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機場衛星廳鋼結構順利封頂

2020-12-05 民航事兒

深圳機場衛星廳攝影:孫佳鑫

【民航事兒】通訊員葉丹 鄒金傑訊:近日,隨著最後一根桁架鋼梁緩緩起吊、精準拼接,深圳機場衛星廳鋼結構工程實現全面封頂,為衛星廳及其配套工程的順利完工奠定了堅實基礎。作為深圳機場新一期擴建的核心項目之一,衛星廳是深圳機場打造高品質創新型國際航空樞紐的重要基礎設施,計劃明年投用,啟用後將對提升機場服務保障供給能力,增強機場在「雙區」建設和民航高質量發展中的硬實力、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

衛星廳鋼結構投影面積相當於10個足球場

據了解,於2018年12月正式開工的深圳機場衛星廳,總建築面積約23.9萬平方米,由中央、東南、東北、西南和西北指廊組成,平面投影呈「X」型。衛星廳分為地上四層、地下一層,設有42個固定端登機橋。根據規劃,深圳機場衛星廳將於2021年建成投用,通過捷運系統與現在的T3航站樓相互連接,有助於進一步釋放深圳機場空地資源,更好支撐高品質創新型國際航空樞紐建設。

「衛星廳的鋼結構由下部勁型鋼柱、屋蓋及登機橋等組成,總用鋼量約2.3萬噸,相當於半個T3航站樓的用鋼量。其中,屋蓋最大跨度達到90米,屋蓋鋼結構約1.1萬噸,投影面積約7.6萬平方米,相當於10個標準足球場的大小。」據深圳機場擴建工程指揮部相關負責人介紹,作為深圳市和全國民航重點建設項目,深圳機場衛星廳自開工建設以來,便獲得社會各界廣泛關注。今年以來,面對疫情給衛星廳施工造成的不利影響,深圳機場聯合各參建單位,在嚴格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礎上,率先在全市實現復工復產,並大力組織人力、物力等資源夜以繼日補工期。去年7月,隨著首吊順利完成,衛星廳鋼結構工程建設正式啟動。在施工高峰期,衛星廳西南、西北等五大區域同時施工,5臺大型履帶吊車、60餘臺汽車吊車、1000餘名建築工人投入建設,有效保障了衛星廳鋼結構工程的施工進度和質量,最終於近期順利實現鋼結構封頂。

在國內機場中率先應用BIM技術

近年來,深圳機場圍繞「智」戰略和打造「精品工程」的理念,以數位化轉型助力提升機場智慧化水平,實現高質量發展。衛星廳鋼結構施工中,深圳機場在國內機場中率先應用BIM(建築信息模型)技術進行管理,通過可視化建築模型統籌整體施工方案,確保各區域可根據現場實際情況採用不同的施工方法、施工設備,實時監控施工進度,為衛星廳項目又好又快施工有效助力。

「由於衛星廳鋼屋蓋結構為倒三角交叉鋼桁架+三角錐焊接球網架結構,杆件拼裝及空中單元組裝肢點特別多,安裝及卸載過程結構變形較大。為此,我們通過BIM技術進行了鋼屋蓋安裝全過程模擬,很好地解決了鋼結構安裝精度及變形控制這一難點問題。」據介紹,BIM技術貫穿了深圳機場衛星廳設計、施工和運維各個階段,實現了建築信息的全生命周期共享。藉助BIM技術,深圳機場強化了對衛星廳工程的精細化管理,有效增強了工程進度和質量控制,提升了管理效能。

下一步,深圳機場將聯合衛星廳項目各參建單位持續加大投入,合理制定施工計劃,全力以赴推動屋面、幕牆、精裝等工程進度,力爭衛星廳於2021年按期建成投用,為加快建設高品質創新型國際航空樞紐,推動「雙區」建設和民航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相關焦點

  • 深圳機場衛星廳鋼結構順利封頂,計劃明年投用
    文、圖/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李天軍 通訊員 葉丹 鄒金傑記者19日從深圳機場獲悉,深圳機場衛星廳鋼結構工程日前已實現全面封頂,為衛星廳及其配套工程的順利完工奠定了堅實基礎。根據規劃,深圳機場衛星廳將於2021年建成投用,通過捷運系統與現在的T3航站樓相互連接,有助於進一步釋放深圳機場空地資源,更好支撐高品質創新型國際航空樞紐建設。「衛星廳的鋼結構由下部勁型鋼柱、屋蓋及登機橋等組成,總用鋼量約2.3萬噸,相當於半個T3航站樓的用鋼量。
  • 深圳機場衛星廳整體呈「X」形 預計今年8月鋼結構主體封頂
    圖為機場衛星廳模型。原標題:深圳機場衛星廳:鋼結構施工進入高峰期深圳特區報2020年3月31日訊 深圳機場衛星廳及其配套工程加快建設,目前鋼結構施工進入高峰期,施工人員230餘人,後續將補充約200人,以確保工程快速推進。預計今年8月鋼結構主體封頂。
  • 深圳交通又有大變化!贛深高鐵+機場小火車+衛星廳,條條與你有關
    深圳航站樓衛星廳,來了機場有小火車代步近日,機場衛星廳又喜提了一波建設進展。為容納更多的飛機和旅客,深圳機場啟動新一輪擴建它就是拯救我們漫長轉機之路的「深圳機場衛星廳」。作為T3航站樓的「血脈」,衛星廳主要為2200萬人次旅客提供「候機」和「中轉」服務。
  • 全球最大單體衛星廳剛拿了大獎 "鋼鐵俠"也有柔情-鋼結構,幕牆...
    今年5月完成竣工驗收的全球最大單體衛星廳——浦東機場衛星廳,其鋼結構工程剛剛又喜提大獎,榮膺「中國建築工程鋼結構金獎」。這是中國建築鋼結構行業協會所授予的業內最高榮譽。  浦東機場衛星廳是如假包換的「鋼鐵俠」,其用鋼量共計3.5萬噸,相當於上海徐浦、楊浦、南浦3座大橋鋼結構重量的總和。然而「硬漢」卻無比溫柔——  大屋頂如風吹麥浪般連綿起伏
  • 連雲港花果山機場建設正酣丨航站樓鋼結構屋蓋封頂
    5月10日,當最後一榀鋼結構桁架順利合攏,連雲港花果山機場航站樓鋼結構屋蓋正式封頂。作為省市重大交通項目,花果山機場項目備受市民關注,備受各級領導關心。疫情發生以來,花果山機場建設指揮部堅持疫情防控和項目建設兩手抓,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不斷調整「奮鬥姿勢」,保障工程建設快速推進。連雲港花果山機場航站樓及附屬工程項目由中建八局上海公司承建,項目自2019年9月開工,地方政府各相關單位積極配合、各參建單位並肩作戰,激發出「1+1>2」的能量,主動創造條件,以高歌猛進的態勢,打贏了一場又一場攻堅戰。
  • 上海浦東國際機場衛星廳工程榮膺中國建設工程「魯班獎」
    上海浦東國際機場衛星廳總建築面積62.1平方米,位於T1、T2航站樓南側,為目前世界上單體最大的衛星廳。衛星廳與T1、T2航站樓的連接方式突破傳統,通過地下捷運系統相連,既相對獨立又相互聯繫,形成「東西分開、南北一體」的總體規劃格局。
  • 牡佳高鐵首座鋼結構屋面站房順利封頂
    東北網9月26日訊(記者 孫英鑫)26日10時,在牡丹江至佳木斯高鐵雙鴨山市集賢縣施工現場,隨著最後一根頂升節架設完成,牡佳高鐵雙鴨山西站站房順利封頂,標誌著牡佳高鐵站房工程中第一座鋼結構屋面站房主體結構施工完成。
  • 拉薩貢嘎國際機場T3航站樓鋼結構封頂
    拉薩貢嘎國際機場T3航站樓鋼結構封頂
  • 貴陽龍洞堡機場3號航站樓鋼結構工程封頂
    貴陽龍洞堡機場3號航站樓鋼結構工程封頂
  • 鄂州機場航站樓工程混凝土結構圓滿封頂!
    12月5日,鄂州機場航站樓混凝土結構圓滿封頂,12月10日鋼結構順利完成首吊。本次鋼結構首吊內容為航站樓東北角巨型格構柱,格構柱重量約12t,採用100t汽車吊進行吊裝。為保證鋼結構首吊順利進行,機場公司航站區專班及中建三局房建二標項目部進行了充分準備:鋼結構施工使用BIM全過程管理,通過TEKLA和REVIT軟體對鋼結構整體建模,確保鋼結構製作、檢測、安裝精度等。
  • 寶冶鋼構上海御橋鋼結構項目A區幼兒園順利結構封頂
    2020年12月10日下午14時48分,上海市浦東新區陸家嘴御橋03A-01地塊鋼結構工程項目,A區幼兒園主體結構隨著最後一根鋼梁的順利摘鉤,幼兒園主體結構順利封頂。上海御橋鋼結構項目由上海陸家嘴集團有限公司投資建設,位於上海市浦東新區,本工程建築平面南北長約164m,東西寬約157m,由3棟單體及局部連廊組成。
  • 上海博物館東館新建工程主體鋼結構今天順利封頂
    央廣網上海12月31日消息(記者林馥榆)經過三年多建設,上海博物館東館新建工程項目今天順利實現主體鋼結構封頂,為2021年完成工程建設、移交展陳裝修打下了紮實基礎。上海博物館東館新建工程主體鋼結構封頂現場圖(央廣網發 上海博物館提供)上海博物館東館是「十三五」時期上海市建設的重大文化項目。項目選址浦東聯洋社區10號地塊,西臨楊高南路、北臨世紀大道、東臨丁香路。佔地面積4.6公頃,總建築面積約11.3萬平方米,擁有地上建築6層,地下2層。
  • 滁州市一重點項目鋼結構封頂
    12月23日,中國十七冶集團承建的滁州市奧體中心體育場鋼結構吊裝全部完成,順利封頂。  滁州市奧體中心體育場建築面積為69988平方米,建築高度為46.1米,觀眾坐席39222座。由四部分組成,分別是東、南、西看臺以及北酒店。
  • 和擺渡車說再見 浦東機場衛星廳下周啟用
    歷時三年多建設,備受關注的浦東機場衛星廳即將在9月16日,也就是下周一投入運營。眾所周知,浦東機場已經是擁有兩座航站樓的樞紐空港,年旅客吞吐量7400萬人次。而全新衛星廳的建成投運,將為浦東機場的發展注入新活力。
  • 浦東機場衛星廳正式啟用!以後來這裡乘飛機基本告別擺渡車
    全球最大單體遠距離衛星廳正式啟用。經過安檢後登機口指引提示 本文圖片均由澎湃新聞記者 何穎晗 圖9月16日,上海浦東國際機場衛星廳和捷運系統正式啟用。上海機場集團透露,衛星廳啟用後,整個浦東機場每天約60%航班將在衛星廳運行。
  • 鄂州機場航站樓工程鋼結構工程全面拉開序幕
    12月12日,中建三局鄂州機場房建2標項目航站樓首榀鋼桁架成功吊裝,標誌著航站樓工程鋼結構工程全面拉開序幕。在項目鋼結構負責人的指揮以及其他管理人員的旁站監督下,跨度48米,寬3米,高度6.5米,重量28t的首榀鋼桁架,被220t汽車吊緩緩吊起,隨後準確的到達指定位置。
  • 滬企承建泰安特種建築用鋼高爐項目 二號高爐鋼結構順利封頂
    >   中新網上海新聞5月27日電(吳浩)近日,由上海寶冶承建的泰安特種建築用鋼項目高爐區建築安裝工程2號高爐鋼結構順利封頂
  • 深圳機場將迎又一「高光時刻」 三跑道等新一批擴建項目全力推進
    3月17日,備受關注的深圳機場第三跑道擴建項目陸域工程正式開工。對機場而言,跑道既是機場的生命線,也是機場最重要的戰略性基礎設施,對機場航空主業的跨越式發展具有重要的支撐和「引擎」帶動作用。截至2019年底,深圳機場開工建設的新一期擴建工程主要包括衛星廳及其配套工程、衛星廳配套站坪工程、T3新貨站B2項目、公務機二期機庫項目、T4航站區軟基處理7標和8標工程等,共計11個項目,用以滿足未來深圳機場年旅客吞吐量80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260萬噸的目標。那麼這些項目進展如何?
  • 首列車輛運抵,S1衛星廳進入內裝 昆明首條有軌電車線路預計明年開通
    近日,全球首列機場捷運儲能式有軌電車運抵昆明長水國際機場。據報導,該列車是第一輛運抵長水機場的有軌電車,將在S1衛星廳正式投入使用時,承成為連接T1航站樓與S1衛星廳的交通載具。順利的話,昆明首條有軌電車線路將在明年S1衛星廳建成後開通。
  • 成都天府國際機場1號塔臺封頂
    ·1號塔臺高度99.9米,是天府機場最高建築  ·兩個塔臺順利封頂,為後期的試飛和按時投用奠定堅實基礎  5月18日,成都天府國際機場空管1號塔臺正式封頂——1號塔臺外形酷似太陽神鳥盤旋上升,與航站樓太陽神鳥立意設計相呼應,為天府機場標誌性建築。  塔臺是機場運行的神經中樞,天府機場空管2號塔臺已於去年底封頂。