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聖母院》讓我看到的
是神權和人權 美好與醜惡 愚昧與求知的對抗
主教克洛德愛因愛生恨 刺殺她的情人並嫁禍於她
將她救出卻又親手送上絞刑架
得不到就毀滅
原來這世上的愛不都是無私的 甚至大多是功利
我無法感知這種極端的做法 在我僅有的經歷和乏善可陳的十幾年裡
書上說:「有一靈魂從我面前走過,我聽到輕輕的喘息聲,於是我身上毫毛直立。」
他的人設是一個教士,衣冠楚楚卻敗絮其中,內心汙濁徒有其表。是對上帝發誓不能擁有七情六慾的人,是聖堂的狂熱忠僕,看破紅塵,洞察一切卻無法親身經歷。
我似乎明白,這種遲來的衝動是少年時代遺留下來的一顆帶著刺的種子
書裡還說:「但我看到一個女人走過時,我的肉體就蠢蠢欲動。這種性慾的力量,男人熱血的力量,在發狂的少年時代,我以為已被終生扼殺,可它仍然不知一次地發作。」
這顆小小的種子 在它慢慢長大的過程中不斷刺激你
長成一朵美麗的花 毒液卻慢慢浸入你
「餘自地獄深處呼喚,汝聞餘之呼聲。」
「汝投餘海洋深處,波濤翻滾吞沒餘聲」
你知道書裡是怎麼描述敲鐘人卡西莫多嗎
「四面體的鼻子,馬蹄鐵形嘴巴,左眼上擋著濃密如茅草的紅眉毛,一個大肉瘤完全遮住右眼,牙齒橫七豎八,東缺一塊西少一角,賽過城牆垛口,一顆長如象牙的獠牙伸出長著厚繭的嘴唇,下巴劈開。」
——被父母遺棄的畸形兒,又聾又啞的鐘樓怪人
被克洛德收養從而一心愛著養父,被眾人嘲笑導致內心的扭曲,「及至長大,他發現周圍對他只有仇恨,於是接過這種仇恨的情緒,同時也學會了人所共有的狠毒。他拾起了別人用來傷害他的武器。」
所以,卡西莫因救愛斯美拉達,背棄恩人,將克洛德推下閣樓。
作為書中的悲劇人物,其結果一定是死亡。
有那麼一瞬間的恍惚,卡西莫多就是鐘樓,鐘樓就是卡西莫多,鐘樓神聖,偉大,更重要的,它不會說話,沒有神奇,它也不會討厭醜陋的卡西莫多。
「人的內心僅能容量一定分量的絕望感。海綿吸完水之後,縱然海水從上面流過,再也異能摻進一絲半點」
小說的最後一幕是「卡西莫多結婚」,而最後一段「是一具屍體抱著另一具屍體,人們想把他和他所擁抱的那句骨骼分開時,他化作了塵埃。」
他不過是社會中的一個可憐人而已。
網上說愛斯美拉達是美的象徵,因為她美,三個男人為她魂不守舍。這也是雨果最喜歡的戲劇模式:三個男子共戀一女人。還有一個男人是古蘭古瓦(我覺得這個人設沒意思,並不想說他)。
所以,這更加使我相信世界上的愛大多功利,少有無私。
但是,這醜陋,不堪,悲劇不應該貫穿人的一生。
實際上,我發現自己評論一本書一部電影,往往太表面太膚淺
沒有思想沒有自己的見解
對巴黎聖母院的偉大與神聖只能停留在作者的描寫上
覺得美好的東西只會看和觸摸卻無法上升價值與內涵
在看完這本書時覺得暢快淋漓卻只會說「雨果寫得太高級了吧!」
要打開自己的思維大概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情
我也明白 以上寫的這些東西也太垃圾
點擊關注,我是你的貓咪樹洞,喵~希望每天給你們帶來歡樂!(聲明:文字原創,抄襲必究,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