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聖母院》裡我最愛的醜陋敲鐘人卡西莫多,他的靈魂會發光

2020-12-14 w王萬物

文:王萬物圖:網絡就在剛剛,巴黎聖母院腳手架拆除工程將開始,且至少持續三個月的新聞上了熱搜,我又開始懷念起雨果筆下巴黎聖母院的故事,那個敲鐘人卡西莫多、美麗又可憐的愛斯梅拉達,帥氣無情的弗比斯還有心狠手辣的克洛德。

距離巴黎聖母院大火已經過去一年多的時間,這一年多的時間裡,巴黎聖母院的維修工作也一直被外人時刻關注著,因為巴黎聖母院承載著的不僅是法國和巴黎這些個代名詞,更多的是雨果筆下有血有肉的巴黎聖母院,那裡不光有人生,更多的是來自人最本質的靈魂。

雨果筆下的《巴黎聖母院》讓我知道了什麼是美,什麼是醜,穿過歲月的迷霧林,跨過擺放著法國古代二十八位君主的肅穆的迴廊,徘徊於富麗堂皇的哥德式祭壇,我感覺卡西莫多的形象有一次清晰的重現在我眼前。

敲鐘人卡西莫多,有多醜?只能有一個詞來形容——慘不忍睹:「四面體的鼻子,馬蹄形的嘴巴,被茅草似的棕色眉毛所堵塞的細小左眼,被一個大瘤所遮蓋的右眼,上下兩排殘缺不全、宛如城堡垛子似的亂七八糟的牙齒,沾滿漿渣、上面露著一顆象牙般大門牙的嘴唇,像開叉似的下巴,特別是籠罩著這一切的那種表情,狡黠、驚愕、憂傷兼備。」然而就是一個天生醜的人卻有著美好又真摯的心靈美,用莊子的話來說就是「德有所長而形有所忘」。

在外人看來,他是暴戾和醜陋的,人們對他只有唾棄,從小就在唾棄聲中長大的他卻好像從未埋怨過什麼,最後的最後也只是為愛他的人獻出了自己最後的靈魂。為什麼說他靈魂純淨呢?我準備從他的成長環境、他得到的愛和他的選擇入手來揭開他醜陋的外衣,走進他純淨的內心世界。

01.得不到愛的成長

「他是只能在地底下綻放,而與陽光下其他花一樣期盼春日的某一朵晦暗的小花。他獨自擁有龐大的的地下世界,且深諳其美妙。陽光的溫暖透過土層滲下,雖是到底沒能照到他身上,卻早早燦爛在了心裡。當終於探出路面,當仰望許久的那朵嫣然的花擁入懷中,陽光依舊,春日燦然,只是花已枯萎,不復鮮活。風過,雨落。土地添了層新泥,少了兩隻小花。」

卡西莫多是在一個沒有愛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他可以吸取的愛只有三處:

一是副主教的愛,副主教克洛德收養了他,並不辭辛苦的教他說話,為他安排敲鐘的工作等等。所以說,他對克洛德忠誠不是絕對盲目的,一種感激和敬愛。

二是聖母院的愛,書中說,這個聖母院幾乎沒有他沒去過的地方,他和聖母院中石像對話,他深愛著他每天敲響的大鐘。外界給他太多冷眼冷言了,那些石像,不管是惡魔還是天使,他都坦然地用心和它們對話。

三是艾斯梅蘭達,當他被綁在恥辱柱上的時候,大家嘲笑他,他最初是憤怒的,後來,他因口渴,祈求大家救救他,這時候,他看見遠處了克洛德,眼睛中充滿了希望,然而,克洛德遠遠的躲開了他。美麗純潔的艾斯梅蘭達,幫助了他。

卡西莫多自小聽到的人話不是嘲笑就是詛咒,漸漸地他學會了人所共有的狠毒。所以,魔鬼般的暴戾不過是他自我保護的武器。因為他缺少愛,所以他比別人更在乎愛。

02.愛是靈魂的救贖

卡西莫多對克洛德的愛是父親般的依賴

還記得當卡西莫多在襁褓間遭人唾棄時,是巴黎聖母院的主教代理克洛德給了他生的希望,將他帶回聖殿養育成人。所以克洛德對他來說既是兄長、父親,也是他的絕對領導者。所以,當克洛德為滿足一己私慾讓卡西莫多綁架愛斯美拉達時,他幾乎沒有遲疑。因為尊敬,他對克洛德百依百順,甚至不分是非對錯,在這份愛裡丟失了自我。

卡西莫多對愛斯美拉達的愛,是默默的守望與呵護,而這些都是基於愛斯梅拉達的善良

若不是愛斯梅拉達為恥辱柱上的卡西莫多送水喝,用善意澆灌他枯竭的心靈,恐怕他仍舊在荒無人煙的情感沙漠裡齬齟前行。心靈的窗口被緩緩打開,這意味黑暗的角落將享有光明。當再次被綁在恥辱柱上的人換成愛斯梅拉達時,卡西莫多以英雄的偉姿挺身而出,高喊著「聖殿避難」,將她救回巴黎聖母院。而此時,他內心的細膩與溫柔才令人一覽無遺。她琢磨著這個模樣像鬼的人所講的奇異的話,覺得他的聲音雖然嘶啞,但語調卻很溫柔。此時此刻,我們跟愛斯梅拉達一樣感動,甚至在心中暗暗驚奇。

在這裡,卡西莫多對愛斯梅拉達的愛是堅守,與此同時形成強烈對比的是克洛德對愛斯梅拉達的愛,只是基於她絕美的相貌與身姿,帶著強烈的佔有欲,近乎魔障。同在巴黎聖母院屋簷下生活的兩個人擁有兩顆截然不同的心靈。

卡西莫多的心靈因為愛斯梅拉達而走出了陰影的籠罩,僅為滴水之恩便願獻出自己的一腔溫柔乃至整個生命。克洛德富有學識卻受神權禁錮,試圖泯滅個人的天性與欲望,不僅飽受人性壓抑的痛苦,最初向善的心靈也日漸扭曲。

其實,同卡西莫多一樣在艱苦環境下長大,也同樣天真的愛斯梅拉達,也如克洛德一般淺薄,先是被浮比斯的英俊外表俘獲,再被無知的愛情蒙蔽,以致無視他人格上的巨大缺陷,離了狼窩又入虎穴。

這樣兩相對比之下,可以發現我們的卡西莫多是多麼單純可愛。歸根結底,這種至善人格的形成都離不開他賴以生存的環境——巴黎聖母院。因為「他始終順應大教堂,就這樣漸漸發育成長,在教堂裡生活,睡覺,幾乎從不出去,每時每刻都接受周圍的神秘影響,可以說鑲嵌在裡面,成為不可切割的組成部分,結果酷似教堂了。」這種酷刑,不僅僅是指體型,就連他的靈魂,也是按照教堂的模子塑造成型的。

雨果寫道:「就在那些醜惡的殘骸中,人們發現有兩具骷髏,一具摟抱著另一具,姿勢十分古怪。這兩具骷髏中有一具是女的,身上還殘存著幾片白色衣袍的碎片,脖子上則掛著一串用念珠樹種子製成的項鍊,上繫著裝飾有綠玻璃片的小綢袋,袋子打開著,裡面空無一物。這兩樣東西不值分文,劊子手大概不要才留下的。緊擁著這一具的另一具骷髏,是男的。見他脊椎歪斜,頭顱在肩胛裡,一條腿比另一條短。而且,頸椎絲毫沒有斷裂的痕跡,很顯然他不是被吊死的。因此可以斷定,這具屍骨生前那個人是自己來到這裡,並且死在這兒的。人們要將他從他所摟抱的那具骨骼分開來時,他剎時化為了塵土。」 這也成為人們印證卡西莫多神秘消失的唯一證據。

其實這裡的卡西莫多深知愛斯梅拉達不會愛自己,只能生時做心愛之人的保護神,死時殉葬陪伴著她,與她緊緊地擁抱在一起這樣的方式,這樣才能永遠不會分開。

03.靈魂才是生命的主宰

卡西莫多的外貌醜陋,但是他的內心卻是高尚的。他勇敢地從封建教會的「虎口」中救出了愛斯梅拉達,用「聖殿避難」的方法保住了姑娘的性命。可是,當漂亮仁慈的愛斯梅拉達呈現的時候,喚醒了他心坎對美妙愛情的盼望。

然而這種盼望的覺悟,並沒有給他帶來任何的快活,反而使他更加深入地感受到了生理缺點帶來的精力上的苦楚。面對愛梅拉達的漂亮,他是那樣地自卑,苦楚,他盼望接近愛斯美拉達,但是又怕自己的醜惡令到愛斯美拉達難受和懼怕。他對愛斯美拉達並沒有什麼奢望,他只要知道她在她的身邊就行了。

然而就連這樣一個奢望也被他的養父奪走了,失望中的卡西莫多惱怒地殺死了他的養父副主教克洛德,最後也殺死了他自己——他擁抱著愛斯梅拉達的屍體走進了另一個世界。

在聖母院中,卡西莫多無微不至地照顧愛斯梅拉達。這種無私的奉獻和副主教膨脹的私慾恰好形成鮮明的對比。這可能就是雨果筆觸美妙的一步,通過對比,使主人公截然相反的兩種性格更加凸顯,引起了讀者的強烈共鳴。同時,這種「表裡不一」的缺陷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當時社會存在著的不足——卡西莫多的「美麗」根本不為人所認識,甚至承認。

最後,卡西莫多在鐘樓上絕望地疾呼「天厭棄啊!人就只應該外表好看啊!」此刻的卡西莫多心裡全是怨恨,其實自他愛上愛斯梅拉達的那一刻起,怨恨的種子就埋下了,因為愛,所以對自己擁有期待,因為期待與現實截然相反,於是,怨恨在最後一刻爆發了,結局就是一步天堂一步地獄,對生命徹底沒有了期待,於是成全了最後一刻的阿西莫多。

人們總說,雨果創作《巴黎聖母院》最成功的之處就是側面突出了「缺陷美」與「靈魂美」的對比,因為雨果筆下的卡西莫多不光不是一個完美的人物,更多的是被披上骯髒外衣,不被眾人接受的「惡人」形象。

也有人說阿西莫多不是善良,而是有了私心—愛斯梅拉達,所以才會忤逆他的「再生父母」克洛德,甚至在愛斯梅拉達的問題上對副主教有了一絲「叛逆」之心——副主教得不到愛斯梅拉達就要將她處於死地,而卡西莫多卻誓死保護著她。

其實,關於這點也確實如此,畢竟以卡西莫多的能力來說認識到克洛德骯髒的內心以及封建教會勢力的黑暗著實有點勉為其難,所以他這麼做也都只是因為他對愛斯梅拉達的愛,但這是一種富有「自我犧牲」精神的不求回報的愛,雖說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還是自私的。不然的話,就不會有卡西莫多和流浪的乞丐們在巴黎聖母院的那場大戰了。

但是哪個人不自私呢?面對自己想要的東西:利益甚至金錢、愛人、親情時,每個人都會變成一個小小的圈,把自己的東西牢牢的鎖住,這不過是人的本能罷了,只因為他是阿西莫多,他是個醜陋的人,所以他的美好都被埋藏了起來,只因為外貌,阿西莫多一生什麼都未曾擁有,最後只剩下感動自己的一顆心罷了。

現實生活中的我們又何嘗不是呢,沒有誰會花時間了解你的內心,因為長相就決定了你的一切。面對現實如此,我們好像確實什麼都做不了,所以,即使生命的角落有些許暗淡,也要努力燃起生命的火焰,因為我們不是阿西莫多,我們是主宰自己生命的自由人!

相關焦點

  • 絕望的浪漫主義:卡西莫多,如薰衣草般的巴黎愛情
    (維克多·雨果)但如果讓一個只有獸性的畸形怪物做男主角,獵奇倒是足矣,但絕對不足以將這本《巴黎聖母院》傳唱至今,甚至被奉為經典。真正讓人動容的,是他的人性,讓這個人物閃閃發光的是這個特質啊。他的獸性讓他不會去計較自己這樣做能得到什麼,所以他只會盡心盡力的對一個人好,就因為那個人曾經給過他善意,讓他感受過溫暖。雨果把他寫成是半個聾子,不單是為了符合敲鐘人這個身份,更重要的是為了讓他聽不到閒言碎語,專心致志的去愛,不顧世俗。
  • 卡西莫多失去了心愛的姑娘,終究也失去了他心愛的鐘樓
    當地時間15日傍晚,北京時間今天凌晨,有800多年歷史的法國巴黎聖母院突發火災,大火燃燒猛烈,現場濃煙滾滾,聖母院的塔尖坍塌。不禁讓人感嘆,那聖母院的敲鐘人——卡西莫多,失去了心愛的姑娘,終究也失去了他心愛的鐘樓。
  • 張霞:卡西莫多的「醜」與「美」
    卡西莫多,拉丁語中「差不多」,「略差一點兒」的意思,很久以來被作為醜陋的代名詞,縱然沒有讀過《巴黎聖母院》的人們,也會把它拿來形容那些面目醜陋、形體畸形的人兒。可見卡西莫多這個藝術形象,其塑造是十分成功的。只是人們在理解它表面意義的同時,許多人卻並不知曉,卡西莫多在《巴黎聖母院》中,是一個什麼樣的人物。
  • 揭秘:《巴黎聖母院》這部離奇的愛情小說究竟有哪些看點?
    她的美豔和才藝不僅吸引了浪漫詩人格蘭古瓦,吸引了花心貴族公子騎士護衛隊長孚比斯,吸引了禁慾苦修的巴黎聖母院副主教克洛德,還吸引了駝背醜陋的敲鐘人卡西莫多。人們看到四個不同階層的男人愛一個女人的方式各不相同:跟蹤暗戀、體貼照顧、英雄救美、綁架強佔、威脅甚至得不到就毀滅的瘋狂。善良與邪惡是人類躲不開勢不兩立對抗。
  • 敲鐘人卡西莫多容貌平平,渴望擁有愛情,愛與容貌的關係大嗎?
    容貌對於每一個人都是十分重要的,漂亮的第一感覺,總是與柔美善良相關聯,醜陋的第一印象總是粗鄙陰暗相聯繫,對事物與人的第一印象通常通過外觀感知,而情感則不同需要經過大腦產生情感的認知,無論容貌俊朗,還是外觀粗鄙都同樣的渴望著愛情。對於愛情的另一半參與者,又會如何考量自己的愛情?
  • 又見《巴黎聖母院》
    初次接觸《巴黎聖母院》還是我上初中的時候,語文老師給我們講述了這部小說,後來上大學時又重溫這部小說。《巴黎聖母院》標題所指正是故事的發生地——巴黎聖母院。2019年4月16日,巴黎聖母院遭遇到有史以來最嚴重的一次火災,這則新聞讓我為巴黎聖母院感到惋惜的同時,也讓我再次想起了《巴黎聖母院》這本小說。上班空隙,又一次看了這本小說。
  • 卡西莫多:獨眼人比瞎子更悲傷,因為他知道自己缺少什麼!
    「巴黎聖母院便是巴黎的象徵,它出現在詩歌、電影、名著等一切美好中,而這世間最美好的建築,卻已成為記憶,坍塌在大火中……4月15日下午,巴黎聖母院遭遇大火,滾滾濃煙蔓延在塞納河畔的天空,這座擁有800多年歷史的古老教堂,一時間成為全世界的焦點。大火過後,很多人擔心,卡西莫多會不會從此沒有了家?
  • 《巴黎聖母院》中那位吉普賽女主的悲劇,不是愛太深,而是不會愛
    愛情,就像櫥窗裡的精美娃娃,隔著玻璃看是美好的,一旦走進去,陷入其中,往往會迷失,會變得盲目,看似看太深,其實是不會愛。在一個美妙的夜晚,女主艾絲美拉達絕妙的舞姿、曼妙的身形、純潔美好的面容喚醒了弗羅洛心底最深處的愛情種子。可是,為了得到心愛的女子,他卻不顧一切,在暗中製造了許多卑劣、下作、醜陋、邪惡的陷阱,他教唆卡西莫多綁架女子,刺殺情敵、栽贓陷害等等,這些手段早已出賣了他的靈魂。
  • 《巴黎聖母院》——神權和人權,美好與醜惡,愚昧與求知
    >得不到就毀滅原來這世上的愛不都是無私的 甚至大多是功利我無法感知這種極端的做法 在我僅有的經歷和乏善可陳的十幾年裡書上說:「有一靈魂從我面前走過,我聽到輕輕的喘息聲,於是我身上毫毛直立。」「汝投餘海洋深處,波濤翻滾吞沒餘聲」你知道書裡是怎麼描述敲鐘人卡西莫多嗎「四面體的鼻子,馬蹄鐵形嘴巴,左眼上擋著濃密如茅草的紅眉毛,一個大肉瘤完全遮住右眼,牙齒橫七豎八,東缺一塊西少一角,賽過城牆垛口,一顆長如象牙的獠牙伸出長著厚繭的嘴唇,下巴劈開。」
  • 電影《巴黎聖母院》,美與醜的化身,美女與怪物的感人故事
    電影《巴黎聖母院》是根據大作家雨果的小說改編的一部電影,雖然電影沒有小說如此精彩,但是卻讓我們實實在在見證了每個人在正義面前到底該如何抉擇?電影《巴黎聖母院》講述了一個美女與怪物的故事,女主人公長得美麗妖嬈,在小城裡是一個引人注目的風雲人物,但是因為她的國籍,卻遭到了很多人的歧視與遠離。
  • 深渡|卡西莫多失去了心愛的姑娘,終究也失去了他的鐘樓?
    不知道是誰先說出「卡西莫多失去了心愛的姑娘,終究也失去了他心愛的鐘樓」這一句話的,更令人費解的是,這一句話竟然被人們這樣廣泛的使用,以至於到今天,仍舊有人以它為「標語」來懷念巴黎聖母院。一群根本不了解始末的人們蜂擁而至,用著他們覺得「文藝」「富有藝術氣息」的文字霸著社交網絡的屏,誰都沒有意識到實際上巴黎聖母院前面的鐘樓並沒有受到火焰波及。無數的營銷號和私人社交帳戶上,都在用同一句話,似乎只有這樣才能做到對巴黎聖母院最誠摯的懷念,可有人好好地去了解過事實嗎?又或者,又有幾個人在意過事實呢?
  • 歐洲各式教堂,幸見巴黎聖母院
    哥德式風格的巴黎聖母院,有幸在大火前一睹其風採(拍攝於2011年冬)。2019年4月15號下午6:30分起火,中軸塔被燒斷,坍塌,給有800年歷史的巴黎聖母院帶來了無法彌補的損失,有人說是命運,有人說是輪迴。
  • 今天是,想起了一年前被燒的巴黎聖母院
    2019年4月15日夜晚至16日,人們眼睜睜地看著巴黎聖母院這座世界上最著名的教堂在熊熊烈火中燃燒,標誌性的尖頂在濃煙中倒塌,巴黎最古老的木質結構屋架也被燒毀。
  • 讀《巴黎聖母院》有感
    但凡讀過《巴黎聖母院的》,都有不同的感受,我每讀一遍,都會有不同的感受。以前是被雨果的鴻篇巨著所震撼,覺得除了帶來的史詩級別的畫卷之外,就是對社會百態的描寫,此次重讀《巴黎聖母院》,卻又有了不一樣的感受。
  • 巴黎聖母院:法國的原點與雨果的沉思
    初識巴黎聖母院,是讀了雨果的《巴黎聖母院》,外貌醜陋、身體畸形,內心卻純潔的教堂敲鐘人卡西莫多,為救善良的吉ト賽女郎愛斯梅拉達而捨身。坐落於塞納河西岱島上的巴黎聖母院也因此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粉絲前來爬上鐘樓,去尋找鐘樓怪人。誕生了巴黎的西岱島形狀如同一個大搖籃,雨果在書中把它描繪為「一艘大船,擱淺在塞納河中遊的泥濘之中」。
  • 再讀《巴黎聖母院》,人性永遠複雜,善惡豈能看外貌
    而他犯的錯,歸根結底,不外乎太看重外貌,或者說只看重外貌,是典型的「顏值就是一切」的受害者,那天陪他借酒澆愁,我便笑著勸他,或許,可以再去讀一讀《巴黎聖母院》,美麗與醜陋,正義和邪惡,高尚和低劣,一切的人性,都在這個故事中得以展現。
  • 遊覽巴黎聖母院時,如此小概率事件,竟然也讓我趕上了
    在改革開發初期,也就是在我初中的那個時期,中國開始播放歐美的電影,「巴黎聖母院」是其中一部我們那個時代的年輕人耳熟能詳的一部經典電影,現在只記得漂亮的埃斯米拉達,虛偽的神父,還有奇醜無比的敲鐘人卡西莫多。
  • 宅在家裡看名著:巴黎聖母院、戰爭與和平、日瓦戈醫生
    新冠肺炎防疫時期,宅在家裡看名著改編的電影,有一種大快朵頤的感覺。雨果的名著《巴黎聖母院》早就心嚮往之。大學時代只是看了個「開頭」就放下了,這一放就放了30多年。電影《巴黎聖母院》精準把握了原著的精髓,人物形象鮮明,無論是艾斯米拉達,卡西莫多,還是副主教克羅德,弓箭隊隊長菲比斯,都栩栩如生。尤其是外表醜陋內心善良的卡西莫多,令人久久難忘。
  • 巴黎聖母院大火後,我和孩子一起讀了這幾本書
    圖片來自於鳳凰網巴黎聖母院位於巴黎市塞納河畔,始建於1163年,是巴黎最具代表性的歷史文化古蹟之一。當地時間4月15日18:30(約北京時間4月16日00:30),巴黎聖母院發生重大火災,856年的藝術瑰寶幾乎被火焰吞沒!看到這樣的消息,此刻大多數人的心情是沉痛的。此時此刻我們應該和孩子一起做點什麼呢?晚上下班後我第一時間去了圖書館,去尋找一些繪本,在這樣美麗的頁面裡,我們能讓孩子認識一下他們還未曾去過的巴黎聖母院。
  • 揭秘《巴黎聖母院》:愛情如何讓精英青年變成冷血魔鬼?
    少年克洛德內心是善良溫暖的,從他對弟弟的態度,以及收養了醜陋殘疾的卡西莫多可以看出,他除了熱愛學習,還有對人的關懷。他本打算把自己的一生奉獻給神聖的事業,然而廣場上的一個翩翩起舞的少女徹底改變了他的命運。二、命運讓克洛德遇見自己心動的女人。命運讓克洛德遇見了愛絲梅拉達,克洛德突然有了心動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