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山東萊鋼綠建發展有限公司承建的重慶中路學校項目部實現鋼結構主體封頂。學校為100%的裝配式鋼結構建築,安全性、舒適性、環保性相比較傳統建築大幅提升,被納入青島市智能製造和智能建造產業區院士計劃應用示範項目,是青島市重點民生工程之一,也是青島市目前裝配率最高的鋼結構裝配式建築。
行業示範標杆——打造「四個百分百」精品工程
重慶中路學校項目採用EPC(設計、採購、施工)工程總承包模式,綜合運用綠色、智慧、科技、環保的裝配式建築技術,致力於打造建設領域綠色發展新理念的民生工程建設標杆,建設全過程採用全程智能化、信息化的協同管理,全過程引入智慧化設施,從設計、施工、現場管理到後期運維均採用智能化管理,打造智慧化校園;項目採用鋼結構裝配建築方式,預製鋼構件在工廠加工,運輸到現場進行拼裝,藉助起重設備,將工廠流水線上批量生產出來的梁、柱、樓梯、牆板、樓板等建築構件進行組合、連接、安裝,施工精度高,效率高,安全性能好,與傳統混凝土施工相比,大大降低了施工汙染,減少80%的溼作業,預計減少建築垃圾50%以上。
並且其結構的重量只有傳統的磚混結構建築的重量的五分之一,這樣可以大大降低地震時受到的載荷,加強結構強度的同時,避免二次傷害,安全性能大幅提升。項目除採用裝配式鋼結構建築外,還應用新風系統、抗菌瓷磚、納米防霾紗窗、人造石等多項院士成果,主要材料均綠色環保且基本可回收重複利用,極大降低了建築垃圾對環境的壓力。充分發揮了鋼材延性好、抗震性能優的特點,在遭遇罕遇地震、颱風時能夠有效避免建築物倒塌性破壞。
「超速度」建設進程——全方位推進民生工程建設
項目自2月下旬立項以來,4月1日施工正式展開,在疫情期間,建設單位、主管部門、施工單位通過「雲會議」、「雲審批」等方式加快項目進度,實現一手抓防疫,一手抓復工復產。項目通過全過程BIM應用,數位化模擬施工過程,科學排布工期,充分協調資源,短短兩個月,完成6.5萬平方地下兩層空間和地上六層的鋼結構主體施工。為趕工期、抓進度,項目部採取多工序同時作業法,土建工序、鋼結構安裝工序、抗浮錨杆、抗拔樁工序多個工序全方位鋪開,梯次進行施工,在「智慧建造」賦能下,實現了安全可靠、質量優質下的「超速度」。
「搭積木」式建築體系——採用完善的萊鋼鋼結構裝配式技術體系
近年來,國家提出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築。根據山東省裝配式建築發展規劃,到2025年,裝配式建築比例要佔到全省新建建築比例的40%以上。項目建設「超速度」背後是建造技術的創新,重慶中路學校項目採用了成熟的萊鋼鋼結構裝配式建築體系技術,將傳統建造方式中的大量現場作業的工作轉移到工廠進行,實現「像造汽車一樣生產住宅零部件,像搭積木一樣建房子」,把生產工地變成了『總裝車間』。萊鋼鋼結構建築體系發展經過20年的積累,目前已形成五代鋼結構建築體系,應用於住宅、醫院、學校、大型橋梁、保障房等多個領域,具備成熟的應用經驗,開發出了集鋼結構住宅建築及節能體系、結構體系、施工組織體系、牆體材料完整體系。
「數位化智慧」——智慧建造「綠色科技」學校
重慶中路學校項目建設採用BIM技術進行方案設計,可將設計方案直觀地展示給建設單位,同時通過BIM模型輔助算量、虛擬建造、全專業BIM模型展示及全景VR技術,實現全員全專業的設計變更及流程管理,並支持商務、製造、施工、運維的信息化管理,實現全生命周期追溯、建造過程全要素互聯、全數據互通。除此之外,項目建設過程還引入了VR安全體驗管理系統、智能AI監控系統、智能廣播系統等智能化元素,全過程加強項目過程管理。通過5D BIM建模,結合在建築結構、水、電等智能化系統加裝傳感裝置,建設學校的「數字孿生體」,在建築交付的同時,將數字模型同時交付給學校,實現對建築全生命周期的智慧化管理運維。
重慶中路學校項目全力加快項目建設,融通青島國際院士港的創新資源、「同清湖」協同創新中心的先進技術和研發成果等要素,集中了智能建造、智能製造國際領先的科技成果,是智慧建造民生工程的完美體現,為信息化建設新型智慧城市,以及「網際網路+」、大數據的發展發揮了極其重要的指導性作用,為未來教育發展貢獻智慧力量。(圖/文 唐敏)
【來源:海外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