是在13世紀中葉建築主體完成後,巴黎聖母院的建築風格基本沒有什麼變化,但它在歷史上也曾經歷過重大改變。法國,還有世界上很多其他國家都在期待著這座宏偉的大教堂會變成什麼樣子,很顯然,最終的結果將會是一個混合體:歷史混同著想像,12世紀融合著21世紀,藝術和文學作品中的虛構建築摻雜著一堆被建了又重建長達九個世紀的石塊。
  • 遊覽巴黎聖母院時,如此小概率事件,竟然也讓我趕上了
    在改革開發初期,也就是在我初中的那個時期,中國開始播放歐美的電影,「巴黎聖母院」是其中一部我們那個時代的年輕人耳熟能詳的一部經典電影,現在只記得漂亮的埃斯米拉達,虛偽的神父,還有奇醜無比的敲鐘人卡西莫多。
  • 巴黎聖母院的「數據不朽」:賽博時代我們如何崇敬神聖?
    當地時間4月15日,在法國巴黎,巴黎聖母院燃起大火。當地時間2019年4月15日下午6點50分左右,法國巴黎聖母院發生火災,整座建築損毀嚴重。著火位置位於聖母院頂部塔樓,大火迅速將聖母院塔樓的尖頂吞噬,而這場大火很可能是因為意外產生的。在國內的社交媒體上也引起了很多網友的感嘆。
  • 從被燒毀的巴黎聖母院,來看法蘭西民族的微縮史
    誠如旅法作家張佳琦所說,過去8世紀中,巴黎聖母院一直矗立在塞納河中的西岱島上,與巴黎市政府和羅浮宮隔河相望。來往行人總是會在入口附近停下來,低頭尋找一顆鑲嵌在人行道上的青銅星星。那是法國道路的零起點——人們總是由它開始,計算巴黎到法國其他城市的距離。在歐洲建築史上,巴黎聖母院是一個劃時代的標誌。
  • 著名的巴黎聖母院石像鬼歷史之謎
    實際上,巴黎聖母院的石像鬼既包括功能正常的石像鬼,又包括奇異的裝飾性雕塑合成獸(古希臘故事中獅頭、羊身、蛇尾的吐火怪物)。儘管後者不排水,但它們也被稱為「石像鬼」,可以說是大教堂最著名的特徵。巴黎聖母院廣場原始的石像鬼在莫裡斯·德·蘇利主教的領導下,巴黎聖母院的建造始於1160年代,歷時近200年。
  • 巴黎聖母院各種雕像的描繪,其中含義您了解多少?
    今天為大家暢說的是巴黎聖母院,巴黎聖母院一年的遊客量就超過了1300萬的遊客人次。讓巴黎聖母院成為整個法國,甚至全歐洲最著名的旅遊勝地。對於一位用石頭做成的,並有著850歲的年邁女士來說,這可不算什麼壞事。
  • 《刺客信條:大革命》真的可以幫助還原燒毀的巴黎聖母院?
    跟隨《街頭極限跑酷》來到法國,第一時間就能想起法國的著名地標:凱旋門、艾菲爾鐵塔以及巴黎聖母院。其中,巴黎聖母院在去年4月15日慘遭大火燒毀,而目前正在緊鑼密鼓的開啟修復工作。那麼通過雲旅行法國篇,深入了解巴黎聖母院這一座世界最輝煌的建築。「你相信巴黎聖母院有一天會消失嗎?」《愛在日落黃昏時》中的這句臺詞在2019年4月15日的這一天幾乎被應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