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改革開發初期,也就是在我初中的那個時期,中國開始播放歐美的電影,「巴黎聖母院」是其中一部我們那個時代的年輕人耳熟能詳的一部經典電影,現在只記得漂亮的埃斯米拉達,虛偽的神父,還有奇醜無比的敲鐘人卡西莫多。
我們到達巴黎聖母院差不多已經是下午四點鐘,聖母院外牆在裝修,好在進入聖母院不用門票,上塔就要另外購票,排隊的人並不多,我們很快就進入了聖母院內,因為到了巴黎一直下雨,所以一直沒敢把單反拿出來,其實,基本上還處於不會使用的狀態,回來才發現,在巴黎聖母院拍的照片幾乎都沒法兒要,好不容易選出幾張來和朋友們分享一下,聖母院裡的人不算很多,氣氛多少有些凝重,大家都很安靜,肅穆,角落有一些燭臺,遊客可以點上一支蠟燭,旁邊有一個牌子,鼓勵遊客留下一些零錢,我老婆虔誠的點了一支蠟燭,我堅信,她點蠟燭的時候,心裡一定在默念著她的美好祝願,燭光映照著她沉靜,虔誠的面頰,我還把這一感人的場景拍了下來,我們在酒店倒照片的時候,她看到了這張照片,回到家後,我把那照片給丟了,他問了我好幾次,怎麼不見了?我知道他很鍾情那張照片,我嘴上沒說什麼,心裡為此凹頭了很久。
我出發前沒預習巴黎聖母院這一段兒,所以也沒什麼特別要看的和要打聽的,就走馬觀花的看看那些雕像,窗花,拍了一些照片,突然,寂靜的大廳裡,響起了清脆的一聲好像是孩子們過年玩兒的摔炮聲,遊客們都愣了一下,互相張望,不知所措,我這人天生膽兒小,覺得不妙,趕緊叫老婆孩子馬上離開,果不其然,此時,一個穿著一身黑衣服的人出來示意人們儘快離開,這下更印證了我的擔心,我們趕快離開了聖母院。
在我們第二天遊羅浮宮時,我兒子拿著一張報紙輕聲對我們倆說,昨天聖母院裡的「動靜」是一個七,八十歲的老人為反對剛剛通過的同性婚姻法而自殺。聽了這個消息後,感覺怪怪的,好不容易出來旅遊一次,還碰上這樣不愉快的事兒。我還特意把那份報紙留下來,帶了回來,前兩天翻出來,都沒看出來哪頁登著這則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