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策劃丨脫貧攻堅「軍」字號——戎裝藏家漢子次仁巴珠,當好軍地...

2021-01-11 澎湃新聞

原創 李國濤 張照傑 軍嫂微平臺 收錄於話題#脫貧攻堅5#雪域高原1#軍人6

《軍嫂》雜誌為您推薦溫暖故事

2020年9月,西藏民主改革第一村克松村村民熱情迎接次仁巴珠(右三)。攝影/李國濤

皮膚黝黑,身材壯實,典型的藏家漢子。見到西藏山南軍分區政治工作部副主任次仁巴珠時,他的手機10分鐘內響了3次——話題都是扶貧。

「最多的時候,一天接到20多個這樣的電話,有介紹扶貧項目進展的,有表示感謝的,還有反映困難的……」次仁巴珠的電話儼然成了「扶貧熱線」。

次仁巴珠自2004年負責扶貧工作以來,認真貫徹黨中央「依法治藏、富民興藏、長期建藏、凝聚人心、夯實基礎」的重要原則,推動建成汽修廠、村民旅遊觀光中心、藏香豬養殖場、民族特色藏毯廠、安全飲水工程等扶貧項目,先後組織政策下鄉、文化入村、醫療巡診2000餘次,足跡遍布山南市所有鄉村。僅今年,他就有100多天奔走在各個扶貧點,行程達8000多公裡,給藏家百姓帶去春風般的溫暖。

2020年7月,次仁巴珠赴西藏自治區山南市乃東區頗章鄉魚水小學慰問。攝影/李國濤

2020年7月,次仁巴珠為頗章鄉魚水小學開展國防教育。攝影/李國濤

愛心花開

「阿酷巴珠(藏語:意為巴珠叔叔),祝您節日快樂,扎西德勒!」2020年10月1日,國慶中秋雙節,次仁巴珠收到一份特殊的節日祝福。

電波跨越千山萬水,從四川成都飛至西藏山南。發簡訊的藏族女孩名叫吉宗,家住山南市錯那縣卡達鄉,2014年,吉宗剛上初中時,父母體弱多病,家裡非常困難。次仁巴珠了解情況後,一邊組織官兵在春種秋收時節幫助她家幹農活,定期安排軍醫為她父母體檢看診,一邊傾力解決她學習、生活上的難題。2020年9月,吉宗以優異成績考上西南交通大學。

愛心澆灌格桑花開。近年來,次仁巴珠一共資助了4名貧困學子,其中2名走出大山、考上大學。在他們眼中,「阿酷巴珠」就像和煦春風,吹暖心田。

1978年12月,次仁巴珠出生在山南市錯那縣一戶農牧民家庭。西藏和平解放前,他的爺爺扎西次仁是日喀則一座莊園裡的農奴,金珠瑪米(藏語:意為解放軍)的到來,才讓他翻身做了主人。

耳濡目染之下,次仁巴珠從小就認「金珠瑪米好」「共產黨好」的理兒。6歲時,有裁縫手藝的父親次仁頓珠買來布料,為他量身定製了一套「軍裝」。身著「軍裝」,小巴珠一臉神氣。

到了上學的年紀,次仁巴珠卻苦於無處求學,駐地部隊了解情況後,為他和小夥伴們開設了「8人學習班」。在眾多「兵老師」的指引下,勤奮刻苦的次仁巴珠如願走出雪域高原,考上軍校入伍參軍。

「吃水不忘挖井人。」父親的諄諄教誨時刻縈繞耳畔。2001年,次仁巴珠大學畢業後毅然放棄留校機會,返回雪域高原,利用語言通、政策熟的優勢,主動宣傳黨的好政策。從此,戎裝藏家娃成為軍地連心人。

2008年10月,山南地區遭遇暴風雪襲擊,大雪下了三天三夜,駐地藏族百姓生命財產受到嚴重威脅……

「讓我去。」次仁巴珠請纓擔負運送救災物資任務前往錯那縣。翻越海拔5025米的亞堆扎拉山時,由於雪厚路滑、暗冰遍布,次仁巴珠乘坐的車輛失控扎進雪窩裡。脫離險境之後,他依舊帶領車隊「打頭陣」,一路破冰碾雪將大米、麵粉、大衣、棉被等物資送達目的地。

「金珠瑪米,託且且!」(藏語:意為感謝解放軍)一聲聲感謝讓次仁巴珠為之動容。

雪中送炭最暖心。2015年,次仁巴珠到隆子縣加木鄰村調研,走進一個貧困姑娘家中,一番交談後得知,她與母親、姨媽3人相依為命,母親和姨媽患腎病,失去勞動力,家裡經濟拮据,她考上大學卻苦於沒有路費,隨即次仁巴珠掏出身上全部的1000元遞到她手中,讓她踏上求學路。

多年來,他協調軍地成立了5所軍民魚水小學,組成軍地助學對子500餘個,助力貧困學子走出寒門。

「我知道自己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身著軍裝,我也是那個藏家娃。」次仁巴珠常說。

2020年,次仁巴珠(左三)與村民一起搬運部隊援建溫室裡的蔬菜。攝影/李國濤

「幸福使者」

在喜馬拉雅山脈南麓狹長的山谷中,有一個美麗的小村落,這是曾以偏遠人稀而聞名的「三人鄉」——玉麥鄉。

山水相連的玉麥,美景如畫。每當次仁巴珠來到玉麥鄉,鄉民們都會端上熱氣騰騰的酥油茶,親切稱呼他為「德吉諄堪」(藏語:意為幸福使者)。

「翻看幾年前玉麥鄉舊照,從曾經3人到現在60餘戶200多人,曾經的『三人鄉』如今變成了幸福小康家園。」玉麥鄉黨委書記達娃說,「這其中有巴珠副主任一份功勞!」玉麥鄉地處偏遠,交通不便,距離山南市區270多公裡,需翻越4座海拔5000米以上的雪山。從1963年到1996年,長達34年的時間裡玉麥鄉只剩卓嘎、央宗和父親桑傑曲巴一家人。打那時起,玉麥有了一個外號「三人鄉」。

海拔5200多米的日拉山,是玉麥人出山的必經之地。大雪封山期長,玉麥鄉蔬菜供應困難,次仁巴珠便四處籌措資金為鄉裡建起4個標準化溫室大棚,還安排5公裡外的連隊官兵定期去開展種植技術指導。如今,溫室大棚裡黃瓜、白菜等10餘種果蔬長勢喜人,有效解決了吃新鮮蔬菜難的問題。此外,4名玉麥鄉民應聘上崗擔任溫室管理員,人均年增收5000餘元。

2019年4月,47戶「山外人」響應政府號召抵邊搬遷到玉麥,部分新玉麥人由於沒有莊稼、牲畜,收入來源有限。次仁巴珠了解情況後,考慮到玉麥是藏族群眾轉山旅遊勝地,流動人員較多,住宿需求量大。「家庭旅館豈不是很好的致富方式?」次仁巴珠道出想法後,一時間大家集思廣益,紛紛為開辦家庭旅館出謀劃策。

說幹就幹,玉麥家庭旅館項目隨即被提上日程,次仁巴珠積極籌措協調資金20餘萬元,為扎西羅布、洛桑羅布、米瑪多吉等5戶困難鄉民購買家具家電、床上用品等,很快,「餐飲+住宿」模式的家庭旅館在玉麥山谷火了起來,慕名而來的旅客越來越多,落腳該地也成為來扎日神山朝拜者的不二選擇。家庭旅館幾乎天天客滿,每天有300多元的固定收入,讓扎西羅布等人心中的返貧隱憂煙消雲散。

「固邊致富必須建強邊境一線軍地基層黨組織。」受領「五共五固」試點任務後,次仁巴珠第一時間趕赴玉麥。當晚,就和鄉黨委「一班人」及駐地官兵代表通宵達旦,完善試點工作推進方案。後來,探索總結出的相關經驗做法,在西藏全區推廣。

在次仁巴珠的影響下,玉麥鄉適齡青年尼瑪扎西和次仁旦巴2020年主動報名參軍,成為玉麥鄉首批應徵入伍新兵,離開玉麥前,兩個小夥子表示:「要像『德吉諄堪』那樣,戍守雪域邊關,造福藏家百姓。」

2020年,次仁巴珠與西藏民主改革第一村克松村村民進行交談。攝影/劉義

回報黨恩

山南是雅礱文化的發源地,因環境原因,有眾多藏族百姓在貧困邊緣徘徊。

隆子縣格西村傍山而建,耕地、牧草稀少,經濟條件落後。2016年,村民次仁拉姆召集鄰裡鄉親紡織能手開辦藏毯小作坊,幾乎純手工的藏毯、藏裝產量十分有限,加之格西村地理位置偏遠、交通不便,有時甚至1個月都沒有訂單,返貧隱憂像烏雲一般籠罩在村民心頭。

2019年,次仁巴珠了解情況後,立即趕到村裡與村民代表多番商議,確定次拉羊毛藏毯廠產業扶貧致富方案。先後籌措投入50萬元用於擴建廠房和購買新式設備,完善生產銷售計劃。就近的某邊防團還與格西村結成幫扶對子,協調村民帶著產品赴山南市參加雅礱物資交流會,協助開辦網上「微店」,有效拓寬銷售渠道。

次拉羊毛藏毯廠為格西村織出了一條寬闊的幸福路。次仁拉姆現場算了一筆帳:今年藏毯廠預計為全村增收20萬元,村民年人均基本收入將由原來的1萬元增加到3.3萬多元。

扎雪村海拔3200多米,坐落在峽谷之中,村民主要以採挖蟲草維持生計,「靠天吃飯」導致經濟收入不穩定。次仁巴珠先後10餘次前往扎雪村實地調研。了解到扎雪村地處交通要道,過往車輛川流不息,軍民一「碰頭」,決定開辦汽修廠。勘察選址、招標籤約、開工建設,歷時4個月,總投資74萬元的兩層汽修廠房竣工驗收,當年就為村裡帶來8.15萬元的經濟收益。

2018年初,次仁巴珠回訪扎雪村,村支書多吉旺堆拿出分紅單,看著上面鮮紅的手指印,次仁巴珠欣喜得溼了眼眶。

在次仁巴珠協調推動下,次仁巴珠所在部隊累計投入產業扶貧資金340萬元,建成扎雪村汽修廠、格西村藏毯廠等8個扶貧產業示範項目,累計解決200餘人就業,為群眾增收近300餘萬元。

「我是一名藏族幹部,是黨和人民培養的,我要將黨的恩情播撒到雪域高原,注入到群眾中去。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這是次仁巴珠的切身體悟。

(本文刊登於2020年第12期《軍嫂》雜誌)

點擊下方連結,觀看更多精彩內容

新刊搶鮮看丨脫貧攻堅「軍」字號——2020年第12期《軍嫂》封面、卷首語、目錄封面人物丨脫貧攻堅「軍」字號——難忘我在龍鬚村「戰鬥」的日子專題策劃丨脫貧攻堅「軍」字號——退役軍人牛何松,帶鄉親走出「愚公之路」

原標題:《專題策劃丨脫貧攻堅「軍」字號——戎裝藏家漢子次仁巴珠,當好軍地連心人》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專題策劃丨脫貧攻堅「軍」字號——軍民情深,點亮幸福燈盞
    原創 王迪 軍嫂微平臺 收錄於話題#脫貧攻堅6#人武部1#軍嫂62《軍嫂》雜誌為您推薦溫暖故事根據技術員建議,李軍每天起早貪黑地在田間地頭進行「搶救」,對梨樹進行了合理的修剪和用藥,補充微量元素。那段時間,胡春雷和技術員成了李軍家的「常客」。20多天「保姆式」的呵護,終於見到收效。一個月後,梨樹的落葉情況好轉,5月開始掛果。胡春雷還幫李軍申請到5萬元貼息貸款,建議他在街頭開門店。
  • 晴隆:脫貧攻堅主戰場 軍地同心鏖戰急
    軍地同心戰貧困4月26日,在晴隆縣碧痕鎮東風村貧困戶楊顯學家整潔寬敞的院壩裡,包保責任人——晴隆縣人武部幹部劉嵐軍和戰友們,還有該鎮組織委員、東風村脫貧攻堅指揮所所長鄧澤略一行正在走訪楊顯學一家,大家圍坐在院壩裡,說政策
  • 專題策劃丨無言戰友 深情夥伴——千裡自歸營,那匹傳奇軍馬叫小白
    小白可能看出我要騎它,不停地在原地打轉,不讓我靠近馬鞍。我勒緊韁繩,猛地揪住馬耳朵,在小白怔住的瞬間,翻身越上馬背,可還沒等我坐穩,小白就躥了起來。小白生氣了,尥起蹶子,一下、兩下、三下……好馬欺生,我早有思想準備,兩腿緊緊夾住馬肚子,勒緊韁繩,穩穩地騎在馬背上。小白見「三板斧」沒起作用,頭一低,就向路邊的小樹林躥了過去。
  • 專題策劃丨無言戰友 深情夥伴——黑豹,你又調皮了
    它機靈地丟下自己的美食,一溜煙跑進了自己的犬舍。這肯定是黑豹搞的鬼——看到黑豹的反應,楊剛頓時明白過來。「又是這個頑皮的黑豹!」黑豹是連隊一隻聰明的軍犬,已在邊防服役3年。2017年10月,剛從北京軍犬基地來到貧瘠荒涼的連隊時,黑豹出現了嚴重的高原反應,整天無精打採、不吃不喝、體重直線下降……為了讓黑豹快些好起來,官兵想著法子給它餵好吃的。
  • 脫貧攻堅丨荔枝蜜、龍眼蜜、鴨腳木蜜……小鎮脫貧的「蜜」訣都在...
    全面統籌 長效幫扶點擊觀看《招財的甜蜜事業》↓點擊收聽精彩音頻↓00:00/12:37[央視新聞音頻]脫貧攻堅人如蜂勤 生活比蜜還甜他充滿自信地說:「我們如果都和蜜蜂一樣勤勞,賺錢致富都不是問題。有政府的幫忙,爭取明年收入再翻番!」「養蜂採蜜」初見成效之際,那吉鎮已經開始謀划進一步為群眾開拓增收渠道了。那吉鎮黨委委員劉琪琛介紹說,鎮裡將規範好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建立「網際網路+」銷售模式,讓貧困戶的增收更有保障。此外,還考慮把養蜂基地與石頭村景區和牛塘山森林公園相結合,擴大旅遊資源。
  • 【藝苑】原創脫貧攻堅歌曲丨我們是一家
    【藝苑】原創脫貧攻堅歌曲丨我們是一家 2020-05-18 16: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曲靖馬龍:軍地攜手共建 軍民魚水情深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曲靖市馬龍區委、區政府及地方部隊全面開展疫情防控工作,多措並舉實現軍地聯動共建。為愛軍習武教育基地,組織民兵訓練5000餘人;每年組織人員參加「軍事日」活動,廣泛開展《兵役法》等法律法規宣傳,深入中、小學校開展國防知識教育,增強國防觀念和提高雙擁意識。
  • 【脫貧攻堅】可可西裡無人區邊緣,海拔4600米的拉日村丨80後藏族...
    【脫貧攻堅】可可西裡無人區邊緣,海拔4600米的拉日村丨80後藏族姑娘扶貧記 2020-06-14 20: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正安縣:大力發揚「300娘子軍」精神 圓滿打贏脫貧攻堅收官戰
    縣委常委會每年專題聽取婦女工作匯報,召開專題會議,及時解決婦女工作中的重大問題,把婦女工作列入縣委督查內容,督促各級各部門把決策部署落地落細。二是抓組織,強基礎。按照「哪裡有群眾、哪裡有婦女,哪裡就有黨的工作、婦女工作」的要求,高水平提升「黨建帶婦建」工作質量,打通聯繫服務婦女最後「一公裡」,完善「上面千條線,下面一張網,身邊一個家」的婦女工作新格局。
  • 於軍率海澱區黨政代表團赴赤城縣,對接扶貧協作,共商協同發展
    今年是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也是鞏固脫貧攻堅成效關鍵年。8月28日,區委書記於軍率海澱區黨政代表團赴河北省張家口市赤城縣對接扶貧協作工作。於軍來到鄭家梁村,走進貧困戶李軍陶家中,與他促膝交談,詳細詢問健康狀況和生活情況,「家裡有哪些收入來源?」李軍陶告訴大家:「我平時靠栽植農作物、公益崗位、醫療保險、入股分紅等增加收入,生活還可以。」李軍陶堅定地說,雖然已經達到脫貧標準,但還要繼續努力幹活掙錢,在奔小康的路上不拖後腿。
  •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幫扶軼事|為扶貧,他三次推遲婚禮
    向軍軍跟貧困戶交談7月初,漵浦黃茅園鄉油麻村遭遇了一場強降雨天氣。因牽掛一個人在家的86歲貧困戶粟永翔,向軍軍騎著摩託車風急火燎地趕往老人家裡。「老叔,還好嗎?」 「小向你又來了,一切都好,謝謝你的關心。」
  • 【公益檢察】福建:軍地協作,還戰鷹一片淨空
    福建正能量 檢察好聲音歡迎訂閱福建檢察微信號! 軍用機場,就是這些戰鷹的家。軍用機場周邊環境,關係到戰鷹的飛行安全,關係到這些戰鷹能否順利出航,平安返航。尤其是當軍用機場周邊存在超高建築物、構築物時,將對飛行安全產生重大威脅。
  • 《脫貧攻堅 我們在行動》| 船山:精準下好脫貧攻堅「收官棋」
    如何精準下好脫貧攻堅「收官棋」?在全面落實貧困村「五個一」、非貧困村「三個一」幫扶基礎上,派駐32名「金融村官」指導村民群眾用好金融扶貧資金,派駐134名法治顧問到村免費提供法律援助。用好全省「清零行動」「大排查」工作成果,對全區已退出的33個貧困村、17327名貧困人口開展全覆蓋評估檢查「回頭看」,確保退出脫貧序列精準。
  • 軍戎服飾中的中華科技
    在火器尚未形成的中國古代,戰爭離不開進攻器刀槍劍戟斧鉞鉤叉,又少不了防禦器盾牌、鎧甲、戎裝。矛與盾相輔相成,在鬥爭中發展。但是我們對於古代的鎧甲、戎裝又有多少了解?黃強著《黃沙百戰穿金甲——古代軍戎服飾》提供了很多知識點,讓我們對古代軍戎服飾有了新的認知。
  • 脫貧攻堅「天元」戰(上)丨下好脫貧棋 這個「棋手」有「蜜」訣
    天元鄉正在下的「天元戰」,叫做脫貧攻堅,圍繞這個「棋眼」,這個深度貧困鄉鎮下出了一連串的產業妙棋。即日起,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推出《脫貧攻堅「天元」戰》系列報導,從一個人脫貧致富的故事,到一個鄉產業結構的調整,再到人居環境整治,群眾精神面貌的變化等方面,深度解析天元鄉脫貧攻堅這盤「棋」。
  • 羅增斌前往巴中規劃館專題研究巴中脫貧攻堅展覽館建設工作
    12月1日下午,市委書記羅增斌前往巴中規劃館專題研究巴中脫貧攻堅展覽館建設工作。他強調,要樹立精品意識,進一步完善展陳設計方案,以精益求精的態度認真做好展館建設和展陳工作,講好老區脫貧攻堅故事,全面展示我市脫貧攻堅成就。
  • 貴州:時刻不忘脫貧攻堅!《中國紀檢監察雜誌》首次以專題形式多...
    4月1日,《中國紀檢監察》雜誌2020年第7期「特別關注」欄目刊發《貴州:時刻不忘脫貧攻堅》,以14個頁碼的專題報導,聚焦我省紀檢監察機關在脫貧攻堅中的作用發揮。整個專題通過「領導訪談」「工作綜述」「監督故事」「樣本剖析」及「監督手記」等形式,深入報導我省紀檢監察機關做深做實監督職責,發揮監督作用,用好監督「利器」,保障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經驗、做法和成效,譜寫了全省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和廣大紀檢監察幹部堅守以人民為中心的根本政治立場,助力貴州脫貧攻堅、後發趕超的紀檢監察篇章。
  • 專題策劃丨無言戰友 深情夥伴——高原騎兵,熱血豪情馭雄風
    原創 孫二朋 唐昊 軍嫂微平臺 收錄於話題#無言戰友3#騎兵連1#軍馬1《軍嫂》雜誌為您推薦溫暖故事2020年9月,一名騎兵連老兵與戰士們交流騎馬心得。約凌晨3點,忽然狂風大作,雷聲隆隆,受到驚嚇的戰馬慌亂地成堆旋轉奔跑。帶隊班長黃巍立即把人集合起來,討論該如何防止戰馬跑丟。驚雷陣陣,狂風亂舞,戰馬擠成團飛速狂奔。有著15年經驗的老騎兵黃巍明白,只要能讓戰馬知道戰士在它們身邊,就一定能安靜下來。於是,他迅速命令大家高聲呼喊。戰士們將信將疑地望著黃巍。
  • 決戰2020脫貧攻堅丨新田村:貧困戶變身「養蜂達人」,用心釀造甜蜜...
    決戰2020脫貧攻堅丨新田村:貧困戶變身「養蜂達人」,用心釀造甜蜜生活 2020-10-12 17:0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脫貧攻堅路上一支特殊的部隊
    「大爺,您家有幾口人,有幾間房子住,可以進您家看看嗎?」「大姐,您家裡今年養了幾頭牛,今年家裡有沒有人外出打工?」「大媽,您家吃水方便嗎,村裡有自來水嗎?」他們一邊仔細詢問著貧困戶家中的情況,一邊在本子上詳細地記錄著,雙腳和褲腿沾滿了泥水,腋下夾著從路邊撿來的「打狗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